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古诗中经常出现的“东篱”是什么意思?如何理解它的含义?

芦荟79545


在中国文化中,有些词已经从它的本来的意思,发展成为一种特定的含义了。这个与中国诗歌的造境艺术有关。一种景物或事物,在一篇伟大的文学作品中被使用,随着这篇文学作品的流传,这个意象逐渐发生了改变,而带有一种约定俗成的意思。

比如,古典诗歌中的柳树已经不是柳树了,而是代表了送别和伤感的意思。

柳永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贺铸的“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而梧桐,则带有凄凉悲伤的意思。

如李清照的“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红豆也不是红豆了,而是相思的象征或者是爱情的象征。

王维的:“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劝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莲花也不仅仅是莲花了, 而取谐音怜爱的意思。如南朝乐府《西洲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

所以,在古典文学中的东篱,已经不仅仅是院子东边的篱笆了,而是带有一种隐士的心态,隐士的生活和理想的象征了。比如号称是马神仙的元曲大家马致远,字千里,晚号东篱,这就体现了马致远的人生理想,要像陶渊明学习,做一个隐士的意思。

所以,东篱这个词,来自于隐士界的大神,陶渊明。

陶渊明从一个小官做起,最后做的很憋屈,觉得自己一个大诗人,自己的祖父还是东晋的大牛人陶侃,做个小官还要天天搞接待,搞得自己很烦,干脆就辞职回家,在南山之下亲自种地吹野风,然后酒量不大的他,天天和邻居喝老酒,喝的七荤八素。家里没有乐器,干脆就放个没有琴弦的古琴,假装每天抚琴自乐。

一大早就跑出去锄地,在月亮升起的时候回家。

一推开门就能看见郁郁葱葱的南山,还有眼下那长满了菊花的东篱。注意,东篱开始出现了,在陶渊明的诗中是这样说的: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陶渊明的这首诗,写的极为清淡自然,充满了一种落花无言人淡如菊的美感,这样就让他笔下的好几种意象,发生文化上和语意上的改变。

南山,已经不是南边的山了,他是隐士的精神家园;东篱已经不是东面的篱笆了,他是隐士心灵栖居的地方了。

所以,后来好多诗人词人,都喜欢写东篱,而没人写南篱、北篱、西篱,这就是陶渊明的贡献。

比如,李清照的,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东篱在这里,有特别的美感,因为它让我们联想到那淡淡的菊花和淡淡的忧伤。

比如,柳永的《玉蝴蝶·重阳》词,"西风吹帽,东篱携酒,共结欢游。"这是隐士的境界。

甚至马致远都给自己起了个号,叫东篱。我以为,马致远是气质上最接近陶渊明的人。我们来看马致远的作品:

东篱半世蹉跎,竹里游亭,小宇婆娑。有个池塘,醒时渔笛,醉后渔歌。

严子陵他应笑我,孟光台我待学他。笑我如何?倒大江湖,也避风波。

绝对有陶渊明的风采。


好玩的国学


东篱一词,出自陶渊明《饮酒》(其五),诗云“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可不是一句普通的诗啊,千古名句,改变了三个词的词生——采菊,不是采菊这一动作;东篱,不是东边的篱笆;南山,不是南面的山。

陶渊明的隐居之志

那这三个词到底是啥意思呢?“悠然”二字,就是答案。是作者恬淡闲适的心境,是超脱尘世的情趣,更是作者隐居之志的一种抒发。

陶渊明这首诗中表达出的超然情趣,是那个时代的特性,魏晋时期所谓的名士风度,就常含隐居之志,主要是因为时局动荡,便以隐居等方式,表达自己不问政事的人生态度,以明哲保身。

这是一种无奈,也是一种洒脱。

陶渊明是那个时代最著名的隐士,他开辟出一亩三分地,每天没事就去种种豆子,结果草盛豆苗稀,啥也没种出来,生活温饱都成问题,别人请他出山当官,却不为五斗米折腰。

陶渊明为什么受后世追捧?五个字:人穷志不穷。这是真正的隐士。

东篱

陶渊明之后,东篱一词的意象就被固定了。东篱就是采菊的地方,两者是不可分割的,是超脱的情趣,是理想化的隐士生活,是一种象征。

但真要像陶渊明这样做一个隐士,又谈何容易?文人士大夫真正的理想,还是致君尧舜,实在怀才不遇、或在官场上待不下去了,才会产生隐居的念头。但那种隐居起来,逍遥自在的生活,从来都是文人士大夫割舍不下的情怀,如王维,在朝廷做官,他是出世的人臣,但他又营建辋川别业,休闲的时候就去过一把隐居的瘾。

后来,文人士大夫们就在自家小院中,留出一块地,用于饮酒作诗,称为东篱。李清照《醉花阴》:“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词中的东篱,便是这样一个地方,她在重阳节嗅着菊花的幽香,思念着远方的丈夫。

陆游《东篱记》:“放翁告归之三年,辟舍东茀地……插竹为篱,如其地之数……名之曰‘东篱’。”退休之后,终于可以放下俗世的一切事情了,赶紧开辟一块地隐居起来,称之东篱。

又如元朝马致远,直接以东篱为号,寄托自己隐居的情怀。



也可自话


如果按字面解释,“东篱”就是东边的篱笆,但是,既然是古诗中的“东篱”,那就不仅仅是篱笆那么简单,应该是一种借寓,是对一种诗意生活的借寓。我们所熟知的“东篱”,出自陶渊明《饮酒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在陶渊明的诗中,“东篱”就是种有菊花的小园子,也可以理解为在东边的竹篱小园。陶渊明在小园子采菊花时,可以看到“南山”,心情十分惬意。

不过,自陶渊明发明“东篱”一词后,后世诗人皆对“东篱”情有独钟,但可以肯定的是,后来的诗人所说的东篱,虽然都有菊花小园的意思,但却不一定都在东边的位置。只是诗人对于一种诗意生活的意趣借词。唐·杨炯《庭菊赋》:"凭南轩以长啸,坐东篱而盈把。"宋·柳永《玉蝴蝶·重阳》词:"西风吹帽,东篱携酒,共结欢游。"明·冯惟敏《南吕一枝花·送贾封君约庵来游上谷南还》套曲:"恰东篱劝插黄花,又南浦催斟绿酒。"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黄英》:"仆以君风流高士,当能安贫;今作是论,则以东篱为市井,有辱黄花矣。"

那么,诗人们为何对“东篱”情有独钟呢?其实,主要是受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诗句的影响。从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中就能了解到,陶渊明一生所追求的生活,无外乎是远离闹市,隐归乡野,看鲜花盛开,坐静怡安详,过悠然自得的诗意生活。而无论任何时代,对于回归自然,都是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诗人们的不懈追求。因此,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便成为诗人们向往的诗话境界。东篱也就被后世诗人当作实现诗意生活能够呈现的实物了。


若愚趣谈


古诗中经常出现“东篱”是什么意思?如何理解它的含意?

还是先来审核一下题目。“‘东篱’是什么意思?如何理解它的含意?”这是一个病句,也就是说,它是一个犯了“重复”之病的句子。“东篱”是什么意思,就已经说岀了问者的诉求。再来一个“如何理解它的含意”,岂不是多余?所以,这个问题应该保留前一句就够了:古诗中经常出现“东篱”是什么意思?

回到正题。“东篱”这个词语,岀自晋朝隐士陶渊明的《饮酒二十首》第五首中:“采菊东篱下,悠悠见南山。”“东篱”是当时陶渊明种菊花的地方。名人就是名人。因为陶渊明是名人,后来的人就把种菊花的地方叫做东篱了。也就是说,即使菊花并不是种在东边,也是可以叫做“东篱”的。“东篱”就是菊圃的同义词。

既然说到了陶公的话题,我们就顺便学习一下他的“饮酒”诗吧!而“饮酒诗”有二十首,我们就选择“采菊东篱”这首来学习。诗云: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修个茅庐在人群居住之地,但是我听不到车马喧喧。问我怎么能够这样,我心离尘世,地虽不偏心已远。来到东篱采花赏菊,我悠悠悠远望南山。山中氤氲之气黄昏更美,飞鸟相随各自归还。此情此景蕴蓄着山的精神,想分析辩说却已经忘记其言。

陶渊明为什么认识到山的“真意”,却又“欲辨已忘言”呢?正如《庄子 齐物论》所云:“辨也者,有不辨也,大辨不言。”整天谍谍不休说个不停,有什么好处。所以,“不言”乃是“大辨”也。《庄子 外物》又云:“言者所以在意也,得意而忘言。”意思是说:受到大自然的启示,领会了大自然的精神(真意),不可言说,也无需言说了。而“心远地自偏”正是“大隐隐于市”的本质原因。

自陶渊明之后,以“东篱”指代菊圃来作诗填词的人是不少的,但篇幅所限,不能一一道来。举一首宋朝女词人李清照的 《醉花阴》,让朋友们欣赏一番。词云: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这是李清照与丈夫赵明诚结婚之后不久,在重阳佳节时思念丈夫之作。此词妙处大矣,听说赵明诚收到此词后,万分佩服,连着三天三夜欲和之而不能!妙处何在,请朋友们慢慢品析吧!

20190915


用户60397079085


古诗中经常出现的“东篱”是什么意思?如何理解它的含义?

“东篱”这个词最早是出现在陶渊明的《饮酒·其五》中: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这首描写隐居生活的作品奠定了陶渊明作为隐士之宗,田园诗创始人的位置。而其中最有画面,也是最广为流传的就是第三联“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东篱”一词,从此带上了诗人自有的感情色彩。

我们说诗词的意境,其实就是说诗人通过各种意象表达出感情的境界。而每一个字,每一个词被诗人使用之后,对事物的描写就赋予了一种脑海中特定感情的反馈。“东篱”就不再只是东面的篱笆,它指代了五柳先生整个隐居自得的生活和“心远地自偏”的境界。

就好像我们看到“西风瘦马”,自然想起漂泊的旅人,我们看到“老树昏鸦”,自然联想到天涯孤独,我们看到“刀剑如霜”,自然想起塞外刀兵,纵马北疆。这也就是我们平时说的诗词的“有我之境”,世间万物随着诗人的目光所及,染上了诗人心内感情的特色,成为一种特殊的、带有个人色彩的意象,而不再是简单、生硬的客观描写。

经过千万人以及不同时代的诗人对这种大家都认同的词语不断使用,这些意象就会逐渐固化。从最开始的可拆分变成后来的不可改变。

比如陶渊明在写《饮酒》的时候,假如这篱笆不是在东边呢?他会不会写成“采菊西篱下,悠然见北山”?这是有可能的。可是事实不是这样,而文章一旦产出并流传,这些意象,包括“东篱”,“南山”就已经固化,不再是简单的客观事物。那么后世诗人在描写这种类似于隐居生活的时候,自然就会使用已经固化“隐逸思维”的东篱和南山,来指代篱笆下的菊花或者其它适合隐居的山。

关键是取其名称下指代的意思,也就是使用大家都认同的意象,可以在有限的诗词文字中尽量延展感情又无须多用笔墨来解释。这种固定意象的作用和用典是一样的。

“东篱”因“采菊”而名。菊花,外表淡雅,独傲秋霜,是高洁之士的精神寄托。屈原便有名句“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五柳先生《饮酒》里,菊花不但高洁,更有了隐逸避世的含义。从这里起,“东篱菊”就成为一个成典,被那些有归隐之心的诗人们信手拈来。

不过“东篱”和其他的固定意象稍有不同,因为它本身(篱笆)的常见性,所以后世诗词使用得非常多。而诗人们在使用这个固定意象的时候,不只是使用五柳先生的隐居的意思,同样会带入自己的情感。这样“东篱”这个意向的含义就越来越多,同时也会被更多的人使用。

比如白居易就非常喜欢用“东篱”。如《酬皇甫郎中对新菊花见忆》:

爱菊高人吟逸韵,悲秋病客感衰怀。

黄花助兴方携酒,红叶添愁正满阶。

居士荤腥今已断,仙郎杯杓为谁排。

愧君相忆东篱下,拟废重阳一日斋。

还有《闰九月九日独饮》:

黄花丛畔绿尊前,犹有些些旧管弦。

偶遇闰秋重九日,东篱独酌一陶然。

自从九月持斋戒,不醉重阳十五年。

在白居易手中,“东篱”和菊花的羁绊就更加深了,而且每每用词都是重阳佳节赏菊之时。而且我们细品乐天作品,就会发现他的心思和陶渊明当时是不一样的。陶渊明就是去官归隐,是个真正的隐士。而白居易却是身在朝中,想归隐而不得,可能也没那么想归隐。只是中国的文人,每逢仕途不达,流贬之时,都有这种归隐田园的潜意识。

白居易还专门写过《中隐》:“大隐住朝市,小隐入丘樊。丘樊太冷落,朝市太嚣喧。不如作中隐,隐在留思间。似出复似处,非忙亦非闲。”所以他虽然每到重阳提“东篱”,每每想归隐,但总归只是想法和向往罢了。

“东篱”在白乐天这里,又多了一些求归隐而不得的惆怅。

基本上唐朝大诗人,都使用过这一成典。如杜甫的“且酌东篱菊,聊祛南国愁。”岑参的“为报使君多泛菊,更将弦管醉东篱。”高适的“节物惊心两鬓华,东篱空绕未开花。”可以说这一意象在唐朝就已经在文人中普及。

进入宋朝,由于词牌的兴起,很多文化用词开始在普通民众中大肆流传,宋词中“东篱”的使用频率非常高。易安居士李清照也很喜欢用“东篱”这个意象,如《鹧鸪天·寒日萧萧上琐窗》:

寒日萧萧上琐窗,梧桐应恨夜来霜。酒阑更喜团茶苦,梦断偏宜瑞脑香。

秋已尽,日犹长,仲宣怀远更凄凉。不如随分尊前醉,莫负东篱菊蕊黄。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易安居士前半生悠闲,后半生流离,“东篱”于她,大概念只是一种平静生活的寄托,这个意象到了这个时候,就不再有五柳先生避世的执着,甚至也没有白乐天仕途颠沛时的憧憬,有的只是希望国泰民安、岁月静好的奢求了。

不过就算“东篱”的意思随着使用者不同的变化,也不影响我们如今创作古诗词时候的选用。“东篱”不管新附着了多少个人的情思,其精髓仍然未变,是源自陶渊明的精神上的超脱出尘。

一个固定意象到底如何使用,有它本身所传达固化意境的限制,但更加需要创作者的巧思契合,让每一个意象达到最佳的使用效果,从而完成诗词整体意境的构造和提升。

而不仅仅是堆砌古词意象。

堆砌古词不但不利于意境层次的升华,甚至能让人一眼看穿写作者的肤浅。

如今的古风,大多都是如此。

一家之言,欢迎指正评论。


梧桐树边羽


篱”即“篱笆”,它在古代诗歌中经常出现,象征居住环境的清幽雅静,一般形容文人在书院或田园的生活环境。

东篱一词一般认是从陶潜的诗出来的,有淡泊明志和隐居的意思。

出自陶渊明《饮酒》

饮 酒(其五)

一一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诗中“东篱”的的意境是:表现作者无忧无虑,自得其乐的隐居生活以及那种悠然、恬静、消雅的心情。

这首诗充分说明了陶渊明的隐居之志,表达出他的超然情趣,是那个时代的特性,魏晋时期所谓的名士风度,就常含隐居之志,主要是因为时局动荡,便以隐居等方式,表达自己不问政事的人生态度,以明哲保身。这既是一种无奈,也是一种洒脱。

下面是其他含有“东篱”的诗句:

1、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宋代: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2、人情好,何须更忆,泽畔东篱。——(宋代:李清照《多丽·咏白菊》)

3、陆游《东篱记》:“放翁告归之三年,辟舍东茀地……插竹为篱,如其地之数…。也是表达自己终于可以放下俗世的一切事情了,赶紧开辟一块地隐居起来,称之东篱。


D东哥


“ 东篱”一词, 出自东晋诗人陶渊明“ 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饮酒》)的诗句 。陶渊明因爱菊而名闻天下,所以菊花又得“东篱菊”雅号,正如南宋文人辛弃疾有言:“自有渊明始有菊 ”。于是,古诗中将菊花与陶渊明紧密联系在一起,赋予“东篱”或“东篱菊”以下三层含义。

01.隐士淡泊、超然洒脱的象征

南朝诗论家钟嵘在《诗品》中赞誉陶渊明“ 古今隐逸诗人之宗” , 宋代大儒周敦颐《爱莲说》:“菊,花之隐逸者也。……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古代诗人笔下的“东篱”或“东篱菊”就被赋予像陶渊明那样超然洒脱、隐士淡泊的象征。

初唐时人王绩在深秋夜中独坐,抒写“寂寞知何事, 东篱菊稍芳。” 内心孤寂无依, 恰有一缕菊香袭来, 心旷而神怡, 淡然出俗。

“初唐四杰”之一的诗人卢照邻写下 “南涧泉初冽 , 东篱菊正芳”诗句,中唐诗人钱起“今日陶家野兴编, 东篱黄菊映秋田”诗句,都在借“东篱”或“东篱菊”意象,表达归隐田园,淡泊、超逸与旷达的心境。

02.喻指坚贞高洁的品格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感慨吟出:“耐寒唯有东篱菊,金粟初开晓更清。”在僻陋的篱落间迎霜抗寒、傲然怒放, 且散发幽香的“东篱菊”,喻指尽风霜而坚贞不屈的高尚品格。

唐代才女薛涛写下诗句:

西陆行终令, 东篱始再阳。
绿英初濯露, 金蕊半含霜。
自有兼材用, 哪同众草芳。
献酬樽俎外, 宁有惧豺狼 。

在秋天行将逝去的寒霜之际 , 菊花傲放于东篱之下, 它的芳香与高贵不可与众草并称。

03.游子的感时伤怀

文人墨客历经战乱,辗转漂泊,或伤时忧民,或思乡怀人,或悲愁叹老,于是“东篱”或“东篱菊”还被赋予游子的感时伤怀。

唐代大诗人李白写道 :“可叹东篱菊 ,茎疏叶且微。虽言异兰蕙, 亦自有芳菲。”着笔陶潜的东篱菊, 委婉抒发怀才不遇之叹。


杜甫在《九日登梓州城》诗中, “且酌东篱菊, 聊去南国愁 。”抒写游子伤时忧民,思乡怀人。


宋代女词人李清照也写下“不如随分尊前醉,莫负东篱菊蕊黄。”“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诗句,借“东篱”或“东篱菊”意象,抒写自己辗转漂泊,悲愁叹老的心绪。


诗词人生


东篱这个词语是出自陶渊明的《饮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可以说,是陶渊明这首诗给东篱二子赋予了普遍的含义。

东篱其实就是指种菊花的地方,一个小的院子,篱这个字指的是用竹子、树枝等编扎而成的围栏,然后在里面是小块的土地,用来种植物、花之类的。

到了陶渊明这里,他把自己家种着句话的篱笆地叫做东篱,从这里开始东篱就被认为是专门种菊花的地方了,成为了古诗词中常用个一个词语了。

在这里要说明的是,陶渊明是田园派典型代表诗人,他开创了田园派风格,诗歌清素淡雅,多描写自己归隐后的田园风光。其实在他创作的诗中,专门去描写菊花的诗歌并不是那么多,但是因为“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太有名气了,后来世人总是将菊花和陶渊明联系到一起,而“菊花”也成为隐士的代名词了。

那么东篱这个词语是和菊花密切联系在一起的,跟着菊花也成为了指专门养菊花的地方,再引申东篱也有隐逸的含义里面了。

李清照的《醉花阴》: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这句是非常有名的词,在这里其实写的是重阳节那天,重阳节的习俗就是喝酒赏菊,与家人团聚,但是李清照孤身一人,没什么心情,在屋子里一个人闷了一天。直到到了傍晚的时候,才到了“东篱”旁边,看着菊花喝起了酒。

辛弃疾的《水龙吟·老来曾识渊明》:问北窗高卧,东篱自醉,应别有、归来意。这里写道在东篱喝醉了,然后有归隐的意向,其实就是对东篱的一个延伸,东篱也有指代陶渊明那种隐逸精神所在。


德廉美读书营


古诗中常出现的“东篱”,和古诗中的许多具体事物景象代表了特定的意境和情志一样,“东篱”在古诗中是用以表达远离喧嚣、复返自然、闲淡且安贫乐道的人生态度和追求的符号词。

最初的“东篱”出自东晋著名田园诗人陶渊明的《饮酒·其五》: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而,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妄言。

整首诗陶渊明以闲适悠淡的笔触勾勒出自己隐居田园山间,恬淡惬意的生活状态。陶渊明在归园隐居后的第十二年(公元417年)写下此诗,组诗共有饮酒二十首,此为其五。


在一个日朗清风的傍晚,在隐居之地的陶渊明与往常一样在田园采摘菊花,在他起身抬头的不经意间,见到了映入眼帘的南山。此时山间美好自由的气息和夕阳相互映衬,飞鸟相伴着从山的那一头飞回来。

看着眼前的景色,感受着自然的气息,在彻底隐居后的第十二个年头,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田园诗人的陶渊明,在这一切熟悉的情景中还是颇多感怀,由此有了这句著名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也有了同样成为古今田园诗中名篇翘楚的这首诗。


古今许多文人画家爱菊,陶渊明亦爱菊,我是相信诗中的“菊”并不是泛指,而是确指菊花,作为“梅兰竹菊”花中四君子之一的“菊”,高洁恬淡的性情,隐逸出尘的风骨,阔达长寿的状态,使他成为了有君子之风的文人们的钟爱。

陶渊明的诗中多次写到“菊”,“菊”所代表的君子之风骨也正是他的理想追求,在“采菊东篱下”中,“菊”不仅承接了“东篱”,同时也具体定位了“东篱”,此后“东篱”作为一种精神符号的存在,和“菊”的内涵紧密联系,成为诗人词人们抒怀情志常用的一词。

诗词中的“东篱”便是田园生活、远离喧嚣和复杂尘世的符号,作为经常出现在古诗词中的事物,它不仅是栽有菊花的园圃和山野,也是诗人追求自然、远离仕途和世事纷争的标志。无关于“东篱”的真实方位,它是隐居之人的归宿标志,是身在尘世向往宁静自然的人们的心灵归属,也是遭遇不幸的人寻到一方宁静之地聊以慰藉的符号。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历史上第一位田园诗人的陶渊明,他向往田园之心如果说是避世并不恰当,他的生命中充斥着对家族和国家的忠诚,而隐居生活也正是他忠贞之心的体现。无论是家族的遗恨,还是朝堂的更迭,他已无力改变,但他用仅有的权力做了选择,那就是放弃并且拒绝仕途,忠于内心,复归自然,用自己的方式完成了生命中背负的使命。

这也正是为什么陶渊明田园诗诗词成就之高的主要原因之一,因为其精神内涵的所在,拔高了整个作品的造诣。譬如后来诗词人们常用之“东篱”,由陶渊明本身的精神高度和事物涵义相结合,达到立意高远的目的,便有了以一词作为一种精神和态度的结果。


听雪话诗词


“东篱”作为一个诗词意象,常常出现在古诗文里,象征田园生活,闲情逸致,把酒言欢,饮酒赋诗,东篱更象征一种生活态度和闲适的人生境界。东篱延伸至道家哲学思想,隐士篇,小隐隐于野,中隐隐于市,大隐隐于朝,东篱与隐士生活之间有着必然联系。细数古代文人墨客,东篱咏诗,独饮黄酒,享受喧嚣之外的一处宁静,与世无争的心境。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魏晋陶渊明《饮酒》,东篱一隅,采菊喝茶,黄昏月色,心境悠然。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宋朝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美酒,黄花,西风,卷帘,映衬一种凄凉的意境。

黄菊满东篱,与客携壶上翠微。北宋黄庭坚《南乡子·黄菊满东篱》,寂寞,杯酒,落晖,愁碟,难掩悲凉,却有几分恣意。

”东篱“与“黄花”是古代文人墨客用来表达情志的主体意象,抒发离愁别绪,风流雅致,人生淡然,现代诗里面也有运用“黄花”的例子,沿袭前人之志,增加诗文的意蕴。

东篱常常与饮酒,桑榆,落花,青石,黄昏为整体意象,东篱赏花,象征隐士的生活,也是许多文人的梦想。一盏黄酒,几处黄花,诗性盎然,人生修得此意境,实乃大幸之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