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0 秦始皇“焚書坑儒”,引發了意料不到的結果,最終使秦帝國毀滅

中國古代帝皇中,謎團最多的要數千古一帝秦始皇,也是最受非議的一位皇帝。尤其在文人墨客心目中,秦始皇就是一個暴君,他所建立的秦帝國,由於律法苛嚴,被稱為“暴秦”。

秦始皇“焚書坑儒”,引發了意料不到的結果,最終使秦帝國毀滅

焚書坑儒被認為是秦始皇對中國古代文化的一次毀滅性傷害,被不少文人書籍所批判,是秦始皇殘暴的一個突出表現。我們不應人云亦云的相信了這些說法,那焚書坑儒真相到底是什麼?

焚書坑儒,可以理解為焚書和坑儒,這是兩個在不同年份上發生的不同事件。下面按照時間的順序,從原始史料記載開始,分別加以介紹。


焚書

焚書事件發生在秦始皇34年,即公元前213年。事情起因是博士齊人淳于越反對當時實行的“郡縣制”,要求根據古制,分封子弟。丞相李斯加以駁斥,並主張禁止百姓以古非今,以私學誹謗朝政。於是李斯主張焚書。具體焚了哪些書,《史記》是這樣記載的:

臣請史官非秦記皆燒之。非博士官所職,天下敢有藏詩、書、百家語者,悉詣守、尉雜燒之。有敢偶語詩書者棄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見知不舉者與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燒,黥為城旦。所不去者,醫藥卜筮種樹之書。若欲有學法令,以吏為師。”制曰:“可。”

秦記,就是秦的歷史檔案記載。

從史記的記載中,我看可以看出焚燬的書籍主要有兩類:

一、除了秦國曆史典籍意外的其他歷史典籍。

二、詩、書、百家系列典,其中詩指《詩經》,書指《尚書》。

從目前留存下來的先秦古籍來看,《詩經》是保存下來了。而春秋戰國時期列國的歷史典籍的確沒有了,造成了先秦史料的極度缺乏,這也導致了先秦歷史學研究的困難。而《尚書》是最收爭議的,真偽難辨。諸子百家的著作也大部分毀滅。可見,這次焚書的確給中國歷史文化造成了災難,讓後世學者扼腕嘆息。

但是,這是否是針對儒家的呢?答案否定的。原因有二:

1.這次焚燬的典籍,不單單是儒家的,還有諸子百家的相關典籍

2.從《史記》記載的焚書的原因,並不是針對儒家。焚書起因是博士齊人淳于越反對當時實行的“郡縣制”,要求根據古制,分封子弟。丞相李斯加以駁斥,並主張禁止百姓以古非今,以私學誹謗朝政。

秦始皇“焚書坑儒”,引發了意料不到的結果,最終使秦帝國毀滅


坑儒

坑儒時間發生在秦始皇35年,即公元前212年,事情的起因是侯生盧生的逃亡。

侯生,戰國時韓國人,也是當時有名的方士,被秦始皇邀請到秦國擔當顧問,與盧生齊名,他是秦始皇派出尋找仙藥的兩個方士之一。在逃亡之前兩人有一番討論:秦始皇“天性剛戾自用”“樂以刑殺為威”,並得出“未可為求仙藥”的結論,於是兩人逃亡了。真相大概率是秦始皇投資了兩人“求仙藥”的項目,但是仙藥可求而不可得,畏懼秦國嚴酷的刑罰,不得已而逃亡。

於是秦始皇發怒了,《史記》上是這樣記載的:

始皇聞亡,乃大怒曰:“吾前收天下書不中用者盡去之。悉召文學方術士甚眾,欲以興太平,方士欲練以求奇藥。今聞韓眾去不報,徐巿等費以鉅萬計,終不得藥,徒奸利相告日聞。盧生等吾尊賜之甚厚,今乃誹謗我,以重吾不德也。諸生在咸陽者,吾使人廉問,或為訞言以亂黔首。”於是使御史悉案問諸生,諸生傳相告引,乃自除犯禁者四百六十餘人,皆阬之咸陽,使天下知之,以懲後。益發謫徙邊。

方士,有稱方術士,信仰讖緯學說,擅長祭拜鬼神,煉丹長生,也稱法術之士。在史記的記載裡,方士更像一幫極富口才,招搖撞騙的江湖騙子,被秦始皇收納為用的,數量應該不少,其中的有名有姓的代表人物是徐福、侯生和盧生。這群人並不是儒家,也就不能說明始皇對儒生有什麼看法,更不能說明儒家對社會發展有什麼弊端。

秦始皇“焚書坑儒”,引發了意料不到的結果,最終使秦帝國毀滅


意外的影響

方士的存在對當時社會並沒有實際的大的貢獻。但是坑殺方士的行為缺連鎖引發了一個對秦國曆史走勢起著重要作用的事件,史記是這樣記載的:

始皇長子扶蘇諫曰:“天下初定,遠方黔首未集,諸生皆誦法孔子,今上皆重法繩之,臣恐天下不安。唯上察之。”始皇怒,使扶蘇北監蒙恬於上郡。

始皇長子扶蘇,是秦始皇比較看重兒子,也是最有可能繼承帝位的皇子。使扶蘇北監蒙恬於上郡,在秦始皇看來,扶蘇尚不成熟,有著錘鍊這個兒子的意圖。

秦始皇“焚書坑儒”,引發了意料不到的結果,最終使秦帝國毀滅

但是上天並沒有給始皇帝時間,沒有給扶蘇時間。

公元前210年,在坑殺方士事件2年後,秦始皇在他第五次東巡途中的駕崩於沙丘,此時扶蘇尚在邊疆的上郡。然後才有了趙高和胡亥合謀篡奪秦帝國皇位,秦帝國的歷史開始斷崖式地走向奔潰。

歷史的連鎖反應真讓人意想不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