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03 美貌与内涵兼备的蒹葭,怎么能被认为是低贱的水草呢?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蒹葭凄凄,白露未晞……蒹葭采采,白露未已……”大家都还记得这《诗经》中的植物文化——蒹葭吗?想必很多人识得蒹葭二字应该是在语文课本中古诗文吧?古诗文中对蒹葭的注解并不多,但是没有见过蒹葭的人,一定对蒹葭这种植物感到很陌生!

蒹和葭其实是两种不同的水草,蒹为荻花,葭为芦苇,因为两者长相极为相似,所以将它们合并!不知道从何时起,人们就将它们视为低贱的水草,因而蒹葭二字在人们的心目当中就被喻为是卑贱的意思。

美貌与内涵兼备的蒹葭,怎么能被认为是低贱的水草呢?

出生身微贱的蒹葭,在一些人的心目中形象被颠覆以及人们启用蒹葭,正是因为《诗经•蒹葭》的出现,诗文本指在水边怀念古人,却没想到日后的蒹葭却成为了泛指思念异地友人的象征。如白居易的《琵琶行》“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又如宋之《中秋舟次沙律》“胡雁不来芦苇秋,风林淅沥生人愁”等等。蒹葭者,芦苇也,蒹葭者,荻花也,同是飘零之物,随风而荡却止于根,而人的思绪又像蒹葭一样——飘摇不定,所以,蒹葭作为了烘托诗人们的情感载物,出现在大大小小的古诗词里!

蒹葭为荻花也好、芦苇也罢,虽为低贱的水草,但是它们都具有自己独特的中药药效作用,特别是头重脚轻的芦苇。芦苇的嫩茎叫苇茎(《千金》苇茎汤就是利用的芦苇的嫩茎),芦苇的根茎叫芦根。芦根长于生津止渴,苇茎长于清透肺热。

美貌与内涵兼备的蒹葭,怎么能被认为是低贱的水草呢?

芦根是一味在临床上面常用的中药,它味甘而寒,归于肺、胃经,具有清热泻火、生津止渴、除烦止呕、利尿的功效,芦根性凉能清肺热,中空能理肺气,而其味甘多液,所以它善于滋阴养肺,善发痘疹,善利小便、善止吐血衄血、能治血热妄行、能引水引血下行。

对于芦根的妙用,还请往下看:

1.《肘后方》单用芦根浓煎治疗胃热呕逆。

2.《千金方》用芦根饮子也治疗胃热呕吐,鲜芦根、青竹茹、生姜等同煎。

3.治疗小便短赤疼痛,用芦根、白茅根、车前子适量水煎频服可愈。

4.《温病条辨》五汁饮治疗热病伤津、烦热口渴,分别是芦根汁、麦冬汁、梨汁、藕汁以荸荠汁等组合而成!

美貌与内涵兼备的蒹葭,怎么能被认为是低贱的水草呢?

其实,很多人只知蒹葭为水边低贱的水草,却不知这两种水草除了各自的药物功效外,它们的形象早就留在了诗人的心中,印在了我们的脑海!其中坚韧而柔美的芦苇戏份是最多的,比如说贾岛之诗“川原秋色静,芦苇晚风鸣”,说实话,美貌、药效和内涵等兼备的蒹葭,怎么能被人们认为是低贱的水草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