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8 社論:以實質減負激發經濟內生動力

今年以來,中國經濟保持了穩中向好的態勢,但也面臨內需增速放緩和國際貿易爭端等挑戰。此時,通過降稅為企業和居民減負,激發經濟內生增長動力,應對當前難題就顯得尤為重要。

近日,財政部部長劉昆在接受媒體採訪時稱,在積極財政政策作用下,今年減稅降費力度進一步加大,預計全年減稅降費規模超過1.3萬億元,同時還在研究更大規模的減稅、更加明顯的降費措施。事實上,從今年以來一系列的官方表態來看,大規模減稅降費措施呼之欲出。9月20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夏季達沃斯論壇上表示,中國下一步將實施更大規模的減稅和更為明顯的降費,不僅包括增值稅稅率要繼續下降,還包括個稅(個人所得稅)專項附加扣除。

至於為居民個人減負的個稅改革,本月開始部分降稅政策已正式實施。根據財政部方面測算,僅個稅起徵點和稅率的改變,一年大致為居民個人降稅3200億。隨著明年1月1日開始子女教育、繼續教育、大病醫療、普通住房貸款利息、住房租金、贍養老人支出6項專項附加扣除,降稅力度將更大。

降稅作為主要的財政政策之一,對企業而言可以通過減少運營成本鼓勵企業發展,尤其是當前經濟環境頗為複雜的背景下,能夠增強企業的信心;對個人而言,降低稅負增加居民收入,可以擴大消費需求,提振經濟。更為重要的是,從今年上半年稅收收入數據來看,增值稅、個人和企業所得稅、消費稅增幅均在兩位數以上,遠超GDP增速,尚有一定的下降空間。

降低企業負擔可以說是近年決策層致力的方向,這從國務院常務會議上可見一斑,過去5年至少有33次議題涉及,累計取消、免徵、停徵和減徵1368項政府性基金和行政事業性收費,僅全面推行“營改增”一項,2017年即減稅9186億元。然而,受到稅收徵管技術加強等因素影響,此前一輪輪減稅降費主要是大中型企業受益。因此,未來減稅應大力向中小微企業傾斜,後者是就業、經濟活力乃至創新的重要市場主體,迫切需要通過減負釋放活力。

具體而言,當下應儘快出臺一攬子方案,以佔比最重的增值稅為例,目前稅率有16%、10%和6%三檔,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增值稅稅率三檔併為兩檔,未來可探索將16%的稅率降低至13%左右,10%稅率適用的行業多數降至6%,少部分行業可能向上靠。

近期備受關注的社保費率也是企業負擔的重要組成部分,如劉昆所言,宏觀稅負並不高。不過40%左右的社保費率居全球前列,也是目前七成以上企業不規範繳納的主要原因。根據一些研究測算,社保總費率可下調到25%左右,如此既符合國際主流趨勢,亦可對沖規範徵繳等因素對於部分中小微企業造成的影響。

當然,降稅政策設計除了給企業等社會主體減負之外,還要考慮財政可承受能力。且政府減稅降費的同時,也應提高支出效率,削減不必要的支出。

此外,針對近期有局部地區、部分企業因中美貿易摩擦受到一定衝擊,財政部門可以制定幫扶措施,包括協調解決企業在出口方面的問題,支持受影響企業內部轉崗和技能培訓等,幫助企業渡過難關。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政策方面不遺餘力地支持外,中小微企業遭遇困境也要從自身方面找原因。此前很長時間建立在低要素成本基礎上的低端製造業,在勞工待遇、環保要求、稅費繳納等方面的標準比較低,這種模式一去不復返。因此,部分民企需要從優化自身和借力經濟轉型升級等方面增強競爭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