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8 孩子為什麼越長大越和父母越沒話可說

好多的父母想了解孩子,可是孩子卻不願和他們溝通。有個媽媽說:“我想通過QQ和微信的朋友圈想知道孩子近況怎麼樣,可沒想到被孩子拉黑了,什麼也看不到。”媽媽很傷心,卻不知道原因出在哪裡。

如果您想了解自己的孩子,讓孩子和您說說心裡話,不妨用以下兩點試試。

一、換位思考,給孩子解釋的機會

我們經常會教育孩子做事情要換位思考,可是作為家長的你有沒有和孩子換位思考過。好多家長看到孩子做的事情不合常理,也不容孩子解釋,於是就一動罵,甚至是一頓打。

我們做父母的沒有經歷過老,誰還沒有經歷過小的時候,想想自己小時候因為各種原因被父母誤解,就能夠知道孩子被自己誤解時,是多麼的委曲了。

孔子說: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就是說不想讓別人用這種方式對待,就不要用這樣的方式去對待別人。這兒的“別人”也包括自己的孩子,因為孩子也是一個獨立的個體。

有這樣一個故事,爸爸下

班回到家,看到兒子把泡好的方便麵放到了被窩裡,不容分說,就給孩子一頓大罵。小男孩委屈的哭了,也不知道該怎麼樣向父親解釋。

事後父親才知道小男孩兒怕爸爸餓了回家著急沒得吃,於是把方便麵泡好,又怕方便麵冷了的,於是放到被窩裡保溫。事後爸爸非常的後悔。

孩子為什麼越長大越和父母越沒話可說

其實這種事情在家長和孩子之間經常的上演。孩子往往表現得非常委屈,卻不知道該如何解釋,但更多時候是家長根本不給孩子解釋的時間。於是家長和孩子之間在不斷的誤會中溝通就會越來越少,孩子小的時候有依賴性,還好一點,等到孩子長大了,尤其是到了青春期,孩子的心裡和父母就越來越疏遠。

家長髮現孩子有問題了,首先要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考慮,這樣才能夠讓對方接受,然後再一起想辦法解決問題才是關鍵。

二、好好說話

我們大多數對別人說話都客客氣氣的,對家人卻是另一種說話方式,尤其是對自己的孩子,更是以一種命令的口氣。其實孩子慚慚的對父母沒有話說,就是因為父母對自己說話的方式和說話語氣太不當回事,他們認為自己應該得到平等和尊重,而父母卻沒有做到。

這樣的事情多了,等他們長大了,他們要不就是不理父母,要不就是和父母對著幹,也就是我們常說的逆返心理。

孩子為什麼越長大越和父母越沒話可說

好多有男孩的家長都說孩子大了,除了要錢的時候會跟父母說一句話,平常基本上沒什麼話可說。

好好說話是心靈溝通的橋樑,不但可以讓人與人之間變得和諧,還能讓發生的問題得到解決,可謂是一劑良藥。

苗苗今年三年級,昨天剛剛學了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計算,昨天的家庭作業就有道應用題就是關於長方形和正方形周長計算的題目。媽媽以前就建議孩子數學題不會的,可以畫畫圖幫助理解題目。孩子在做作業時候就非要把圖畫到同步練習冊上,可是題目也沒有要求一定要畫圖,那畫就畫吧,隨她。

可是孩子怎麼畫都畫不好,因為題目給的長和寬如果按比例畫的話,在題目下邊的空白處畫不下,媽媽建議她不一定非要按比例畫,只要畫的大致比例像就是了,可是孩子不答應,她說:如果不按比例畫,會被老師撕掉的。於是母女倆陷入了僵局。

孩子為什麼越長大越和父母越沒話可說

媽媽不知該如何和孩子說才能更好的解決問題,想了片該,媽媽說:“如果站在你的角度去考慮問題,你說的的確有道理,畫圖按比例畫,對理解題目更加有利,最主要的是這樣做本身就是一種很負責任的態度。”於是媽媽對女兒的做法表示法非常的肯定,也對她治學的嚴謹態度給予讚賞。

然後媽媽說:“要不咱們看一下你們課本里邊的圖是不是也有不按比例畫的?”於是母女倆打開數學課本找了一下,確實有個也是沒按比例畫的。媽媽說:“你看,書上還有這樣的,所以你只要不把長方形的長邊和短邊搞混了,大致按比例就可以了,因為這道題目不是在讓你作圖,作圖只是你自己為了理解題意而畫的,老師不會怪你的。”女兒這才同意了媽媽的建議,於是很快的把題目做好了。

孩子為什麼越長大越和父母越沒話可說

所以說當家長和孩子遇到問題時,家長要想辦法積極的引導孩子,最主要的是要耐心得和孩子好好說話,只要家長和孩子好好說話了,孩子才會用心去聽,只要有道理孩子自然會接受,問題也就得到解決掉了,

父母們,如果想讓自己的孩子長大了仍然對自己有話可說,有事情也和父母商量,那麼從現在起,好好和孩子說話,有些事情需要換位思考的就換位思考,不要等孩子長大了再平等得對待他們,那樣就晚了。

(我是原創媽咪,如果您和孩子溝通時出現什麼問題,就關注並留言,讓我們一起來解決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