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8 院士:“智能製造”任重道遠,“工業強基”刻不容緩

關於中國製造業的現狀,我認為可以總結成三句話:第一,中國是世界第一製造大國;第二,中國製造的確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第三句是往往容易被忽略掉的:中國製造總體來講大而不強。

院士:“智能製造”任重道遠,“工業強基”刻不容緩

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教授柳百成

第三句話是最值得關注的。為什麼說我們大而不強?有三點原因或問題。

首先是“創新能力弱”。今年7月聯合國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等聯合發佈2018年全球創新指數排行榜,中國(內地)位列17,雖系首次進入前20名,但作為世界第一製造大國,這個創新指數排名相對還是比較弱的。

其次是“缺少關鍵核心及共性技術”。例如,中國的大飛機C919即將上天,但我們大飛機的“心臟”發動機依然依賴美國和法國的公司來提供。

第三,把控著能源安全領域命脈的重型燃氣輪機技術,至今仍然受國外控制,儘管我們與國外公司進行了聯合投資,但關鍵技術仍受制於人,許多關鍵部件我們也無法觸及。

當前,世界各國都將智能製造作為先進製造業發展趨勢和主要研究方向。而我們也要認識到,中國要全面實施智能製造,仍然任重而道遠。其中有一點必須要強調,須依靠“工業強基”支撐智能製造發展。

現在許多人談論中國製造的發展,認為我們實施《中國製造2025》就是為了佔領智能製造高地。我對這個看法有自己的解讀。我覺得首先要強調工業強基、工程強基。萬丈高樓不可能建在沙灘上,如果我們的原材料不過關,元器件不過關,怎麼上得了智能製造?所以必須重視工業強基支持智能製造。

無論對整個國家來講,還是對企業而言,要發展智能製造,要制定一個路線圖,怎麼樣從1.0、2.0到3.0、4.0,要打好基礎。

比如機器人產業,目前中國只是機器人的第一“消費大國”,還不是生產和應用第一大國。目前我們的機器人消費量有70%~80%依賴進口。即便國產品牌,許多高檔機器人的關鍵傳感器、變速箱也依賴進口。因此,我們在發展智能製造、發展機器人等,不能忽視加強在工業基礎領域的研發。

發展智能製造的關鍵基礎應該是數字化設計與製造,智能製造主攻方向依然是依賴“創新體系工程”“工業強基工程”等支持和協同。基礎元器件、基礎材料、先進基礎工藝是發展智能製造的基礎,要加大投入和落實“強基工程”。未來智能製造的發展,傳感器、機器人等是必不可少的,所以我們需要建設一批跟智能製造基礎相關的創新中心,同時加強頂層設計。

(作者系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機械工程系教授,筆者根據其在北京市科學技術研究院主辦的“2018國際先進製造創新發展論壇”上的發言整理,有刪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