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8 我曾給孩子制定不許犯錯的清單,現在無奈辭職在家看管孩子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

“永不做錯事的人,往往不能做出任何事情來”。

這些話我們或許都聽過,也明白其中的道理。知道每個人都會有犯錯的時候,有時做錯事情,也不見得就一定是壞事。

然而,在面對孩子的時候,我們卻很難“寬容”。常常是不允許他們犯錯,甚至為此還給他們定下了許多條條框框。

到後來發現,孩子確實不會再犯一些小錯誤了,可卻經常闖下大禍。

我曾給孩子制定不許犯錯的清單,現在無奈辭職在家看管孩子

“不許你把杯子打破”

小孩子都有好玩的天性,好奇心也是極強的。他們喜歡去把弄一些自己感興趣的東西,可能是一個玩具、一個杯子,甚至是一張白紙。

在我們看來很無聊的事物,他們卻總能發揮自己奇思妙想,然後自己玩弄很久。

奇奇小時候就是這樣一個天真無邪的小男孩。他最愛把家裡各色各樣的被子翻出來玩了,可一個不小心,就把不少杯子打爛了。

我曾給孩子制定不許犯錯的清單,現在無奈辭職在家看管孩子

因此,他時常受到媽媽的責罵,直到有一次,他媽媽下了“死命令”,說以後再也不許他碰杯子,更加不許他把被子打破,他這才遠離了自己心愛的杯子。

後來,凡是他隨手可以觸碰到的地方,也再看不到那些杯子的身影了,留下的只有那些摔不爛的塑料杯。

這是他幼小心靈受到的第一大傷害。“不許把杯子打破”,這也成是他媽媽給他定下的第一條不許犯的錯誤條例。

我曾給孩子制定不許犯錯的清單,現在無奈辭職在家看管孩子

“不許在家裡亂蹦亂跳”

男孩子大體上都是比較好動的,調皮的孩子也自有可愛之處,我們不能剝奪了他們自由、灑脫的天性。

而且,孩子小時候一些無意識的行為,基本上是不存在惡意的,只是單純好玩而已。

這天晚上,奇奇在電視上看到了小朋友在玩蹦床的情景。他覺得很好玩,所以便幻想著自己腳下也有一張蹦床,然後開始了一系列的彈跳。

我曾給孩子制定不許犯錯的清單,現在無奈辭職在家看管孩子

不曾想,隔天他家樓下那戶人家便找他媽媽投訴了,說是蹦蹦跳跳聲音很大,太吵了。結果,他又被媽媽大罵了一頓,還勒令禁止他在家裡亂蹦亂跳。

至此之後,“不許在家裡亂蹦亂跳”,他不許犯錯的錯誤清單裡便增加了這第二個款項。他對此既無奈,又傷心。

我曾給孩子制定不許犯錯的清單,現在無奈辭職在家看管孩子

“不許把水龍頭堵了”

奇奇就是個好奇的寶寶,這不,他那天又突發奇想,把廁所裡一大堆紙巾撕爛了,然後堵到了水龍頭裡。他說,“我只是想看看水龍頭被堵之後,水還能從哪裡冒出來”。

他的行為沒有任何惡意,可是,他媽媽卻認為他就是故意要調皮搗蛋、惹事生非的。

所以,便不由得奇奇辯解,就在他的不許犯的錯誤清單裡“重重”的加上了第三個條例,那就是再也不許他把水龍頭給堵上。否則,就必須受到嚴厲的懲罰。

奇奇被嚇到了,他不知道媽媽為什麼很多事情都不許自己做。但是,卻又無力抗爭,便只能選擇默默的“順從”。

我曾給孩子制定不許犯錯的清單,現在無奈辭職在家看管孩子

然而,令奇奇想不到的是,這些都還只是一個開始。

他不許犯的錯誤清單裡,後續又被媽媽一直增加到了66條。就這樣,當時年僅6歲的奇奇,被強制性每天按照這66個條例行事。漸漸的,他成了媽媽眼中的“乖孩子”。

而現在的奇奇已經是成長為一個15歲的大男孩了。此時的他,再也不會犯兒時那些小“錯誤”了

可那66個條例卻成了他人生的陰影。他變得叛逆,難以管教,不受馴服,甚至一言不合就與別人大打出手,好幾次被學校強制要求退學

現在,奇奇媽也只能無奈辭職在家看管孩子。但此時的她才發現,和現在相比,孩子以前犯下的“錯誤”,其實根本算不得什麼。

我曾給孩子制定不許犯錯的清單,現在無奈辭職在家看管孩子

有的家長總是期望在孩子犯錯前就提醒他,讓他避免犯錯誤,什麼事情都要求盡善盡美,處處設置清規戒律,不允許任何一點紕漏。

可是,如果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沒有犯錯的權利和機會,孩子長大後就容易出現這種極端的情況,那就是什麼都和父母對著幹

要知道,孩子也有獨立的人格,小時候處處受到父母的約束,長大後便會對父母的要求全部採取相反的態度和言行,嚴重叛逆就成了孩子宣告自己“主權”的方式。

【賢思媽媽有話說】

孩子犯錯並不可怕,可怕的是父母對待孩子犯錯的錯誤方式。不當的管教方式,非但不能讓孩子認識到錯誤的本質、體驗到犯錯的後果,反而讓孩子身心受到更大的傷害,甚至讓孩子走向父母期望的另外一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