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4 浅读《易经》三

我们接着了解易经每一卦的组成。前面我们提到“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易传·系辞上传》:“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是孔子(传说是孔子所著)对易经的解读。

太极生两仪,是宇宙根本力量的第一步演变。在这一变化完成以后,就产生了一个一级的“阴”和一级的“阳”。然而这两个“阴”和“阳”内部仍然存在阴阳的力量的作用,还是会继续演变。这样的结果,第一次演变的“阴”就产生了“阴中之阴”——太阴和“阴中之阳”——少阳;第一次演变的“阳”就产生了“阳中之阴”——少阴和“阳中之阳”——太阳。太阴、少阳、少阴、太阳是第二次的阴阳组合,统称为“四象”。这个过程就叫做“两仪生四象”。四象是第二级的基本元素。

浅读《易经》三

注意:为了能让大家看懂,我们这里着重讲一下

1,前面,我们提到“爻”(yáo),连着的一条我们叫着阳爻,分开的一条线叫着阴爻,代表的就是两仪,即阴阳。

浅读《易经》三

2,《易经》所有的符号,都由爻组成。组成的方式,是从下往上。也就是说,数这个数的时候,要从下往上数。这点很重要。

浅读《易经》三

在产生了四象的基础上,由于阴阳力量的继续作用,又生成了新的阴阳组合。

太阳分解为:太阳之阳——“乾”、太阳之阴——“兑”

少阴分解为:少阴之阳——“离”、少阴之阴——“震”

少阳分解为:少阳之阳——“巽”、少阳之阴——“坎”

太阴分解为:太阴之阳——“艮”、太阴之阴——“坤”

乾、兑、离、震、巽、坎、艮、坤是第三级的阴阳组合,统称为“八卦”。这个过程则称为“四象生八卦”。

每天一点时间读国学经典,关于《易经》个更多内容,下一篇接着呈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