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8 中醫的辯證法思想魅力丨對立的陰陽雙方之間究竟有何關係


辯證法作為我們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普遍的存在於自然界、社會等各個領域,它是事物的運動、發展、變化的一般規律的學說。我們現在所認識的辯證法是從西方引進來的,從而給了我們一種錯覺,即我們國家是沒有辯證法的思想的。其實,在我國古代就有著非常深刻的辯證法思想,而我們稱之為陰陽學說。對古代陰陽學說的瞭解,對於我們再認識辯證法有著非常重要的益處,甚至我們可以說古代的陰陽理論,在某種程度上可以稱之為辯證法的一座高峰!


中醫的辯證法思想魅力丨對立的陰陽雙方之間究竟有何關係

對立的陰陽雙方是辯證統一的

中國古代的辯證法思想之陰陽概念

陰陽者,天地之道也,萬物之綱紀,變化之父母,生殺之本始,神明之府也。 ——《素問·陰陽應象大論》

陰陽理論作為古人探索宇宙,認知宇宙的一種世界觀和方法論,屬於中國古代的辯證法範疇。此理論認為,宇宙自然是陰陽二氣的對立統一的和合產物,二氣的相互作用,促成了事物的形態,並推動著事物的發展和變化,是一種很深刻的辯證法理論思想。下面,我們就和大家一起來領略一下陰陽學說的哲學魅力。

一、什麼是陰陽

陰陽者,一分為二也 ——《類經·陰陽類》

中國古人認為宇宙自然間凡是相互關聯又相互對立的事物或現象,或者同一事物內部相互對立的兩個方面都可以用陰陽來分析概括其屬性。比如宇宙自然中的天與地、日與月;運動方面的運動與靜止、上升與下降;又如寒與熱、明與暗、外與內、左與右等都是可以用陰陽來表示的。總體上來說,運動的、向上的、向外的,熱性的都屬於陽;而靜止的、向下的、向內的、寒性的都屬於陰。

事物的陰陽屬性是根據事物的不同運動趨勢、在空間中的不同的運動方向、不同的物質屬性,通過相互對比而得出。對立的雙方既有絕對的一面,又有相對的一面。

  • 事物屬性的絕對的一面是指,事物的陰陽的整體屬性具有固定性,除非事物本質發生變化,否則事物的性質不會發生變化。比如:對運動來說,無論物體運動得多慢,相對於靜止來說都是屬陽的,除非物體靜止下來,那麼事物的屬性才會發生變化。其他的如向上與向下、寒與熱、擴散與收斂等,無論雙方的量上的程度有多弱,但從本質上來說其陰陽屬性都是不會發生變化的,這是陰陽屬性的絕對的一面
  • 事物屬性相對的一面是指,在陰陽雙方的內部,又可以劃分出陰與陽,即所謂陰中有陽,陽中有陰。比如:白天屬於陽,夜晚屬於陰。早晨之陽相對於中午之陽來說,它就屬於陽中之陰,而傍晚之陰相對於半夜之陰來說,就屬於陰中之陽。也就是說,同一個屬性內部,同樣存在著此屬性上的量的差別,而這種差別的各個部分之間,相對來說也就有了陰陽上的內部區別。當然整體上,相對於外在的另外一種屬性(比如陽相對於陰)來說他們都是屬於同一屬性的(亦即它們依然都屬於陽),而這也就是中醫中的陰陽會區分為少陽、太陽、陽明,厥陰、少陰、太陰的原因。
中醫的辯證法思想魅力丨對立的陰陽雙方之間究竟有何關係

網絡圖片

事物的陰陽屬性劃分既有陰陽的二分法,也有陰陽的三分法。事物的陰陽三分法是將事物的陰陽屬性中的任意一方一分為三,即一陽分為:少陽、太陽、陽明;一陰分為厥陰、少陰、太陰。二分法和三分法在本質上是一樣的,只不過後者將陰陽雙方在量上進行了再分化而已。由於三分法在量上的這種細化分別在現實應用上的便利性,中醫在實際應用上都是用的三分法,像中醫裡的經脈、臟腑、自然界的五運六氣等都是三分的。

二、陰陽學說的基本內容

陰陽學說的基本內容包括陰陽雙方的對立制約、陰陽雙方的互根互用、陰陽雙方的交感與互藏、陰陽雙方的消長、陰陽性質的轉化和陰陽雙方的自和與平衡幾個方面。

(一)陰陽雙方的對立制約

陰陽雙方的對立制約是指,在某一個統一體內部兩種屬性截然相反的陰陽雙方相互鬥爭,相互排斥的現象。在人體的內部,相互對立著的陰陽雙方不是平平靜靜的各不相干的處在一起的,而是時刻處於相互鬥爭,相互排斥的狀態中的。人體在這種動態的運動中處於相對的平衡狀態,比如人體中的陽氣能推動人體的生命活動,促進人體的新陳代謝,並消耗人體的能量;而人體中的陰氣則能抑制人體的生命活動和各種新陳代謝,從而在人體中蓄積能量。人體的陰陽雙方之間相互制約又協調配合,共同促進著人體正常的生命活動的進行。此即《素問·生氣通天論》所謂“

陰平陽秘,精神乃治”。

一旦陰陽雙方的相互制約關係失衡,或者說陰陽雙方中的某一方過於亢盛,過度制約另一方而致其不足,則人體就會發生疾病。

陰勝則陽病,陽勝則陰病 ——《素問·陰陽應象大論》

無論雙方任何一方過於亢盛都會讓另一方處於不及狀態,是為“制約太過”;而如果一方本身就過於虛弱的話,同樣會導致另一方的偏盛,即中醫所謂“陰虛則陽亢”、“陽虛則陰亢”,或者說“陰虛則熱”、“陽虛則寒”,是為“制約不及”。


中醫的辯證法思想魅力丨對立的陰陽雙方之間究竟有何關係

相互制約的雙方就像拔河一樣

(二)陰陽雙方的互根互用

陰陽雙方的互根是指,事物內部的相互對立的雙方之間是相互依存,互為根本的。陰陽對立的雙方任何一方都不能脫離其對立面而單獨存在,都是以對立面的存在為其自身存在的前提的。

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後相隨,恆也。 ——《老子·第二章》

對立的雙方都以對立面的存在而存在,雙方是相互生成而且是同時產生的,我們說出一個概念的時候,另一個概念也已經潛在的存在著;一方如果消失了,另一方也會即時散於虛無。比如當我們說上的時候,我們已經在潛在的說到下了,因為上是相對於下而言的。只有相對於下,才能我們才能夠說上,沒有了下,也就沒有了參照物,也就無所謂上了。同樣沒有前也就無所謂後,沒有難也就無所謂易,對立的雙方是相互依存的,這稱之為“互根”。

陰陽雙方的互用是指,對立的陰陽雙方相互促進,相互滋生的作用。

三十輻共一轂,當其無,有車之用。埏埴以為器,當其無,有器之用。鑿戶牖以為室,當其無,有室之用。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 ——《道德經·第十一章》


中醫的辯證法思想魅力丨對立的陰陽雙方之間究竟有何關係

正因為杯子是空的,我們才能往裡面倒水。

人體內的陽氣以陰精為作用物來化生人體必需的能量,而體內的陰精以陽氣為作用物來蓄積氣血等物質,陽以陰為基,陰以陽為偶,雙方相互為用,不可分離。房子內部之無以有為用,沒有房子內部的無,我們也就沒有住的地方;杯子之有以其內部之無為用,如果杯子內部不是無的或者說不是空的,也就沒有了我們盛水之用了。

陽氣根於陰,陰氣根於陽;無陰則陽無以生,無陽則陰無以化。

陰者,藏精而起亟也;陽者,衛外而為固也。

——《素問·生氣通天論》

對立的陰陽雙方相互依存又相互為用,共同促進著人體的生命活動,二者缺一不可,不可分離。一旦雙方的相互依存關係被破壞,就會出現“孤陰不生,獨陽不長”的情況,如果徹底被破壞,就會出現非常嚴重的情況,是為“陰陽離決,精氣乃絕”。

(三)陰陽雙方的交感與互藏

陰陽雙方的交感是指,陰陽二氣在運動中發生相互感應而交合,從而產生相互作用,亦即老子所謂“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衝氣以為和。”。古人認為一元之精氣是宇宙的本源,由精氣自身的運動而分化成相互對立的陰陽二氣,之後陰陽二氣相互作用,交感和合從而化生了萬物。二化生三的過程就是陰陽二氣交感和合的過程,或者說“衝氣以為和”的過程。

陰陽的交感過程是在陰陽二氣的運動過程中實現的,沒有二氣的運動,也就不會發生陰陽二氣的交感作用,它是二者發生交感作用的基礎。二者運動所達到的最佳狀態,就是對立的陰陽二氣的和合統一狀態,也就是老子所謂的衝氣之和的狀態。

至陰肅肅,至陽赫赫;肅肅出乎天,赫赫出乎地;兩者交通成和而物生焉。 ——《莊子·田子方》

凡人之生也,天出其精,地出其形,合此以為人,和乃生,不和不生。 ——《管子·內業》

陰陽雙方的互藏是指,對立的陰陽雙方中的任何一方都包含著另外一方,即陰中有陽,陽中有陰。整體上屬於陽的事物內部,包含著屬陰的成分;整體上屬陰的事物內部,包含著屬陽的成分。事物內部的陰陽屬性不是純粹而單一的,而是對立的陰陽二氣和合統一的,只不過事物在整體屬性上有屬於陽的,也有屬於陰的,如白天、夜晚。白天不是純粹的陽,裡面同樣有陰,只不過整體上屬於陽,同樣夜晚也不是純粹的陰,裡面同樣有陽,只不過整體上屬於陰而已。

天本陽也,然陽中有陰;地本陰也,然陰中有陽,此陰陽互藏之道也。 ——張介賓《類經·運氣類》


中醫的辯證法思想魅力丨對立的陰陽雙方之間究竟有何關係

陰中有陽,陽中有陰

事物的陰陽屬性是由事物的陰陽雙方的力量對比來決定的,事物中的陰陽雙方的力量對比中,陽佔據主導地位,那麼事物在整體屬性上就是屬陽的;相反,如果事物中的陰陽雙方的力量對比中,陰占據主導地位,則事物在整體屬性上就是屬陰的。在屬陽的事物內部,陽氣佔有主導地位,是事物發展的決定力量,是事物內部矛盾的主要方面;而陰氣則是整體上屬陽的事物內部矛盾的次要方面,對事物的性質也有一定的影響,是事物發展不可缺少的因素,在整體上屬陰的事物內部同樣如此。事物內部的陰陽雙方,一個處於顯性狀態,一個處於隱性狀態,雙方共同作用,一起為事物的發展貢獻力量,是事物發展變化的根源。

動靜相召,上下相臨,陰陽相錯,而變由生也。 ——《素問·天元紀大論》

以陰為根而生乎陽,以陽為根而生乎陰,雙方都有向對立面轉化的內在本性。

本乎天者親上,本乎地者親下 ——《周易·乾傳》

陰陽二氣互根,地之氣以天氣為根,故而其氣“本乎天”而親上,有向上的傾向;天之氣以地氣為根,故而其氣“本乎地”而親下,有向下的傾向。這是陰陽雙方交感相錯的內在動力,也是天地能夠交泰的原因所在。

陰陽的互藏作用是事物的整體陰陽屬性的內在原因,而事物內部陰陽的此消彼長或者說陰陽雙方的相互轉化,則是促進事物整體陰陽屬性轉變的根本原因。

(四)陰陽雙方的消長

陰陽雙方的消長是指,事物內部的陰陽雙方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出於時刻的增長與消減之中的。陰陽雙方的消長是陰陽運動的唯一形式,它是由於陰陽雙方的對立制約,互根互藏的性質導致的。事物的性質在整體上屬於“一”,而其內部的陰陽雙方則分有這個“一”,雙方各佔有這個一的百分之多少,它是雙方的百分之多少合起來為一。雙方的百分比是相互排斥的,一方佔有的多,另一方必然佔有的少。事物的整體性質是由佔有百分比多的一方所決定的,這是事物內部的決定力量;而佔有百分比少的一方,則是事物內部的輔助力量,處於潛在狀態。如果一方佔有的百分比增多,必然導致另一方佔有的百分比減少,因為雙方的百分比之和要始終為一,故而陰陽雙方的運動必然會是此消彼長的。


中醫的辯證法思想魅力丨對立的陰陽雙方之間究竟有何關係

事物內部的陰陽消長就像沙子在沙漏中的上下兩部分間流動

另外,雖然對立的雙方之間的變化是此消彼長的,但相對的雙方之間卻並非一定如此,它們雙方是可以皆消皆長的。比如精與氣、氣與血、戰爭的雙方等,相對的雙方是可以同消同長的。

相對的雙方,更多的時候是指物質方面的,比如精與氣,敵對的雙方等,二者之間的關係更多的時候是以互根互用為主;而對立的雙方,則主要指的是同一事物內部的對立的兩種性質,而不是物質,比如寒與熱,擴張與收縮等,二者之間主要是對立制約為主。

無論是同一事物內部的對立的兩種性質之間,還是相對立的兩個事物部分之間的消長,一旦超出一定程度,人體就會得病;而只有雙方處於正常限度的平衡狀態,人體才會是健康的。即《素問》所謂:"陰平陽秘精神乃治“。

(五)陰陽性質的轉化

陰陽性質的轉化是指,事物整體的陰陽屬性,在一定條件下可以向其對立面轉化,即整體上屬陽的事物,在一定條件下可以轉化為整體上屬陰的事物;整體上屬陰的事物,在一定條件下可以轉化為整體上屬陽的事物。事物的整體屬性的變化,是事物內部的陰陽雙方經過此消彼長的運動,雙方的力量對比發生了根本變化,事物也就由之前的量變轉變為質變,從而讓事物的整體的外在屬性發生了改變。

事物內部的陰陽消長是屬於事物的量變階段,而事物內部的陰陽性質的轉變則是事物的質變過程。事物的量變起於物之極,即所謂“物極必反”,也即《素問·陰陽應象大論》所謂“寒極生熱,熱極生寒”、“重陰必陽,重陽必陰”。事物內部的陰陽雙方的力量對比發生逆轉的時刻,就是事物整體性質發生質變的時刻。

我們用一天的模型來表達,即子夜陰氣達到極限,一陽生,隨著陰陽的此消彼長,到了黎明時,陰陽的力量對比發生逆轉,陽的力量佔據主導地位,自此事物在整體屬性上稱為了陽,亦即發生質變成為了白天,之後陰陽雙方進一步沿著之前的方向此消彼長,直到中午陽氣達到極點,而一陰生。在此我們要注意:物之極是事物發生量變的起點,而不是質變的起點,現在網絡上充斥的觀點是不正確的。

限於文章篇幅,在此就不對這個問題展開討論了,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翻閱一下我之前的文章,《馬克思的質量互變規律究竟說了什麼?究竟正確與否?》,裡面有關於這個問題的詳細介紹。

(六)陰陽雙方的自和與平衡

陰陽雙方的自和是指,陰陽雙方之間自動存在著維持和自動恢復其平衡狀態的能力,對於生命體而言,就是人體存在著陰陽二氣的自我協調以及在疾病狀態下的自我恢復平衡的能力。

天地之氣,莫大於和。和者,陰陽調。 ——《淮南子》

陰陽自和是陰陽的本性,體內的陰陽雙方會自動的朝著最佳的狀態運動,從而讓人體始終處於一種動態的平衡狀態中,它揭示了人體疾病可以自愈的內在機制。和的概念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概念,它是萬物能夠自生的原因,這個概念在中國哲學中佔有重要地位。

陰陽雙方的平衡是指,同一事物內部的對立的陰陽雙方和相對立的事物雙方之間的陰陽,雖然處於相互鬥爭,相互排斥的的作用中,但陰陽雙方在這之中卻始終處於相對的均衡,相對的穩定狀態。

陰陽雙方的平衡,不是一種靜態的平衡,而是陰陽雙方時刻處於運動中的動態的平衡。陰陽雙方的力量對比雖然處於不停的變化之中,但這種變化是始終處於一定的限度內的。陰陽雙方的這種動態的平衡在自然界標誌著氣候的正常變化,在人體則意味著人體生命活動的穩定,調和。

陰陽勻平,以衝其形。九侯若一,命曰平人。 ——《素問·調經論》

總結

事物內部陰陽之間的對立制約、互根互用、交感互藏、消長轉化以及自和與平衡,是從不同角度來說明陰陽之間的相互關係及其運動規律的。陰陽之間的這些運動規律及其相互關係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彼此相互聯繫的。

陰陽對立互根是陰陽雙方的最根本的特徵;陰陽的交感是事物產生和發展的前提,萬物只有在陰陽交感中才能產生,而陰陽的互藏則是陰陽能夠交感的動力來源,同時也是陰陽消長的轉化的內在根據;陰陽的消長和轉化是陰陽運動的形式,陰陽的消長陰陽雙方力量對比的量的變化,而陰陽的轉化則是在量變基礎上的質變,它是陰陽消長的結果;陰陽的動態平衡是由陰陽雙方之間的對立制約、互根互用及消長轉化來維繫的,而陰陽自和則反映了其自動維持和自動恢復這一動態平衡的能力和趨勢。

綜上,我們可以發現,中國古代的醫學中有著極其深刻的辯證法思想,比之於西方的理論也有其高明之處。甚至我們還應該說,中醫的陰陽理論體系更加的完備,更加的具有普適性,是需要我們來認真學習,認真體味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