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查出来慢性萎缩性胃炎,离胃癌还有多远?

养生加油站


张医生为你解答:萎缩性胃炎与胃癌。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慢性胃炎的一种,其本质上是炎症性病变;而胃癌是原发于胃黏膜上皮的恶性肿瘤性疾病,二者是完全不同的两个疾病。我们不要刻意的去把胃黏膜的萎缩性病变与胃癌联系起来,因为这无疑会增加患者的心理负担。但是,我们也不能完全割裂二者之间的联系,这是因为,胃癌大多不是一下子就出现的,多有癌前疾病或癌前病变,如肠上皮化生、萎缩性胃炎、异型增生、胃部息肉、巨大胃溃疡等等。

慢性萎缩性胃炎,常表现为胃黏膜的萎缩性改变,主要表现为胃黏膜色泽变淡、皱襞变平坦、黏液减少、黏膜变薄等等。胃黏膜萎缩的同时,常会伴有肠上皮化生,这也是其与胃癌联系密切的原因所在。值得指出的是,相当一部分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并无特殊不适,容易忽略其渐进性的病理改变,增加胃癌患病风险。

反复的胃部慢性炎症,是造成慢性萎缩性胃炎的重要原因。这往往与幽门螺杆菌感染、长期十二指肠胃反流、长期食物单一、消化吸收不良、饮食肆无忌惮等因素相关。因此查出来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时候,一定要引起重视,针对病因、规范治疗,这样才能够最大程度上阻止其向胃癌发展。除了根治幽门螺杆菌及对症治疗以外,可以配合选择性COX-2抑制剂(如塞来昔布),对逆转萎缩有一定的益处。同时,每1~2年复查胃镜,是必不可少的,这是早癌筛查最好的手段!


张医生在线----欢迎你的关注!


e医路同行


慢性萎缩性胃炎距离胃癌还有非常长远的距离,大家不必担心。

一般来说,胃癌的发展轨迹是这样的,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异型增生,早期胃癌,中晚期胃癌。

慢性萎缩性胃炎可能是一种正常的情况,也可能是病态的情况。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的身体都会老化,退化。胃粘膜也是一样的,年纪增长之后,就会出现胃粘膜萎缩和退化的情况。但是,如果年轻人,中年人出现胃粘膜萎缩,是不正常的。

萎缩性胃炎发展成为胃癌,还需要经历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这两个步骤,整个过程需要几年或者十几年以上的时间。而且,并不是所有的萎缩性胃炎都会变成胃癌,各个研究随访的结果显示,萎缩性胃炎5年内变成胃癌的概率,只有1%,2%左右,一般不会超过5%。

如果得了萎缩性胃炎,应该怎么办?

(1)根除病因

常见的病因有幽门螺杆菌感染,不健康的生活饮食习惯,长期口服一些损害胃粘膜的药物,不良的情绪等等。

如果是幽门螺杆菌感染,需要根治幽门螺杆菌。

建立健康的生活饮食习惯,三餐规律饮食,不要暴饮暴食,不要胡吃海塞,不要吃宵夜,多吃蔬菜水果,少吃腌制食品,少吃盐,少喝浓咖啡,浓茶等刺激性食物,戒烟,戒酒。

保持乐观开朗的心态,不要抑郁,焦虑,焦躁,躁狂等不健康的情绪,如果有这些情况,应该尽早去医院接受心理咨询或者治疗。

祛除病因之后,可以延缓萎缩性胃炎的发展,甚至可以部分逆转病情。

(2)定期复查

定期复查胃镜也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发现重度的不典型增生或者早期癌,可以在胃镜下治疗,及时的切除病变,可以起到很好的治疗效果,防止病情进一步发展。

如果是轻度的萎缩性胃炎,每一至两年做一次胃镜。

如果是中重度的萎缩性胃炎,存在异型性增生,需要一年做一次胃镜。

如果存在中度的异型性增生,需要半年左右做一次胃镜检查。


普外科曾医生


随着胃镜检查的普及,萎缩性胃炎越来越为人们所熟悉。据估计,接受胃镜检查的患者,至少有20%~40%有萎缩性胃炎。不知从何时起形成了这样一种概念:萎缩性胃炎=胃癌,轻一点说,这是一种前景不妙的病。许多患者为此苦恼,中西药一把把吃;有的甚至想“斩草除根”——一“切”了之;有的则悲观失望,整日担心受怕。

由于各种长期的慢性刺激和年龄的变化,胃粘膜会发生慢性炎症,粘膜中的胃腺体数量减少(萎缩)。根据萎缩程度分为轻、中、重三级,这些改变只有取活检送病理检查才能确诊,胃镜下看见的情况只能做参考。发生萎缩之后,身体会自动进行修复,但修复的腺体不可能和原来一模一样,这种不完全的腺体称为肠腺。如果在修复中细胞过度增生,丧失了正常结构和功能,腺体结构紊乱,叫做异形增生或不典型增生,以示与正常结构和功能的细胞、腺体相区别。以上两种情况也有轻、中、重的分级。

查出来慢性萎缩性胃炎,离胃癌还有多远?

胃炎演变为胃癌一般过程如下: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黏膜肠上皮化生→胃黏膜不典型增生→胃癌。

所以说,萎缩性胃炎不一定就会癌变。重度萎缩性胃炎,尤其是有中度以上肠化及异形增生的,可能会发生癌变,概率也不是百分之百的,而轻度萎缩性胃炎癌变可能性小,因此医生特别重视病前检查的结果。而且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变率不高。癌变率为1.5%~3%。根据科学推算,胃粘膜从正常到“癌变”要16~24年之久,完全有时间使我们及早发现这种变化。因此,患有萎缩性胃炎的朋友不必过分紧张,但也要认真对待。

1. 经胃镜诊断有胃炎者,应要求医生尽可能地取活检,块数稍多一些,宜分布在胃的各部位。有的人怕因此“伤了胃”,这不必过虑,胃粘膜能很快地自动修复活检的小小损伤。

2. 有中度以上的肠化或异形增生者,特别是中度以上的异型增生者,应该提高警惕,不要大意。

3. 最可靠的方法是定期胃镜检查,目前还没有任何方法可代替胃镜复查,受一点小小痛苦是值得的。中度患者每年应检查1次,重度患者每半年应检查1次或遵医嘱,复查时应该在上次部位再取活检,这是最重要的方法。

4. 不要轻易手术,手术切不尽“萎缩”,因而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反之,手术后的残胃,更容易发生萎缩性胃炎、肠化和癌变(残胃癌)。

5. 不宜服用过多的胃药,“药多伤胃”,更不要轻信那些能逆转萎缩的“胃药”。可在专家指导下服。是否需要清除出门螺杆菌,应遵从专科医生的意见与方案。


黄志艳大夫


萎缩性胃炎是一种慢性胃病,临床颇为多见。它不但给患者带来诸多痛苦,如出现食欲不振、中上腹隐痛、饱胀、恶心、嗳气、腹泻等症状;而且常使病人忧虑重重,因为研究表明萎缩性胃炎是产生胃癌的危险因素之一。


但并非所有萎缩性胃炎都会癌变,只有伴肠上皮化生(大肠化生)和异型增生者才是得胃痛的危险因素。随着年龄增长,萎缩性胃炎的发生率会升高,而且胃粘膜并发肠上皮化生的发生率也随之升高。有资料表明,从萎缩性胃炎演变为胃癌约需20年。令人欣慰的是,这种癌前病变并非不可逆转,是可以好转或治愈的。


由于吸烟、饮酒、烫食、硬食及胆汁的反流等,对胃粘膜构成很强的刺激,引起胃窦部的严重病变。肠腔里的消化液破坏了胃粘膜的保护屏障,除引起糜烂、溃疡外,还可进一步引起胃粘膜的萎缩和胃酸分泌严重减少,于是出现了胃的肠上皮化生或不典型增生,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癌前期病变”。这种病变细胞的增长如失去控制,发生突变即可成为胃癌。




积极防治萎缩性胃炎是预防胃癌的有效措施之一,防患于未然,是人们的明智选择。饮食上要选择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食物,避免生硬、粗糙、刺激性食物(酸、热、辣),忌酒、咖啡、浓茶。有幽门螺杆菌感染者,要根除性治疗;有胆汁反流、胃酸缺乏等情况要积极治疗。胃黏膜保护剂可以躲避各种有害物质对胃黏膜的损害,是防止向胃癌发展的重要治疗手段。积极治疗后也要定期复查胃镜,不要以为离胃癌还远就有所松懈。


长腿医生


查出慢性萎缩性胃炎,其实不必担心,慢性胃炎可以长期存在,只有少部分的慢性非萎缩性胃炎发展成慢性的多灶的萎缩性胃炎,而最后只有极少数的慢性多灶性萎缩性胃炎通过长期演变进展发展成胃癌,从以上可以看出并非所有的慢性萎缩性胃炎都会发展成胃癌,况且只有极少部分慢性多灶性萎缩性胃炎发展成胃癌。



在了解一下那些原因可以导致胃癌?

①幽门螺旋杆菌长期感染。

②不良饮食习惯和不良环境:如长期进食烟熏腊制食品以及咸菜和发霉的食品。进食新鲜蔬菜水果不足。生活的环境之中微量元素比例失调。

③家族遗传。

④癌前病变:异型增生和肠化生。

⑤癌前疾病:除了慢性萎缩性胃炎,还有部分胃息肉、部分胃溃疡以及残胃炎。

导致胃癌的原因有很多,慢性萎缩性胃炎只是其中的一个原因之一,即便发展到慢性萎缩性胃炎 ,也只有极少数的慢性多灶性萎缩性胃炎发展成胃癌,所以不用担心。




佳园道


首先很多医生都会说萎缩性胃炎是胃癌的前期,其实是不对的,因为很多人都有萎缩性胃炎,但并不一定会转变成胃癌,只有少数的萎缩性胃炎不积极治疗,经过长期发展,使得胃粘膜上皮不典型增生及异常病变才会有可能转变为胃癌,因此并不能说得了萎缩性胃炎就一定能够有胃癌出现!

萎缩性胃炎首先是由于胃粘膜自身免疫力下降,导致胃粘膜出现贫血,而且胃粘膜保护屏障破坏后导致胃粘膜出现炎症感染、糜烂破溃,长期饮酒吸烟、进食一些辛辣刺激食物、服用一些非甾体类抗炎药后导致胃粘膜因子损伤导致消化液分泌失调,最主要的还是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这种细菌不仅仅是胃病的主要因素,也是导致胃癌的元凶。



萎缩性胃炎主要是以上这些病因导致胃粘膜逐渐变薄、胃粘膜变光滑,而且胃粘膜腺体萎缩,数量减少,长期发展导致幽门腺化生及肠腺化生,而且会导致出现上腹部隐痛不适、腹胀不适、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及消瘦等症状,萎缩性胃炎主要诊断除了症状之外还要借助胃液分析、胃蛋白酶原测定、胃镜等手段确诊。

所以对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患者需要定期检查胃镜,还需要及时治疗,因为萎缩性胃炎发展成胃癌的过程是比较长的,因此不能长期拖,萎缩性胃炎长期拖下去会导致胃粘膜化生及不典型增生。

关注小克,为大家普及更多健康知识,谢谢!


小克大夫


要说慢性萎缩性胃炎有没有可能发展成胃癌,确实有可能,萎缩性胃炎是一种胃癌前期病变。要说慢性萎缩性胃炎发展成胃癌的可能性大不大,答案是很小,萎缩性胃炎也分为轻中重度,还有肠化生和异型增生,最后才到胃癌,这一发展过程是非常缓慢的。



查出来慢性萎缩性胃炎,离胃癌还有多远?

临床上见到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很多,他们大多数都不会发展成胃癌,如果病史很长,且伴有肠化生或异型增生,那么发展为胃癌的可能性要大些。具体有多大呢?一般认为10年内癌变率不超过5%,10年以上癌变率要高的多,且重度异型增生有较大概率发展成胃癌。



那么发现慢性萎缩性胃炎就无药可救了吗?并非如此,只要调理得当,并不会走到胃癌那一步,怎么调理,还是老一套,减少对胃的刺激,加上对胃的保护。主要是注意饮食,药物作为辅助。杜绝辛辣刺激食物,多吃营养易消化食物,保护胃粘膜的药物也可适当服用,养胃护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坚持。

希望我的回答能给您带来帮助!喜欢就点个赞吧!


汪医生小课堂


胃镜检查为浅表性胃炎伴疣状隆起,化验结果为灶性腺体肠化中度,腺体低级别内瘤变。待解?谢谢医生,附化疗图。请帮忙指点。



9092915192404


随着年龄增长,被查出来萎缩性胃炎的人群越来越多,其被定义为癌前疾病,但还不是癌,其中有许多人通过饮食、根除幽门螺旋杆菌等措施使病情逆转、或稳定、或缓慢进展,最终只有一少部分人发展成胃癌,这个过程比较缓慢,也不是“一撮而就”。



胃腔从内向外有粘膜层(上皮层、固有层、粘膜肌层)、粘膜下层、肌层、浆膜层等4层,肿瘤起源于粘膜层最表浅的粘膜上皮层。那么,萎缩性胃炎演变成胃癌都经历了哪些过程?

人常说“十胃九炎”,胃镜检查几乎每个人都可能被诊断为胃炎,水肿、充血被定义为非萎缩性胃炎,而萎缩性性胃炎在胃镜下表现为“红白相间”,如斑马线,“白”的越多萎缩越严重,这是肉眼下“面”的观察,最准确的是抓取一块胃粘膜病理学检查,粘膜变薄、腺管萎缩,是“点”的性质判断,“面”和“点”结合对诊断就全面些。


萎缩性胃炎还属于炎症性变化,随着辛辣食物、烟酒、幽门螺杆菌、亚硝酸盐等刺激下,病情进一步进展,合并了肠上皮化生,就有了增生性病变,这些还都是非肿瘤性病变,但到了肠上皮化生多不能逆转了,注意饮食、定期复查,提高警惕。

疾病再一步严重的话,就成了肿瘤性病变,最常有的就是各种息肉,其中大多炎性息肉也没事,腺瘤性息肉就比较麻烦些,很可能变成早癌,对于这种情况需以镜下处理,术后病理有低级别内瘤变、高级别内瘤变两种情况,高级别内瘤变大多以原位癌处理。


发生萎缩性胃炎需以重视,积极应对,病因预防。早期胃癌症状不明显、没有特异性,需定期胃镜筛查。我是 ,感谢您的阅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