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3 西安是要“登天”还是要“造楼”?

西安是要“登天”还是要“造楼”?

中国的第一高峰是什么?可能很多人会脱口而出给出答案:珠穆朗玛峰。那第二高峰呢?很多人可能就要问度娘了。

心理学上首因效应,也能够解释得通,第一对于人们的重要性。人们之所以很容易记住第一名,因为一是头、是冠、是金字塔的尖、是万众瞩目的焦点,也是众人所追逐的目标。

如今,世界上第一高楼是迪拜的哈利法塔(也叫迪拜塔),828米。不过这一记录将在不久后被改写。

目前在建或规划建造的几座摩天大楼都将超越迪拜塔,像是美国迈阿密Miapolis大厦975米,沙特王国塔1007米,迪拜纳赫勒港湾大楼1140米……貌似没有最高,只有更高。

西安是要“登天”还是要“造楼”?

世界第一高楼竞争如此激烈,中国第一高楼竞争也同样激烈。

先是上海中心大厦632米,下来是武汉绿地中心大厦636米,再有成都天府中心大厦677米,还有西安的世茂701米,乃至深圳的H700 深圳塔739米。

这几年,中国第一摩天大楼的高度被不断刷新。西安的第一高楼也同样被不断刷新。

2018年5月25日,从《西安日报》上的一篇报道得知,西安乃至西北的第一高世茂701米和华润666米超高层建设,全被曲江拿下。

前不久,新准备建设的高铁新城也规划了一座666米超高层,集超五星酒店、五星办公、空中餐厅及精品公寓为一体。

而在2017年,西咸新区沣东新城宣传的西安第一高乃至西北第一高——丝路国际中心501米(官方暂定名为“七彩琉璃塔”,高度可能升至588米),规划很漂亮,名字很好听,可就是无法当西北第一高了,至于要成为第四或第五,这个还真不好说,毕竟这些都是规划中的,没有落地。就算有的动工,也有可能半路杀出个程咬金。

西安是要“登天”还是要“造楼”?

▲七彩琉璃塔效果图 | 图网络

还清楚地记得,当把西安要建西北第一高楼,这个消息告诉好朋友二毛时,他当场就呵呵了。“西安要是在西北五省里还当不了第一,好意思?!整天和甘肃、青海、宁夏、新疆这些自己的兄弟比,在家门口当个老大,竟还要沾沾自喜?不看齐北上广深,比不过成都、武汉、郑州这些城市,未来还怎么担当国家中心城市?像美国纽约、法国巴黎这些世界著名城市应该拿来借鉴学习,要不西安怎么迈向国际化大都市?

国家中心城市、国际化大都市、世界旅游之都、全球硬科技之都……这些口号不是喊出来的,而是体现在城市规划建设的细节中的,比如城市的交通、超高层里面企业的入驻率,最终要拼的是经济。”

听了二毛的这些言辞,我心里既高兴又难过。高兴的是西安其实有了大的气魄和格局,这两年已经开始追赶超越,对标比自己强的城市,难过的是就像二毛提出西安基础设施还很不完善。成都的地铁已经开通了10条线了,可是西安呢?再比如说,如今西安的旅游还是停留在门票经济上……这些不得不让人忧桑啊。

西安是要“登天”还是要“造楼”?

争当西安第一高,当然无可厚非,毕竟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然而当前的西安已经不是建设一两座高楼了,而是在打造摩天集群。

比如高新区的万达·西安ONE 519米,沣东新城的苏宁大厦369米,高新区的国瑞西安金融中心 350米,雁塔区的华侨城·西安国际文化中心 318米,未央区的荣民金融中心 300米,经开区的西安环球贸易中心 299.75米,沣东新城的保利·西北总部大厦 280米……

“登天”与“造楼”本不一样,但在今天,仿佛很多东西都在证明这两个词很容易混淆。

西安是要“登天”还是要“造楼”?

▲美国纽约天际线 | 图KangJ

的确,大西安确实缺乏美丽的天际线。提到摩天集群能为一座城带来靓丽的风景线,少不了纽约的曼哈顿、上海的陆家嘴、香港的维多利亚港,这些区域,都是由高楼筑成,不仅是城市的“天际线”,更把持着城市的经济命脉。

不得不承认,摩天大楼是一座城市实力的展现。那像实力一般的西安能否依靠几座摩天大楼赚取购物、住宿、观光旅游消费的钱呢?

摩天大楼的规划建设离不开经济,所谓经济基础决定从上层建筑。那么西安的经济基础够吗?

西安是要“登天”还是要“造楼”?

▲国家中心城市主要经济指标 | 更长安

西安是要“登天”还是要“造楼”?

▲国家中心城市2017年“成绩单”| 更长安

从图一中,可以看出,经济体量方面,西安位列最后。从图二中可以看出,西安无论是GDP还是人口方面,都远远落后于超高层较多的一线城市,在9个国家中心城市中排名倒数第一,与GDP第一的上海相比,只有对方的四分之一不到。

说一句不好听的,经济基础不牢固,摩天大楼比普通楼更容易面临烂尾的风险。早在2013年,《人民日报》就发表过文章,质疑各地抢建摩天大楼——我们需要这么多“第一高楼”吗?

在这里,长安君想问一句,西安真的需要这么多的高楼吗?

西安是要“登天”还是要“造楼”?

刚才说了经济,我们再看看西安的高新科技企业、中国至世界500强企业数量是否足以为其提供有力的支撑。

超高层的规划建设,一般施工期长,投资巨大,建成后当然要考虑回报,无疑要吸引效益好的企业进去,而不仅仅是观光、购物、旅游消费,一般都是要规划写字楼为主的综合体,那么真有如此多的高端企业入驻吗?

要想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我们先看看之前已经建成的超高层,或许从中能略窥一二。

如今已经建成的超高层,大部分位于高新区,像是350米的国瑞·西安金融中心共75层,去年11月底封顶,正在对外招租;高新绿地中心的双子楼270米高,A座交付,B座封顶,目前进驻的企业不算太多。一个朋友就在A座上班,她告诉我说,那栋楼的进门证都自己向物业购买,而非企业承担,更不是以租卡的方式办理,当然这是去年的情况,不知今年如何。这也正好验证了羊毛出在羊身上的道理。

西安是要“登天”还是要“造楼”?

▲ 建成的国瑞·西安金融中心 | 图网络

西安200米以上的高楼还有很多,像迈科中心216米、永利国际大厦、永威时代中心等等大部分处于租售状态。据长安君了解,仅有极少的高楼人流较多,企业进驻较充分,大部分高楼进出人员较少,活力不足。而这些还大都是早年建成,也经过一定时间的沉淀和积累。

看着这么多摩天大楼的效果图,真的很漂亮,然而光有漂亮是远远不够的。一个高中同学就特别反对用漂亮形容自己,因为漂亮一词所描述的只是一个人的外表。

其实,当听到西安要建设超高层的时候,心里还是有那么一丢丢小骄傲的,毕竟这是生我养我的城市,我爱这座城。

其实并非反对摩天大楼的建设,因为一座城市的发展和摩天大楼的建设并不冲突。只是希望摩天大楼建成的同时,让我们这些凌晨、夜晚还在西安城穿梭的上班族有车可乘,不光是只能打滴滴或者出租那么简单。

说的再直白些,就是,无论西安是要“登天”还是要“造楼”,请将城市的基础设施完善好再说,不要让公交车那么挤,我们要求不高,站的舒服就可以,不要让下班晚的童鞋没有公交车可坐,班上不好了,何谈生活,大家生活的不好,何谈这座城市的发展。

相比摩天大楼的建设,城市的小细节更容易打动人心,也更容易留住人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