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 孩子胡闹发脾气,家长“打也不是,骂也不是”,这样做更好

家里有一个小宝宝,尤其是调皮的宝宝,让很多父母非常头疼,不知该如何是好。而且随着时代的发展与进步,家长们更加重视亲子关系,而且也更加尊重孩子的个性发展,希望让孩子的成长更加自由。

可是,如果盲目的顺从孩子,不仅对孩子不好,还会对孩子造成伤害。

还有的家长还会因没有耐心会对孩子进行打骂,吼叫等,试着通过大的声音或者气势来压倒孩子的嚣张气焰,强制孩子停止目前的胡闹,但这种方式其实也并不可取。

朋友家的孩子阳阳今年4岁了,经常发脾气。一旦有一件事不顺心,就会哭闹大喊,甚至是躺在地上打滚,摔东西等等。

孩子胡闹发脾气,家长“打也不是,骂也不是”,这样做更好

朋友说没办法,只能先安抚孩子的情绪,然后再耐心的给孩子讲道理。可慢慢的,她发现这种方法不仅不能让孩子听从自己,反而孩子闹的越来越严重,变本加厉。

这样就造成了朋友变的没有耐心了,然后顺势就“以暴制暴”,以此来对孩子进行“武力镇压”,希望孩子的气势可以消减下去。

可是这种方法也有弊端,朋友发现,孩子虽然在家长的压制下不哭闹了,但看起来变的愈加封闭了,变的疏远了。

通过朋友说的话去,其实是可以看出来她的处理方式是存在一定的问题的,而且也存在于众多的家庭中,希望家长们能够尽量避免。

家长们应对孩子的不正当方式:

1、将孩子的情绪放大

发泄情绪;无论是孩子还是大人都是正常的,这是天性使然。当孩子发脾气时,家长不要过于紧张和放大,可以在一旁安安静静的陪伴孩子,让孩子将情绪发泄出来。

如果家长这时去介入孩子发泄情绪的过程,这样反而会刺激到孩子的情绪,让孩子的哭闹反而变的更加激烈,更加严重。

不如在一旁静观其变,然后等到孩子发泄完情绪后,再引导孩子。

小孩子在成长,而且做好这方面的引导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这就需要家长要有耐心。


孩子胡闹发脾气,家长“打也不是,骂也不是”,这样做更好


2、“以暴制暴”

一些脾气暴躁,性格急,有暴力倾向的家长,几乎会对孩子非打即骂。他们在面对孩子闹情绪、发脾气、哭闹的时候,会感觉到自己的权威被孩子挑战,要立即镇压,不让孩子反抗,否则孩子长大后就更不听自己的话了。

这样的片面的偏颇的想法,会让父母长期处于压制孩子的状态中。

可是孩子在被父母被打几次之后,就不敢再发脾气了。这就彻底的破坏了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亲密纽带,会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对父母需求的降低,会越来越疏远父母。如果这种情况持续到了青春期,那么后果会更加严重。

3、可以转移孩子的注意力

更多父母面对孩子胡闹或者发泄情绪时,第一反应就是要镇压孩子,不让孩子胡闹,或者就是满足孩子的需求。

比如为了不让孩子哭闹,家长就会满足平时不怎么允许孩子吃的食物或者没给买的玩具。这时,其实这并不是一个好的解决方法,而是在向孩子传递一个错误的信号,就会让孩子认为,只要我发脾气,只要我闹了,爸爸妈妈就会满足我任何事。

其实孩子的内心是很敏感的,他们很会察言观色。一旦孩子认为这种方式有用,就会不断的通过这种方式来满足孩子的需求。这时父母想要改变就很难了,只会让孩子更加的变本加厉。

4、一味的顺从满足孩子

这种家长面对孩子的无理取闹没有应对方法,但又不忍心打骂孩子,就只能顺从孩子的各种要求。

时间长了,孩子就会认为,父母是允许自己胡闹的,允许自己发脾气,心理上也会得到满足。

但这样也造成了父母的权威在孩子心里荡然无存。

之后,孩子可能稍有不顺心就发脾气,想做什么做什么,完全不在乎。

5、

以家长的权威压制孩子

一些没有耐心的家长,面对孩子发脾气这件事几乎不能忍受。而且孩子的脾气急躁,他们比孩子还要急。

这些父母对于孩子,一点都没耐心,也不愿和孩子讲道理,甚至不给孩子时间发泄情绪。对于这类的家长,让孩子瞬间老实下来才是最应该做的事。

于是这些家长的面孔就会变的严肃,还以父母高高在上的姿态批评孩子,希望用这种威胁的方式来让孩子安静下来。

孩子胡闹发脾气,家长“打也不是,骂也不是”,这样做更好

但这种方式可能在孩子小的时候很管用,可也会在孩子的心理造成影响。

为人父母真的非常不容易,那个曾经在自己怀里乖巧的小宝宝,似乎很快就变成了一个不听话的暴躁的宝宝。

很多家长开始抱怨,教育好一个孩子真的太难了。在面对孩子时,很多时候都是打也不是,骂也不是,那么到底应该怎么做呢?

当孩子发脾气时,家长这样做,更好

一、冷静处理

很多家长面对孩子发脾气,最容易做的就是先哄孩子,哄不好就吓唬孩子,吓唬不住后就要打孩子了。

但这种方式其实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也不能让孩子明白自己到底错在哪里,而且这其实只是父母单纯的发泄自己情绪的过程。

对于孩子,家长不可先自己乱了方寸,应先保持冷静理智,家长不应让孩子来承受自己的情绪。

二、多多了解孩子

家长面对孩子,不能只通过孩子的言行举止单一的辨别孩子的性格,而应该更加深入的了解孩子,弄清楚孩子发脾气以及言行背后的真正的原因。

三、不应做出极端的做法

顺从孩子和压制孩子都是极端的做法,而且这两种做法都是不可取的。绝对的顺从,容易让孩子放纵,不明是非。绝对的压制,会让孩子没有自信,产生畏惧心理,不利于父母和孩子的关系。

孩子胡闹发脾气,家长“打也不是,骂也不是”,这样做更好

​四、应给予孩子足够的关注

人们的压力变大,生活节奏加快,几乎大部分人都是一边照顾家庭,一边工作。有的家庭实在顾及不过来,就让老人帮忙带孩子。但这样就造成了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相处时间变少,关系疏远。

孩子得不到父母的爱,就很容易会通过发脾气的方式来引起父母的注意。所以家长应尽量多抽时间陪伴孩子,给孩子更多的关注以及安全感,让孩子知道父母爱自己。

孩子的情绪表达方式需要父母来引导,不应让孩子在面对问题时,总是哭闹、发脾气,而是应该让孩子正确的表达自己的诉求。

教育孩子是一条艰辛又漫长的路,需要家长有更多的耐心和坚持,不过当付出后,就会觉得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