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6 直-20与“黑鹰”虽然神似,核心技术源头却非美国

直-20与“黑鹰”虽然神似,核心技术源头却非美国

2006年的珠海航展,注意那个“小红帽”。

2006年10月31日,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在珠海开幕,明星产品是歼轰-7“飞豹”,连“枭龙”都因为某些原因无法参展,满地的模型被民众吐槽“犹如进了玩具店”。

在当时的众多“玩具模型”中,最引人瞩目的是 “利剑”无人机,也就是后来在70周年国庆大阅兵中高调亮相的 “攻击-11”。而中航工业直升机所展出的一款10吨级直升机模型,也引起了军迷小范围的关注,因为它太像西科斯基UH-60“黑鹰”通用直升机了。

这是直-20战术通用直升机的第一次进入公众视野。

直-20与“黑鹰”虽然神似,核心技术源头却非美国

直-20第一次进入公众视野。后面蓝色背景板标明了多种中航自研机型。

但事实上,当时这款“10吨级通用运输直升机”,还仅仅只是中航直升机设计研究所内部自研方案的展示,尚还“待字闺中”,如果需求单位感兴趣,就可以投入一些资金,进行下一步的发展。

然而,当时我国的经济还远没有达到现在这种状态,无论是军方、警方,还是海洋执法、科考等有使用需求的单位,资金都是有限的,所以这款直升机的模型,也仅仅只是一个模型,并没有得到投资……

迫切的需求

一年多之后,2008年5月12日,汶川发生大地震。

汶川地处于高山峡谷之中,公路、铁路网被强烈的地震完全破坏,甚至改变了那里的地形地貌。面对复杂地形的灾难,直升机救援无疑是最好的选择,所以,当时全军及全国各路民用直升机火速集结,紧急赶赴灾区。但令人遗憾的是,在当时,军、政、民加起来所拥有的直升机数量还是远远不够,而且还要在全国各地执行其它任务,真正能投入灾区的,数量很有限,不得已的情况下甚至向俄罗斯租用直升机。

直-20与“黑鹰”虽然神似,核心技术源头却非美国

“512”大地震中参与救援的“黑鹰”。注意背后的云雾及地形。

这样窘迫的局面,在震后的种种回顾反思中,被多次提及,并迅速得到了重视!而当时在灾区,已经服役数十年、到了退役边缘的S-70黑鹰直升机,却在暮年再次展示出了强大的实力。可靠的机械性能,带来了极高的出动效率;低地板大侧门,又非常适合进行物资和人员转运;最重要的是,它强大的飞行性能,使其在川西恶劣的高山峡谷地形和变化莫测的天气条件下,毫无阻碍的飞行,为抢险救灾出了大力。

直-20与“黑鹰”虽然神似,核心技术源头却非美国

“512”大地震,第一架降落震中的就是黑鹰。

也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06年珠展上出现的这个模型,成了必然的选择,而更让人欣慰的是,这个型号被赋于了“20”编号!众所周知,在我国自研的飞机型号中,“20”代表着“划时代”,是必须按计划节点时间交付的项目,相对应的也是“国家级”的资金支持。歼20、运20都是这样的产物……

与法国的全方位合作

但这并不表示,直20就会一帆风顺的研制出来。

虽然“黑鹰”直升机是一个非常好的参考对象,但其很多关键部件非常独特,无论是材料,还是加工,又或者可维护性等等方面,对于十多年前的中航工业来说,尚有很多难题需要攻克,而且美国人也不可能来帮助我们。

直-20与“黑鹰”虽然神似,核心技术源头却非美国

在这样的情况下,中航果断的选择了更熟悉的欧洲直升机作为真正的合作对象。一方面,通过购买和授权生产(海豚直升机方式),了解最新的技术;另一方面,20多年累积的“黑鹰”使用经验,也能反过来帮助设计单位。

通过引进法国赛蜂发动机公司的技术,直20所需的1600kw发动机,高效能减速器,被迅速的国产化;复合材料的主旋翼叶片,多线程数字飞控系统等先进直升机采用的技术,也通过与欧直多年的合作,被中航掌握,这款直升机经过多年的努力被研制出来。

直-20与“黑鹰”虽然神似,核心技术源头却非美国

左为中法合作涡轴16,右为直20发动机涡轴10

通过上面的叙述,其实可以很清楚地说明,直20直升机的核心技术与欧洲直升机关系更为密切,与“黑鹰”仅仅是形似而已,这种“神似”更多地来自于实际上的功能需求。

(多年前,新华网曾有一篇文章,内容是对中航一位副总的采访,比较直白地披露了中法双方合作的具体分工,可能由于年代久远,文章链接已经失效,但在一些专业论坛中仍能看到转载。)

一线战场恶劣环境起降能力

像直20这种10吨级的战术通用直升机,首先要满足一线作战任务需求,这就要求该机必须要有非常强的起降能力,特别是恶劣环境下的起降能力。

低尾梁的设计,可以采用“后三点式起落架”,起降时机身稳定性强,而且在飞机“硬着陆”的时候,起落架也能起到缓冲作用,可以提高战场生存能力;而类似米17或者直8的高尾梁设计,必须采用“前三点式起落架”,机尾全部悬在后起落架之外,稳定性较差,不利于恶劣环境起降,同时在恶劣环境中的维护难度也高于低尾梁设计。

直-20与“黑鹰”虽然神似,核心技术源头却非美国

黑鹰机身缓冲系统。

但高尾梁亦有其独到之处,那就是可以像运输机一样“开后门(跳板式尾门)”,可以装载车辆和大块头货物。而直20这类低尾梁设计就只能采用极其难受的吊装,才能运送车辆。

至于低地板、大侧门,这基本是全球主流武装直升机的标配,方便作战人员快速上下,并从两侧展开。

直-20与“黑鹰”虽然神似,核心技术源头却非美国

高尾梁与低尾梁比较明显的高度对比。

有得有失,高尾梁比较“能装”,但整体高度也上去了,如何运输就成了难题。毕竟咱们国家地域广阔,要使用运输机装载直升机,才能高效的完成上千公里的大范围转移,而我们暂时也还没有A-124、C5这种巨无霸战略运输机,就算以后有了,数量肯定也没法跟运20这类战术运输机相比。

另一方面,海军的舰载型号也要求直升机机身不能过大,像高尾梁的直8就不太合适;而直9又太小了,荷载有限;直20的尺寸体型,堪称完美匹配海军需求,最近也已经有折叠尾梁的舰载型直20照片曝光。

综上,直20虽然长得极像“黑鹰”,但其实与“黑鹰”并没有“血缘”关系,美国人更不可能对我们进行技术支援。

产量有望过千,开启辉煌30年

直20作为唯一一个三军通用的“20”项目,其未来将是十分光明的。目前公开展示的,只是其基本型,也就是陆航运输型,除此之外,已经能在网上看到舰载突击型和舰载通用型正在试飞。

直-20与“黑鹰”虽然神似,核心技术源头却非美国

直20舰载突击型和舰载通用型。

据估计,至少还应该有陆航和空降部队使用的陆上突击运输型、高原(海拔6000米以上)运输型、救护型(带增压机舱)、电子战和心理战型等型号要发展;海军和海警、海上科考、石油钻探、海上特种作业等等行业,对于直20的需求也很大;反潜、搜救、通用运输、海上补给、海上执法等等型号也必然会被发展。除此之外,可能还有VIP运输型、警用巡逻型、森林消防型、甚至高速旋翼机、偏转旋翼机等等,都会在直20的基础上进行发展……

直-20与“黑鹰”虽然神似,核心技术源头却非美国

矢量加特林原创,直20左侧标注图。感谢摄影作者。

直-20与“黑鹰”虽然神似,核心技术源头却非美国

矢量加特林原创,直20右侧及机腹标注图。感谢摄影作者。

直20必然会成为我国的“黑鹰”——生产最多的国产直升机型号,广泛的出现在陆海空三军之中,海警和警察用的肯定也不会少,未来几十年间,这个型号被生产数千架是基本数,正如很多军友所言:虽然它晚来了30年,但必将迎来属于它的辉煌30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