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1 北京“树下院”,乡村复兴的建筑设计典范

北京“树下院”,乡村复兴的建筑设计典范

鸟瞰 © 史云峰

北京“树下院”,乡村复兴的建筑设计典范

下庭院立面 © 史云峰

乡村的复兴需要怎样的建筑一直是空间进化关注的话题。

北京“树下院”,乡村复兴的建筑设计典范

树下院 © 史云峰

北京“树下院”,乡村复兴的建筑设计典范

傍晚看向室外餐厅 © 史云峰

“树下院”林立于一片白杨树之下,核桃树与一大片菜地之间。显著的场地特征是项目命名的起源。我们希望创造一个开朗的院子,把周围的树木、山峦以及使用者的各项活动都容纳其间。

北京“树下院”,乡村复兴的建筑设计典范

树下的院子 © 史云峰

北京“树下院”,乡村复兴的建筑设计典范

客厅内庭院里的两棵树 © 史云峰

现存的老建筑是整个院落的核心,由于无人居住、年久失修,结构已经不太稳固,木材也遭到腐蚀,室内空间压抑灰暗,不符合当下审美和品质生活的需求。但建筑原有的风貌却颇为典型,是当地民居的记忆符号。

北京“树下院”,乡村复兴的建筑设计典范

用作公区的老房子 © 史云峰

如何对待传统建筑一直是乡建项目的重要问题。作为曾经的农业大国,中国文化的乡愁浓缩于乡村,“原汁原味”固然延续记忆,却存在着种种问题:传统的建造材料与结构形式使房屋的开窗面积受到严重限制,降低了室内的采光舒适度;面向乡野而来的都市客们既向往传统的生活方式,又希望享受到现代化的便利,他们的体验式居住状态与村落原住民大不相同。我们不赞成“反现代”的表演,也认可共同记忆与情感的价值。于是,我们以老房子作为空间的核心,用象征性的符号来满足访客对“原生态”的向往。

北京“树下院”,乡村复兴的建筑设计典范

树下的客厅与露台 © 史云峰

北京“树下院”,乡村复兴的建筑设计典范

客厅 © 史云峰

北京“树下院”,乡村复兴的建筑设计典范

客厅-白天 © 史云峰

场地东西方向的高差丰富了院落空间的形态。我们根据地形,设计了上下两个部分。在平台分界处,新旧建筑用连廊相接,从室外延伸到建筑内部,模糊了庭院与室内的边界。内庭院将原有的树木保留下来,环绕它们布置了客厅与茶室。透过大面积的开窗,庭中枝桠跃入眼帘,营造出树下生活的惬意场景。

北京“树下院”,乡村复兴的建筑设计典范

有阁楼的亲子房间 © 史云峰

北京“树下院”,乡村复兴的建筑设计典范

新房子里看老房子 © 史云峰

  • 建筑师: 空间进化(北京)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 面积:326.0 m²
  • 项目年份:2019
  • 摄影师:史云峰
  • 厂家: An Hua, JOMOO, Jingyuanxingda, Jingyulu, Nan Tree, Yuanye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