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2 榮姓漢字演變過程和榮氏起源荀卿庠整理

榮姓漢字演變過程和榮氏起源荀卿庠整理

一、文字演變

榮姓漢字演變過程和榮氏起源荀卿庠整理

榮姓漢字演變過程和榮氏起源荀卿庠整理

榮姓漢字演變過程和榮氏起源荀卿庠整理

榮姓漢字演變過程和榮氏起源荀卿庠整理

榮姓漢字演變過程和榮氏起源荀卿庠整理


二、姓氏讀音

拼音:róng

注音:ㄖㄨㄥˊ

繁體字:榮

舊繁體字/異體字: 栄

漢字結構:上下結構

造字法:艹

簡體部首:艹

榮姓漢字演變過程和榮氏起源荀卿庠整理

榮的部首筆畫:3

總筆畫:9

筆 順:橫豎豎捺折橫豎撇捺

榮姓漢字演變過程和榮氏起源荀卿庠整理

五筆86:APSU

五筆98:APSU

UniCode:U+8363

四角號碼:44904

倉頡:TBD

GBK編碼:C8D9

規範漢字編號:1415

榮姓漢字演變過程和榮氏起源荀卿庠整理

草木茂盛,引申為興盛:榮枯(草木盛衰,喻得意失意)。榮悴(榮枯)。

受人敬重,與“辱”相對:光榮。榮升。榮譽。

“梧桐”的別稱。

草開花,亦泛指草木的花:綠葉素榮。榮華。

姓。

榮姓漢字演變過程和榮氏起源荀卿庠整理


三、姓氏起源

起源一,據《姓氏考略》和《呂氏春秋》載,遠古黃帝時代,有個音樂家叫榮援,受黃帝命,與伶倫共鑄造了12個銅鐘,以和五音。榮援就是榮姓的始祖。此支榮姓的望族出於上谷。

古代時的上谷:上谷郡始建於戰國燕昭王二十九年(公元前283年),今河北省張家口市宣化區,因建在大山谷上邊而得名。當時,燕昭王派曾在東胡做人質歸來的大將秦開擊敗東胡,使東胡北退千餘里,將燕國的北部疆土拓展至遼東。其後,沿北部邊界修築長城,置上谷、漁陽(治今北京密雲一帶)、遼東(治今遼陽市)、遼西(治今遼寧義縣西)、右北平(治今河北平泉縣)五郡,上谷郡是燕國北疆西部第一郡。上谷郡為燕國北長城的起點。其地北以燕山屏障沙漠,南擁軍都俯視中原,東扼居庸鎖鑰之險,西有小五臺山與代郡毗鄰,匯桑乾、洋河、永定、媯河四河之水,踞桑洋盆地之川。所轄範圍大致包括今張家口市懷來縣、宣化、涿鹿縣、赤城縣、沽源縣以及北京延慶縣等地。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分天下為三十六郡,上谷郡(治沮陽縣,今河北懷來東南懷來縣大古城北7裡)亦名列其中。郡設郡守,也稱郡將,本為武官,後漸為地方行政長官。漢景帝中元二年(公元前148年),改稱太守,太守之下設郡丞和郡尉,分管民事和軍事。漢代飛將軍李廣就曾任上谷郡太守。秦漢時期,上谷郡下轄十六個縣(漢棄鬥闢縣後為十五個)。王莽奪取皇位,改上谷郡為朔調郡。三國曹魏時郡治曾移至居庸,大古城仍為沮陽縣治所;西晉時上谷郡治又遷回沮陽。五胡十六國中的後趙、前燕、前秦、後燕諸朝,上谷郡轄地範圍雖幾經變化,但郡治城卻一直沿用。南北朝時期,北魏改上谷郡為平原郡,仍與沮陽縣同治。北魏以後上谷郡與沮陽縣從記載中消失。據史料記載:北魏末年,北方六鎮爆發了聲勢浩大的邊民起義,特別是孝明帝正光六年(525年),柔玄鎮人杜洛周發動的上谷郡農民起義,以“真王”為年號,攻克燕州(今涿鹿),並一路南下,先後佔領涿州、定州。上谷郡城很有可能毀於這次農民起義的戰火,以致廢棄。由此推算,上谷郡城自戰國燕昭王時始設,一直到北齊末居遭受突厥多次摧殘,無復人跡。共經七個大的歷史時期,10個封建王朝,歷860年。

《姓氏考略》上記載“榮氏望出上谷”。因此,上谷正是榮氏的發源之地。

榮姓漢字演變過程和榮氏起源荀卿庠整理

起源二,以食邑地名為氏。據唐代的《名賢氏族言行類稿》記載,上古(距今大約3000多年之時)周成王有個卿士受封於榮邑(在今河南省鞏縣一帶),稱為榮伯,他的子孫便以邑為姓,相傳姓榮。周代大夫榮夷公,其先人食邑於榮,以榮為氏,望族出於樂安。又根據歷來學者的考證,這一支榮氏出自周成王的卿士榮伯,最初聚居於樂安一帶,古代的樂安郡就在山東境內,後來逐步繁衍遷徙到全國各地。周公彝記載,榮氏為周公後代。

榮姓漢字演變過程和榮氏起源荀卿庠整理

起源三,出自清朝滿洲旗人的改姓。清兵入關後,有滿洲旗人改姓為榮,使榮氏的家族陣容更加龐大。在改姓為榮的滿洲人中,最為有名的是光緒年間慈禧太后的寵臣榮祿。還有詩人榮漣、書畫家榮林等。榮祿後跟慈溪太后前往西安,而後為此係分佈留有參考。(路線光緒二十六年(1900)七月庚申,在貫市,壬戌,次懷來。甲子,次沙城堡。丁丑,次雞鳴驛。丙寅,次宣化。其間過宛平,昌平等處。八月庚午朔,次左衛。辛未,次懷安。壬申,次天鎮。癸酉,次陽高。甲戌,次聚樂鎮。乙亥,次大同。乙卯,次懷仁。辛巳,次廣武鎮。壬午,次陽明堡。癸未,次原平鎮。甲申,次沂州。丙戌,次太原。閏八月丁未,次徐溝。戊申,次祁縣。己酉,次平遙。庚戌,次介休。辛亥,次靈石。壬子,次霍州。乙卯,次平陽。丙辰,次史村驛。戊午,次聞喜。辛酉,次臨晉。癸亥,次蒲州。乙丑,次潼關。丁卯,次華陰。戊辰,次華州。九月己巳朔,次渭南。壬申,至西安府。)

榮姓漢字演變過程和榮氏起源荀卿庠整理


四、得姓始祖

榮氏出自周初榮公《司馬通鑑》胡三省注:“榮姓出周榮公”宋代榮諲公首次修撰榮氏宗譜,祠部員外郎梅詢為之寫序,開篇第一句既是“榮氏出自榮公。周封公於榮,因以為氏。”

而南閎藍的《大周王朝八百年外史》則認為姬霞與姬奭都是周文王的弟弟,武王的叔父。二人與周公姬旦位列三公。先秦史、商周考古、古文字與出土文獻專家,北京大學中國古代史研究中心韓巍博士在他的《西周金文世族研究·姬姓世族》裡,繪製出西周姬姓世族各個家族的世系圖(其中包括周、召、畢、榮),說明西周的榮氏家族是由姬姓而來,與榮氏宗譜“榮氏出自周初榮公”是一致的。

榮氏的得姓始祖是姬姓榮公。據司馬遷《史記》,姬氏始祖是后稷——黃帝之曾孫。也就是說,榮氏出自姬姓,姬姓源於黃帝,所以,榮姓的遠古始祖是黃帝。榮公是榮氏第一人,榮叔是榮姓第一人。然而秦漢以來,姓與氏的區別逐漸模糊,到司馬遷作史記的時候,姓和氏已經完全等同了。所以我們才可以說,榮公是我們的得姓始祖。《春秋》記載經莊元年,王使榮叔來錫桓公命。周莊王四年,魯國君主姬允去世,姬同繼位。周莊王命榮叔赴魯國追賜姬允諡號“桓公”。這一年為魯莊公元年,榮叔獲賜汶陽之地,遂定居山東汶上。嗣後世代繁衍,名人輩出。春秋時期著名學者榮啟期和孔子弟子榮旂皆為榮叔後人。

榮姓漢字演變過程和榮氏起源荀卿庠整理


五、人口分佈

榮姓在大陸和臺灣都沒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榮姓是當今較常見的姓氏,分佈很廣,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的0.01%,尤以吉林省多此姓,約佔全國榮姓人口的33%。

榮姓是一個在濟寧汶上繁衍了2700年的古老家族。

榮氏肇基汶水,源發曇山。榮氏祖先本與西周姬姓同宗,“周成王卿士榮伯食採於榮(今河南鞏縣西),因以為姓氏”。周莊王四年(公元前693年),榮叔公“奉王命見魯桓公,有功社稷,封為上谷大夫,始遷於魯,宅居郕邑(今山東汶上,古稱中都),是為魯宗之始”。

叔公後人榮啟期精通音律,博學多才,思想上很有見解,但在政治上並不得志,特別在老年以後,常常在郊野“鹿裘帶素,鼓琴而歌”,並以此自得其樂。一天,正在擔任中都宰的孔子閒暇時到泰山遊覽,路過郕邑郊野,遇見榮啟期正在快樂地一邊鼓琴一邊歌唱。孔子上前問榮啟期為什麼這麼快樂?榮啟期正色回答:“值得我快樂的事情很多,但最重要的有這麼三點:天生萬物,只有人最為尊貴,我能夠作為一個人生活在世上,這是一樂呀;世上男女之別,男尊女卑,以男人為貴,我既然身為男人,這是二樂呀;有的人生下來,還沒有來得及見到太陽和月亮或在襁褓中,就不幸夭折了。我現在已經活了九十歲了,這是三樂呀。作為讀書人,貧窮是經常的事;作為一個普通平民,死是人生的終點。我安於貧困,等待正常的死亡歸宿,還有什麼不快樂的呢?”孔子聽了這番高論,肅然起敬,不由讚許說:“說得好!先生是一個能寬心自樂、自我安慰的人,確實難得呀!”這就是諺語“知足者常樂”的典故。知足常樂成為人們處世哲學的一種態度。榮啟期九十六歲去世,葬於汶上曇山雩婁峰後,其墓漢代尚存。

榮姓漢字演變過程和榮氏起源荀卿庠整理

春秋時榮旗(古字作旂),字子祺,生於周景王三年(公元前542年),小孔子九歲,早年到洙水、泗河跟孔子學習,精通六藝,幫助孔子刪《詩》、贊《易》、序《書》、定《禮》,“共維斯道於不墜,名列(孔子)七十二子(七十二賢弟子)之中”。唐玄宗時封雩婁伯,宋真宗時封厭次侯,明世宗嘉靖年間追稱先賢榮子,今曲阜孔廟東廡供奉其牌位,列第二十位。宋朝榮諲(字仲思)第一次修《榮氏宗譜》,即尊榮啟期為鼻祖,尊榮旗為一世祖,至榮諲為第四十六世。榮旗“老年正心修身,抱道自處,存心養性”,周元王四年(公元前470年)去世,葬於曇山西北麓厭次嶺。榮氏長支“以先人之廟堂在此,先人之廬墓在此”,“思存宗祧而供祭掃”,輾轉厭次村、汶水堤口美化大莊、周村,至清初居城東演馬,一直未離開汶上。清朝康熙皇帝下聖旨“欽賜奉祀生四員,蠲免一切差役”,負責祭祀榮子祠堂和榮子墓。今榮子祠堂在演馬村,榮子墓在曇山厭次嶺(距演馬村北五公里)。明代萬曆年間在墓前立高碑一通,邑人尚寶寺正卿所書碑文為“唐封雩婁伯宋贈厭次侯先賢榮子之墓。”清康熙二十三年“緣古碑文風雨損壞,字跡平毀,故重勒石以垂不朽。”此碑與“文革”中被毀,今僅存墓碑基座。

榮子子祺公三十八世孫榮助因設教授徒,由美化大莊遷居濟州任城八里店。榮助被尊為任城始遷祖,時在唐朝中葉。榮助幾代單傳至榮子四十六世孫榮諲。榮諲宋真宗時舉進士,官至集賢殿修撰、秘書監,《宋史卷三百三十三》有傳,因居任城八里店,史書稱其為“濟州任城人”。榮諲主修榮氏第一部宗譜,並因知洪州遷家湖廣鄂渚,被梁溪無錫和河北霸州榮氏尊為近世一世祖,至榮毅仁先生為近世三十一世;從一世祖子祺公算起,榮毅仁先生為七十六世。

榮姓漢字演變過程和榮氏起源荀卿庠整理

榮子子祺公第五十九世孫榮清,明初遷無錫,為梁溪榮氏始遷祖;榮清堂兄榮磬遷往河北霸州,現代名人榮高棠即為此支。榮清子三:繼先、承先、念先。世居溪北,分為上榮、中榮、下榮。榮毅仁先生即下榮念先次子春沂公支。汶邑榮氏長支與梁溪榮氏宗親在明清兩朝一直保持聯繫,1934年汶邑榮子子祺公第七十五世孫德敏公在上海與宗錦、宗銓兩位族兄晤面,相敘甚歡。抗戰爆發及以後戰火、政治諸原因,使兩地宗親隔離,實為憾事。幸鄧公倡導改革開放,國泰民安,萬事興盛,此乃國家、民族之幸,亦榮氏家族之幸。無錫梁溪榮氏宗親代表榮勉韌、榮偉、榮文琦,河北霸州“六合堂”榮氏宗親代表榮世成、榮景勝等分別於1996年、2000年來汶上演馬認祖歸宗,此事分別載之於無錫《梁溪榮氏世系散編首編》和河北《霸州堂二里榮氏族譜》。

榮姓漢字演變過程和榮氏起源荀卿庠整理


六、家譜文獻

安徽樅陽《榮氏宗譜》始修於1440---1504年間,由樅陽榮氏六世祖子鏡公始創譜圖《榮氏歷代昭穆宗製圖》,歷經七修。發現的《榮氏宗譜》有: 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七修譜(三十卷)全本,榮黍民主修,三樂堂活字印本;(清)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六修譜殘本,榮桂山主修,三樂堂活字印本,六修譜全本二十五卷,現存七卷。

江蘇蘇州平江寺涇港榮氏支譜,(清)榮汝權協修於清嘉慶庚午年(公元1810年),榮惠仁協修於清同治壬申年(公元1872年),榮炳齋協修於清宣統庚戌年(公元1910年),榮文明、榮壽生協修於民國乙亥年(公元1935年)。

榮氏宗譜八卷,(清)榮汝寧編纂,清嘉慶十五年(公元1810年)三樂堂活字印本八冊。

江蘇無錫榮氏宗譜十六卷,(清)榮汝楫,榮肇愷主修,清同治十一年(公元1872年)三樂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六冊。

山東寧津榮氏族譜兩卷,(清)榮續熙修,清光緒二十九年(公元1903年)木刻活字印本兩冊。

江蘇無錫榮氏宗譜二十二卷,(清)榮汝分纂修,清宣統二年(公元1910年)三樂堂木刻活字印本二十二冊。

榮氏續修宗譜帳略一卷,著者待考,清宣統二年(公元1910年)三樂堂活字印本一冊。

榮氏宗譜三十卷,(民國)榮福齡纂修,民國二十四年(公元1935年)三樂堂木刻活字印本三十冊。

江蘇無錫榮氏宗譜三十卷,(民國)榮福齡主修,民國二十四年(公元1935年)三樂堂木刻活字印本三十曾。

河南太康榮氏族譜一卷,(民國)榮福重纂,民國三十年(公元1941年)木刻活字印本。

榮姓漢字演變過程和榮氏起源荀卿庠整理


七、郡望堂號

郡望

據《風俗通》記載:周成王卿士榮伯之後,以邑為氏。望出樂安、上谷:

上谷郡:治所在今天的河北省保定、易州一帶。

樂安郡:漢千乘郡,南朝宋始置樂安郡,隋置棣州,唐改樂安郡,故址在今山東省惠民縣南七十里,下轄廣饒、惠民、高青等縣。

榮姓漢字演變過程和榮氏起源荀卿庠整理

堂號

上谷堂:以望立堂。

樂安堂:以望立堂。

任城堂:以望立堂。

三樂堂:以言立堂。明編《汶上縣誌》記載:榮啟期行於郕之野,語孔子,自言得三樂。而為三樂堂。

霸州堂:

六合堂:

榮姓漢字演變過程和榮氏起源荀卿庠整理


八、字輩排行

安徽樅陽、桐城、廬江、望江、青陽、貴池、南陵等地的:“致行之道,禮應為先,用光家國,永世其昌。”

安徽鳳陽:“金朝學夕克 守相同發富 金星照光輝”。

江蘇無錫:錫泰宗仁智信

江蘇睢寧:“興存良寶慶康樂喜祥”。

江蘇宿遷:“..光.. 耀宗...學德振義道.........”

江蘇沭陽:“金玉山水竹”。

江蘇鹽城:“高久從天……”

江蘇銅山:“百世傳忠厚陪樹遠”。

四川廣安:“加三先信正 大文萬福盛 祖宗功德守 世代有餘慶”。

四川蓬溪:“一季達春文明建 忠孝遠學傳道德 成先遂詩書啟世賢朝廷開科選安邦定仕齊”。

四川榮氏分支字輩:“光輝振大廷 道德全先祖”。

四川榮氏一支字輩:“家道本元長”。

湖北江陵:“肇智崇明瑞”。

湖北宜都:“上(召)至崇明遂太和道以乾起昌家作嗣益志敬維賢”。

榮姓漢字演變過程和榮氏起源荀卿庠整理

山東德州市齊河縣大周村:“晉德玉希延,書維傳家寶。”

山東東阿:“向瑞鴻慶獻文明道德常”。

山東汶上:“祥令德偉……”

河南商丘:“祥令德偉垂佑......”

河北棗強:“祥保領際憲慶興”。

重慶榮昌:“忠孝傳千古”。

重慶市大足縣:”國正天心順,官清明治安。“

吉林白城:“佔慶金雲……”

榮氏一支字輩:“兆基學玉生山秀”。

榮氏一支字輩:“悅江欽□翟儒茂君有德大廷元效仁龍振旭有錫”。

湖北恩施:“正大光明成,家齊萬年興,知書識理由,學問必高升。”

湖北仙桃:“道德延先緒,文章啟聖賢,為善方衍慶,萬代遠家傳。”

山東威海市文登區大水泊鎮後村、口子村、榮家店村:“樹之風聲,以昭世序,子孫逢吉,德澤長存。”

山東泰安市泰山區:“欽紹念顯.....。”

榮姓漢字演變過程和榮氏起源荀卿庠整理


九、姓氏名人

榮夷公,司馬遷《史記》載:“為周卿士,大有勳勞,贊襄政治,直媲美於周召,而千古常昭。”

榮廣,字王孫,漢代魯國人。從瑕丘江公受《穀梁春秋》及《詩》,盡能傳其所學。

榮毗,字子諶,北平無終人也。其父榮權,任西魏兵部尚書。

榮禎義,字仲貞(1404一1448),明朝中期福州府知府,正四品正堂,桐城東鄉炭埠人(今屬安徽省樅陽縣),樅陽榮氏一世祖啟宗公後裔。1442年,明英宗誥封中憲大夫,稱其“才全德備,體國愛民,聲稱滿華夏之郊,政績冠郡城之首”。榮禎義任福州知府期間,“清凜四知,刑無冤民,當時稱治績者,郡牧中以公為首。”

榮瑄,明朝瓊州人。榮琇之弟,早孤,與兄榮琇事母以孝聞。

榮姓漢字演變過程和榮氏起源荀卿庠整理

榮祿,清末大臣,晚清政治家。字仲華,號略園(1836年4月6日-1903年4月11日),瓜爾佳氏,滿洲正白旗人,出身於世代軍官家庭,以廕生晉工部員外郎,後任內務府大臣,工部尚書,出為西安將軍。因為受到慈禧太后的青睞,留京任步軍統領,總理衙門大臣,兵部尚書。辛酉政變前後為慈禧太后和恭親王奕所賞識。官至總管內務府大臣。1903年病死。諡“文忠”。編有《武毅公事略》,著有《榮文忠公集》、《榮祿存札》。其生平事蹟詳見百度詞條。

榮慶,清末大臣、洋務派代表人物。字華卿(1859-1917),號實夫。生於四川。歷任侍讀學士,山東學政,擢刑部、禮部、戶部尚書,軍機大臣,清崇實錄館總裁等職。著作有《師友淵源錄》、《茜園同人集》、《榮慶日記》等傳世。

榮啟期,春秋時期的學者。孔子游泰山,見啟期鹿裘帶索,鼓琴而歌,便上前問他:“為何而樂?”,他回答說:“我樂最多。天生萬物,人為貴,我得為人,一樂也;男女之別,男尊女卑,我得為男,二樂也;人生有不見日月不免襁褓者,我行年九十矣,三樂也。貧者士之常,死者人之終,居常以待終,何不樂也!孔子聽後表示佩服。

榮成伯,即榮駕鵝,又名欒。春秋魯國大夫。


以上資料為荀卿庠在網絡收集整理,為宣傳國學蒙學教材識字為主,瞭解家族歷史為輔,更多資料、更多姓氏在收集中,歡迎建議與留言……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