03.03 如何评价《滕王阁序》的文学高度?

北杉归


对 《滕王阁序》这篇文章的感情非常之深,在高中的时候临摹过这篇字帖,在对每个字的揣摩和重复中不自觉的就被其中的绚丽文采和浪漫豪迈情怀所打动,一句句脍炙人口的名句,至今记忆犹新。

滕王阁位于江西省南昌市赣江滨畔,是唐高祖之子滕王李元婴始建,后阎伯屿为洪州牧,宴群僚于阁上。


王勃路过此地,恰逢盛会,即席而作《滕王阁序》,文中声情并茂的描写了滕王阁一带形势景色和宴会盛况,抒发了作者“无路请缨”之感慨。


王勃,字子安,唐代文学家,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为 “初唐四杰”。

王勃自幼聪敏好学,他六岁即能写文章,文笔流畅,被赞为“神童”。


九岁时,读颜师古注《汉书》,作《指瑕》十卷以纠正其错。


十六岁时,应幽素科试及第,授职朝散郎,已经开始在官府里教书了。


王勃在诗歌体裁上擅长五律和五绝,代表作品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诗歌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相慰勉,意境开阔,一扫惜别伤离的低沉气息。


王勃的主要文学成就还是骈文,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堪称一时之最,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就是《滕王阁序》。


公元675年,王勃作此篇之时只有21岁,但经历官场了跌宕的他已不再是那个单纯早慧的少年,他开始懂得额人情世故。


所以他写“千里逢迎,高朋满座。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紫电青霜,王将之武库。”积极能事赞美主人的盛宴。


接着开始写景,他运用了大量的铺陈,对偶的修辞手法,又在比较之间相互衬托,满是精致。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这样的句子读起来节奏明快,整齐和谐,铿锵有力。

如果文章就这样结束了,那么《滕王阁序》也就属于一个文辞华丽,描写风景的骈文,可能会淹没在后来李白的豪放唯美充满想象里的诗词之下。


但是王勃在描述完秋高水寒之后他笔风一转,开始写“天高地囧,始察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余之有数,感慨万千。”


意境高远,这才是王勃要表达的深意,他为自己有机会参加宴会深感荣幸,但面对高官显耀,不免又有几分心酸悲枪。


他转而慨叹自己的“不齐”的“时运”、“多舛”的“命途”,抒发自己内心深处的郁闷和不平,倾吐自己“有怀投笔”、“请缨”报国的情怀和勇往直前的决心。


整篇文章情由景生,情景之间相互渗透,水乳交融,似行云流水,挥洒浑然流畅,既有苏轼的《赤壁赋》的苍凉,又有曹操的“老骥伏枥”的“志在千里”。


“关山难越,谁悲矢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文辞、韵律、气度,无一不精,读来让人心生万千感慨,由衷赞叹。


《滕王阁序》虽然是一篇用骈体写成的诗序,但它笔力明快、风格清新、气势浩荡,华美俊秀,堪称典范之作。


就连高举反骈旗帜的文学家韩愈也对《滕王阁序》表示大为赞赏,称颂其“读之可以忘忧”。


上元三年(676年)冬,长安城里都传颂着脍炙人口的《滕王阁序》。


一天,唐高宗也读到这篇序文,见有“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句,不禁拍案,惊道:“此乃千古绝唱,真天才也。”


又读下云,见一首四韵八句诗:“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唐高宗一扫成见,连声叹道:“好诗,好诗!作了一篇长文字,还有如此好诗作出来,岂非强弩之末尚能穿七扎乎!真乃罕世之才,罕世之才!当年朕因斗鸡文逐斥了他,是朕之错也。”


于是高宗问道:“现下,王勃在何处?朕要召他入朝!”太监吞吞吐吐答道:“王勃已落水而亡。”


唐高宗喟然长叹,自言自语:“可惜,可惜,可惜!”

情深不寿,过慧早夭,王勃的死,大概就是老天爷嫉妒他能写出这样的文章,世间容不下他的才情吧。


王勃是当之无愧初唐散文第一人,他的《滕王阁序》也是当时主流文体骈体的巅峰之作。


荒海拾书


公元665年,侍卫递给唐高宗一篇《乾元殿颂》,唐高宗阅后连声直呼“奇才!奇才!大唐奇才!”公元666年,王勃又上献一篇《宸游东岳颂》,中科举及第,授朝散郎,这年王勃才16岁,已是朝廷最年轻的官员。

成也为文,败也为文!

一篇《檄英王鸡文》,又被唐高宗批为“歪才!歪才!二王斗鸡,不进行劝诫,反倒作檄文,此人应立即逐出王府!”,仅此一句,王勃仕途一落千丈。

671年,在好友帮助下,补任虢州参军,因私杀官奴,王勃被叛死刑,遇赦被免,从此,官场再与其无缘。这时的才21岁,正当作为之时,却遭致命打击,天才少年,恃才傲物,心比天高,奈何命途多舛!

公元675年,王勃从洛阳出发前去探望任交趾县令的父亲,路过南昌,恰逢南昌都督阎公新修滕王阁,广宴天下宾朋,对仕途仍未死心的王勃认为机会难得,应邀参加,席间一文,天才少年无虚名,巅峰到万丈光芒,千古绝唱!

这便是《滕王阁序》,骈文第一,传唱千年!

如何评价?谁也作不了评价!本着欣赏的眼光,浅谈一二。

1 写景,“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此后,滕王阁,再无胜出此句者!

滕王阁出名吗?没有王勃,没有此句,有几人知道滕王阁!

而这样写景的句子,文中随手拈来,皆诗情画意,文采华章。

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

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最有名的,文中绝唱“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滕王阁专属奇景!



范仲淹写洞庭湖的句子也是很受人欣赏,“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

相比之下,王勃的意境阔远静谧,素净空灵多了!

毎一句都是绝佳盛景,未临其地,已身临其境。

2 抒怀, 博揽汉唐文人风流,抒奋发向上豪情。

洋洋洒洒,挥笔即就,能找得到出处的典故有46处之多,足见王勃博览群书,阅尽典籍。

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

西汉梁孝王刘武睢园大宴文人雅士,司马相如等人赴宴,陶渊明好书嗜酒,谁家有酒,径入酒醉,曹植,谢灵运文采斐然,曾自诩“天下有才一石,曹植占八斗,我谢灵运占一斗。”

一句话,四才子,极尽饮酒之豪爽,文采之飞扬,既夸主客热情款待,又夸在座都文人雅士。

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

司马相如写成《子虚赋》有杨得意推荐,才得汉武帝赏识,钟子期死后,俞伯牙摔断琴弦,终生不弹,高山流水只给知音。

这话说得多有水平,千里相逢觅知音,只给兴趣相投的好友写文章。

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孟尝,东汉人,廉洁奉公,但高洁孤傲,隐居不仕,阮籍狂妄,往往随兴而驾,路尽恸哭,宣泄对现实不满情绪。

王勃反用其典,立志不甘沉沦,振作自强,自勉自励。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虽仕途多舛,但王勃仍一腔热血,自信积极,努力向上。

这样的典故多之又多,足可成长篇大论。

3 应景之文,谦恭有礼,不卑不亢。

什么是应景文?应付时景的虚文,拍马奉承之作。

这篇也是,但马庇拍得有水平,极尽高雅。

阎公宴席,本捧红自家女婿,在座都拒绝写文,但王勃却握笔即就,非EQ低,而是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他想通过此次机会,获得入仕机会。

称主人:“都督阎公之雅望,棨戟遥临”(德高望重,声名远播)

称宾客:“十旬休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才华出众,身份尊贵)

称自己:“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贫寒书生一个)

称自己的文章:“临别赠言,幸承恩于伟饯;登高作赋,是所望于群公。敢竭鄙怀,恭疏短引;一言均赋,四韵俱成。请洒潘江,各倾陆海云尔。”(有幸参加盛会,胡诌几句,抛转引玉而已。)

人人听闻王勃神童,少年成名,本以为是不懂世故混小子一个,却文章天成,恭敬得体,谦逊有度,估计在座的都傻眼了。

4 行文整齐流畅,艺术思想倶佳。

骈文到初唐,已是没落之式,因骈文只有华丽之辞藻,却无积极之思想,这篇文章却是骈文集大成者,千古第一,给骈文完美划上句号。

有人将此文与范仲淹《岳阳楼记》相比,认为没有范文的深刻思想,

然而范仲淹写《岳阳楼记》若无一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谈何思想?

王勃仕途险丢命,二十来岁却仍积极面对,试图被举荐,乐观热情,立志向上,已经难得可贵!


一绿浮芳


每读《滕王阁序》,我都会想,究竟是怎样的旷世才情,才能现场挥毫,写出如此绝世妙文?

毫无疑问,仅凭一篇《滕王阁序》,便足可认定,王勃在文学史的地位被大大低估了,一个“初唐四杰”怎能衬托出王勃的万丈光芒?

闻一多先生曾评价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孤篇压全唐”。以我观之,王勃的《滕王阁序》也应在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之上,足以压倒“唐宋八大家”(至少是大部分)!

传言王勃在写《滕王阁诗》时,尾联“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空”字当时还特意空着,让在座诸人填写。其实,这个“空”字才是全篇的文眼!

你看他状景:“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落霞虽美,但“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何况伴飞的还是只孤鹜。一“穷”一“断”,活画出作者穷途失路的形象。

你看他抒情:“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胜地不常,盛筵难再……”这是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应有的情绪吗?

现在看来,在《滕王阁序》雄奇伟丽的文字里,似乎隐藏着一则预言,预言这个烟花般璀璨夺目的生命,在爆发出全部的才情之后,将迅速凋谢……


非白非黑


王勃的千古名篇《滕王阁序》,是千百年来人们争相传颂的骈文。《滕王阁序》原题作《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滕王阁为唐高祖之子滕王李元婴贞观年间,任洪洲(今江西南昌)都督时所建。高宗时,洪洲都督阎公重加修整,并于上元三年重阳节时,于阁中大宴宾客。时王勃赴海南省亲,路经此处,参与宴会,即席写成了这一传颂千古的骈文名篇。

文中咨意骄笔纵容的描写了滕王阁重要的地理位置、周围壮丽的景色、以及宴会时的盛况,同时也抒发了作者怀才不遇的消极情绪。

王勃是初唐时期一位极负才华的青年作家,与同时期的另三位杨炯、卢照邻、骆宾王被称为"初唐四杰"。王勃的主要文学成就还是骈文,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堪称当时之最,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就是这篇《滕王阁序》了。

王勃的这篇文章,整篇都是以情由景而产生,情景之间相互渗透,水乳交融,似行云流水,浑洒浑然流畅,既有苏东坡《赤壁赋》的苍凉,又有曹操的《步出夏门行》的"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感慨。《滕王阁序》虽是用骈体写成的文章,但通篇词藻华丽,音律谐和,对仗精切,句式工整,气势恢宏,意境深远!读王勃的《滕王阁序》,有如徜徉在美的海洋之中一样,是一种切入肌肤的深深的沉醉感!




芦嘉玉


五代有个叫王定保的人作《唐遮言》里记载的很精彩:王勃著《滕王阁序》,时年十四。都督阎公不信,勃虽在座,而阎公意属子婿孟学士者为之,已宿构矣。及以纸笔让宾客,勃不辞让。阎公大怒,拂衣而起,专令人伺其下笔。第一报云:“南昌故郡洪都新府。”公曰:“亦是老先生常谈!”又报云:“星分冀轸,地接衡庐。”公闻之, 沉吟不言。又云:“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公瞿然而起曰:“此真天才,当垂不朽矣!”遂亟请宴所,甚欢。而孟学士却说:“这是抄袭前人的文章,不信我可以默咏一遍?”时人未知信,孟学士就当场朗诵了一遍,未增减一字?时人大喜,说一时天下二绝,其一为王勃文章,其二为孟学士之记忆。

一个十四岁的小孩,能写出: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渔舟晚唱,响穷彭蠡之滨

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人杰地灵,胜友如云

高朋满座,天高地迥

今晨捧袂,喜托龙门

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

萍水相逢,竟是他乡之客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你还能怀疑他文学上的成就吗!

对仗工整,音韵协调,注重用典且辞藻华美,属于唐朝时期及后来所以骈文里面的第一,从此再未有人超越。


贾司迁


对于《滕王阁序》这篇文章,任何人、以任何方式、用什么样溢美之词高度评价都不过分。任何人、以任何方式、以哪怕微乎其微的方式进行贬低,都是属于嫉妒,或者吸引眼球。

初唐四杰座次排定之后,杨炯曾经表示,愧在卢前耻于王后,这就是属于嫉妒。另外某些过去或者现在的人,以贬低前辈的天赋极高的作品来炒作,都是属于吸引眼球,这样的人过去有,现在有,将来还会有。

一个二十几岁的青年才俊,在那样一个宏大的场面,从容自若,一气呵成,除了磅礴的气势,工整的格律外,你还可以看到王勃旁征博引,贯通古今,纵横八方,天上地下,足见他涉猎知识的深度和涉足知识的宽度,以及苦读的巨大的阅读量,我甚至想象,他是否把能够见到的书全部都读过。

古往今来,滕王阁序作为最最经典的一篇文献作品。可以说前无古人,少见来着。

再加上传奇般的故事,以及王勃英年早逝,更加深了这一作品的吸引力。

如今屹立在当地的滕王阁,已经不是当年的滕王阁,但是即使再过2000年,永远不可能再有一篇更加经典的文章,超越此文。

再进一步,即使再过1万年,只要有汉字存在,滕王阁序依然是永恒的不朽的经典,带给每一位读者,美的享受。


行学组


王勃早死,大概就是老天爷嫉妒他能写出这样的文章吧,世间容不下他的才情。正所谓“情深不寿,过慧早夭。

怎么评价,愿意一读再读,一看再看,甚至于抄写,默诵。这就是对它的评价。我们盛赞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如果要选一篇骈文作代表,必推荐此篇无疑。


作此篇的王勃已不再是高傲无所事事的少年。他开始知道了一点“人事”,所以他写“千里逢迎,高朋满座。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紫电青霜,王将之武库。”后面就是描述秋色,如果就这样结束,那么《滕王阁序》也就属于一个文辞华丽,描写风景的骈文,可能会淹没在后来李白的华丽诗词中,王勃也不负如此盛名。在描述完秋水后笔风一转,天高地囧,始察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余之有数,感慨万千。这才是王勃要表达的深意,颇有后来苏轼的赤壁赋颇苍凉。兴尽悲来,正也是王勃的官宦史。“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恰如曹操的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文辞、韵律、气度,无一不精。说景致的描写,都让人觉得精妙,眼前有景“落下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说情趣心智的表达,每一次读,都让人觉得有共鸣共通之处,“关山难越,谁悲矢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时运不济,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太多,读来让人感动,感慨的句子“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墨雨箭


失路之人王勃有心露笔,却无意成就了一篇千古名篇

公元675年,25岁的王勃正当人生失意苦闷之时。

他的失意完全是由个人原因所造成的,他本来少年得志,然而却热心政治,渗合权贵斗争,因为一篇《檄英王鸡文》被之前还夸他为“大唐奇才”的唐高宗李治心生不满。李治认为,沛王李贤与英王李哲斗鸡,玩物丧志,你不劝诫反而选边站瞎起哄,明显就是挑拨离间,于是愤而将他赶出长安城。被赶出长安城的王勃后来又谋得一份参军之职,可却又在任上杀死官奴,继而被贬。他本来要被判为死刑,恰好遇到大赦,就逃过一劫。然而从此,他却彻底跟官场无缘了。

无官可做的王勃犹如折断翅膀的鲲鹏之鸟落于草莽之间,十分落魄。但他又不甘心于这种落魄的生活,于是就在他25岁这年前往交趾县探望父亲的路途中,路过南昌城,听说阎都督为新装修一新的滕王阁典礼举行盛大聚会,而当时前来参加聚会的人又是天下高官贵客,于是时为落魄的王勃决定趁这个机会露一下脸,以便争取东山再起之机会。

那天,主持聚会的阎都督本来想通过这个聚会,让他的女婿作序从而挣个面子,故意请诸位露一手,在场贵客早就猜出阎公心思全都假意推辞,可是急切出人头地的王勃不管那么多,当人家请他时却毫不客气地挥毫而就,写下了这篇千古名作《滕王阁序》。

《滕王阁序》的文学特色:

跟别的序不一样,《滕王阁序》是以骈文的体裁写成的。骈文的特点是对仗工整、声律铿锵,辞藻华丽,酷爱用典。而其缺点却是因为太注重形式,而内容的表达不容易发挥出来。但是,《滕王阁序》却张扬了骈文的优点,将写景及抒情极好的融合起来,真正地达到了写我所写,抒我所抒的一种畅快淋漓境界。

初唐王勃之前,六朝文学十分糜丽,然而王勃却打破这种糜丽,将唐朝人蓬勃的精神,开阔的意境全部体现出来。他一开笔就以雄迈的历史感和空间感写出了滕王阁所处之地洪都的气势及人文风景。

当时,因为王勃毫不谦让地挥毫作文,引起阎公不满,以上厕所为理由离席而去。当王勃开笔写第一句“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时,只觉不过是平淡之笔,然而当听到“星分翼轸,地接衡庐”时,眼前一亮,已经感觉到一股博大而又凌厉的文气扑面而来了。接下来,只见佳句泉流,奔流而出:“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雄州雾列,俊采星驰。台隍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都督阎公之雅望,棨戟遥临;宇文新州之懿范,襜帷暂驻。十旬休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紫电青霜,王将军之武库。”

对洪都的不吝赞美,对盛大聚会及宾客的不尽奉承,已经阎公听得飘飘然了。

然而转下来,王勃进入写景之时,通过秋天色彩的变化写出景色之景,让阎公惊叹不已。特别是那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让阎公都止不住地从里间跑出来,一睹王勃风采。

满天的落霞与那孤独的野鸭一高一低地飞翔,辽阔而又澄澈的天空与那一碧无垠的秋水远远连接,整个天地如此和谐如此安详地交汇于无痕之中,如此美境及想象,世间几人难达?

在写秋天的风景时,王勃技法娴熟,变化多样,远近结合,虚实结合,上下结合,多种色彩等等,完美无瑕地结合于一体。当然,《滕王阁序》写洪都地胜及风景都不是亮点,亮点是王勃通过大量的用典写出了内心复杂的情感。

首先,王勃先用“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之诗句表达了自己一代天才活于盛世之中,竟然却落得个像冯唐、李广、贾谊、梁鸿等人一样怀才不遇的下场。紧接着,王勃又用“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诗句表达自己尽管身处人生困厄之境,也要像东汉马援一样志向远大,不懈追求建功立业。

怀才不遇,困顿不堪,却又不甘不屈,渴望时代给他机会让他实现心中志向,才不会辜负国家和这个美好时代。这就是王勃在《滕王阁序》急切要表达的情感。

总之,《滕王阁序》尽管以骈文体裁格式限制,但王勃那饱满的激情与过人的才华依然充分爆发出来,冲破六朝以来的糜丽风格,融入唐朝人积极主动的开拓精神,将多样化的写景手法与复杂多变的情感为一体,成了唐代骈文体的代表作品。

这就是《滕王阁序》的文学高度。


月望看历史


王勃的《滕王阁序》,堪称汉字文学艺术的巅峰,高山仰止。

对于文章的艺术水平、作者的文字功底想要评价,不单要对其作品进行剖析,还有结合时代、历史因素,不然就是关公战秦琼,就像早期的白话文作家,如沈从文等,许多作品语句在今天看根本不通顺,而且思想没深度。但是开宗立派的水平毋庸置疑。

由于历史原因,王勃的文采、能力被严重低估,但是依然无法动摇他初唐四杰和《滕王阁序》千古奇文的地位。

王勃被低估,历史原因大体有三:

一、官场失意,犯了太多官场大忌;

历朝历代写诗的读书人大都走科举做官的路子,王勃无疑是反面教材,就好比今天的主流媒体不会推崇汪精卫和胡兰成的文笔,书法入门都临摹颜真卿柳公权而不临摹蔡京、和珅之流,这是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

二、古文运动,骈文被打压,逐渐失传;

王勃之后的文人,文笔和学识功力不济,大多难以写出精彩的骈文,使骈文成了华而不实的流派,写骈文成了屠龙之技。而后古文运动盛行,韩愈,柳宗元等一批文豪力推古文,骈文退出了历史主流;

三、英年早逝,没有获得文坛宗主的地位;

王勃死后,杨炯就曾公开表示,“愧在卢前,耻在王后”,自诩文笔胜过王勃。实际上他这番言论可能比他的作品更有名。中国历史上,文化繁荣的时代,大体都会出现公认的文坛宗主,比如汉武时的司马相如,建安时的曹植,唐代的韩愈,宋代的欧阳修等等,他们的地位一方面得益于文采能力,位高权重,另一方面也有弟子、从者众多,开宗立派的功劳。王勃的英年早逝,让他没有这方面资历。

除却王勃被低估的方面,意识形态的不同造成的误解,也是对他文学思想的歪曲。

之前看到许多评论者认为王勃思想境界不够,输给了先天下之忧而忧的《岳阳楼记》,这种看法纯粹是读书过少思想境界太低导致的。中国美术史的研究,在唐和五代之间有一条明显的分界线,那就是唐代的艺术作品,无论是绘画、雕塑,较五代两宋都更加大气磅礴,洒脱自然。两宋沿袭唐代的风格不得其神,归根结底是整个国家意识的变迁,大唐万国来朝,两宋强敌环饲,导致思想上没有了盛唐气象,取而代之的或是豪放与失意交杂的豪放派、寄情山水田园的残山剩水、亦或记录市井乃至闺中生活的婉约派,所以真正有学识见地的文人会忧国忧民。但是在初唐盛唐,家国天下的情怀必然是强烈的建功立业,以及将才情发挥的酣畅淋漓的自我意识,你要是在诗中抒发收复失地、救济流离失所的百姓等忧国忧民之情,就像今天担忧国统区物价飞涨一样可笑。

谈完历史原因,单纯从文学角度欣赏,王勃的《滕王阁序》,无愧千古绝唱。

《新唐书》记载,勃属文,初不精思,先磨墨数斗,则酣饮,引被覆面卧,及寤,援笔成书,不易一字。通读滕王阁序,酣畅淋漓的行文,谦逊难掩的桀骜,无疑是微醺之时一挥而就的作品。这在新唐书文艺卷,也有明确记载。实际上古代名家,对作品大多会反复删改,才会有今人看到的终稿。譬如杜甫自述“平生性僻耿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改过十数次,连苏轼的《赤壁怀古》也几乎改得面目全非,王勃的功力,在20几岁时,就完爆了上述名家40岁的功力。

至于行文之优美,我只能惊为天人。滕王阁的景色描写,辞藻华丽,远近错落,虚实结合,至矣尽矣。抒情部分,个人情感的真挚热烈和文风的雍容理智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抒情描写,太过理智则假,难以共鸣,太过真实则俗,令人厌弃。但是王勃通过丰富的典故和现场美景结合,以强烈的代入感极具感染力和哲理性,让情景理相互交融,宜人、感人、诲人并济。

最后要说的是,滕王阁序作为一篇官场文章,作者的创作受到了极大的限制,却依然可以独树一帜。像“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雄州雾列,俊彩星驰,台隍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完全是为了逢场作戏而写,却一样是无法超越的千古佳句。王勃的文采,惊为天人。

不夸张地说,骈文如果没有失传,《滕王阁序》就是千古第一绝唱;王勃若不是英年早逝,文坛宗主无疑。


玛吉阿米的留恋


这是千古名篇,在文学史上是浓墨重彩的一笔。它能有如此的影响,于以为有以下几点原因。

1.传奇性。

韩寒名气大,一方面也是因为他的传奇性。数学零分,放弃高考,专职写作,这在当时是爆炸性的新闻。而王勃写《滕王阁序》也是如此(故事本身就不多说了)。这样的传奇性让王勃和《滕王阁序》都被加持,而更被广为流传了。这属于传播学范畴,王勃是哪个时代的网红,而这篇《滕王阁序》就相当于当面韩寒的那篇新概念作文《杯中窥人》。


2.早夭、绝笔.

据传,王勃写完这篇后,去越南看他父亲,在回来的路上掉海里淹死了(李白也是被水带走的)。《滕王阁序》算是王勃的绝笔。这样一个全国闻名的大才子

,突然死了,让他的这篇作品更加被世人看重,而传播度又被加持了一波。就像很多画家,死后作品才更有价值。同时,世人对《滕王阁序》这篇妙文还有一种痛惜之情。当代人有“绝唱”之感,后世人也都承继了这样的感觉。

3.过渡性。

汉末兴起,盛行于南北朝的骈文,在隋唐时期依然盛行。而《滕王阁序》可以看做是骈文向散文靠拢的标志。当然,同时期的初唐四杰在骈文上的成就都不小,而同事都有了这样的趋势。这其中,《滕王阁序》自然是名声、影响力最大的一篇,所以,可以看做是文体过渡的标志,是当时众多名篇的代表。


5.文学赏析。

先秦散文以记述历史事件,议论、说理为主,汉代散文延续了此种情况,并发扬光大,《史记》、《过秦论》、《论衡》等影响深远,但整体缺乏生气,经学气息严重。魏晋文章有通俗化的趋势,开始有自然风景、人之性情,开启了个性化,陶渊明便是个中翘楚。经过南北朝,到隋代、至唐朝统一,自我表达的欲望和时机都已经成熟,纷纷开启“自我表达”模式。《滕王阁序》以记事为由,酣畅淋漓地把个人的情感和思想表达的淋漓尽致,不扭捏、不矫揉、直抒胸臆、一气呵成。是自我表达的最好典范,代表着文学的功用性的转变(中国文学太多政治性)。

美感是《滕王阁序》的另一大特点。文学艺术和其他艺术形式一样,都需要给人传递美感。而滕王阁序的美感可以从以下几点来看。

节奏:这是骈文的特点。读滕王阁序,像吟诗作唱,抑扬顿挫,节奏感非常强。而这样的节奏感同时是和情感抒发紧密结合的。随着景色变化、作者情绪的起伏,我们沉浸其中,感同身受、非常享受。

文笔华丽:《滕王阁序》的华丽文笔并非用何等玄妙的字眼,而是寻常字词,稍加组合,便展现出气象万千,就如“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总让人有眼前一亮,茅塞顿开的赶紧。当然,华丽文笔还表现在用典上,简练含蓄,恰如其分,就像“冯唐易老,李广难封”等。

自然而然:文不雕琢,浑然天成,这是厚积薄发的体现,就像朱自清的《荷塘月色》。

王勃自然是不可多得的人才,只叹天妒英才。处在时代变革的时期,这篇文章于是具备了很多的代表性,这便是它的文学价值。它的文学的历史地位,可能和鲁迅的《狂人日记》有一定的相似性。

一家之言,请多指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