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罩遮住了面容,挡不住勇气和温暖 ——担当奉献坚守,雷锋精神熠熠生辉
中国江苏网 2020-03-05 07:27:00
4日,太仓市浮桥镇丁泾村青年志愿者深入到田间地头为当地菜农办理疫情期间出行通行码。 计海新摄 视觉江苏网供图
出征前线,用生命守护生命;保障后方,以行动诠释担当。在今年有些特别的“学雷锋纪念日”到来之际,无数白衣勇士、志愿者、普通百姓仍坚守疫情防控一线,守望相助、共克时艰;一群群可敬可爱的人正用自己的行动,让永不过时的雷锋精神薪火相传、熠熠生辉。
勇于担当,
最美逆行鼓舞战“疫”信心
来武汉30多天了,奋战疫情的日子里,在病房一待就是4个小时,身上厚重的防护服不知汗湿了多少次,渴了饿了,总是提醒自己“再忍忍”……谈及驰援前线的初衷,淮安市肿瘤医院重症医学科护士长、副主任护师孟芹语气中透着坚定:“武汉一定很需要重症监护专业的护士,我去应该合适。国家危难时刻,必须去!”1月28日,农历正月初四,孟芹辞别重病的父亲和需要照护的两个女儿,和同事飞抵武汉。在病房里,面对患者的由衷感谢,她总说:“你们转危为安,是对我们最高的嘉奖。”
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和医务工作者并肩作战、同心抗疫的,还有一批江苏的建设者。2月3日,距武汉雷神山医院交付仅3天,中建安装集团有限公司“工匠兄弟连”火速集结27人紧急支援抗疫一线。“作为一名新时代产业工人和共产党员,我们要扛起这份责任,冲到国家最需要的地方去!”这支曾南征北战参与20余个国家重大工程的“铁军”队伍,发扬敢打敢拼的精神,到达当天连夜攻坚15栋16栋连廊供电、屋面排水和屋内通风系统施工,接连奋战两个通宵,完满完成任务。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为守护疫情下的生命,更多平凡而善良的人们加入“逆行”队伍。2月初,为将国家卫健委、国药控股公司订制的医用纺织品及时运往武汉,南通市港闸区幸福街道100多位货车司机以志愿者身份发起成立幸福爱心车队,昼夜兼程驰援前线。随后越来越多的人加入,接力维护防疫物资运输“生命线”。截至目前,幸福爱心车队已承担防疫物资运输保障任务16次,其中驰援武汉9次,共运送防护服、医用器械等各类防疫物资3.8万余件。
甘于奉献,
凡人小事凝聚抗疫力量
枝叶总关情,点滴见初心。抗击疫情中,那些来不及定格的瞬间和匆匆来去的身影让人们知道,雷锋精神就在身边。
得知武汉的医护人员急缺口罩,苏州工业园区“汤妈妈”公益慈善中心负责人汤崇雁,除夕那天就开始发动在国外读书的女儿加入寻找口罩行列,并拿出子女教育经费,从英国购买60万只FFP3口罩(防护级别相当于N95口罩)和医用外科口罩捐给武汉、苏州医院。而她协调“英国华人爱心救援队”捐赠给武汉公安人员的4600只民用版FFP3口罩此前就已抵达,更早前通过“人肉”方式带回来的1000副手套、750只医用外科口罩和80只FFP3口罩,也已送达武汉同济医院……“捐出一只口罩,也许就会少感染一个人!”汤崇雁说。
这场战“疫”中,无论是在城市还是乡村,各行各业的人们默默奉献,以自己的方式践行、传递着雷锋精神。“你出征,我守护”,为解决驰援一线“白衣战士”的后顾之忧,江苏重点面向援湖北医护人员家庭开展志愿服务:南京市制定“多帮一”方案,志愿者们将新鲜蔬菜和口罩、酒精、消毒液等防护物资分类打包,每周定期送到前方医护人员家属手中;镇江市开展“大爱护航 同心战‘疫’”主题志愿服务活动,将一对一“联系卡”和相关物资送到一线医务人员家庭;泰州市实施“一户一方案”。各地“红马甲”将温馨的生日祝福送到援湖北一线医护人员家中,用关爱行动告知前方勇士:“后方有我们,一切放心!”
许多凡人善举,让人感受到温暖和力量。“我们别的忙帮不上,就想尽一份力,让大家吃饱吃好。”从2月8日开始,每晚7点,句容市后白镇林梅村村民卢孝根、熊先珍夫妻俩就开始忙活烧菜煮饭,带着儿子儿媳去集镇以及林梅村的8个卡口,给32位值班人员送去爱心夜宵,直到15天后卡口撤除。1小时买菜、1个半小时烧饭、1个半小时送餐,那十多天里,这一家四口每天这样奔忙着。
安于岗位,
谨守初心筑起防疫大堤
人们曾流传“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而立足平凡岗位勤劳奉献,也正是雷锋精神的体现。
疫情发生以来,如皋市公安局如城中心派出所副所长兼安定社区民警李百战的微博微信就响个不停,那是社区、居民不断发来求助信息。“社区是疫情联防联控第一线,也是外防输入、内防扩散最有效的防线。”不顾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合征发作,这位“中国好人”“网红”片警一直坚守岗位。“群众遇到难题,我们警察主动搭把手,很多事情解决起来就比他们自己想办法容易得多。”他说。
“今年雨水少,得亏你们送来‘及时电’,这200亩绿油油的‘宝贝’喝足了水,长势喜人啊!”3月2日,在灌云县南岗乡岗东村扶贫农业产业园内,芦蒿种植户潘红对前来检查春灌设备的开山岛党员服务队成员开心地说道。
开山岛共产党员服务队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已有10多年了。疫情发生以来,不论是重要保电、“隔离区”抢修,还是爱心捐款、慰问一线,处处都有服务队队员们的身影。2月12日,队长袁立雨得知辖区袁姚村8只广播喇叭用不了了、不能再向全村1000多户居民宣传防疫知识,当即跑遍12个组,步行6公里,2小时完成抢修。“我是供电所的农电工,我的工作就是保证百姓用好电。”面对采访,袁立雨这句话十分质朴。
从来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无数挺身而出的普通人,不计报酬,默默付出,汇聚成不平凡的力量。57年来,雷锋精神在江苏大地生生不息,时代丰富着它的内涵,战“疫”让雷锋精神更加鲜亮。在前线,在后方,正是一个个戴着口罩的“雷锋”身影,不惧牺牲、勇于奉献,凝聚起抗击疫情的强大能量。
新华报业全媒体记者 吴雨阳 徐 宁
閱讀更多 文縣人民檢察院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