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1 除了心电图,心脏不舒服的时候还需要做些什么检查?

在中国的基层医院,医生进行心源性疾病的筛查主要是依靠心电图,好像心电图有事就肯定有心脏病,心电图没事就肯定可以排除心脏病。

其实,事实上心电图并没有那么大的决定作用,很多心脏病患者没有发作时的心电图并不能发现异常,也就是说心电图正常也可能存在心脏病。而心电图异常也未必就肯定有心脏病。

在真实的临床上心源性疾病的诊断还需要很多其他检查的协助诊断,比如说心肌酶、心脏彩超、冠脉造影等等一系列检查。下面就给大家介绍一下检查心脏疾病常用的一些检查手段。

(一)实验室检查

实验室检查主要包括常规血的多种生化检査:包括动脉粥样硬化时血液中各种脂质检查;急性心肌梗死时血肌钙蛋白、心肌酶的测定;心力衰竭时脑钠肽的测定等。

(二)无创性器械检查

1、血压测定

包括诊所血压、家庭自测血压和动态血压监测。诊所血压是医生发现和诊断高血压患者最常见的手段。家庭自测血压是患者自己监测血压最为常见的手段。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有助于早期高血压病的诊断,指导合理用药,更好地预防心脑血管并发症。

除了心电图,心脏不舒服的时候还需要做些什么检查?

2、心电图检查

主要包括常规心电图、24小时动态心电图、心电图运动负荷试验。

⑴ 常规心电图:分析内容主要包括心率、节律、各传导时间、波形振幅、波形形态等,了解是否存在各种心律失常、心肌缺血/梗死、房室肥大或电解质紊乱等。

(2) 运动负荷试验:是目前诊断冠心病、心肌缺血最常用的一种辅助手段。通过运动增加心脏负荷而诱发心肌缺血,从而出现缺血性心电图改变的试验方法,常用活动平板运动试验、踏车试验等。

(3) 动态心电图:又称 Holter 监测,由名叫Holter的医生发明的,90年代开始应用于中国,中国大陆地区主要使用的是连续记录24小时心电信号的设备。这种设备可以提高对心律的连续性监测,尤其是对一过性心律失常及短暂的心肌缺血发作的检出率,对于诊断冠心病、各种心律失常、晕厥原因、采取措施预防猝死有重要意义。

除了心电图,心脏不舒服的时候还需要做些什么检查?

3、心脏超声检查

(1) 二维超声心动图是应用超声波回声探查心脏和大血管以获取有关心脏信息的无创性检查方法。是各种心脏超声检查技术中最重要和最基本的方法,也是临床上应用最广泛的检查。

(2)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就是大家常说的彩超。包括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和频谱多普勒,后者又分为脉冲多普勒和连续波多普勒,可分析血流发生的时间、方向、流速以及血流性质。图像比较直观,可很好的观察心脏各瓣膜的功能。

(3)经食道超声:食道位置接近心脏,在此行心脏彩超检查可以提高许多心脏结构,尤其是左心房的可视性。常用于心房颤动患者明确左心房是否存在血栓。

4、X线胸片

能显示出心脏大血管的大小、形态、位罝和轮廓,能观察心脏与批邻器官的关系和肺内血管的变化。胸片检查虽然属于较简单的初步检查,可是在疾病的筛查过程中仍然有其自身的作用。

除了心电图,心脏不舒服的时候还需要做些什么检查?

5、心脏CT

自新世纪以来随诊多层螺旋CT技术的发展,冠状动脉CT造影(冠脉CTA)发展迅速,逐渐成为评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有效的无创成像方法,是筛査和诊断冠心病的重要手段,广泛应用于全国各大医院。

6、心脏MRI

心脏MRI除了可以观察心脏结构、功能、心肌心包病变外,随技术进步,近年来某些技术可用于识别急性心肌梗死后冠状动脉再灌注后的小血管阻塞;采用延迟增强技术可定量测定心肌瘢痕大小,识别心肌梗死后存活的心肌。

7、心脏核医学

有功能的心肌细胞通过摄取某些显像放射性药物,摄取量与该部位冠状动脉灌注血流量成比例。利用正常或有功能的心肌显影而坏死和缺血的心肌不显影或影像稀疏,可以定量分析心肌灌注、心肌存活的情况。

(二)侵入性检查

1、冠脉造影检查

这是一种有创介人技术。将心导管经桡动脉或者股动脉送入冠状动脉及其分支,通过注入造影剂明确心脏主要动脉血管是否狭窄。根据狭窄程度选择不同的治疗方式,比如搭桥或者支架治疗。

2、心脏电生理检查

心脏电生理检查是以心脏中的一部分为对象,通过记录心内心电图、标测心电图和应用各种特定电信号来诊断心律失常的一种方法。同时起搏器植入术、ICD、射频消融等技术也是治疗某些心律失常非常有效的方法。

除了心电图,心脏不舒服的时候还需要做些什么检查?

最后特别指出,心源性疾病一部分情况下可能以上一个检查就能明确诊断,但是大部分情况下需要做几个检查才能明确诊断,检查完善的越多,疾病的真实面貌呈现出来的越清晰。所以,有问题请在专业医生指导下明确诊断,切勿自己诊断或者治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