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女子当如茶:品味江采苹、李清照、陈芸娘三个茶香女的爱恨缠绵


女子当如茶:品味江采苹、李清照、陈芸娘三个茶香女的爱恨缠绵

世间的女子千千万,有人爱得热烈而奔放,有人爱得浪漫而甜蜜,有人爱得深沉而卑微……就笔者而言,可能是生性爱茶的缘故,我看女子倒是极简的:岁月逝如水,女子当如茶!

说起女子如茶,总会让人想到那些茶艺姑娘优雅的表演,娴熟地烫壶、置茶,用竹制的茶匙将茶叶从罐中轻轻拨入壶内,随之温杯,悠雅的凤凰三点头式的高冲,关公巡城般的低斟,尔后是分茶、敬茶,一套连贯而优美的茶艺动作蕴藏着无限的韵味。

甚至,就连时下有许多人称追女孩子为"泡妞",其中一个"泡"字,都能让我臆测出这种说法就应该也是与茶有关的。

历数那些缠绵在茶香里的女子,经过岁月的洗礼,她们的灵魂里总是自带香气的。随手泡上一壶香茗,茶香在书房弥漫,闭上眼,轻轻嗅之,那一股新茶的清香,连带着茶乡女子的兰惠气息,我仿佛看到了那一个个茶香女子正在款款地向我走来。

女子当如茶:品味江采苹、李清照、陈芸娘三个茶香女的爱恨缠绵

江采苹:香茶一盏,曲终人散情犹在,人走茶凉也留香

说起茶香女子,其中最高洁的恐怕要数江采苹了。

江采苹,福建莆田人,唐玄宗宠妃之一,因为偏爱梅花,气节亦如梅,故被封为"梅妃",也被后人称之为"最早的长安女茶人"。

江采苹自幼聪慧,9岁便能背诵《诗经》中记载周文王后妃事迹的名篇《周南》和《召南》,并立志要以她们为榜样,将来也要辅佐皇上治国齐家平天下。

14岁时就写得一手好文章,她不仅长于诗文,还精通茶道,善歌舞,琴棋书画无所不能。 开元年间,唐玄宗派遣宦官高力士出使闽越选美,途径一家茶楼喝茶,刚好听到茶客们正在谈论着一个绝代佳人,不由得暗自窃喜,大家谈论的这位女子也就是后来在众多待选佳丽中被高力士一眼看中的江采苹。

被选入宫后,江采苹当时虽说只是淡妆轻抹,但却显得十分楚楚动人,她落落大方的举止,知书达礼的言辞,就像是一杯醇香的茶,一下子就虏获了玄宗皇帝的心

,爱如至宝,自此,不顾后宫佳丽三千,独宠梅妃一人。

梅妃喜梅,玄宗便命人在梅妃的宫中栽满了各种梅树,还亲赐御榜"梅亭",每当梅花盛开之时,他便携同梅妃流连花下,赋诗品茶,久久都不舍离去。

女子当如茶:品味江采苹、李清照、陈芸娘三个茶香女的爱恨缠绵

唐朝是中国茶文化极度繁荣的朝代,皇宫中每年都会举行斗茶大会。据《梅妃传》记载:唐明皇与众妃斗茶,梅妃的茶不但在妃嫔中胜出,并且成功击败唐玄宗拔得了头筹。

面对满堂的妃嫔王爷,玄宗非常尴尬,戏曰:"此梅精也,吹白玉笛,作惊鸿舞,一座争辉,今斗茶又胜吾矣。"梅妃看出玄宗明显有些不快,便立即回禀说:"臣妾误胜了陛下,这只不过是个游戏而已,跟陛下的千秋大业比起来,哪能算得了胜负?"聪颖机智的梅妃非但没有受到责罚,一番言语还让皇上龙颜大悦!

就在梅妃进宫后的第19个年头,杨玉环(杨贵妃)也被召入宫。梅贵二妃相妒,因梅妃秉性柔弱,终是难以抗衡,被贬进冷宫上阳东宫,从此陷入了清冷和愁苦之中。

其实,玄宗始终难忘梅妃。有次南夷使者进献贡品,明皇就叫人拿了一斛上乘的南珠秘密地去赐给梅妃,但梅妃拒收了赏赐,展纸研墨,写下了一首《谢赐珍珠》托使者一并退回,全文如下:

柳叶双眉久不描,残妆和泪污红绡。

长门自是无梳洗,何必珍珠慰寂寥。

公元756年,安禄山发动了叛乱(史称安史之乱),唐玄宗落荒而逃,而留在冷宫中的梅妃为保贞洁,白绫裹身,投井自尽。自此,

一代才女香消玉殒,这位诗艺与茶道俱佳的茶香女子就如茶香一般飘散了,惟有在中国茶史上经久留香。

女子当如茶:品味江采苹、李清照、陈芸娘三个茶香女的爱恨缠绵

李清照:清茶一杯,饮茶因人而相异,人因饮茶而不同

史上人气最高的茶香女子该是李清照了吧。

堪称"千古第一才女"的她,作为婉约词派的代表人物自是"吸粉"无数,她一生也写过不少与茶有关的诗词,像"当年曾胜赏,生香薰袖,活火分茶"、"酒阑更喜团茶苦,梦断偏宜瑞脑香"等更是传世流芳。

李清照,号易安,出生于山东历城(今济南)的一个士大夫家庭,父亲李恪非进士出身,母亲王氏也出身名门望族,同样有着深厚的文化修养。

在家庭书香氛围的熏陶下,李清照打小就养成了良好的读书习惯,少女时代的她已经是能诗善文,博学多才了。

生为古代女子,李清照是幸运的。一是父母的开明,没有给予她太多封建礼教的束缚。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一首《如梦令》就记述了她待嫁时在藕塘嬉戏的快乐时光,这对于一个当时的大家闺秀来说实是难得的。

再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在封建社会,大量的包办婚姻多是不幸的,但李清照却是那个例外。李清照与金石学家赵明诚结婚后,两人情投意合,你侬我侬,他们既是夫妻也是知音。他们夫妻二人共同致力于金石书画研究,经常进行诗词酬答,夫唱妻和,俨然就是一对神仙伴侣。

女子当如茶:品味江采苹、李清照、陈芸娘三个茶香女的爱恨缠绵

宋代是中国茶文化发展的另一个高峰,李清照与茶结缘也属自然,她喜欢饮茶,她还常常与丈夫赵明诚赌书泼茶

夫妇俩在山东青州老家隐居时,他们的生活并不宽裕,但精神上却是非常充实的。他们一边探讨学问,一边品评香茗,雅趣横生。饭后,端坐在藏书满屋的"归来堂"里,他们煮上一壶茶,然后随便挑出一件史事,在一大堆书中,谁先说出这件事在某书、某卷、某页、某行,只有说对了才有茶喝。李清照博闻强记,才思敏捷,常是胜过丈夫一筹。每当那时,李清照便得意地开怀大笑,然后夫妻对饮,以茶助学。

赵明诚重新走上仕途后,两人便开始了两地长期分居的生活,于是也便有了那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但比相思更为痛苦的是,金兵南下,卞京失守,徽钦二宗父子被俘,逃离后的宋高宗也是一路南逃。李清照夫妇也不得不跟随难民一起流落江南,就在那不断的逃亡中,赵明诚身体不支,最终撒手人寰。

乱世求生,就在李清照孤苦无依、卧病在床,又无人照料的时候,心怀不轨的张汝舟乘虚而入,但这时候李清照已经没有了品茶的心境,即便端得茶来,也是品不出当年的茶滋味了。看穿真相后的李清照便毅然结束了那段短暂的婚姻,从此隐居杭州,直到终老。

花开无言,花落无声,从含苞待放直至开到荼蘼,那便是女子的一生,也恰是李清照的一生。

女子当如茶:品味江采苹、李清照、陈芸娘三个茶香女的爱恨缠绵

陈芸娘:暖茶一壶,柴米油盐酱醋茶,寻常日子过成诗

沈复在《浮生六记》里有这样一段记载:

"夏月荷花初开时,晚含而晓放。芸用小纱囊撮茶叶少量,置花心。明早取出,烹天泉水泡之,香韵尤绝。"

文中的芸,就是作者沈复的妻子陈芸娘,芸娘喜爱喝茶,遇事更爱琢磨,荷花茶便是她首创的

芸娘与沈复这对表兄妹两小无猜,青梅竹马。芸娘聪慧过人,咿呀学语时家人给她念《琵琶行》,令人惊讶的是她很快便能一字不差地背了下来。不幸的是,她4岁丧父,家庭贫寒让她失去了读书识字的机会,一家全仰仗她双手做针线过活。

有一天。芸娘偶然翻出当年那本《琵琶行》,凭着儿时的记忆挨着字读,如此识字,时间久了,居然也能读书吟诗了。"秋侵人影瘦,霜染菊花肥",正是芸娘这美妙的诗句,让跟随母亲回娘家探亲的沈复心生欢喜,爱慕不能。

回家后,他决然地告诉母亲说此生非表姐不娶。结为连理后,家中还算富足,

芸娘向往精致的生活,他们常常在房间里,安静的焚一炉香,温一壶茶,然后吟诗作画,红袖添香。

芸娘性格率真,为满足丈夫相伴出游的愿望,她易髻为辫,女扮男装瞒过翁姑,跟沈复一起昂首阔步离家;芸娘天性单纯,她听说一个叫憨园的歌妓长相美貌,便前往结识,真心相待,甚至想着要帮丈夫纳为小妾。

芸娘想法简单,好心受公公托付,帮婆婆代写书信,招致闲言,婆婆生气不再让她代书,公公不明就里,反认为她是不愿,最后两头不落好。

女子当如茶:品味江采苹、李清照、陈芸娘三个茶香女的爱恨缠绵

家中琐事繁杂,先是失信于翁,后又失欢于姑,天性洒脱的芸娘夫妇干脆租下老仆乡间破屋两间,从此过上了简朴的田园生活。

春光烂漫,郊外的油菜花开了,他们邀友赏花,为了喝上热茶温酒,芸娘竟然雇来了街头的馄饨担子。于是,一帮文人围坐在黄花里,聚集在柳荫下,煮茶品茗,暖酒对酌……

芸娘有情趣、懂生活,即使是客居他乡,即便是寄人篱下,她也能把艰苦的生活过得有滋有味。芸娘不慕物质,家翁过世遗产被小叔独占,为人作保又负债累累,就算日子过得入不敷出的时候,她质衣典钗,费心操持,毫无怨言。

芸娘对沈复的爱无需多言,临终前她紧握丈夫的手,未语泪先至,那段告白足以让闻者伤心,听者落泪。一灵永缥缈,她抱着"他年当与君卜筑于此,买绕屋菜园十亩,课仆妪,植瓜蔬,以供薪水。君画我绣,以为持酒只需。布衣菜饭,可乐终身,不必作远游计也。"这个简朴的夙愿,怅然离世。

"芸,我想,是中国文学中最可爱的女人。"

这是林语堂先生在《浮生六记》英译本自序中开头便写下的文字。较之其他茶香女子,陈芸娘虽说才情恐有不及,但却是最简单、最精致,也是最接地气的一位,因为,她活出了一个女子在男人心中的模样。

女子当如茶:品味江采苹、李清照、陈芸娘三个茶香女的爱恨缠绵

氤氲在淡淡的茶香里,那些茶香里的女子,亦在我的心中缠绵,她们一如深情的眸,让人望之若渴,又如那温润的唇,让人吻之若切……

穿越千年的光阴,她们以自身的传奇为我们阐述出了优雅和美好的真实含义,她们就像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面镜子,读懂她们也便是读懂了我们自己。

  • 女子如茶,就该有茶的简单,人生一世,草木一生

女子如茶,无论心情如何,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都该平和有礼、真诚坦然。一生的过往,聚即是缘,不要去伤害别人也不要伤害自己,大爱无言,真情无限,无须遮掩,真真实实就好,做事有原则,做人有分寸,不好高骛远,也不妄自菲薄,在世事凡尘中保持一份豁达。

  • 女子如茶,就该有茶的淡泊,宁静致远,与世无争

女子如茶,得茶滋润的女子举手投足间,总会散发着一股清幽淡雅的气息。她们不会为生活设置太多的内容,不会为追求奢华而沦为金钱的奴隶,不会让自己成为上紧发条的陀螺永远也停不下来,物质的需求从来就没有一个定数,唯一的标准就是自己那颗知足的心。

  • 女子如茶,就该有茶的灵性,容纳山川,天地精华

女子如茶,就该有着茶一样的灵性,多一份涵养,蕴一份雅致。她们不一定非要琴棋书画样样精通,但总是会不断完善自己,也可在空闲时泡一壶明前龙井,捧一本书,听一曲歌,静坐在洒满暖阳的阳台上,悠闲地品读生活,将平淡如水的日子过成一首婉约的诗。

女子当如茶:品味江采苹、李清照、陈芸娘三个茶香女的爱恨缠绵

女子当如茶,在如水的岁月中游弋,尽情地去舒展自己、释放自己,用心去品味人生的沉浮,感悟人世的沧桑,该是别有一番韵味的。

如茶的女子不娇揉,不造作,有着茶一般的含蓄、温润、内敛和恬淡,她们不会一味地去取悦,不会刻意地去逢迎,做自己喜欢的事,随遇而安,让自己的灵魂在茶香里慢慢浸润,直到自带芬芳。

做个茶香女子,自当淡逸如茶,清香悠远。"此女如茶,品她,心灵能得到净化。"忘了不知是谁曾经也这样评论过女子。我认为,甚好,也甚是!



徐学平,自由撰稿人,喜欢放任自己的文字四处撒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