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8 我的小心肝 小心你的“肝”

肝脏是人体内最大的器官,不仅是人体能量代谢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它还是人体内唯一的“解毒”器官。然而近年来,儿童肝脏疾病已是严重影响儿童健康的“拦路虎”。如果小儿出现上腹部包块和腹胀,可以摸到肿大的肝脏,质地坚硬,表面不平滑,局部有触痛,还伴有发热、乏力、鼻出血、脸色苍白、消瘦等症状,有时候还会出现右上腹疼痛(多为发作性隐痛)、恶心、呕吐、腹泻,这时家长就要注意孩子是否患有肝病,及早到医院检查,千万不可麻痹大意,否则将会延误孩子的病情,后果不堪设想。

我的小心肝 小心你的“肝”

抗生素滥用

威胁儿童肝脏健康

肝脏对来自体内和体外的许多非营养性物质如各种药物、毒物以及体内某些有毒代谢产物,具有生物转化作用,通过新陈代谢将它们彻底分解或以原形排出体外,这种作用也被称作“解毒功能”,近年来,因为家长对安全用药知识的缺乏,导致退烧药和抗生素等药物滥用,已成为威胁儿童肝脏健康的重要因素。

相关专家介绍,引起儿童肝脏损伤的原因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感染,传统的肝炎病毒感染引起的肝炎病例有下降趋势,而非嗜肝性病毒引起的肝脏损伤呈上升趋势;二是非感染性肝脏损伤,由各类遗传代谢性疾病引起;三是肥胖引起脂肪肝,导致肝脏损伤,也是各类“成人病”的隐患。四是药物,任何药物都有可能引起肝脏损伤,临床上发现,有六类药物最容易损伤肝脏引发“药物肝”,包括抗结核药、降血脂药、抗生素、肿瘤化疗药、解热镇痛药、安眠药。

此外,长期大量服用保健品和减肥药,也可能造成肝脏损伤,除了不要给孩子乱用退烧药及抗生素,让孩子严格遵从医嘱、规范用药外,还要将家中常用药物,尤其是降血脂药、安眠药等放在孩子拿不到的地方,尽量不要当着孩子的面服药,防止孩子盲目模仿误服。

细心观察及时体检

让肝病不再“沉默”

“一旦对儿童的肝脏造成不可逆的损伤,孩子体内的毒素将无法正常分解,健康将面临重大危机。 ”有专家讲述,由于肝脏代偿功能强,因此肝脏疾病常具有“无反应、无表现、无感觉”的“三无”特点,肝病也因此被称为“沉默的杀手”,早期难以察觉。等到出现乏力、厌食、厌油、食欲不振,及皮肤、巩膜、尿液发黄等明显表现时,肝脏已造成了严重的甚至不可逆的损伤。专家呼吁,每年进行1到2次肝功能检查是早期发现肝脏疾病的有效方法。

因为儿童不善于表达自身的不适,需要家长更加留心观察,而皮肤发黄,身体酸疼,消化不良,心情不够稳定,这些都是判断儿童肝脏好坏时应该关注的细节问题。肝脏的好坏可以由皮肤看出来。皮肤失去光泽,开始变黄;有时还会出现搔痒和变黑的现象。

造血是肝脏的功能之一。一般来说,人体每天晚上11点到凌晨1点是肝脏造血非常重要的时间。如果在这段时间还没有进行休息,会有损肝脏健康。

家长要格外注意,如果孩子经常出现消化不良的现象,也可能是出现肝脏功能下降。肝脏影响胆汁的分泌,如果肝脏出现问题,会使消化系统无法顺利分解,从而出现消化不良、便秘现象。

一些医疗数据显示,人的情绪和肝脏是有密切关系的,如果生活中压力过大,心情时常不好,容易发脾气,心情时好时坏的话,就会使肝脏受到一定伤害。

相关专家建议,日常生活中预防小儿肝病,应该让孩子坚持运动锻炼,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注意科学饮食,注意营养搭配,多补充一些维生素、氨基酸。减少慢性疲劳的出现,注意孩子的心态平和,保护孩子的肝脏。

预防小儿肝炎

应从按时接种疫苗做起

儿童肝病多为病毒性肝炎,是儿童常见病、多发病。在我国,儿童乙型肝炎最多见。小儿乙肝病毒感染先引起病毒性肝炎,继而出现肝硬化,最终导致肝细胞反复损害形成肝癌。因此,应及时接种乙肝疫苗或给予抗病毒治疗,对可疑患儿定期检测甲胎蛋白,结合B超等影像学检查,以预防小儿原发性肝癌的发生或达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提高小儿原发性肝癌生存率、延长存活时间的目的。

值得注意的是,小儿乙肝病毒的感染大多由于母婴垂直传播所致,很多情况下,小儿肝病是由大人直接传染的。如果妈妈有大三阳,怀孕时,就可能把乙肝病毒传播给腹中的婴儿,因此,许多小儿肝癌患者可能在胚胎时期便携带了基因,出生后由于某些环境因素刺激才突变发病,其发展有个相对较长的自然病程。因此,新生儿要注意接种乙肝疫苗,尤其是父母患有乙肝或肝病的孩子。青岛市疾控中心专家介绍,虽然乙肝可在母婴间传播,但只要采取恰当的阻断措施,乙肝女性孕育健康宝宝可以成为现实。记者了解到,早在2011年3月,市第六人民医院就设立了全市首个“乙肝母婴阻断门诊”,为女性乙肝病毒携带者提供咨询和治疗帮助,通过孕前孕时和孕后的全面监测,将乙肝病毒阻断,目前成功阻断率达到了90%以上。

近年来戊肝疫情肆虐全球,危害不容小觑。因此,带孩子外出旅游尤其是出境游之前,家长应该要做好万全准备,最好带孩子一起接种戊肝疫苗。

拆除肝脏“不定时炸弹”

近年来小儿原发性肝癌发病率有增高趋势,平均发病年龄在10岁左右,且具有家庭聚集性特征。因为早期无特殊表现,因而小儿肝癌具有“发病急、病期晚、误诊率高、病程短”的特点。可以说,小儿原发性肝癌就像一颗“不定时炸弹”,早期没有什么症状,很多家长都毫无察觉,等孩子感觉不适时很可能已经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间。专家特别提出,家长要尤其小心被称为“儿童肝癌”肝母细胞瘤,这种胚胎性肿瘤,是一种先天性的疾病,多见于3岁以内的婴幼儿,在小儿恶性肿瘤中所占的比例较高,肝母细胞瘤发展得很快,其严重程度和成人肝癌相近,一旦延误诊治,死亡率很高。

对患有肝母细胞瘤等肝脏肿瘤的孩子来说,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关键。专家建议,患有乙肝或其他肝病的父母,在孕期和孩子刚出生时都要及时接受检查。如果孩子上腹部出现包块和腹胀,可以摸到肿大、坚硬的肝脏,摸起来疼痛,还伴有发热、乏力、鼻出血、消瘦等症状,家长应十分警惕,立即带孩子去医院检查。家长在日常生活中也要多细心观察孩子的其他身体特征,避免延误治疗时机。

本版撰稿 记者 黄飞 见习记者贾晶晶

健康提醒

合理饮食预防肥胖 让孩子远离脂肪肝

脂肪肝是中老年肥胖及嗜酒者的常见病。但近年来发现,孩子患脂肪肝的也不在少数。相关专家介绍,此前就曾接诊过8岁的重度脂肪肝患者,患儿体重达150斤,从小特别爱吃肉,不喜欢吃青菜,饭量很大,每顿饭比父亲吃得都多,平时喜欢吃甜食和油炸食品。儿童患脂肪肝的预后较成人更差,不过不加干预任其发展,很可能发展成为肝硬化乃至需要肝移植的终末期肝病。

儿童脂肪肝的发生与肥胖程度直接相关,专家建议,从母亲妊娠期就应着手预防小儿肥胖,不要营养过度使胎儿和母亲体重过重。出生后要母乳喂养,按需哺乳,不要强求小儿过量进食,特别应纠正希望小儿越胖越好的想法,从小养成良好饮食习惯,让孩子少吃糖果、糕点等甜性零食和干果类食物,不暴饮暴食,并培养爱好运动的习惯,防止青春发育前期及发育期肥胖。

目前,小儿脂肪肝最常见的病因就是饮食不合理,即营养过剩造成过度肥胖而出现脂肪肝,治疗儿童脂肪肝,以合理调整饮食、加强体育锻炼为主。在日常饮食中,要注意饮食结构的合理性,多吃牛奶、鱼类、豆制品等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尽量少摄取猪肉、牛肉食物,以保护和促使已损伤的肝细胞恢复和再生。还要控制糖类和脂肪的摄入,注意调节供给足量的维生素,尤其是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C,多吃含糖量低的新鲜蔬菜、瓜果,如芹菜、菠菜、小白菜、黄瓜、冬瓜、番茄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