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如此育兒,會是孩子一輩子的痛

兩歲半的小寶,撅著小嘴巴,從客廳跑到書房,往我身上一靠:“我不喜歡我自己”。

我一愣:“小寶,我怎麼啦?”

她委屈巴拉的說:“爸爸說不喜歡我。”

我趕緊抱緊她:“媽媽喜歡你,爸爸也喜歡你。”

她點點頭:“我終於(學小豬佩奇的)開心了。”

再到客廳問一下爸爸,才知道,小寶在客廳玩的時候把玩具扔爸爸身上,爸爸很生氣,就說:“你打爸爸,爸爸不喜歡你了。”

爸爸約束小寶的行為,本身是沒有錯的的。但是用“我不喜歡你。”這種方式,卻很不妥。


如此育兒,會是孩子一輩子的痛

在小小孩的眼中,父母就是他們的天。因為他們的經歷已經很清楚明白的告訴他們:必須依賴父母才可以活下去。他們自然懂得,爸爸媽媽是否喜歡他們,直接牽涉到“他們是否可以好好活著?”的安全問題。

如果父母用“我不喜歡你”來表達自己的生氣,或者約束孩子的行為,對小小孩來說,不是引導教育,而是含有威脅的味道。孩子一聽,並不會去反思他們的行為,哪裡不當,而是擔心害怕:“爸爸媽媽不喜歡我了,會不會有什麼不好的事情發生?”

同樣的,如果牽涉到孩子的安全感,千萬不可隨意的逗孩子。

小孩天然有一種自我安撫的能力。

我家小寶每看完一集小豬佩奇,結束的音樂一響起,必定會說一句:“等下還有”。

如果我和爸爸在場,她就會向著我們說,希望得到我們的確定。如果我們沒在場,她也會自言自語的這一句。

因為她希望繼續看下去,又擔心沒有了。說這句話,可以讓她感覺安心一些。

有時,晚上她想去另一個房間玩或拿東西,我們試著讓她自己搬條凳子開燈。她搬著自己的小凳子,剛站上去,就會說:“不會摔下去的。”

有一次,姐姐逗她:“就是會摔下去!”

她一聽,嚇的哇哇大哭:“媽媽我怕。”

我趕緊走過去安撫她。

她站在小小的矮凳子上,一定讓我抱她下來。


如此育兒,會是孩子一輩子的痛

小寶的安全感,被姐姐這一逗,被短暫的破壞了。連著好幾天,她都不敢再獨自搬凳子去開的。

所以,當孩子在探索的過程中,有關她生命安全的行為,除了提醒她或者說站在旁邊保護她的安全,可千萬不可嚇唬她。

這很容易導致孩子在嘗試挑戰性的行為時,因為覺得不安全而退縮,長期這樣,孩子就很容易做事畏首畏尾,缺乏信心與勇氣。


這種不安全感,如果沒有得到父母及時的一個安撫與調整,很有可能蔓延到成年。

我有一個表姐,已經45歲,仍對爸爸當年的一個“玩笑”,耿耿於懷。

她家裡,只有她與弟弟兩個孩子。家庭條件也不錯。爸爸媽媽其實也很疼愛她。

只是,七十年代普通有些重男輕女的現象,弟弟可能要比她受重視一些。比如:總說弟弟是家裡的頂樑柱,她以後是要嫁出去的;比如:總是督促弟弟讀書,卻總讓她去多做家務;比如:總說,她是姐姐,要讓著弟弟啊等等。

這些無處不在的“對比”讓她心裡特別不舒服。


如此育兒,會是孩子一輩子的痛

最讓她難過的事。爸爸經常對她講:“弟弟才是我們親生的,你是撿來的。”

小小的她,最開始會特別害怕不相信,哭著跟爸爸說不是的。但隨著爸爸說的次數漸多,她就開始半信半疑,開始更加敏感的去觀察父母對待他們姐弟二人的方式,是不是會因為她不是親生的,而對弟弟好一些?

而父母確實對弟弟重視一點,就更加印證了她的擔心和害怕。

她開始沉默,小心翼翼,察言觀色,變得極度的討好身邊的每一個人,只希望讓父母能重視她,只希望能夠獲得更多的愛和安全感。

雖然她現在家庭工作還不錯,孩子也在讀大學。

她反反覆覆做同一個夢:多少次午夜夢迴,她發現自己被父母無情的拋棄,而她跟在後面怎麼喊他們都聽不見,頭也不回的走了。她害怕極了傷心極了大哭著就醒過來了。

“你是撿來的”童年時,父母的一句玩笑話,成了她大半輩子揮之不去的夢魘。

因為,這句話,極大損害了,她的被愛感與安全感。

沒有愛與安全,一個人,要怎麼對抵抗人生的風風雨雨呢?


如此育兒,會是孩子一輩子的痛

所以,父母育兒,但凡牽涉到,孩子被愛感安全感的言行舉止,一定要慎之又慎。

因為,父母對待孩子的言行舉止,有極大可能,會內化為,孩子內在的一部分,會成為孩子看待自己的視角。

也就是說,父母若非常愛孩子,尊重孩子,信任孩子,讓孩子接受到充分的愛與安全感,孩子就會非常的愛自己,尊重自己,信任自己,進而愛他人,尊重他人,信任他人。

反之,亦然。

孩子越小,父母的影響,就越大。

幸運的人,一輩子都會被童年治癒,不幸的人一輩子,都在治癒童年。

願我們的孩子都能擁有治癒一切的美好童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