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3 淺析《紅樓夢》中的玉文化

淺析《紅樓夢》中的玉文化

淺析《紅樓夢》中的玉文化

《紅樓夢》是中國五千年來最著名的文學作品之一,是舉世公認的古代小說史的巔峰代表。小說以賈史王薛四大家族的興衰史為背景,以寶黛釵愛情為主線,描寫了封建末世貴族的悲劇和一群可歌可泣的人物。同時該書還是舊社會的百科全書,是傳統文化的集大成者。小說內容涉及詩詞、飲食、服飾、醫藥、音樂、園林等諸多方面。其中,小說對於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玉文化亦是多處涉及,對其的傳承與發揚也是顯而易見的。

玉文化是中國最古老的文化之一,是中華民族從根本上區別與其他民族的特色文化,以玉為載體的玉文化深深影響中國古人的思想觀念,成為中國傳統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數千年來積累的博大精深的玉文化在古典章回體小說《紅樓夢》中更是得到淋漓盡致的體現,最顯著的一點便是通靈寶玉在小說中充當穿針引線,推動情節發展的重要作用,作者曹雪芹對於玉的重視程度可見一斑。

與其把小說稱作後人該作的名字《紅樓夢》,其實我更願尊重曹公原意將其叫做《石頭記》。我們且看小說第一回原文:“後來,又不知過了幾世幾劫,因有個空空道人訪道求仙,忽從這大荒山無稽崖青埂峰下經過,忽見一大塊石上字跡分明,編述歷歷.空空道人乃從頭一看,原來就是無材補天,幻形入世,蒙茫茫大士,渺渺真人攜入紅塵,歷盡離合悲歡炎涼世態的一段故事”。小說在全書開頭第一回便為讀者講述了大荒山無稽青梗峰下的一塊頑石機緣巧合下被路過的一僧一道變作“一塊鮮明瑩潔的美玉”下至凡間去歷盡紅塵離合悲歡的奇幻故事,並引出“美中不足,好事多魔”八字警言,可謂是提綱挈領的一回文字。在小說中,石頭即是玉,玉即是石頭;小說稱作《石頭記》,把它認為是曹公以小說形式寫的一本玉記又何嘗不可?因此我認為,曹雪芹就是把玉文化當做《紅樓夢》之魂來寫的,而《紅樓夢》就是一本玉文化的鉅著。

浅析《红楼梦》中的玉文化

(上圖為2010年李少紅導演的新版《紅樓夢》中通靈寶玉的正面與反面截圖。據說新版《紅樓夢》在這塊玉上下了很大功夫,劇組專程去了一趟和田,買下了這塊籽料作為通靈寶玉,白度和油性都相當不錯,皮色很美。)

在小說第八回“比通靈金鶯微露意”中,曹公借寶釵之眼第一次十分細緻的描寫了這塊“通靈寶玉”,即那頑石幻相:“寶釵託於掌上,只見大雀卵,燦若明霞,瑩潤如酥,五色花紋纏護。”寥寥幾字便形容出通靈玉之形,玉之色,表露出它的不凡;同時用圖示的方法直觀地告訴讀者玉正面鐫刻著“莫失莫忘,仙壽恆昌”,背面則刻著“一除邪崇,二療冤疾,三知禍福”十二字篆文。作者又假託鶯兒之嘴洩露“金玉良緣”的天機,繼而引出寶釵金鎖上的“不離不棄,芳齡永繼”成對的“吉利話兒”。而曹公早已在“紅樓夢曲·引子”中點透這是一本以“懷金悼玉”為主題的小說,從這一點亦可印證古人對金玉的看重與推崇。“好知運敗金無彩,堪嘆乖時玉不光”,這寶玉與金鎖,既代表了四大家族的富貴榮華,同時更是他們“一損俱損”的象徵。

浅析《红楼梦》中的玉文化

(上圖分別為1987年央視版《紅樓夢》和1996年臺灣華視版《紅樓夢》劇中“通靈寶玉”的截圖。經多位紅學家考證,根據原文對通靈玉“燦若明霞”的描述推測玉應偏朝霞之橘紅色,而上圖中兩塊玉則偏白色和綠色。)

通靈寶玉是貫穿全書的重要線索,一玉一世界,曹雪芹將其作為載體反映出了中國五千年文明史中豐富而深厚的玉文化精神。這在古典小說歷史上是絕無僅有的獨例。曹公把他掛在“天下無能第一,古今不肖無雙”的叛逆代表賈寶玉胸前,亦是頗有深意。雖然把《紅樓夢》完全看作是一本自傳體小說並不正確,可曹雪芹寫通靈玉借玉言志這一點確實毋庸置疑的。他因家族之事終生不能為朝廷錄用,為天子效命,才借那女媧補天獨獨剩下的頑石感慨“無材可與補蒼天,枉入紅塵若許年”,這裡的“天”指代的就是朝廷。後來曹雪芹看透了官場的黑暗腐敗,故而才在小說中塑造出賈寶玉這樣一個厭惡經濟仕途,視求功名為官之人為“國賊祿蠹”,更將舊社會最高道德“文死諫武死戰”貶得一文不值的人物形象。所以我覺得從一定程度上講,通靈玉其實代表的是曹雪芹本人的精神意志,而寶玉只是在代他說話,代他做出那麼多“出格”的不為禮教所容的事情來。

除上述觀點之外,通靈寶玉的重要性還體現在它總出現在小說“大過節”處,時時刻刻推動著小說主要情節的發展。例如,第一回中甄士隱“夢幻識通靈”後看破紅塵出家;寶黛初會寶玉摔玉;探寶釵比通靈;寶玉鳳姐“魘魔法”,僧道用通靈玉“除邪崇”……還有脂批提及佚稿中“通靈誤竊”,“鳳姐掃雪拾玉”以及“甄寶玉送玉”等可能包括“療冤疾”,“知禍福”的幾大回精彩絕倫的文字,可嘆已不得見。想來小說最後寶玉“懸崖撒手”之時,這通靈玉也已歸彼大荒,重新化作頑石,形質歸一,同第一回埋下的伏筆“攜入紅塵,引彼登案”前後呼應,圓滿地結束了“通靈寶玉”由頑石變幻入世歷經塵劫後重化原形的輪迴。

浅析《红楼梦》中的玉文化

小說中賈府日常生活中常使用玉器也是玉文化的一處重要體現。例如鳳姐初見黛玉“戴著金邊八寶攢珠鬢”,“裙邊系著雙衡比目玫瑰佩”,寶玉解下扇子上玉玦扇墜送與琪官;再如怡紅院常用的琥珀杯,纏絲白瑪瑙盤子,妙玉用平時吃茶的綠玉斗來招待寶玉;還有湘雲贈襲人幾個大丫頭的絛紋石戒指,賈璉用九龍珮挑逗尤二姐,權當定情信物……古人用玉器做精美的裝飾物或作為傳情達意的信物都反映了國人對玉由來已久的喜愛,對於玉文化的深度崇拜。

古人以玉為寶,以玉為貴,還表現在常用玉字起名。小說中金陵賈家公子與江南甄府公子皆不約而同起名“寶玉”便是幾千年來“以玉為寶”觀念的歷代傳承,深入人心最明顯的力證。除他二人外,小說名字中含玉的還有黛玉、妙玉、紅玉、玉釧、蔣玉菡以及劉姥姥信口胡謅的茗玉等,而同族宗親中和寶玉同為玉字輩的還有賈珍、賈璉、賈珠、賈棕、賈環、賈璜、賈珩、賈珖等人。鳳姐曾對因犯寶玉之名而改名為小紅的紅玉說“討人嫌的很,得了玉的益似的,你也玉,我也玉”,可見像賈府這樣的“鐘鳴鼎食之家,詩書簪纓之族”都把玉作為自己高貴身份的象徵,此時曹雪芹又將玉文化同封建傳統等級觀念自然地聯繫起來了。

溫潤而色澤鮮明的美玉在國人心中代表著一切美好有德性的事物,象徵著純潔,溫和,高尚。《紅樓夢》大量地以玉來形容美好的人和事物,“以玉為美”的傳統玉文化觀念隨處可見。在寫人方面,如第五回中用“羨彼之良質兮,冰清玉潤”“愛彼之貌容兮,香培玉琢”形容警幻仙姑像冰一樣清澈,像玉一樣溫潤,容貌如同用香料培出的精雕細琢的美玉一樣;如寶玉在《姽嫿詞》中用“玉為肌骨鐵為腸”來形容巾幗將軍林四娘;再如他在《芙蓉女兒誄》中用“其為質,則金玉不足喻其貴”來稱讚晴雯的高尚人格;而在擬物方面,如在護官符中用“賈不假,白玉為堂金做馬”來凸顯賈家財力雄厚;再如在“海棠社”一回中,探春的“玉是精神難比潔”,黛玉的“碾冰為土玉為盆”以及寶釵的“淡極始知花更豔,愁多焉知玉無痕”都用玉的冰清玉潔來側面烘托白海棠……類似的例子在小說中比比皆是,不勝枚舉。

結語:

中國的“國”,國字框裡是一個玉,國中有玉,玉是中國之魂,是中華民族之魂,也是《紅樓夢》的靈魂。曹雪芹在小說《紅樓夢》中以驚人的藝術筆觸,精湛的文學語言傳承並弘揚了中國玉文化,他以玉比人,以玉喻事,以玉直抒情懷,以玉寄託理想。《紅樓夢》是曹雪芹一生心血之作,也是一本玉文化鉅著,書中充分體現了他對於中國傳統玉文化的深刻理解與融會貫通。他寫通靈寶玉託玉明志,志在向世人傳播玉之仁、義、智、勇、潔的品格與精神,傳承並弘揚有五千年文明史的中華民族之魂的玉文化。從這一點上看,曹雪芹無疑也是十分成功的,他通過小說作品《紅樓夢》為玉文化的傳承與弘揚做出了永垂青史不可磨滅的巨大貢獻。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微信公眾號,由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主辦,旨在提供非物質文化遺產領域的資訊傳播、政策宣傳、知識普及、資源展示、學術交流等服務,為業界、學界和公眾搭建交流、互動、分享平臺。

文藝研究

《文藝研究》雜誌創辦於1979年5月,由文化部主管、中國藝術研究院主辦,是大型綜合性文藝理論月刊。《文藝研究》以“引領學術潮流,把握學術走向,加強學術交流,擴大學術影響”為辦刊總方針,強調現實性與學術性、前沿性與基礎性、學理與批評的有機統一,提倡中國視野、中國問題、中國氣派,廣泛容納文學、藝術各領域不同觀點、不同方法的優秀研究成果。

媒介之變

從移動互聯網世界的劇烈媒介迭變,觀察未來世界的面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