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2 家长示弱能让孩子更强大,但过度示弱,只会造成孩子“成人化”

最近,在和一些父母要聊天的时候讲到了孩子的教育问题。有一些父母讲到自己的孩子在家被宠的像小公主一样,什么都由父母或者是爷爷奶奶一手包办。但是,也有一些父母说自己的孩子在家如同放养一般,自己总是向孩子示弱,让孩子帮忙做一下家务活。孩子不但没有感觉的厌烦,而且每次都很乐意帮忙。

听到这些父母们的讨论,我不得不说第二种懂得向孩子示弱的父母是有远见的。或许很对的父母都会觉得示弱会丢失自己的权威,但其实家长学会适当地示弱会让孩子变得更强大,但也要控制好度,否则就会造成孩子"成人化"。

家长示弱能让孩子更强大,但过度示弱,只会造成孩子“成人化”

有远见的父母都懂得正确向孩子示弱

前段时间,一年一度的巴菲特股东大会.,有一个只有11岁的中国小孩用英语向89岁的巴菲特现场提问:"巴菲特先生,你曾经提到过,当你日趋老迈,你也越来越理解人生。你能不能给我们讲一讲,你到底学到了什么?"

这一提问惊艳了全场。后来,据了解到这个小男孩的父亲是某地产公司的高管,曾参加过马拉松比赛获得王石点赞。在生活中,父亲就没有以自己的能力去压制孩子,而是对孩子适当的示弱,让孩子觉得自己有能力,增强了孩子的自信心。

懂得示弱的父母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古时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培养孩子的责任心是极其重要的。

韩国综艺节目《超人回来了》中有这样的一幕:爸爸宋一国带着三胞胎上楼梯时,故意表现得很虚弱地对孩子们说:"爸爸走不动了,谁能帮我一下啊?"听到爸爸的弱弱的请求,儿子们呼一下跑到爸爸身边,牵着爸爸的手一起上楼。这三个宝贝虽然平时很调皮,但在关键的时刻却也不会掉链子,关心爸爸,在看到爸爸无助的时候,觉得帮助爸爸是自己的一份责任,责任感强。

心理学者武志红说,每个人只有为自己而活的时候,才是最有力量的。父母适当地向孩子示弱,也能够帮助孩子更加勇敢,父母若是太过于强势也会容易让孩子因为失去自由而慢慢变得无助和胆怯。

德国心理学家黑尔加·吉尔特勒也曾经说:"假如您废弃权利,废弃您的优越感,那么您获得孩子的信任和尊敬的机遇就更大。"

所以,有远见的父母都懂得向孩子示弱。

家长示弱能让孩子更强大,但过度示弱,只会造成孩子“成人化”

示弱并非软弱,示弱过度会造成孩子“成人化”

生活中,在传统权威式的教育理念的影响下,有些父母觉得示弱就是软弱。事实上,示弱并不等同与软弱,示弱的目的是为了让孩子找到自己的价值,内心变的更加强大。在示弱这件问题上,很多的父母都掉坑了,父母们一定要分清楚示弱的同时也要有自己的原则,若是过度示弱就会容易让孩子养成"成人化"的性格。

所谓"成人化"就是指孩子过早地进行成人化的预演。

而父母若是过度地向孩子示弱,就会让孩子觉得自己要像个大人一样,他对自然和生命的灵动的感受力会过早、思维方式也会更趋向于,就像被一台机器一般机械运转,而不是拥有创造力的人。

孩子的成长不应该像是注射了加快剂一般加速长大,而是要保持着孩子内心原本的天真浪漫

父母一味地示弱孩子,展示自己的无能,会让孩子觉得自己只能依靠自己,而不能依靠父母。当孩子面临着一些自己无法处理的事情时,他们不会去寻求父母的帮助,而处于自我纠结之中。思想过度成人化的孩子往往表现出早熟,他们的生活总是充满着过多的责任,他们不敢向父母说出自己内心真正的需求,而是一味地将需求掩藏起来,最终慢慢失去依赖感和安全感,引发不好的心理疾病。

家长示弱能让孩子更强大,但过度示弱,只会造成孩子“成人化”

示弱不超限度,避免孩子"成人化"你要这样做

  • 拒绝全盘包办,鼓励亲力亲为

发展心理学上鼓励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要多让孩子做家务,让孩子感受到自己的能力所在。生活中,我们常常能够看到一些孩子会争着帮助妈妈做家务,因为在她们看来当自己的独立活动得到表扬时,会让他感觉到兴奋、高兴,觉得自己是有能力的。

在生活中,父母要让孩子独立去完成日常小事,让勤动手动脑,不要帮孩子全盘包办。

《妈妈是超人》里面,胡可曾叫安吉和小鱼儿到身边说:"我今天感觉到好累,你们帮我分担今天的家务好吗?"兄弟俩一听到胡可的请求,马上拿起工具干了起来。对此胡可说:"男孩子的妈妈一定要懂得示弱,让你的儿子有机会成长为一个真正的男子汉。"

假设妈妈总是在孩子面前表现出一副很强势的样子,什么都帮孩子干完了,孩子自然也就没有什么事可以干。所以父母在家要多给孩子独立行动的机会,一些小事不妨求助一下孩子,让孩子感受到自己的信任和依赖,让孩子有一种被需要的感觉。

家长示弱能让孩子更强大,但过度示弱,只会造成孩子“成人化”

  • 拒绝我帮你选,鼓励自己选择

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在面对自己的事情都会有自己的一份选择权。然而,中国的许多父母总是忽略了孩子的这份权利,无论大事小事,都帮孩子选择好了,甚至规定了孩子以后要走什么路,选什么事业,选什么配偶等等。

作家骆晓戈和许多中国父母不一样,她教育孩子的最大亮点,就是在做家庭决策时,常常向女儿示弱,让孩子出谋划策。

比如家里要买什么东西时,她回去询问孩子的意见,对孩子说:"妈妈不知道买这个好不好,你帮妈妈出出主意吧?"这时,孩子就会觉得自己是被重视和尊重的,也自然会和妈妈一起讨论怎么做更好。

生活中,可以给孩子选择的机会无处不在。在带孩子买衣服时,孩子可以自己选择自己喜欢的衣服,最好也可以多问问孩子选择的理由。或者当孩子拿不定主意时,你可以帮助孩子稍微做一下分析,最后仍然将选择权交还给孩子。

在孩子的人生中,父母要多学会做一个旁观者,多让孩子做选择。无论孩子的选择是对是错,给孩子一份体验感,会让孩子更有主见更有自主判断的能力。

家长示弱能让孩子更强大,但过度示弱,只会造成孩子“成人化”

  • 拒绝爸妈厉害,鼓励表扬孩子

林清玄说过:"柔软的心,才最有力量。"

作为家长,不要太过于强势,适当地向孩子示弱才最好。生活中,有些父母喜欢把自己跟孩子比,总对孩子说:"我希望你可以成为像你父亲那样的人。"这样的话会潜移默化地给孩子施加无限的压力,孩子担心自己做不到从而让父母失望,所以容易陷入到压抑的情绪之中。

父母要适当示弱,学会与孩子分担情感需求。美国麻省理工的华人才女郭衡在28岁的美好年纪李上吊自杀。这位集才华与美貌一身的女子,会有这样的后果主要还是因为她的父母过于强势,事事要求孩子做到最好,为孩子安排好一切的事情。最终,郭衡受不了父母的压迫,选择用自杀的方式结束自己的一生。

儿童教育家尹建莉曾说:"成人在教育儿童时之所以屡屡采取不合适的教育方法,使'教育'变成了一种破坏行为,有两个根本原因:一是不信任孩子,二是太相信自己"。

所以,父母要学会相信孩子,适当向孩子示弱也许能够更好的结果。

家长示弱能让孩子更强大,但过度示弱,只会造成孩子“成人化”

我是尼尼妈妈育儿师,也是4岁宝宝的妈妈,在养育和教育孩子过程中,遇到任何问题可以来问我,希望我的一点建议能有助你解决带娃过程中的困惑与烦恼,让我们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长!

更多育儿母婴知识请关注我们,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点赞或分享给更多的人!

(图片源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