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为什么互联网巨头纷纷投入汽车产业?

读报馆


首席投资官评论员四维认为:2015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了“互联网+”的概念,很快这一概念就成为各行各业关注的热点。在汽车及其相关领域,从产业链下游的交通出行开始,互联网企业逐步向上游的研发、制造、采购渗透推进。

谷歌、百度、阿里巴巴、腾讯、乐视等企业纷纷爆出布局汽车领域,传统车企高管也接二连三跳槽互联网车企。互联网汽车是车联网的衍化,目前分为智能汽车、电动汽车和无人驾驶汽车。智能汽车指普通汽车+智能车载系统,电动汽车指智能汽车+新能源,而无人驾驶汽车则是进阶后的智能汽车。

互联网汽车包含大量智能化模块,如智能操作系统、通信系统、GPS导航系统、大数据、云存储技术、娱乐影音系统及众多应用程序。

汽车作为继手机之后新的互联网移动终端,其应用功能将远超智能手机,且利润更加丰厚,在嗅觉敏锐的商人眼中,自然是一片亟待开发的蓝海,抢占这一互联网终端入口必然成为他们的战略高地。


首席投资官


一、与通讯手机向智能手机发展一样,汽车也已逐渐开始由代步工具,向自动化智能汽车方向发展。

过去的汽车只是功能性交通工具,现在出现了真皮沙发、自动空调、导航地图等新功能后,已基本实现了舒适型交通工具。

而下一步发展的方向是:智能化交通工具,比如无人驾驶、网络化控制等新功能即将进入实用阶段,而这些新功能并非汽车制造公司自身擅长的领域,所以就需要进行战略合作。

比如阿里巴巴和荣威合作就是其中一个典型代表。

二、从互联网公司的角度来看,现有的PC电脑接网平台已经处于萎缩,手机接网平台正处于瓶颈,因此下一个接网平台就成了大家竞争的新战场,比如可穿戴设备、智能家具等等。

但其中最具潜力的就是汽车接网平台,因此各大互联网公司各显神通,纷纷投入汽车产业,以期获得更多的发展机遇!


吴枝峰1


目前,随着互联网和科技的发展,汽车这一发展了上百年的传统产业正在面临关键的历史转折点。而在这场巨大的变革当中,新能源及无人驾驶技术均是汽车市场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人们普遍认为,这些融合科技的产物将逐渐成为今后汽车市场的主流产品。 苹果、谷歌等国际互联网巨头正在兴起一股针对汽车和互联网融合的新风潮,不少多元化且跨度很大的企业已开始逐步进入汽车制造的行业,一波跨界造车的潮流似乎扑面而来。“互联网+汽车”也成为各地政府及企业看好的“热门组合”。

从智能手机的普及到家居用品的智能化多样化,再到手环、腕表、智能水杯等智能健康硬件的出现,互联网的入侵无时不刻不在给我们的生活提供着便利。而现如今,汽车也已成为与互联网密不可分的另一个载体。

化工派.com认为:互联网巨头纷纷投入汽车产业,是经过技术探索,品牌积累,资本沉淀,时机的等待后基于以下商业逻辑判断后的战略决策:

1, 互联网巨头具有人工智能和物联网技术基因,并且进行了前瞻性的技术探索(优势);

融合人工智能和物联网技术是互联网巨头先天性基因,这个与汽车硬件结合,可以颠覆传统的汽车产业模式,是一个非常好的切入汽车产业结合点。

无人汽车车顶上的扫描器发射64束激光射线,然后激光碰到车辆周围的物体,又反射回来,这样就计算出了物体的距离。另一套在底部的系统测量出车辆在三个方向上的加速度、角速度等数据,然后再结合GPS数据计算出车辆的位置,所有这些数据与车载摄像机捕获的图像一起输入计算机,软件以极高的速度处理这些数据。这样,系统就可以非常迅速的作出判断。

2,传统汽车企业没有跟上硬件智能化的变革潮流,让互联网公司登台表演机会(机会);

随着智能网联时代到来,以互联网技术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发展对传统汽车行业形成冲击,智能互联技术越来越多地被消费者所接受与青睐,传统汽车企业限于先天的互联网基因缺失,在自身硬件智能化技术等方面都不占优势,这就给互联网科技公司们留下了巨大的发挥空间。

3,纯互联网的商业模式同质化难以再做突破,寻找新的收入增长点(突破);

纯互联网的商业模式同质化严重,既然走纯互联网的商业模式难以再做突破,那么这些科技公司必然会考虑做一些与线下结合的业务,寻找新的收入增长点,而汽车在手机之后这个最有可能成为未来主流智能硬件的大家伙当然就变成了首选。

我们先不妨梳理一下国内外互联网巨头纷纷投入汽车产业情况:

1,苹果

关于苹果要造汽车的传言一直喧嚣尘上,苹果“泰坦计划”啦,苹果从A123和特斯拉挖人,苹果CEO蒂姆·库克(Tim Cook)在《华尔街日报》(Wall Street Journal)的南加州年度技术大会上接受采访时说:苹果在准备一款相当革新的新产品,其将对行业带来巨大影响。“这个行业似乎将会出现巨大的 变化,非常大。我的确认为该行业正处于剧变的临界点上,不只是渐进式的变化。”

2,GOOGLE

早在2010年:7辆车组成的Google无人驾驶汽车车队开始在加州道路上试行,谷歌无人驾驶汽车项目是这位43岁的斯坦福大学人工智能实验室的主任、谷歌工程师和谷歌街景地图服务的创造者之一塞巴斯蒂安-特龙,领导的一个谷歌团队所研发的。2016年12月,谷歌汽车业务重组为独立的Waymo公司,谷歌的无人驾驶汽车也已经能够横穿美国,并表示5年之内要让无人驾驶车辆上路行 驶。而谷歌的无人驾驶汽车项目也已经上了轨道,如今已经自如行驶在加利福尼亚大街小巷中。

百度也紧随谷歌的脚步开始搞无人驾驶汽车,并有望在今年下半年推出。百度已经发布“CarNet”触电车联网,与奔驰、宝马、沃尔沃、丰田等国际汽车厂商合作,用户围绕百度地图的LBS平台,通过语音完成路线规划、导航等功能。

4,阿里巴巴

2014年7月23日,上汽集团与阿里巴巴集团在上海签署“互联网汽车”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开展在“互联网汽车”和相关应用服务领域的合作,共同打造面向未来的“互联网汽车”及其生态圈。欲打造首辆国产互联网汽车。“重新定义汽车的时代已经来临“”。

上汽集团与阿里巴巴的合作有明确的分工。上汽负责车辆和车内电子架构开发,使之与阿里巴巴的操作系统、大数据、阿里通信、高德导航、阿里云计算、虾米音乐等资源全面对接。它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汽车,而是拥有极强的IT属性,比如传统汽车出厂后是固化的产品,“互联网汽车”却能快速迭代,不断更新。

5,腾讯

腾讯推出腾讯路宝2.0以及首款车联网落地产品路宝盒子。在驾驶过程中,“盒子”让汽车和腾讯云服务互联,提供车辆诊断、油耗分析等服务。

5,乐视

乐视也已经在美国组建了超级汽车研发团队打造FF91,看样子贾总造汽车真不是随便说说。乐视贾跃亭:,“未来汽车产业的四大发展趋势是电动化、智能化、互联网化和社会化,而同时拥有互联网和智能终端能力的公司更有可能成为百年汽车产业的变革者。希望能够引领此次汽车业的变革,也让中国的汽车产业超越欧美日韩,站在世界最前沿。”

6,小米

小米虽然讲自己三五年之内不会做电动汽车, 并且在最近的发布会上开玩笑似地拿出一台“玩具”体感平衡车来,但根据专利申请文件显示,小米已经申请了关于车辆定速巡航、车辆操控、车辆导航、停车信息 预测等十几个智能汽车方向的发明专利,小米之志,恐怕不止在于平衡车玩具。

认同化工派的请给个赞,谢谢!


棕鹿


互联网巨头投入汽车产业,确是事实,不用再举例,大家也都知道,越来越多的互联网企业杀入汽车行业。

这是好事,首先,这对于传统汽车行业秩序是一次巨大的变革,既然“狼”来了,传统车企也不会等闲视之,也会优化升级自身的技术,特别是智能技术,这对消费者来说是一桩好事。

回到问题,互联网巨头纷纷投入汽车产业,首先当然是因为作为国家的经济支柱产业,汽车业还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谁先进入主意味着成功的可能多了一分。在商言商,如此有前景的行业,谁都会想分到或者抢到一块蛋糕,更不用说以思维灵光而著名的互联网巨头们了。

其次,由于传统汽车企业更注重的是发动机、变速箱、底盘这类的技术领域,因而在智能汽车、互联网汽车的技术研究,很大程度上是与互联网企业合作开发。既然如此,互联网巨头杀入汽车行业已经有了踏板,与汽车行业的联合越发深入,自己另起炉灶造车,也就变得顺理成章了。

另外,不少互联网巨头投入汽车产业,也是看中了智能汽车、自动驾驶甚至无人驾驶汽车这个巨大的风口。有道是站在风口上,猪都能飞起来,更不用对商机有着敏锐洞察,对趋势有着深刻理解的互联网巨头们了。

说实话,互联网巨头投入汽车行业,对于汽车业界的发展也不无益处。至少,他们给汽车圈带来了新的思考方式,新的行为方式,而这对于汽车产业自然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要知道,如今包括汽车在内的所有行业,都在受到互联网大潮的影响甚至是冲击,行业形态和行业生态的互联网色彩愈发浓重,互联网巨头投入汽车圈就成了必然。无论如何,我们都认为这是一种进步,也正因此,我们也乐见其成!


高氏观市


随着智能网联技术的发展,互联网企业介入汽车行业已经成为一种趋势。或者说,互联网与汽车两个领域之间越来越接近融合。

最早进入汽车行业的,应该是谷歌公司。谷歌公司自己开发无人驾驶汽车,在美国进行长时间的路试。

随着智能网联技术的不断提高和发展,越来越多的互联网企业开始投资,研发智能网联技术。

这种情况在中国,表现得尤其明显。比如阿里巴巴与上海汽车集团的合作。阿里巴巴提供,智能车联方面的技术支持。荣威RX5就是他们合作的第一款suv车型。这款车,在市场上确实获得了非常不错的销售业绩。这也是对阿里巴巴投身汽车行业一个最好的回报!

百度汽车也是在智能网联方面投入很多。百度专门有设置无人驾驶的部门。2017年,李彦宏甚至,还被媒体曝出,开着无人驾驶汽车,在路上进行测试。

腾讯汽车,也开始寻求与传统汽车企业的合作。最新的一个消息是,腾讯汽车已经与广汽建立了一个战略合作。

当然,互联网企业介入汽车行业,不仅仅是在智能网联领域方面。在汽车市场销售方面,也有许多互联网企业介入。比如一些互联网企业,开始在网上销售汽车产品。汽车电商本身,就是互联网企业在汽车领域方面的一种渗透。当然,现在的汽车电商,销售形势并不如预期那么理想。

随着,新能源汽车,与智能网联的发展,汽车模块化的程度越来越高,汽车电商可能会逐渐成为未来,市场销售的主要平台。

互联网企业,进入汽车领域,最主要的是汽车市场前景,未来非常庞大。汽车产品本身也不再局限于只是一种交通工具。骑车更有可能,是一种智能化的工具和平台,甚至是一种机器人。而这种转化,传统汽车企业很难依靠自己的力量单独完成。互联网企业的介入,势在必然。


小拉车



汽车行业是下一步风口,抓住机遇就会获得巨大回报率。


九公子001


互联网巨头纷纷投入汽车产业,就是要“玩坏”汽车产业的节奏。就算你造出了“无人驾驶”“智能汽车”,不还是代步工具吗?有一家互联网巨头做就可以了,一哄而上,不是好现象。就像“互金”,跑路的跑路,倒闭的倒闭,最后一地鸡毛。互联网巨头们;能不能思路开阔点,视野长远点。不要到最后又处于“无芯”尴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