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爸媽們,你們就是這樣慢慢成為孩子心中無法溝通的父母

不怕溝通少就討,就怕溝通不了。

這是很多父母和孩子在交流溝通時候的心聲

在疫情期間

父母孩子比以往更長的時間的在一起相處

溝通交流的問題就更顯得尖銳和激烈。

網上最近有關於這個問題的討論。

“和父母無法溝通有多令人絕望”。

看了一下網友的發言

我覺得會被孩子認為難以溝通的父母有以下4個特點。

爸媽們,你們就是這樣慢慢成為孩子心中無法溝通的父母


爸媽們,你們就是這樣慢慢成為孩子心中無法溝通的父母


1.

“雙標”

出現在很多母親的身上的問題

自己和孩子做錯同一件事情

孩子做了這個錯事就會受到責罵

自己做了這個事情就會顧左右而言他。

甚至有的媽媽們做了錯事的之後

還要把事情的最根本的原因歸結到孩子的身上。

這種對待自己寬容對待孩子嚴厲的父母

在孩子看來是很難溝通的。

這樣的事情也讓我印象很深。

我媽做完飯。

我就要去端飯。

端的時候。

可能因為飯太燙了

沒拿住就把盤砸了。

肯定是捱了一頓教育

過了大約一個月的時間

有一次我媽端飯

把盤子也摔了

這個時候令我萬萬沒想到的結局來了。

我媽衝我說。

吃吃吃

每天就知道著急吃飯

自己也不會做。

你說你以後怎麼辦

不就是個廢物。

一邊說著,一邊把盤子收起來。

我當時應該是高中

真的是感覺非常詫異。

我把盤子摔了

說我就說我吧

老媽你把盤子摔了

我都不知道我在幹嘛

然後也是我的錯。

當時可能也是課業壓力比較大

我得有將近兩個星期沒和我媽說話

我當時真的是很難理解。

爸媽們,你們就是這樣慢慢成為孩子心中無法溝通的父母


2.

懷疑與責備

不管出了什麼問題

首先責備自己的孩子

首先懷疑他是不是做了什麼錯事。

這個可能也跟咱們傳統的不護犢子的觀念有關係

但是不能碰到事情就去這樣懷疑。

有學生就曾經在作文裡寫道

不管出了什麼事情

爸爸媽媽第一時間都會懷疑他。

會給他一頓劈頭蓋臉的臭罵

不問事情原因

這讓他一度非常的困擾。

還有孩子寫

曾經有一個小朋友來他們家做客。

要爭搶他心愛的玩具

他沒有給

那個小朋友哭了。

他自己的媽媽。

非常“積極”的責備他

把玩具送給了小朋友。

不知道那個媽媽能不能明白孩子心裡在想什麼。

懷疑責備

讓孩子懷疑他在家長心目中的地位和受重視的程度

讓他很容易看輕自己。

在孩子看來連我最親愛的父母都如此的對待我

那麼我到底算是個什麼呢?

這對孩子心靈的創傷。

可能是一輩子的事情。

爸媽們,你們就是這樣慢慢成為孩子心中無法溝通的父母


3.

累贅感

累贅感在孩子年齡再大一些

到了高中的時候感受最為明顯。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父母不管做什麼事情都會說

要不是因為你我才不會做呢,

你看看都是為了你。

要是沒有你,我們可以過更好的生活。

可能父母說這句話的原意是

希望孩子們能夠感恩自己為他們所付出的一切

可在小孩們看來

原來我的存在事實上你的生活變得更糟糕。

我的存在又有何意義呢?

這種累贅感也是孩子與父母不斷衝突的重要原因

他要強調自己存在的價值。

家長們為了孩子們的付出肯定是巨大的

而且是不求回報的

我們在措辭上應該加以柔化

不能讓孩子覺得他是家長們的負擔

這對孩子自信心與自尊心是一種沉重的打擊。

爸媽們,你們就是這樣慢慢成為孩子心中無法溝通的父母


4.

以溝通為名的改變

有很多家長打著溝通的旗號

其實是在強迫孩子貫徹自己的思維

執行自己的想法。

這不叫溝通

這叫命令

現在有些孩子根本懶得和家長溝通

你孩子說什麼

要麼敷衍你

要不連聽都不聽

甚至和你吵一架。

因為他們知道父母的溝通

是披著溝通的外衣行命令之實。

所以在你一說話的時候

孩子們從內心就產生了牴觸和厭倦

溝通工作還如何進行下去?

結果每一次溝通變成了一次爭吵。

爭吵之後是冷戰。

父母覺得孩子不可理喻

孩子認為自己的父母為什麼變得如此專制

孩子父母確實有年齡代溝。

社會閱歷也確實有不同

但是溝通應該是平等的和心平氣和的。

父母應該想到如果孩子連我們的話都懶得聽的話,勸告忠告還有什麼意義呢?

孩子們也要明白,自己的父母永遠不會害自己的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