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3 放心醫生:女性生殖系統炎症的概述

1.女性生殖系統炎症的概述

(1)定義:女性生殖系統炎症是女性常見疾病,主要由陰道內生態平衡被破壞或外源病原體感染所致。包括:下生殖道炎症:外陰炎、陰道炎、宮頸炎。上生殖道炎症:子宮內膜炎、輸卵管炎、輸卵管卵巢炎、輸卵管卵巢膿腫、盆腔腹膜炎及盆腔結締組織炎。

(2)女性生殖系統自然防禦功能:女性特殊的解剖、生理生化特點具有比較完善的防禦功能,增強了對感染的防禦能力。

放心醫生:女性生殖系統炎症的概述

1)女性特殊的解剖結構:

①兩側大陰唇自然合攏,遮掩陰道口、尿道口,防止外界微生物汙染。

②由於盆底肌的作用,陰道口自然閉合,陰道前後壁緊貼,減少外界微生物侵入。

③宮頸內口緊閉,宮頸管內有膠凍狀黏液栓,起到機械性屏障。

④育齡女性子宮內膜週期性脫落,有助於清除宮腔感染。

⑤輸卵管黏膜上皮細胞纖毛向宮腔方向擺動、輸卵管蠕動,有利於阻止病原體的侵入。

⑥生殖道的免疫系統在局部有重要的免疫功能、發揮抗感染作用。

2)陰道自淨作用:

①雌激素使陰道上皮增生變厚並富含糖原,增加對病原體的抵抗力。

②陰道內乳酸桿菌使糖原分解為乳酸,維持正常陰道內酸性環境,抑制其他病原體生長。

③陰道內正常菌群(條件致病菌)有:需氧菌、厭氧菌、支原體及假絲酵母菌。正常情況下,陰道內維持生態平衡不致病。生態平衡一旦被打破,防禦能力減弱,或外源病原體侵入,即可導致炎症發生。

(3)常見的病因:不良的因素使陰道生態環境的改變和外源性病原菌入侵是生殖道炎症疾病的主要原因。常見的不良因素有:

1)頻繁性生活、陰道灌洗影響陰道pH值,不利於乳酸桿菌生長。

2)長期使用廣譜抗生素,抑制乳酸菌生長。

3)年齡增長,卵巢功能下降,體內雌激素下降,陰道上皮變薄,糖原減少,pH值升高,抵抗力減弱。

4)外源性病原菌入侵。支原體在人體內是正常寄居,所以出現支原體感染,只要沒有症狀,不必擔心。當出現炎症表現且支原體陽性時,往往是其他病原體導致生殖道炎症,局部抵抗力下降,才繼發支原體感染,支原體只是“過客”,主要的治療是針對其他病原體感染的治療。常見微生物如細菌、病毒、真菌及原蟲,也包括一些性傳播疾病,如淋病奈瑟菌、沙眼衣原體、支原體等。

(4)女性生殖系統炎症的預防

1)積極消除誘發因素,提高防禦能力,及時治療生殖器官的各種炎症:

①避免過度搔抓、摩擦、熱水洗燙等方式止癢,不用鹼性強的肥皂洗浴;

②避免經常使用洗液或沖洗陰道,破壞陰道酸性抗菌屏障;

③不濫用激素類外用藥物;

④避免大量長期使用廣譜抗生素,引起陰道正常菌群失調;

⑤選擇合適的避孕方法。

2)注意個人衛生、避免不潔性交,防止病原菌入侵:

①勤換洗內褲,平時注意保持外陰部位的清潔乾爽,特別是在月經期間更要注意及時更換護墊,不用盆浴或是坐浴,選擇淋浴,防止病原體進入體內;

②內衣應柔軟寬鬆,以純棉製品為好,不穿化纖內褲及牛仔褲,避免內褲與外套、襪子同洗;

③不與他人共用浴巾、浴盆,患病期間用過的浴巾、內褲等均應煮沸消毒;

④男性平時洗澡時,應將包皮翻轉,洗淨包皮囊內的包皮垢,是預防炎症的最簡單而又行之有效的辦法;

⑤在炎症治療期間應禁止性交,或用避孕套以防止交叉感染,對於炎症反覆發作者其性伴侶應一併治療。

3)加強衛生宣傳,對集體宿舍的女工、女學生等,應定期普查、普治,儘早發現異常,及時治療。

4)日常生活中應養成良好的習慣。

①應儘量避免長期使用護墊,否則就會造成外陰局部溫度過高,使外陰一直處於“悶熱”的狀態,會引起陰道內的細菌滋生,引發生殖道炎性疾病;

②保持良好心態,合理膳食,保證充足睡眠,適量運動,增強體質,提高自身免疫功能,預防疾病。

③加強盆底肌訓練,保持陰道自然閉合狀態,增加防禦能力。

放心醫生:女性生殖系統炎症的概述

2.外陰炎的防治

(1)定義:外陰炎是因外陰不潔、異物刺激或病原體感染而發生的炎症。包括:非特異性外陰炎、前庭大腺炎、前庭大腺囊腫等。

(2)常見的原因1)異物刺激:月經血、陰道分泌物、尿液(尤其糖尿病患者的糖尿)、糞便等,或者穿緊身化纖內褲、不潔衛生巾等。

病原體感染:細菌、淋病奈瑟菌、沙眼衣原體等。

(3)症狀:外陰瘙癢、疼痛、腫脹、充血,前庭大腺炎症時,可出現陰道口一側的局部腫脹、疼痛,有膿腫形成時,擠壓局部,可見稀薄膿液流出。

處理原則:

首先積極尋找病因,去除病因;急性炎症發作時,需注意休息,局部保持清潔;局部中西藥治療:可用0.1%碘伏清洗,或用中藥洗液清洗或坐浴;前庭大腺炎的患者,可以在醫生指導下選用廣譜抗生素;前庭大腺膿腫患者需切開引流並作造口,以防引流不暢,反覆發作。

放心醫生:女性生殖系統炎症的概述

3.什麼是陰道炎?

有哪些症狀及如何防治?陰道炎是由於陰道內生態平衡被破壞或外源病原體感染,而發生的炎症。根據病原體的不同分為:滴蟲性陰道炎、外陰陰道假絲酵母菌病、細菌性陰道病、老年性陰道炎等。

(1)滴蟲性陰道炎:是由陰道毛滴蟲感染引起的一種陰道炎症。

1)典型表現:白帶呈稀薄膿性、泡沫狀、有臭味。

2)傳播途徑:大部分是經性生活直接傳播,少部分通過一些公共設施間接傳播,如公共浴池、浴盆、游泳池、坐式便器等。

3)治療原則:主要是全身及陰道局部使用甲硝唑或替硝唑類藥物,同時注意性伴侶治療。

4)預防:避免不潔性生活及少使用公共設施。滴蟲性陰道炎有反覆發作的可能,因此在治療後要主要隨訪,每次月經乾淨後到醫院複查白帶,三次均未查到陰道毛滴蟲,才為治癒。

(2)陰道假絲酵母菌病:俗稱黴菌性陰道炎。1)病因:假絲酵母菌是一種寄生在陰道、口腔及腸道的真菌,當人體免疫力下降或者陰道內環境穩態被破壞時(如糖尿病、長期使用抗生素、雌激素等),假絲酵母菌繁殖,就會引起炎症。

陰道假絲酵母菌

2)症狀:外陰瘙癢、灼痛、性交痛及排尿疼痛,陰道分泌物增多,呈豆腐渣樣改變等。

3)治療原則:包括局部及全身使用抗真菌藥物。症狀輕,可以局部治療,如克黴唑栓劑、咪康唑栓劑、制黴菌栓劑等;重症或反覆發作患者,需在醫生指導下,口服藥物治療。

4)預防:由於假絲酵母菌在潮溼的環境、免疫力下降時會更易繁殖,因此治療時需保持外陰乾燥,少穿緊身內褲、少吃甜食,積極鍛鍊提高抵抗力,注重性伴侶的治療。此病容易在月經前後復發,要加強隨訪,月經後複查白帶,三次檢查正常後方才稱為治癒。

(3)細菌性陰道病:是一種由於陰道內正常細菌,主要是乳酸桿菌的減少,導致其他異常細菌增多的一種內源性混合感染。

1)病因:頻繁性交、多個性伴侶、陰道灌洗等干擾陰道內生態環境;乳酸桿菌減少,雜菌繁殖增多(加德納菌等厭氧菌),陰道內正常菌群失調;支原體感染等。

2)症狀:白帶增多,稀薄,量多,有腥臭味。

3)治療:主要是採用抗厭氧菌的藥物,包括甲硝唑、替硝唑、克林黴素等。目前臨床上除了使用抗厭氧菌藥物,同時加用乳酸菌素片,補充陰道內乳酸桿菌的數量達到治療目的。此病治療後無症狀不需常規隨訪。

(4)除了上述的三種陰道炎,在嬰幼兒及老年期也容易有陰道炎。老年性陰道炎也稱為萎縮性陰道炎,主要原因是隨著絕經,體內雌激素水平的降低,導致陰道黏膜萎縮,引起外陰灼熱不適,瘙癢,陰道乾澀,分泌物稀薄呈淡黃色、量多,性交痛等。治療需注意增加陰道抵抗力,陰道內局部補充雌激素軟膏或全身使用雌激素類藥物。嬰幼兒外陰陰道炎是由於嬰幼兒外陰發育差,雌激素水平低及陰道內異物等造成的繼發感染。主要表現是陰道膿性分泌物及外陰瘙癢。治療主要是保持外陰清潔,針對病原體選擇適宜的抗生素。尤其是注意有無陰道內異物。如果因外陰陰道炎引起陰唇粘連,需到醫院進行粘連分離術。

放心醫生:女性生殖系統炎症的概述

4.正確認識宮頸炎

宮頸炎是宮頸陰道部及宮頸管黏膜的炎症。是育齡婦女的常見病,在已婚女性發病率更高,達50%。

(1)病因:多因分娩、流產或手術損傷子宮頸後,病原體侵入而引起炎性反應。常見病原體有葡萄球菌、鏈球菌、大腸埃希菌及厭氧菌,其次為性傳播疾病的病原菌。

(2)主要類型有:宮頸息肉、宮頸腺體囊腫、宮頸肥大和宮頸管黏膜炎等。

(3)症狀:白帶增多,白帶的顏色可呈乳白色黏液狀,也可呈淡黃色膿性,有時呈血性,也可有性交後出血。炎症擴散至盆腔時還可以出現腰部痠痛及下腹部墜痛及痛經等。常於月經、排便或性交時加重。婦科檢查時可見宮頸有不同程度的糜爛樣改變、肥大、腺體囊腫或息肉。

(4)處理原則

1)宮頸管黏膜炎:針對病因治療;對病原體不清者,可試用藥物局部治療或物理治療。

2)子宮頸息肉:行息肉摘除術,術後將切除息肉送病理組織學檢查。

(5)預防

2)定期婦科檢查,發現炎症,及時治療。

3)有效地採取避孕措施,降低人工流產、引產的次數,減少人為的宮頸創傷和細菌感染的機會。

4)提倡自然分娩,避免產傷。如分娩後發現宮頸裂傷,及時縫合。

5)定期進行宮頸癌篩查:宮頸柱狀上皮異位(俗稱“宮頸糜爛”)不是宮頸癌的癌前病變,但是宮頸炎反覆治療效果欠佳或宮頸有接觸性出血(如:性交後出血)者,應儘早進行宮頸細胞學檢查[液基細胞學檢測(TCT)]、高危型HPV-DNA檢查有異常者,及時進一步陰道鏡檢查、宮頸組織活檢病理學檢查,早期發現宮頸癌,儘早處理,以免病情加重,延誤治療。

放心醫生:女性生殖系統炎症的概述

5.盆腔炎性疾病

(1)定義:盆腔炎性疾病是指女性上生殖道及其周圍結締組織的炎症,主要有:子宮內膜炎、輸卵管炎、輸卵管卵巢炎、輸卵管卵巢膿腫、盆腔腹膜炎及盆腔結締組織炎。

(2)病原體:有兩個來源。

1)內源性病原體:來自原寄居於陰道內的菌群,包括:需氧菌和厭氧菌。屬於條件致病菌。

2)外源性病原體:主要是性傳播疾病的病原體,常見的有:淋病奈瑟菌、沙眼衣原體、支原體等;少見的有綠農桿菌、結核桿菌等。

(3)感染途徑

1)沿生殖道黏膜上行蔓延:病原體入侵外陰、陰道後,沿宮頸、子宮內膜、輸卵管黏膜至卵巢及腹腔。是主要的感染途徑。

2)經淋巴系統蔓延:病原體經生殖道的創傷處的淋巴管侵入盆腔結締組織和內生殖器官其他部分,是產褥感染和流產後感染的主要感染途徑。

3)經血循環傳播:病原體先侵入人體其他系統,再經血循環感染生殖器,為結核菌感染途徑。4)直接蔓延:腹腔其他臟器感染後,直接蔓延到內生殖器,如闌尾炎可引起右側輸卵管炎。

(4)高危因素

1)性活動與年齡:尤其初次性交年齡小(15~25歲)、多個性伴侶、性交過頻以及性伴侶有性傳播疾病。

2)宮腔內手術操作史:人工流產、刮宮術、輸卵管通液術、子宮輸卵管造影術、宮腔鏡檢查等,損傷生殖道黏膜,導致下生殖道內源性菌群的病原體上行感染。

3)下生殖道感染:下生殖道的性傳播疾病與盆腔炎性疾病的發生密切相關。

4)性衛生不良:經期性交、使用不潔衛生巾等,或不注意性衛生、反覆陰道沖洗者,盆腔炎的發生率高。

(5)常見症狀:常因炎症的輕重和範圍大小,有不同的臨床症狀。常見症狀為:下腹痛、發熱、陰道分泌物增多。若有腹膜炎可以有噁心、嘔吐、腹脹等胃腸道症狀。如果炎性包塊壓迫膀胱或炎症累及膀胱,可以出現尿頻、尿急、尿痛、排尿困難等泌尿系症狀。炎性包塊壓迫直腸,可出現腹瀉、肛門墜脹、排便困難等直腸刺激症狀。婦科檢查時,可見宮頸、陰道有大量黏液膿性分泌物,宮頸舉擺痛、宮體壓痛、附件區壓痛或盆腔炎性包塊等體徵。化驗檢查中,可以有紅細胞沉降率(血沉)升高、C反應蛋白增高等。

(6)診斷:患者一般有盆腔炎性疾病的高危因素:年輕性活躍人群、有宮腔操作史、有下生殖道感染症狀或者有不良性生活史等,出現下腹痛等症狀,婦科檢查有宮頸觸痛或宮體壓痛或附件區壓痛等,即可達到盆腔炎性疾病的基本標準,需要早期開始治療。

放心醫生:女性生殖系統炎症的概述

1)立即治療:一旦達到盆腔炎性疾病的基本診斷標準,立即使用抗生素。

2)廣譜抗生素:因引起盆腔炎性疾病的病原體種類較多,應選擇廣譜抗生素,或聯合使用抗生素。

3)個體化:根據病情嚴重程度,可以採用靜脈給藥或非靜脈給藥,並綜合考慮藥物的有效性、費用、患者依從性和藥物敏感性等因素,個體化選用合適的抗生素。

4)足療程:靜脈治療者應在臨床症狀改善後,繼續靜脈給藥至少24h,然後轉為口服藥物治療,共持續14天。

5)抗生素治療持續72h無明顯改善者,應重新評估病情,並調整治療方案

6)必要時手術治療:經過規範藥物治療無效,或輸卵管卵巢膿腫、盆腔膿腫經藥物治療48~72h膿腫持續存在,或膿腫破裂等,需立即在抗生素治療的同時行手術治療。

1)妊娠期盆腔炎性疾病:會增加孕產婦死亡、死胎、早產的風險,建議住院接受靜脈抗生素治療。禁用四環素及喹諾酮類藥物。

2)性伴侶治療:對盆腔炎性疾病患者出現症狀前60日內接觸過的性伴侶,均需進行檢查和治療。如果患者檢測出性傳播疾病的病原體者,性伴侶應接受規範的性傳播疾病治療。女性PID患者治療期間應避免無保護性交。

①藥物治療患者,應在72h內首次複診。

②病情無好轉的患者需進一步檢查以及手術治療。

③臨床症狀體徵改善後繼續靜脈給藥24h,改為口服用藥,並持續用藥14天。

④沙眼衣原體和淋病奈瑟菌感染的患者,治療結束後4~6周,重新篩查病原體。

(9)盆腔炎性疾病的後遺症盆腔炎性疾病常引起組織破壞、廣泛粘連、增生及瘢痕形成,可引起輸卵管阻塞、增粗、輸卵管卵巢粘連、輸卵管積水、輸卵管卵巢囊腫等。

1)盆腔炎常見的後遺症有:

①不孕:輸卵管粘連阻塞所致,發生率為20%~30%,隨盆腔炎性疾病發作次數的增加而增加。

②異位妊娠(俗稱宮外孕):盆腔炎後異位妊娠的發生率是正常女性的8~10倍。

③慢性盆腔痛:盆腔炎形成的粘連、瘢痕以及盆腔充血等,常引起下腹部墜脹、疼痛、腰骶部痠痛,常於勞累、性交後或月經前後加重,20%的盆腔炎患者後遺慢性盆腔痛,隨著發作次數的增加,盆腔痛的症狀逐漸加重,發生率逐步升高,發作3次及以上患者,發生率高達67%。

④盆腔炎性疾病反覆發作:由於盆腔炎造成的輸卵管組織結構的破壞,局部防禦功能減退,如果患者仍有同樣的高危因素,可造成盆腔炎的再次感染導致反覆發作。一般25%的盆腔炎患者會再次發作。

2)盆腔炎後遺症的症狀及診斷:盆腔炎後,常因粘連、充血、增生等,有下腹墜痛,檢查可有子宮或附件區的壓痛、腫塊、痛性結節等,子宮活動受限等。

3)盆腔炎後遺症的治療:尚無有效治療方法,重點是預防後遺症的發生。一旦發生,可以對症處理,中西醫結合治療。

常用方法有:

①物理治療:促進盆腔循環,促進炎症的吸收和消退。常用的有:電療法、超聲波、微波、離子透入、激光等。

②中藥治療:根據不同的體質辨證論治。對溼熱型,給予清熱利溼,活血化瘀。寒凝氣滯型,給予溫經散寒、行氣活血等。可口服、灌腸、外敷、薰蒸等。

③其他治療:盆腔炎再次發作者,可以選用抗生素治療,廣譜、足療程、個體化選擇。如果有感染灶,反覆發作;形成局部囊腫;嚴重盆腔痛,綜合治療無效等可以選擇手術治療,清除病灶,儘可能保留卵巢功能。對不孕症者,有生育需求,可以輔助生育技術協助受孕。

盆腔炎的預防

1)提倡安全性行為,減少性伴,減少性傳播疾病的發生。

2)注意性生活衛生,同房前,男女雙方均要清洗外生殖器。禁止經期性交。

3)定期婦科檢查,及時發現下生殖道感染,儘早治療,以防炎症向上生殖道蔓延。

4)發現盆腔炎,立即早期治療,預防後遺症的發生。

5)嚴格掌握婦科手術指徵,減少宮腔操作,術後充分休息,作好護理,預防感染。

6)加強合理營養,適量運動,增強體質,增加抵抗力,減少患病的機會。

放心醫生:女性生殖系統炎症的概述

6.不要忽視外陰白色病變

(1)定義:外陰上皮非瘤樣病變是一組女性外陰皮膚和黏膜組織發生色素改變和變性的常見慢性病變,包括外陰鱗狀上皮增生、外陰硬化性苔蘚和其他皮膚病。由於鱗狀上皮增生和外陰硬化性苔蘚多有外陰皮膚和黏膜的色素減退,也稱為外陰白色病變。

(2)外陰鱗狀上皮增生

1)定義:是以外陰瘙癢為突出症狀的鱗狀上皮細胞良性增生為主的外陰疾病,是最常見的外陰上皮非瘤樣病變。多見於50歲左右婦女,惡變率2%~5%。2)病因:病因不明,可能與外陰局部潮溼、陰道排出物或外來刺激物刺激出現瘙癢而反覆搔抓有關。

3)表現:

①瘙癢:外陰瘙癢,難以耐受而搔抓,嚴重者坐臥不安,影響睡眠。搔抓引起皮損,可加重瘙癢,形成搔抓和瘙癢的惡性循環。

②外陰病變呈局灶性、多發性或對稱性。病變開始顏色為暗紅或粉紅,角化過度部位呈白色。病變加重呈苔蘚樣變,似皮革樣。

4)診斷:根據臨床表現可以初步診斷。確診靠外陰多部位的活檢、病理檢查。並通過病理檢查,排除外陰不典型增生、早期癌變。

①一般處理:保持外陰清潔、乾燥,忌食辛辣、易過敏食物,不飲酒,局部禁用刺激性清潔劑,避免搔抓,必要時鎮靜治療。

②局部治療:使用糖皮質激素軟膏:常用氟輕鬆軟膏、曲安奈德軟膏、氫化可的鬆軟膏等。每天3~4次外用。症狀改善後改為每天1~2次,持續使用6周。不可長期使用,以免局部皮膚萎縮。

③物理治療:常用超聲聚焦治療(HIFU)、激光、冷凍(液氮)等。

④手術治療:適用於局部病變有惡變可能者或反覆藥物、物理治療無效者。但是手術後對外觀和局部功能會有影響,複發率高。

(3)外陰硬化性苔蘚1)定義:是一種以外陰及肛周皮膚萎縮變薄、色素減退呈白色病變為主要特徵的疾病。可發生於任何年齡,絕經後多見,或幼女。極少發展為外陰癌。

2)病因:病因不明,可能與自身免疫疾病、性激素缺乏(如睪酮不足)、遺傳等因素有關。

放心醫生:女性生殖系統炎症的概述

3)表現:

①病變區的瘙癢和外陰燒灼感,嚴重者性交困難。

②外陰、肛周病變呈對稱性。病變早期皮膚腫脹、發紅,加重後出現外陰萎縮。常伴皸裂及脫皮。甚至陰道口攣縮狹窄。

4)診斷:根據臨床表現可以初步診斷。確診靠外陰多部位的活檢、病理檢查。並通過病理檢查,排除外陰不典型增生、早期癌變。

①一般處理:同外陰鱗狀上皮增生。

②局部治療:使用丙酸睪酮軟膏或與氫化可的鬆軟膏混合使用。

③物理治療和手術治療:同外陰鱗狀上皮增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