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秦始皇是昏君吗?

天府联盟云韵


秦始皇是不是昏君我暂且不说,我就说说很多人对秦始皇印象形成的原因。

一提到秦始皇,人们第一想到的就是他的统一之功。从后人的角度上说,从今天的后见之明来说,这是一个空前伟大的功绩。但实际如何呢?在很大程度上,是人们在借助于秦始皇说着今天人们想说的话。对于今天的人们而言,统一绝对是我们绝大多数中国人的向往,我们几乎所有的人都支持统一。我想没有人会对此有异议。于是,统一就成了今天中国的绝对的政治正确。进而,人们用今天的政治正确去套用到古代历史的认识之中,赋予了秦始皇以伟大的历史地位,把他看成了统一的奠基人。但是,假如我们有机会回到那个时代,假如你是一个赵国人,魏国人,韩国人,燕国人,齐国人,楚国人,你会如何看秦始皇。当秦军打过来的时候,你会欢呼拥护吗?你会渴望秦始皇来统一你吗?我想,如果你脑子正常的话,你肯定不会甘心于当赵奸、魏奸、韩奸、齐奸、楚奸。我们今天所赞扬的所谓统一,对于东方各国的百姓而言是切肤的亡国之痛。所谓统一,其实是吞并。

什么叫统一?北宋王朝建立后,先后消灭了南唐,这叫统一。所谓的亡国之痛只是南唐后主李煜等权贵分子个人的感受,对于南唐的百姓,肯定不会有“垂泪对宫娥”的亡国感受。为什么?因为消灭了南唐之后,南唐的百姓对北宋政权有国家认同,南唐地区的百姓,很顺利自然地就成为了宋朝的百姓。朝廷不歧视他们,他们也不对抗朝廷。他们本身在漫长的历史时期内,始终都是生活在一个统一的国家之中,唐朝末年的战乱才导致了分裂。

而拐回头来说,秦始皇时期。以楚国为例,秦国和楚国从来都不是一个国家。有人或许会说,他们都是周的诸侯国,周王朝分裂成了战国七雄,秦国的统一和北宋的统一不是一样的吗?为什么你说北宋的那叫统一,而秦始皇的叫吞并呢?这就要说到,周朝和唐朝不同。我们不能把周朝当成后世的严格意义上的国家。夏商周三代,在建立之初类似一个联盟性质,而非国家实体。周天子更像盟主,而非君王。到了战国以后,才出现了严格意义上的国家。战国七雄,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地域国家。战国时期,各国人们有对自己国家非常清晰的国家认同。在国家之上,有天下观,当时人们心目中的天下,其实就是世界。换句话说,夏商周,根本不存在着统一的问题。

战国时期的这种身份认同,比如赵国人对赵人的身份认同,并非是统一国家之中河北人对河北的认同。所以当秦始皇打过来的时候,东方各国的百姓肯定是抗拒的。秦灭六国的过程,只有强权,只有战争,就是秦军战斗力强大,才使得秦国最终消灭了东方六国。当时楚国灭亡后,楚国人怀恨在心,发出了“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誓言。当陈胜起兵的时候,陈胜说“天下苦秦久矣”,注意,这个天下苦秦久矣,并不是从秦始皇灭六国称帝建立秦朝算起的,是要从战国时期秦国对东方六国的不断打击算起的。秦灭六国之后,赵国的百姓难道就会忘记了长平之战被坑杀的四十万赵军了?韩魏两国的百姓难道就会忘记了伊阙之战二十万亡魂了?

更何况,秦始皇灭六国之后,东方各国的百姓是否转化为秦朝的百姓了呢?从秦始皇个人的角度上来说,他认为大家应该都是秦人了。但是,他在法律上有做了区分,过去的秦人叫故秦人,东方六国的百姓叫新秦人,在法律上这两种人地位并不对等。东方各国百姓事实上成了秦国的二等公民,他们成了亡国奴。秦始皇可能对赵国的百姓们说,啊,你们现在都是秦人了。赵国百姓却不买账,不好意思,老子是赵人!

在秦灭六国之后,原来东方各国地区都直辖于秦朝中央政府,而各地的官员也都是秦人。比如刘邦所在沛县,其县令就是秦人,而刘邦、萧何、曹参等人只是县里的小吏。后来刘邦起兵之后,整个沛县被杀的只有县令,因为他是秦人。所以,秦始皇的时期,东方各国的百姓对秦国始终没有国家认同。

再有,秦始皇的统一之后,东方各国百姓们的日子是否好了呢?我们找不到秦始皇统治下东方百姓生活幸福的证据。事实上,东方各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是高于秦国的。在中国的历史上,从来都是富裕的打不过穷的。等到秦国统一后,东方各国百姓们的生活水平普遍低于战前。当然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但是这肯定会造成百姓们更加怀念过去的故国。

秦始皇生前的时候,完全依靠秦始皇的个人能力维持了强力的压制,东方的反抗才没有形成气候。但是,一些反秦的情绪已经开始不断发展。比如张良、项羽等人,刘邦本人也是在秦始皇生前就已经开始在芒砀山打游击了。等到秦始皇去世后,一个无能的人当了秦朝的皇帝,各地反抗的烽火被迅速点燃。东方各国也很快恢复。这种复国并不是我们说的六国旧贵族的反扑,最初起兵的陈胜、吴广不是贵族,最早的赵王武臣不是贵族,最早的燕王韩广不是贵族。完全是东方各国百姓们掀起的复国浪潮,同时他们怀着共同的仇恨,要让秦国人尝尝亡国的滋味。后来,在陈胜吴广等人被杀之后,这场复国运动的领导权转移到六国旧贵族手中。秦朝末年,其实不是农民起义,是东方各国的复国。最终秦王子婴系组出降。楚人项羽来到关中,进行了大规模的破坏,一扫一百多年来楚人心中的一口恶气。

所以,秦始皇的所谓统一并没有人们所想象的那么伟大。真正伟大的是刘邦。对,就是那个流氓出身的刘邦。

秦朝灭亡后,刘邦按照原来的义帝之约本来应该被封为关中王,统治秦国原来的百姓。但是,项羽却略带惩罚性的将刘邦分封为汉王。刘邦当然不甘心,项羽前脚离开了关中,随后刘邦就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回师关中。刘邦很快就夺取了关中。后来的楚汉相争,其实还是一场秦楚之战。刘邦的部队以秦人为主,而秦人对刘邦的支持,也是在向项羽复仇。刘邦本人是个楚人,刘邦入关之初的约法三章取得了秦人的支持。而刘邦在楚汉相争中,也并不以楚为敌,而是将项羽和楚进行了切割,他的目标是项羽个人。这也减轻了楚人对刘邦的抗拒。刘邦不仅在正面与项羽对抗,还派出了偏师韩信先后消灭了西魏王豹、赵王歇、齐王,燕王臧荼主动投降。所谓的楚汉相争,可以被看成第二次的秦灭六国。楚汉相争刘邦胜出后,刘邦并没有效法秦始皇推行郡县,而是进行了分封。这并不仅是刘邦为了酬谢韩信、彭越等人在消灭项羽中的功劳,而是要考虑到东方各国的复国。所以,等到刘邦称帝后,刘邦实际管辖的地区就是战国后期秦国的领土加上周王室所在的洛阳地区,以及影响力几乎可以忽略的原韩国地区。刘邦本来想定都洛阳,后来经过了娄敬的劝说而定都关中,就是因为他这个汉,其实就是秦。他不得不采取了以关中制关东的立国姿态。

我们常说重要的事情说三遍,其实重要的事情要做三遍。刘邦第一次灭六国就是楚汉相争,而第二次灭则是在称帝之后,楚王韩信、梁王彭越、赵王张敖、燕王臧荼、韩王信、淮南王英布先后被刘邦铲除。但,刘邦依然没有急于吞并东方的土地,他又分封了同姓诸侯王,让弟弟刘交、侄子刘濞、儿子刘如意、刘肥、刘友、刘恒、刘恢等人成为新国王。等刘邦死的时候,我们看地图的话,依然存在着一条非常清晰的边界,秦和东方各国的边界在地图上并没有改变。汉惠帝、吕后、汉文帝,三四十年间,这条边界没有大的变动。在这几十年间,他们以足够的耐性在一点点争取东方地区的实际控制和国家认同。首先,在刘邦称帝后,天下各地的百姓,不管原来是哪个国,其地位是平等的。其次,汉朝建立后各国也都推行了汉法,这个汉法是在一定程度上去除了严刑峻法之后的秦法。曾经担任过亭长的刘邦,对秦法的严苛有着真切的感受,要不然他也不会跑到关中立即约法三章。再次,汉朝建立后的休养生息政策,使得全天下的百姓得到了一个喘息的机会,百姓们的日子有了极大的改善。当然,汉朝也享受了秦朝所留下的红利,书同文,文化的认同。不过,并不是如同秦始皇一样要以秦文化同化东方,而是缓慢地用东方文化来构建文化认同。比如刘邦去曲阜祭孔,后来黄老之学盛行于汉朝的宫廷等等。

最后一次类似秦灭六国事件的重演,就是汉景帝时期的“吴楚七国之乱”。所谓的“吴楚七国之乱”,完全是站在汉景帝的角度所说。实际上,这场战争的主动挑起者不是吴、楚等,而是汉景帝。汉景帝个人来说,他曾经在当太子的时候因为下棋而失手杀了刘濞的儿子,他们之间有仇。而且,汉景帝主动要求改变原来一直存在着的那条边界,要求刘濞献出两个郡,楚王献出东海郡等等,从而引发了激烈的反抗。我们来看参与的地域,就是原来战国时期赵国、齐国、楚国的领域。一时间来势汹汹,汉景帝也吓得杀掉晁错来求和。但是,如同前面我说过的,经历了汉初几十年的发展,东方各国百姓对原有国家的国家认同在降低。而他们对天下共主汉朝皇帝的认同,也在不断增加。所以,汉景帝很快就拿下了刘濞等人,又一次上演了秦灭六国的戏码。

至此,汉朝皇帝算是彻底掌控了天下。之后,汉景帝逐渐开始了对原东方各国的直接管辖,把那些所谓国逐渐改造成了郡。汉武帝之后,又出台了一系列的措施,才使得地图上的那条界线彻底消失。不过,那会儿依然存在着东西方的对立。虽然地图上的那条线没了,完全消弭这心里的那条线还需要到刘秀的东汉建立以后的事情。但那是另外一个话题了。

这里要说的是,真正实现统一的不是秦,是汉。所以,我们今天中华民族中的主体民族叫汉族,不叫秦族;我们说的话叫汉语,不叫秦语;我们写的文字叫汉字,不叫秦字。真正的男人叫英雄好汉,而不叫英雄好秦!

拐回头来再说说秦始皇,就因为人们想象中给秦始皇添上了统一的大功,一白遮百丑,他所有的暴行都可以忽略不计了。以至于几千年来一直以暴君形象出现在史籍中的秦始皇,竟然成了很多人心目中的英雄。秦始皇的所谓统一,这就好比,你爹强将了你妈,然后有了你。从你的角度,你欢呼了你爹对你妈的强奸,因为没有那次强奸就没了你。但是你考虑过你妈的感受吗?相反,汉朝的统一,就好比经过了漫长的追求和恋爱,最终结出了爱情的结晶。秦始皇是经不起解构的!

已经写了将近四千字了,不知道多少人能看到这里。事实上,刚才所说,还都是泛论,并没有能够详细展开了论证,比如我几乎没有一条史料。但详细的论证,显然不是这里能够完成的。


野叟杂谈


作为一个喜欢历史的律师,我认为秦始皇显然不是昏君,相反,他为中华民族的基业长青奠定的稳固的基因,理由如下:

一、结束战国混战的局面,相对于松散的周期封建制,建立了紧密的中央集权制,实现了中华民族第一真正的统一。

二、励精图治,任内连赵魏韩燕的长城修、统一货币、文字、度量衡,建立郡县制,彻底废除了凭借出身获得社会地位的封建制,实现了中华民族真正的同文同种,为他之后的中国的大一统奠定的最底层的基因,这方面的作用怎么点赞都不为过。

三、秉持秦国的依法治国传统,制定了大量科学完整的法律制度,这方面有《睡虎地秦简》,尽管它不是现代意义上的依法治国,但是它相对于人治,实现了国家治理的公平和高效。尽管还是有很大脑筋不清楚的人还倾心道德治国,但是,一个良好的法治秩序,其实是让整个社会的人活得轻松愉快。一个靠个人生存技巧与生活智慧去赢得生存资料的社会,其实最后都是生活在争先恐后的恐惧之中,那些聪明智慧最后不过是零和博弈游戏而已。你通过钻营获得的好处,在另一处可能被他人通过钻营占去了。利益总是处于不确定的状态,今天是你的,明天是他的。你愿意活在这样的社会吗?你难道受人治的苦还不够多?

四、焚书坑儒的屎盆子不能扣在嬴政的头上。现在的历史文献证明,他并没有坑杀所有的儒生,也没有焚烧所有的书籍,只是针对一些顽固不化念念不忘恢复旧制的旧贵族及其御用文人和相关书籍。而且他烧掉的仅仅是藏在民间的这方面书籍,在国家图书馆仍然保有相关的备份,真正的罪人是一把火烧掉阿房宫的项羽,这把火🔥将这些历史文献也付之一炬了。

正因为这些,所以连毛泽东也在为他抱不平,例如他在《七律·读〈封建论〉,呈郭老》中说:

劝君少骂秦始皇,焚坑事业要商量。

祖龙魂死秦犹在,孔学名高实秕糠。

百代都行秦政法,十批不是好文章。

熟读唐人封建论,莫从子厚返文王。


海宇段案


秦始皇不是昏君,他就是一个背锅侠



昨天,我收到一条短信,内容是:你好,我是秦始皇,我吃了长生不老药没死,现在有亿万兵力被封印在了皇陵,几万吨黄金埋在地下无法挖掘,现在需要你帮助我,援助5000块,等我成功赐你黄金万两、兵马大元帅,这是我的支付宝账户*****。

9102年了,不知道是村里才通网还是山里刚进城,这样清奇的骗术短信我已经很久没有收到了,于是就在刚刚我给秦始皇打钱了,辞职在家等封官,不知道秦始皇出兵了没,希望知道的朋友告诉我一下他打到哪了?

秦始皇:什么?你给我打钱了,我怎么不知道。

当然只是皮一下,秦始皇嬴政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启用皇帝做帝王尊号的人,也是由他开始,中国正式进入中央高度集权的封建社会。

秦始皇修都江堰兴水利,统一文字货币养经济,修筑万里长城安民生,在位37年也算是殚精竭力,毕竟他一心想要的是秦王朝万世相传。

但在很多人眼中,秦始皇是个横征暴敛的君主,中原百姓在其统御下名不聊生不堪重负,所以揭竿而起蜂拥讨伐。

而这个观点的主要佐证无非是三点:一、强征民夫筑万里长城修阿房宫殿,劳民伤财;二、焚书坑儒毁坏典籍,阻碍文化发展;三、严苛律法残酷弑杀,冷血无情。

那么这三点的真实性又是否立得住脚,秦始皇真的是大多数人眼中那个残暴无道的始皇帝吗?

其实不然。

一、万里长城

万里长城全长21196.18千米,是我国历史上排名第一的军事防御工程,与意大利古罗马斗兽场、亚历山大地下陵墓、英国巨石阵、中国大报恩寺琉璃塔、意大利比萨斜塔、土耳其圣索菲亚大教堂并称为世界七大中古奇迹。

很多人认为我们现如今看见的万里长城,就是秦始皇强征民夫修筑起来的,其实并非如此,现在的长城大多都是明朝修缮后的产物。

春秋战国各方势力博弈,互相防守便修筑加长自己的城墙,以此来达到防御外敌侵扰的目的,早在西周我们不就已经有“烽火戏诸侯”的昏君美谈流传于世了吗?

烽火台其实就是万里长城的前身之一。

到了战国时期,楚国为了防御北方游牧民族的骚扰,便开始加长自己的城墙,营造属于自己的防御工事,其他的国君一看这是好东西啊,于是也跟着一块儿造自己的长城,这就有了战国时期的战国长城。

到了秦始皇一统六国后,为了方便大将军蒙恬北伐匈奴,便派人将各国的长城连接在一起,西起临洮,东至辽东,因为绵延万余里这才有了万里长城的名字。

传说秦始皇修长城动用了30W人,秦朝一共存在15年,这15年里年年战乱,有心人士曾经计算过秦朝当时的总人口不会超过2500W,而修长城的30W人里大多数是战俘和奴隶,还有不少是罪犯,更何况战乱时期征兵不是很正常的吗?

30W人要做的事把各地城墙直接的缺口连起来,而不是真的修个一万里…这种防御工事征兵是常规操作,没法上战场修个城墙到底错在哪里了?

除了秦始皇,还有20多个诸侯国修过长城,历史上最后一次大规模修长城的就是明朝,不过明朝的总人口那时候已经到2亿左右了,物以稀为贵,劳动力多了也没什么人撇水花了。

二、阿房宫

至于修建阿房宫一说就更加无稽之谈了。

《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前殿阿房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万人,下可以建五丈旗,周驰为阁道,自殿下直抵南山,表南山之巅以为阙,为复道,自阿房渡渭,属之咸阳。”

唐代诗人杜牧的《阿房宫赋》写道:“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二川溶溶,流入宫墙。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不管是史学大家的司马迁还是杰出大诗人杜牧,他们俩都没有亲眼见过阿房宫,都夹带了非常严重的私货。

因为他们说阿房宫早就被项羽一把火烧了。

但是1961年的考古发现,直接啪啪啪打了两位大佬的脸,也给始皇和项公取下了一口大黑锅。

项羽虽然火烧了秦宫,但烧的不是阿房宫而是长乐宫,而且阿房宫不但没有被烧,还压根儿没有建成!

根据《陈涉世家》所记载的起义时间算起,建筑阿房宫的劳动力全被抽调去修筑皇陵了,等到重新开工的时候秦朝已经快灭亡了,按照两位大佬的描述,阿房宫占地之广光打地基都要打上好几年,何况还有各色奇花异草奇珍异兽的收罗,想在短短4年时间里造出这么一座富丽堂皇的宫殿,过于强人所难了。

诗人文豪笔下绮丽动人的阿房宫,不过是占地辽阔的一场地基盛宴罢了。

如此一来,劳民伤财横征暴敛的秦始皇似乎可以卸下这口大锅了,那么焚书坑儒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三、焚书坑儒

焚书这件事情吧没得洗,秦始皇他确实焚了,不过他焚的是《尚书》、《诗经》还有《道经》。

他为什么要烧这三本书呢?首先尚书记载的是什么,是三皇五帝治理国家的理念,我都是开天辟地第一个统一中原的男人了,你们这种治理一个小部落的理念我为什么要听?烧!

其次是《诗经》,诗经记得又是什么呢?诗经里称颂的历代君王贤名的事迹,我都统一六国了,凭什么我的子民要一个个在我面前夸那些亡国的人,你现任要是在你面前一天到晚夸前任,你是什么想法?烧!

最后就是《道经》了,当然不是现在的道家经典《道德经》,而是十六字心传。

我们都知道,始皇一直想要长生不老,所以他就找了一堆方士来给自己寻仙问药,但是他又说如果来送药的人不灵验,那么就要杀了献药的人。

自古以来欺君之罪大过天,但有一个叫卢生一个叫侯生的人,他们自己拿不出长生不老药,于是就悄悄地逃走了,不但逃走了还出去跟人家说秦始皇是个二百五,脾气暴躁喜欢杀人。

底层百姓知道什么啊,又没有新闻联播和热搜可以看,于是大家都开始这么说。

三人成虎,谣言总是要控制的,于是秦始皇下令坑杀了这些散播谣言的人,约460余人,也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坑儒事件。

所谓焚书坑儒,焚书没得洗但情有可原,坑儒直接是这群人自己作死,而不是读书人作死,你不能因为x生就觉得人家是读书人对不对?

整个秦朝2500W人里只有400多个读书人,说出去真的有人信吗?

那为什么儒家坚持说秦始皇焚书坑儒是焚的儒家经典,坑的是儒家学生呢?这就要说回那个严苛律法残酷弑杀,冷血无情的秦始皇了。

四、严苛律法,残酷弑杀

后代考古学家在秦墓里发现了秦始皇在位期间,制定了关于生态、农业、医疗、贪污各个方面极为完善的法律,按照这样法律治理下来的国家,绝对不会是某书上所记载的百姓苦不堪言。

就拿修筑长城,征兵徭役的事情来举例,为了证实秦始皇残暴无道,有人说修长城的民夫一旦出现逃跑的行为,他所在的那个队伍就要全部杀了,他所出来的那个村子也全部都要杀了。

因为一个人的过错而杀更多的人,这不是残暴什么是残暴?

可是大兄弟,你们那现在的社情去套秦朝的社情不是驴唇不对马嘴吗?封建制度下的社会,最流行的就是这种连坐制度啊。

哪怕是鼎盛如唐宗汉武,不也是动不动株连九族夷十族嘛,依法治国何错之有?

秦始皇错的不是依法治国,而是法家的存在,触及了儒家的利益饼干。

秦朝自从商鞅变法以来,法家理论一直是秦朝的治国方针,至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汉武帝时候的事情。

在那个百家争鸣,学术派系井喷过后的时代,得到皇权支持的思想最容易得到实行,法家站在了时代的风口浪尖上,自然多的是人想要把它拉下马,儒家就是这么一只虎视眈眈的饿狼。

儒家主张礼治德治仁治,所以在儒家的眼里,法家的主张无疑是残暴无道德,秦始皇对于礼法的修改更是逆天而行。

读书人的反抗,往往就是这么的润物细无声,以至于流传下来的书籍中,秦皇一直都是这么个残暴无道的暴君形象。

秦始皇,其实是一个不错的皇帝,只不过刻板的印象到底占据了主流思想,他也没有什么万尺黄金埋地下,也没什么百万阴兵护皇陵,他也不过是一柸黄土,岁月烟尘而已。


南闻北史


历史上多言秦始皇是暴君,而鲜有言及其为昏君的。

昏君的标准,往往都用荒淫无道来诠释,或者就是智商严重低于常人的,如面对百姓挨饿却说出“何不食肉糜”的晋惠帝司马衷,如烽火戏诸侯的周幽王姬宫湦,如罢退贤良、任用奸臣且误判形势的宋徽宗赵佶。

而统一中国之后,从秦始皇的所作所为上看,真心不能冠之以昏君。国家大事,一是朝堂、一是边防、一是民治。

1.就朝堂而言,秦始皇所用之人,如李斯、蒙恬、王翦等,皆是人中龙凤,要么是治国之才要么是安邦柱石。

秦始皇对大势的判断也是极富远见的,弃分封推郡县,理顺了中央和地方的关系。

而百代皆行秦政制,更是有力地证明了秦始皇所创制的皇帝、三公九卿的权力制度,是符合统治需要的。

2.就边防而言,秦始皇北伐匈奴,除直道、筑长城,可以说确定了后世中国的北方边界,抵御了来自北方少数民族的入侵。

而其南征百越,将中国南部边界推至南海,并大肆移民,使得南方再无边患,应该说是有万世之功的。

3.就民治而言,书同文、车同轨、行同伦,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以及整治天下的驰道天下、疏浚江河,等等这些政治举措确保了大一统的中国得以凝聚和巩固。

如果说秦始皇就一直正确、高瞻远瞩,那也不是,但不能过于苛求古人,应该放在他的时代来认识和评价他。但是,秦始皇在三件事的处理上确实需要检讨的。

一个是写放六国宫室、修阿房宫、建骊山陵墓,确实耗费了大量民力。秦末的农民起义,跟这件事是有关系的,可以认为是民治上的败笔。

一个是听从李斯建议焚书坑儒,至少说明他在意识形态的工作上有些简单粗暴了。新建的大一统的秦帝国到底应该建立什么样的价值观和共同意识,简单的以发治国和以吏为师,仅具有工具意义,而缺乏本体和价值意义,过于粗糙了。

一个是接班人的问题没有处理好,是着实没有处理好。其实秦皇汉武往往相提并论,因为二人在很多事情上都是极为相似。但汉武帝在接班人的问题上要做得更好,起码是做了妥善的安排了,应该由那个孩子来继位、应该由谁来做顾命大臣、应该怎样防范母壮子弱的问题,等等。但秦始皇死的时候,长子扶苏在长城监军,主要股肱大臣就是李斯在身边,还有一个坏到骨子里的太监不离左右,然后就是最疼爱的小儿子胡亥跟着巡行。就这样,脑子真有问题的胡亥就糊里糊涂的当了皇帝。


减水书生


大家好,我是葡萄,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我们看到的历史都是胜利者书写的历史,至于秦始皇到底是昏君还是明君?我认为是有时代局限性的!

在当时秦朝横扫六国的时候,战争肯定会导致人民死伤惨重,怨声载道的,尤其是东方六国的人民!那时肯定在人民心里秦始皇就是暴君!废分封制建立郡县制削弱贵族的势力和利益也肯定在贵族阶级也是一样的昏君!始皇帝在当时做的一系列措施,如统一度量衡,车同辄,统一文字等这些政策另六国人民的生活习惯全部打乱,学习新的东西,增加了生活成本,也是人民怨声载道的原因!

但后面的朝代甚至现代都享受着秦始皇的那些政策带来的红利。万里长城作为世界第八大奇迹,在中国历史上为中原抵御北方游牧民族的入侵起到至关重要作用,统一度量衡,文字,车轮,建立郡县制,这些都是推动历史的进步重要措施!那么他是不是明君呢?答案是肯定的!

所以说,他是不是明君要看他对社会进步有没有起到推动作用!


葡萄的日常


秦始皇不但残暴。而且昏庸。最典型的是倾尽天下之财寻仙求长生。


《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

始皇二十八年,嬴政遣徐福发童难童女数千人,入海求仙人。三十二年,使韩终、侯公、石生求仙人不死之药。燕人卢生使入海还,得谶言:亡秦者胡也(胡亥)。始皇以为胡人,便使将军蒙恬发兵三十万击胡人,略取河南地。

卢生说秦始皇:神仙不轻易见人,愿上所居宫毋令人知,然后不死之药可得。秦始皇为求不死之药,自谓“真人”,不称“朕”。行为诡秘,乃令咸阳之旁二百里内宫观二百七十复道甬道相连,帷账钟鼓美人冲之。有言其处者,罪死。有中人告丞相,始皇怒:诏捕中人及在旁者,皆杀之。自是之后,莫知其行所在。

如果秦始皇晚死几年,大秦帝国会提前一年灭亡。因为陈胜吴广起义,秦始皇隐遁于咸阳。群臣找不到“赢真人”。没有秦始皇的诏书和虎符。谁也无权调动兵力。

附录:最后提一个选择问题。秦始皇晚年的称谓什么?a朕、b皇帝、c陛下、d真人。


杨朱学派


我认为这是极其荒谬的说法!

秦始皇嬴政自幼熟读兵书,博览当代著作,刻苦勤奋,勇猛强悍,制法严谨,重用人才,才得以凝聚民心,鼓舞士气,最终统一六国,南征越族,北击匈奴,结束了长期诸侯割据的分裂局面。

真的不知道琴皇昏庸在哪里?至于临终前的失误,无非是没有认识到赵高的阴险狡诈,在危急时刻安派错了留在身边的人选,以至于被赵高与李斯颠倒了黑白,祸乱了朝纲,挟持着秦二世走到了王朝尽头。




翩翩红楼


身在闹市,心向青山


秦始皇可以称之为暴君,但绝对不是昏君。

劝君少骂秦始皇,焚坑事业要商量。

祖龙魂死秦犹在,孔学名高实秕糠。

百代都行秦政法,十批不是好文章。

熟读唐人封建论,莫从子厚返文王。

所谓“无道昏君”,就是毫无道义和信义的昏聩之主,秦始皇一生雄才大略,死的时候也才49岁,与昏庸之主毫不搭边。


秦始皇的“焚书坑儒”被夸大了,且不说他杀的只是妖言惑众的方士,其焚书造成的危害远远小于项羽放火烧毁咸阳宫。

与古代不同,秦始皇巨大的历史贡献已被现代人普遍接受,但不得不承认,对于当时的人来说,秦始皇确实是一个暴君。

1,秦朝法令严苛,民怨鼎沸。

一人死罪诛及三族,一家犯法邻里连坐,百姓动辄被罚充苦役或惨遭酷刑。

2,秦始皇滥用民力,好大喜功。

虽说秦始皇所作所为功在千秋,可是连年大兴土木、四处征战,比如建造阿房宫、骊山陵墓、修长城等等,确实不是老百姓所能忍受的,史载:

男子力耕,不足粮饷,女子纺织,不足衣服,竭天下之资财以奉其政"的严重状况,以致民不聊生,百姓"衣牛马之衣,食犬口之食”。

这也是为何陈胜振臂一呼天下皆反的重要原因。

所以,两千年之后的我们可以将秦始皇视为华夏民族的伟人――千古一帝来称颂,但同时也不必否定秦始皇的暴政。

秦始皇是我国两千年帝制的开创者,也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暴君(与昏君毫不搭边)。


心向青山


大家都熟悉秦朝时刑法苛刻。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六国的遗老遗少和贵族不满秦朝的统治,经常引经据典谈论朝廷政事,虽然秦朝法令严酷,但是并不能遏制方士儒生借经典评论时政。

尤其是儒生们,他们借用办私学的名义,公然评论国家的得失,攻击朝廷。大量的舆论宣传,直指新政权。秦始皇认为这是威胁政权的安定,所想办法解决这种局面,这是焚书阬儒的起因。

公元前213年秦始皇因为开辟了岭南疆域,打败了侵扰北方的匈奴,在咸阳大设酒宴来庆祝胜利。其中有位博士周青臣称颂秦始皇平定天下后,把分裂的诸侯国改为郡县,没有战争之患,自古以来没有谁能比得上。

周青臣的一番颂扬之语触怒了一些满脑子旧思想的儒生们。有一个叫淳于越的人,他公开批评周青臣是阿谀逢迎,并走上前去对秦始皇说;史书上记载,商周两个朝代穿了一千多年,他们分封子弟功臣做诸侯,像众星拱月那样捍卫中央朝廷,那个制度本来就很好。如今陛下统一了中原,皇族子弟却没有地位和实权。将来万一出了像早年齐国那样谋篡王位的乱世田常,那又怎么办,谁又能挽救了那种局面呢?

这些话触怒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李斯,他对秦始皇说:现在天下已经安定,法令以统一,但有一批读书人不学习现行的法令制度,总是死抱住老一套的东西不肯放弃,对国家大事滥发言论,在百姓中制造混乱。如果不加禁止,会影响朝廷的威信,造成社稷不稳。这些话正好说到秦始皇心里想的,李斯向秦始皇建议:除藏书和秦国史书以外,所有的诗,书,百家言论和史书一律烧掉,杜绝混乱思想的根源。

秦始皇采用了李斯的建议主张,立刻下了一道命令:除了医药,种树一类的书籍以外,凡是有私藏诗,书,百家言论的的书籍,一概交出来烧掉。这就是焚书了,你绝对想不到焚书竟然是李斯提出来的吧!

焚书第二年有两个方士得到秦始皇的信任,为秦始皇炼制所谓的不死之药。可他们却在背后议论秦始皇的不是。秦始皇得知后这个情况后,派人去抓,这两个方士却早已逃之夭夭了。秦始皇大为恼火,再一查,发现咸阳还有一些儒生也在议论自己,于是决定狠狠地惩治他们。

不久,秦始皇就下令查办那些在背后诽谤自己的儒生和方士。被抓去的儒生和方士禁不起拷打,为了给自己开脱,就东拉西扯的供出了一大批人,共计有近500个儒生和方士受到牵连。秦始皇一怒之下,也不查证核实全部给他们定了死罪,派人在咸阳城郊挖了个大坑,这些人无一幸免都给活埋了。这就是历史上的焚书坑儒。

焚书坑儒虽然是秦始皇为了统一思想和巩固秦王朝的统治。但事实上焚书造成了对我国古代文化典籍毁灭性损失。坑儒测造成统治阶级内部的破裂,削弱了秦王朝的统治基础。我想这是秦王朝到秦二世毁灭的重要原因之一吧!’


王浩田1


我是特意来回答这个问题的,实不相瞒,在初中还没接触历史以前,我除了秦始皇三个字以外,对他真的是一无所知。



在正史里,他虽是有着远大抱负的千古一帝,但正史也告诉我们他残暴,他严刑峻法,他劳民伤财,他迫害百姓,他还焚书坑儒。

他有一千个不好的理由,但莫名其妙地我就是喜欢他,所以我开始找很多有关他的传闻甚至野史来看。

他在我眼里,是一个深谋远虑,有着超前思想的伟大领导者,他在位37年里,创建了中央集权,统一了文字,统一了度量衡,制定了全世界最早的保护人权的法律。

所以我要反驳正史里通过这些来说他残暴行政的评价。

2006年,考古学家对外公布阿房宫的研究成果,研究表明在历史上让秦始皇落实劳民伤财这一暴行的阿房宫根本没有建成,而且仅仅只有一个地基而已。

而历史上落实秦始皇劳民伤财的其二就是修建万里长城,这其实恰恰表明了他有着深远抱负以及超前思想。长城的作用是什么,是抵御外敌!如果没有秦始皇的这一深谋远虑,中国估计得分成第二个欧洲,同一个民族56个国家。

还有历史上落实秦始皇劳民伤财的其三在于战争过后,因损失过大,整个国家基本没有田地,秦始皇只能通过工程建设来让没有地种的人有工作有饭吃,但是这些工程建设他只是负责下达命令,实施过程中就有了官压民,民不得不反,他在这一点上是真的想让百姓过好,但是却没办法让每个人都明白他的想法。

因不是人人都如始皇一般把眼光放在未来,所以造成当下人民的误解也是可以理解,但深处未来的我们,理应清楚,历史要往前进,必须有人要做出牺牲,有人要做推动历史前进的车轮,有人就是这车轮底下触目惊心的车辙。

所以我要反驳正史里通过这3点说他劳民伤财的评价。



但作为对他有着深度了解的脑残粉,他脾气不好,容易动怒这是事实。

他花费大量人力修建墓地,浪费无数人的一生,这是事实。

他焚书,导致遗失了很多诸子百家经典,这也是事实。

但大抵上来说, 他绝对是过在当代功在万世的 千古明君,如果没有他,中国文明能不能传承下来这得另说,如果没有秦始皇在当时做的数件有着深远考虑的重大事迹,四大文明古国就是古中国,而非中国了(具体参考印度)。

所以答主所问的问题:秦始皇是不是昏君。我可以很肯定地说,他也许是个暴君,但他绝对不可能是昏君,不仅不是昏君,而且他还是我国历史上最伟大的皇帝。

就如同说到千古一帝,你只会想到秦始皇,而非其他人,这是同一个道理,你的潜意识都已经给你答案了。

最后,用他的一句话来结尾:

朕不需别人的理解,一切功过,任由后人评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