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8 印奇與宗慶後 每一代創業者有每一代的長征路

距離2019結束只剩下一個多月了,這一年和往年相比又有什麼變化呢?這兩天,我們的朋友圈都被2017-2019的對比照刷爆,這不禁讓我們感嘆時光飛逝,白駒過隙。而對於商業世界來說,對於創業者來說同樣如此。


印奇與宗慶後 每一代創業者有每一代的長征路


2019年是大考的一年,也是創業者們真正進入到殘酷淘汰賽的階段。在剛剛結束的36氪WISE新經濟之王大會上,36氪向8位在商界中不斷試探行業邊界、挖掘領域中真正價值的行業翹楚頒發了“2019年度創變者”獎項。我們發現這其中非常有意思的是,這八位創變者中既包括董明珠、宗慶後、馮侖這樣的實幹型企業家,也有印奇和李佳琦這樣的新興力量。



時代交鋒 拐點將至


這是一個彙集老中青三代的實力榜單。現年74歲的宗慶後是中國最大非上市飲料企業娃哈哈的創始人。小時候,如果有小夥伴手裡有一瓶娃哈哈的AD鈣奶,那絕對是朋友圈裡面扛把子般的存在,一小瓶飲料,是孩子眼中身份的象徵。


老一輩的創業者是艱苦奮鬥的一代。宗慶後曾經家庭極度貧困,為了減輕家庭負擔,初中剛畢業就輟學工作貼補家用。此後的二十年裡,他曾經在農場做過調度員,在儀表廠做過銷售,在校辦企業做過業務員,最落魄的時候,他甚至蹬過三輪賣冰棍。


他42歲創業做校辦工廠,44歲創辦娃哈哈,從貸款14萬元到三次問鼎福布斯中國內地富豪榜首富,74歲的宗老堅守實業30年。在36氪的採訪中,宗老爺子總結說,企業要實現基業常青,做成百年老店,一是要講誠信,二是要擁抱新技術,而且要擁抱真正的新技。


印奇與宗慶後 每一代創業者有每一代的長征路


換句話說,商業領域要成功,要分清什麼能變,什麼不能變。而事實是,作為一家傳統快消企業,娃哈哈正在尋求數字化轉型,宗慶後在今年的進博會上曾表示:“希望引進先進的技術和先進的設備,找到有高新技術的企業合作,娃哈哈一直在轉型升級,我們希望在高新技術產業上有所發展。”


傳統產業向數字化轉型,這是今天這個時代最沉重的議題。轉型並不輕鬆,實業企業開展技術革命和效率革命的切口在哪裡?我們注意到榜單裡另外一個年輕人或許能夠給出答案。


天才少年的小時代


如果說老一輩的成功企業家大多是被逼下海,迫於生計而創業,而現在的年輕人的創業熱情,更多是為了理想。1988年出生的印奇和老一輩創業者的生存環境不同,從小就屬於我們父母口中“別人家孩子”的標準模板。


2003年,15歲的印奇以裸分狀元的身份考入了蕪湖市一中的理科實驗班,正式開啟了其有史可考的學霸生涯。像其他的學霸一樣,高中期間的印奇拿遍了各種競賽獎項,跟普通學霸又不太一樣的是,他在辯論、書法、籃球、足球、乒乓球等等文體項目上,也表現出了超人一等的水平,用六小齡童老師的話說,是文體兩開花。


印奇與宗慶後 每一代創業者有每一代的長征路


2006年,印奇以680分的成績進入了理科生的夢中院校清華大學。之後沒多久,他通過信息學院的選拔考試,進入了以圖靈獎得主姚期智命名的姚期智實驗班,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姚班,清華大學中的清華大學。

一個標準的學霸,就這樣誕生了。


2011年,已經在微軟亞洲研究院工作了一年的印奇,和姚班同學唐文斌、楊沐一塊創立了曠視科技,而這三人創業的驅動力來自於他們單純地想要用技術改變世界。


但那時候人工智能這個領域還沒有完成商業上的冷啟動,用印奇的話來說是這個行業仍處於寒冬。因為美國電影“終結者”系列的火熱,網民們大多聽說過人工智能的名頭,認為人工智能只是存在於科幻片中的特效,然而這個技術是做什麼的,怎麼實現的,有什麼用,可能全中國都沒有幾個人能說清楚。


當時的資本方也並不太看好人工智能這條賽道,原因很簡單,這條路技術門檻太高,太難走通了。但是印奇和他的團隊對人工智能的未來有堅定的信仰。

曠視剛起步沒多久,印奇就發現自己對硬件的理解存在短板。該如何解決短板呢,這對學霸來說太簡單了,兩個字——學他。印奇給美國院校投遞了簡歷,然後一次性被美國5所知名院校錄取。最終他選擇去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攻讀3D相機方向的博士,開始了自己美國留學、國內創業的奇特經歷。

在這期間,他和國內的合夥人一起做了一款叫做《烏鴉來了》的小遊戲。這款遊戲用到了人臉識別技術,玩家通過晃動臉部來控制遊戲中的稻草人,趕走烏鴉保護莊稼。雖然遊戲並沒有賺到錢,但印奇發現,用一些巧妙的方式,似乎可以實現人工智能技術在商業場景的落地。一個全能學霸在商業上的悟性,也開始展露出來。


人工智能大時代


2012年開始,國外的科技巨頭紛紛開始下注人臉識別技術,Facebook、谷歌先後入局。這其中,Facebook以6000萬美元收購face.com給了印奇極大的震動。


理工男出身的印奇第一次以企業家的身份做出了一次商業決策,他選擇放棄了自己的博士學業,從美國回到國內,開始專注於曠視科技的業務,並試圖以人臉識別技術商業化來撬動人工智能這座大山。


他和兩個聯合創始人開始招兵買馬,那時候還沒有像谷歌的TensorFlow這種深度學習的開源框架,所以曠視的研發團隊從最基礎的深度學習框架開始搭起,自己建底層的技術架構。

2014年,曠視有了自己的深度學習算法引擎——這也是後來曠視人工智能算法平臺Brain++的核心,有了高效的算法生產工具,曠視的算法優越性開始體現出來,而此時剛剛26歲的印奇也迎來了自己創業生涯的第一次高光時刻——曠視的核心技術得到了螞蟻金服支付寶的支持。


印奇與宗慶後 每一代創業者有每一代的長征路


2015年的德國漢諾威IT博覽會上,馬雲使用曠視的技術“刷臉”購物,為德國總理購買了一張郵票,這一“刷”,意味著人臉識別技術真正成熟到了可商用的時機,這家科技公司所提供的技術,以安全守護者的身份開始真正的走入大眾的視線。自此,曠視掀起了計算機視覺領域的商業化風潮,曠視的發展也走上的快車道,以此帶來了蜂擁而至的實名認證需求,同時這些真實業務場景,也促使曠視的算法不斷迭代優化。

印奇與宗慶後 每一代創業者有每一代的長征路

2015年,人工智能領域發生了一件大事,英國團隊DeepMind開發的圍棋系統AlphaGo擊敗了圍棋世界冠軍李世石,攻破了人類在智力遊戲領域的最後一座堡壘,舉世譁然。人工智能行業終於迎來了自己的大時代,而作為與這一行業一塊成長的首批參與者,印奇也迎來了自己的大時代。


商業化小步快跑

在成立的前五年時間裡,曠視只接受了四輪投資,但融資額超過5億美元。印奇在接受採訪時曾解釋了選擇資本的原則:我們主動選擇了資本方,結果上看都是非常優質的、國際化的戰略投資人,他們會更在意本質、更有耐心。如果說推動,也不是要你去做一些短期的邊緣業務,而是關注長期。

理工男身份的印奇,在商業化的路上,也在用一套理性的邏輯去約束自己。這幾年,曠視的業務佈局走的很慎重,一直都在小步快跑。


印奇與宗慶後 每一代創業者有每一代的長征路


2014年,曠視推出了個人物聯網業務。簡而言之,就是將人臉識別技術應用在各種APP以及硬件設備上。比如支付寶的刷臉支付,以及手機的人臉識別解鎖等等。到現在為止,幾乎所有的國內一線安卓手機廠商都採用了曠視的人臉識別技術。


2015年,曠視在視頻分析和大數據的浪潮下順勢推出了城市物聯網解決方案。從企業應用來說有無感考勤技術,你走到工區,人臉識別系統已經識別出你的臉,自動幫你打卡,如果這項技術推廣開來,工卡將被丟入歷史的垃圾堆。從城市綜合管理角度來講,曠視能夠城市管理者提供具有分析能力的智能物聯網設備,協助社會治理的難題,比如在交通場景中的違章檢測、渣土車識別等問題。


2019年1月,曠視宣佈了機器人戰略並推出了應用於倉儲物流領域的機器人操作系統“河圖”。印奇表示,曠視希望通過強大的操作系統,連接更多的設備、傳感器、機器人,與更多合作伙伴一起加速機器人產業落地。目前,曠視“河圖”已經在心怡科技、科捷物流等合作方的倉庫中進行了實際使用。


印奇的聚焦和曠視的馬拉松

從曠視的業務來看,印奇在堅持深度學習的內核,以及發揮核心算法能力的技術優勢上,從來沒有變過。儘管人工智能領域跑出了“自動駕駛”、“語音識別”等等諸多的賽道,並有眾多的競爭對手開始鋪大攤子,想通過做“大而全”的智能搶佔先機,但印奇似乎從來都沒有動心,這種定力在這一代年輕人的身上是鮮有的。


今年8月底,曠視在港股提交了招股書,其中提到的最多的兩個詞,一個是解決方案,另一個就是價值。同時印奇招股書中的公開信中提到:“如果我們無法在一個垂直領域取得成功,我們就不可能擴展到十個垂直領域。曠視始終認為,只有商業應用的成功,才能為技術創新提供充足的後備動力。所以,我們目前專注於將已涉足的個人物聯網、城市物聯網和供應鏈物聯網等垂直領域做好、做深、做透,再向其他方向擴張。”

在垂直的商業化落地方案上,曠視持續以客戶為中心,根據場景需求進行線性的自我升級。印奇在信中將人工智能創新比作一場無限遊戲:“它始於幾十年前,並終將超越這個時代。” 像宗慶後一樣,印奇在人工智能領域內也堅持著自己的變與不變。不變是為了堅守商業底線、持續保持對技術和業務的聚焦,讓自己有底氣在人工智能領域打一場無限戰爭,而變則是不斷地自我迭代,讓真正的人工智能產品滿足客戶的需求,實現技術和企業的價值。


印奇與宗慶後 每一代創業者有每一代的長征路




目前人工智能技術與傳統產業的融合大業正進行的如火如荼,無論從國家層面還是供給側的企業都面臨大考。喝著娃哈哈長大的80後印奇當初可能也沒有預料到自己將有能力去為宗老的娃哈哈進行數字化的升級,但現在兩代人的交棒和合作正在各行各業上演。

江湖浪湧,創變者們無所畏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