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4 疲敌制胜的先例,蕞尔小国拖垮超级大国,由此威震华夏

春秋时期长江流域下游有一个蕞尔小国,位于今苏皖两省长江以南部分以及环太湖浙江北部。它就是吴国,姬姓诸侯国之一,春秋前中期,吴国只是个不起眼的小国,最终崛起是得益于晋楚争霸。当时的中原地区,晋国为了与楚国争霸,所以采取联吴制楚之策。

疲敌制胜的先例,蕞尔小国拖垮超级大国,由此威震华夏

晋国派人带一队战车来到吴国,教吴人乘车、御射、列阵,吴军由此学会车战。吴国与晋国交好后,经济、文化得到发展,国力逐渐强大起来。吴国国君便自号吴王,与楚国争夺江淮地区的霸权。

公元前584年(周简王二年),吴军新编水陆大军齐出,一举攻下楚国淮河重镇州来(今安徽省凤台县)。此后近60年间,双方先后发生过十次大规模的战争。在这十次战争中,吴军全胜六次,楚军全胜一次,互有胜负三次。

楚国毕竟是个超级大国,吴国想要战胜它,必须得有一套大战略计划。这时候,楚国逃亡之臣伍子胥前来投奔吴国,吴国公子光以宾客之礼接待他,时常向他请教灭楚的计划。公元前515年,公子光登位,是为吴王阖闾。

疲敌制胜的先例,蕞尔小国拖垮超级大国,由此威震华夏

具有政治胆识的吴王阖闾开始大力收罗人才,任用伍子胥为行人,伯嚭为大夫,共同参议国事。后来孙武经伍子胥推荐,献出了自己的军事著作兵法十三篇。吴王阖闾读了很感兴趣,拜孙武为将军。吴国先后灭掉归附楚国的小国徐国和钟吾国后,阖闾想趁机大举伐楚,但孙武认为楚国实力仍很强,便劝谏吴王暂且收兵,蓄精养锐,再等良机。

伍子胥也赞同,随后提出了一个战略计划:现今楚国内部不和,我军如用一部人马出击,楚军必定全军出动,等楚军出动后,我军再退回,这样经过几年后,楚军必然疲惫不堪。那个时候,便可考虑大举伐楚。"

疲敌制胜的先例,蕞尔小国拖垮超级大国,由此威震华夏

吴国的战略计划就是疲楚制胜。阖闾将吴军分为三支,轮番骚扰楚军。当吴军的第一支部队袭击楚境的时候,楚国即派大军迎击。待楚军出动,吴军便往回撤。而楚军返回时,吴军的第二支部队又攻入了楚境,如此轮番袭扰楚国达6年之久,吴军先后袭击楚国多地,致使楚国连年应付吴军,人力物力都被大量耗费,国内十分空虚,楚军将士疲于奔命,斗志沮丧。

而孙武也加紧训练吴国的士卒,一切准备就绪,吴国把矛头指向了强大的楚国。公元前506年,吴王阖闾亲自挂帅,以孙武、伍子胥为大将,又联合唐、蔡二国一道西进伐楚。三国联军浩浩荡荡,溯淮水继续西进。

大军到了淮汭,孙武突然决定舍舟登陆,由向西改为向南。伍子胥不解其意,问孙武:"吴军善于水战,为何改从陆路进军呢?"孙武答道:"用兵作战,最贵神速。应当走敌人料想不到的路,以便打它个措手不及。逆水行舟,速度迟缓,吴军优势难以发挥,而楚军必然乘机加强防备,那就很难破敌了。"

疲敌制胜的先例,蕞尔小国拖垮超级大国,由此威震华夏

伍子胥点头称是。于是,孙武挑选3千5百名精锐士卒为前锋,迅速地穿过楚北部的大隧、直辕、冥阨三关险隘,直趋汉水,深入楚腹地,不出数日,挺进到汉水东岸,达成对楚的战略奇袭。

当吴军突然出现在汉水东岸时,楚军猝不及防,一触即溃。但楚军毕竟人多势众,双方于是在柏举对峙。吴军率精锐突袭楚军阵营,楚军阵势大乱,主帅被杀。楚军失去主帅,惨败溃逃。此后,吴军又连续五战击败楚军,一路向郢都扑去。

疲敌制胜的先例,蕞尔小国拖垮超级大国,由此威震华夏

楚昭王惊慌失措,于是弃城逃跑,吴军旋即攻入楚国都城郢都。而后,与楚王有深仇大恨的伍子胥更是掘开楚平王的坟墓,挖出尸体,抽打了三百鞭才罢休。吴军进入郢都 ,创造了春秋时期攻占大国都城的先例,从此吴国威震华夏,为进一步争霸中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长期称雄的楚国短暂灭亡了,后来虽然复国,但是从此一蹶不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