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4 247期:BTS為什麼幹不過EOS

2018年9月14日,幣民日報第247期。

寫文章是一個尋求答案的過程。說實話,幣圈有很多問題,我搞不懂。於是就自己問自己,寫成文章回答自己。在我眼裡,幣圈有很多未解之謎:比如BM做BTS的時候募集的5000比特幣和等值PTS到底是怎麼花完的;比如V神募集了3萬比特幣做以太坊為什麼還沒錢用只能住在沈波家裡,V神拿穩3萬比特幣了嗎;比如BTS為什麼幹不過以太坊。。。

一、名詞解釋:BTS、EOS、以太坊

BTS:BM於2013年籌劃做的幣,2014年ICO。主打穩定幣和去中心化交易所。

以太坊:V神於做的幣,2014年ICO,募集了3萬多比特幣,主打智能合約。

EOS:BM於2017年做的,2017年ICO,募集了價值超過40億美元的以太坊。口號是:速度更快、容量更大的公鏈。

二、BTS為什麼幹不過以太坊

這個問題困擾了我很久,以太坊在我們眼裡,主要的功能是發行代幣,這個功能BTS很早就實現了。

所以答案可能還要從更深一層的技術上來找,以太坊在技術層面比BTS牛逼,在功能上比BTS完備,從事以太坊相關技術研究和開發的人員遠多於BTS。

BTS除了一個建議的代幣功能外,主要是在“穩定幣”領域有所探索,在去中心化交易所方面有所突破。在更大的智能合約層面,BTS完全不是以太坊的對手。以太坊的口號是財富可編程,BTS沒有這個野心。

還有一個原因就是,以太坊通過顯卡挖礦,吸引了大量礦機勢力入場,這一點也完勝BTS。

BM看到以太坊起來後,痛定思痛,決定沿用BTS的技術,做一個EOS。

三、BTS為什麼幹不過EOS

那麼新的問題有產生了,BTS為什麼幹不過EOS?是因為沒有BM嗎?是因為EOS是技術更先進嗎?

除了這些,我還想提一個觀點,因為BTS招式已老,不能像新生的EOS一樣吸引新的力量加入。

BTS絕大部分的幣已經分發完畢,新產生的幣也被幾個節點把持,新的力量無法加入,這可能是BTS幹不過EOS的一個重要原因。

2014年的時候,BTS進行了為期200天的ICO,募集了5000多個比特幣和等值PTS。當時的確也吸引了很多人參加,當時BTS社區就有十多個比較厲害的程序員力挺BM。但是這遠遠沒有2017年EOS的ICO牛逼,EOS的ICO持續了365天,募集了價值超過40億美元的以太坊,藉助2017年牛市的力量,無數勢力捲入EOS。

甚至EOS宣佈節點競選的時候,全球第一礦機商比特大陸也躍躍欲試。

還是BTS當年ICO的配方,但是時機更好,行業也更壯大,所以從ICO開始,EOS就超越了BTS。

還是BTS當年的節點競選配方,也得益於時機更好,捲入了大量勢力,比如大型交易所、各類一線公司和社群等。

四、EOS的漲幅為什麼一般

EOS比較公認的ICO價格是6元左右,比起很多動輒百倍的新幣,EOS的漲幅並不是很客觀。原因可能有下面幾個。

1、市場不是很景氣

BM有個習慣,喜歡在牛市之後做幣,所以BTS和EOS誕生之後,大行情都不是很好。2014年熊市,BTS逆勢爆漲,後來從3毛一路跌到2分。EOS的境遇也差不多,大行情不好,所以倍數不是很可觀。

2、車上人太多

EOS這個車太有名了,我身邊的人基本都上車了,有些人還是重倉。

車上人太多,莊家拉盤動力就不大。2014年BTS為什麼被狂拉,那是因為當時有幾個千萬級大戶熬不住出貨了,莊家吃飽後,一頓狂拉,然後卸貨走人。

五、我的一些擔心

1、以太坊要POS化。

V神對於挖礦不是很感冒,所以一直想停掉以太坊的POW挖礦,把以太坊POS化,這一點我是比較擔心出問題的。雖然在熊市停掉POW挖礦能節省電費,減少拋壓,但是放棄礦工勢力,可能不利於以太坊的長期發展。純POS幣,比如未來幣、BTS活得都不是很好。

2、EOS會不會和BTS一樣

EOS在很多方面複製了BTS的做法,青出於藍勝於藍。但是同樣的問題也擺在EOS面前,就是BTS火爆一番之後就冷下了來。為什麼會冷下來,幣基本被瓜分完畢,格局已經穩定,無法吸引新興勢力進入,所以就慢慢冷下來。這好像是POS幣的宿命。。。

當然POW幣也有自身的問題,耗能過大,拋壓過大。POW的好處是資金有一個挖礦的入口。

從來就沒有完美的解決方案,所以我們只能不斷期待新的幣種產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