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2 淺析《易經》之根源

我淺析一下《易經》的來源。(一)要說《易經》的源頭,我認為這本書根源是在實際生活經驗和思想文化漸進的沉澱、積累中產生的。遠古先民開始時是生活在廣袤荒蠻的土地上,不像現在高樓大廈燈火輝煌。由於勞動生產力低下,尚處於矇昧時代,人們隨時面臨飢餓死亡威脅,更誆論、奢談什麼文化了,他們對於大自然日月星辰、四季輪迴等現象和規律充滿了好奇和敬畏,對於動物與人類一類生命體的生老病死等一些牽扯到自身命運的規律現象也是害怕和不解,於是就想通過某種方式能和天地萬物進行溝通,並能夠研究掌握或預測像日月星辰,生老病死,甚至戰爭等自然規律現象,以便能夠及早預防和解決現實生活中出現的各種問題,於是隨著時代的發展,生活經驗和文化思想慢慢也有了一定積澱,就有了像周文王一類為代表的當時傑出人才脫穎而出,開始付諸行動,他們在前代前人,就比如在伏羲八卦和大禹治水經驗和其他人的思想、文化和生活經驗積累的基礎上著書立說,來解決當代社會人們現實生活中的複雜現象和出現問題。周文王研究的八卦也就是在伏羲氏八卦基礎上而來的。


淺析《易經》之根源​(二) 現在我就結合一下有關伏羲八卦和大禹治水的傳說典故,來更好分析《易經》的根源。有民間傳說典故,認為最早就是伏羲氏仰俯天地,參透日月星辰、四季更迭變化規律,繪出了八卦圖。據說他在四處尋訪問道途中,再經過洛陽孟津黃河的岸邊時,河中突然躍出一匹馬頭龍身的“龍馬”怪獸,奇怪的是身上還揹著一張圖,伏羲就據此推演繪製出了最早的八卦圖。還有一個傳說,是說大禹治水期間,在經過洛河時,河裡出現了一個神龜,揹負洛書獻給大禹,大禹結合洛書上的八卦,最終治水成功。這兩個傳說就是著名的“河圖洛書”典故傳說了,有認為是中華文明的源頭。

淺析《易經》之根源​(三)對於這兩個看似神話傳說的出現我認為並不是虛妄而毫無根源的,伏羲大禹河圖洛書的故事其實正是我們遠古先民們對科學文化知識的迫切渴望,希望有一些先進人物,就像龍馬和神龜那樣,拿出研究成果,給世間人們創造傳播科學技術文化知識,讓廣大人民通過掌握科學文化知識來解決生活實際問題,於是便有了後來周文王結合時代編著的《易經》八卦,也算是當時時代先進的思想文化代表。我們再想想以後對《易經》的完善、發展做出貢獻的老子、孔子和孟子等先賢聖人,他們不也就是在前人實際生活經驗、思想文化漸進的積澱、積累基礎上,通過自己進一步的學習參悟,著書立說,從而有了巨大成就的嗎?他們也為我們後人進行學習研究和發展《易經》等文化科技知識奠定了一定基礎。所以在我看來,《易經》就是在人們實際生活經驗和思想文化漸進的沉澱、積累中誕生的,它的根源就在此。

淺析《易經》之根源​(四)如今隨著時代科學技術的進步發展,隨著人們文化思想認識水平的不斷提高,對於《易經》來說,占卜算卦風水等方面已經不再是作為實用性來研究的方向,但它裡面蘊含的樸素辯證的生活思維方式、哲學智慧思想是值得我們後人去深入研究和挖掘的,它裡面的許多經典言辭至今還在為我們後人所用,也指導著我們的思想行為,發揮著巨大作用。
淺析《易經》之根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