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运营篇】:原阿里美团COO干嘉伟谈地推

关于地推概念

干嘉伟:

伴随着O2O的兴起确实出来一个词叫地推,实际上我自己对这个词,总感觉有点怪怪的。我更想表述的是直销的概念。

直销是跟客户面对面的交互方式,应该说直销的外延会更大一点。地推可能是直销的一个子集,某种程度上商场的售货员,他其实也是直销。

只不过最典型的直销,需要符合几个条件的:一是我刚才说的,他跟用户是面对面的。二是他交互的场景,往往不是在他的办公室里面,而是在客户出入的地方,客户的办公室等等,一般这种场景比较典型的叫直销。所以我觉得按照科学的说法,我觉得可能直销更学术化一点。

【运营篇】:原阿里美团COO干嘉伟谈地推

关于地推团队的构建:把对标最牛的人找进来是投入产出比最高的事

干嘉伟:

首先就是招人。

大家知道招聘是非常重要的,但是说实话招人的核心,还是要想明白你要什么样的人。这个就像找对象,可能不存在最优秀的。如果我是在村里承包了一个养猪厂,我找的媳妇儿应该是比较健康的,能吃大苦,耐大劳的,你给我志玲姐姐,我觉得可能不合适。

所以我觉得招聘也是一样的,成功的招聘一定是你想清楚你要招什么。很多时候其实大家并不清楚,你到底应该找什么样的人,这个也不要紧。任何事情它都有概率,就是所谓大数法则。一开始很多创业公司都一样,招了一帮人,你也不知道这个事情到底什么样的人适合。但是所谓的三人行必有我师,一个团队里面一定会有那么几个是能力、态度都不错的,然后也一定有打酱油的。所以说如果你不清楚你要招什么样的人,你就在现有的团队里面看。只要有那么七八十来个,一定有干的不错的。所以你就到他身上总结归纳,出身、学历、职业经历,包括他的个人特点,到他身上找,我们所谓叫画美人图。把这个想明白了,其实也是大数据,按这个方式去找,这是所谓的招聘。

当然,因为互联网行业总的来讲变化很快,竞争非常激烈。其实随着互联网+,我今天看到有很多传统企业的人坐在这里,从业务本质上来讲,不管是吃喝玩乐,还是做工业用品。其实最终还是看做出来的菜怎么样,生产出来的钢材怎么样,这是没有变的。

我觉得互联网跟传统行业,最大的区别其实不在于网,那个网只是连接的一种方式。今天觉得互联网OK,比如说就像上世纪末的时候,觉得互联网是非常好的连接方式。差不多过了十年,手机出来了就是所谓的移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是一种更好的连接方式。但是一般规律再过十年左右或者七八年,它可能会有新的连接方式出来。

所以这些东西其实不是参与的本质,参与的本质是因为我的连接方式不一样。所以导致我的用户整个内延和外延有了很大的区别。同时因为我的连接方式不一样,导致我的整个竞争跟原来传统是不一样的。所以传统企业很常见,我在这个地方干这个事可以干十年、二十年,但是在互联网很难。就是所谓的CEO老大,没有老二、老三,可能在某一个具体细分领域,因为网络整个连接的效率非常高。所以说如果加上互联网属性,很可能不会给你十年、二十年,你在这里慢慢的玩。可能三五年,最终只有赢家才能统吃,这是互联网跟传统很大的区别。

因为这个特点不同,所以如果我们要做的是一个有互联网属性的业务。就是所谓的你期望有赢家统吃的机会,如果你期望有这个话的,你对自己招聘的要求就要更高一点。所以我刚才讲的那些画美人图,想明白你要什么,从现有团队里面找,这是比较方便的一种做法。但是我说如果你做的是跟互联网沾边的东西,他是一个很可能在几年内,就会快速洗牌,赢家统吃的行业。可能你这个做法还不够,如果你在这个行业做这个事,你就得有一个对标,你要对标你这个岗位,这个行业最高的水平,然后去找到合适的人。

因为有时候也会有投资人和朋友介绍的CEO跟我交流,来找我往往就是问怎么样才能快速把线下运营这块搞起来,很多CEO可能以前在这方面没有什么经验。坦白来说,我每次交流能给他一些建议,但是我个人认为价值不是非常大。如果我这么讲一个小时,你听了回去就牛了,我觉得不是我厉害,是你厉害。

但是事实上这种情况是非常的小概率事件,如果你干的跟互联网沾边的,是在未来几年可能会快速洗牌的。我建议你在一些关键岗位,你要对标行业的最高水平。所以这一点我还是得夸一下美团的CEO王兴,因为当时是千团大战,原来美团的创业团队全部是清华系的,基本上是产品系组出身的。所以其实他也搞不明白所谓的地推或者线下,可能完全是两个世界。但是他就是用这种方法论,就是他看团购

所谓O2O线下的供给是非常重要的,是一个核心的竞争力,他就想的很明白,我一定要去这个行业找最牛的人。所以他当时看了一下,因为在互联网搞直销的可能就是阿里B2B,当时是最厉害的,然后他就到B2B找一个,他认为不错的。

所以我觉得这也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因为当时千团大战的时候,其实当时已经有一些阿里直销的人出来,大家也觉得是不错的。当时跟王兴提建议,我们多找一些阿里的人。王兴的逻辑是:“我与其找那些经理、总监,我也不知道他们靠谱不靠谱,我把最上面的人搞定就可以了”。所以我觉得这个逻辑是成立的。

所以讲到招聘这一块,总而言之互联网竞争的烈度、洗牌的周期可能决定了我们不会有太多的时间,最关键的可能就是一两年时间,所以这个时候如果你这个岗位,这个工种是你的核心业务,我建议你花主要的时间,第一优先级去把对标最好的人,最牛的人找进来,这是投入产出比最高的一件事。

【运营篇】:原阿里美团COO干嘉伟谈地推

关于地推团队的管理

干嘉伟:

讲到管理,这也是跟地推的工作性质有关。我是用了直销的概念。所以我也给直销做了定义,第一,直接跟客户面对面交流。第二,它的典型场景是在客户的工作场所,这是直销学术化定义。

所以大家可以想象一下,这样的工作岗位,事实上他是蛮有特点的。因为一般的企业管理,我们的门禁卡,我们的围墙,我们的办公室,我们的生产线,其实这些都是我们的管理工具和管理手段,大家可以理解。但是直销的工作特点,它是跟客户面对面,他的工作场所往往是在客户的场所,这就是我们所谓的他上班的时候,你是看不见的。你看见的时候,他往往已经下班了,这是典型的直销或者是地推跟其他所有工种都非常不一样的一点。

大家可以想想看,跟直销相比,其他的工作,作为一个管理人员,你是幸福很多的。你的位置在那里,这个人有没有在位置上,你眼睛一剽就看到了。我记得以前到生产企业去,有些生产企业的厂房很高,有些企业领导的办公室跟吊车司机的高度一样,那哥们儿负责那条流水线,这哥们儿有没有偷懒,他拿眼睛剽一下就知道了。

但是我们的直销或者说我们的地推,他们在外面干嘛?说白了我们的管理人员是不知道的,所以我觉得这是最大的不同。因为这个特点导致了在直销团队管理上,要靠你传统的所谓的工业化那一套,简单定一些指标、要求肯定是行不通的。

我知道很多传统企业都是这样的每个月、每个季度或者是每年,基本上是老板跟下面的人博弈。什么叫博弈呢?就是去年做了一百万,今年做了一百五十万,明年怎么着也得做两百二十万,很多老板都干这个事。下面就跟你讲很多的困难,竞争形势很恶劣,我们的增长已经到瓶颈了,这是在玩的游戏,就是博弈。大家管理期望值,到最后有一个妥协。

所以这类的管理模式,你拿到直销模式根本是不可行的。因为你压根儿不知道他在外面,他整个方式和效率,他到底有多少的提升空间,你可以拍脑袋说,你们工作质量不行,我跟你翻一番。但是结果就是大家都被你干掉了,也有可能你被他管理。所以这个作业的特点决定了你更多的是要靠好的制度去激发团队,而不是拿把刀去砍。这把刀要有,但是它只是砍最下面所谓的忍无可忍的哪一个。你真正要让这个团队有战斗力和效率,你要靠好的制度激励团队往前走。

我觉得这是直销很大的区别,事实上我认为这个也是管理上应该发展的方向。其他的只不过是说,我刚才说我们可以用围墙和制度管,但未必是最好的方式。只不过我们用这样的工具,我们觉得这样管管也不错。实际上我认为最好的管理方式,还是设计一个好的制度。重要的就是两件事情,国家重要的也是两件事情,国家重视的是教育,教育是立国之本,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第一是教育,第二是制度设计,但凡发达的经济体,好的国家人人向往的国家,基本上搞的就是这两个,最典型的就是美国。美国之所以发达,就是因为这两件事做的好,他们有全世界最好的教育、最好的教授、最好的奖学金,把全世界最好的人吸引过去,他们有一个非常好的社会成长阶梯,有能力的就能实现美国梦。他们整个国家一直非常有活力。

企业最重要的也是两个,第一个就是我们讲的叫培训、培养员工;第二个是制度设计。所以我刚才讲的直销团队的管理,因为直销的特殊性,导致我们用一些比较传统的,一般的管理方式是很难带出非常有战斗力、真正一流的直销团队的。真正一流的直销团队,带出来的都是靠我刚才讲的,一是培养人,二是好的制度设计

所以坦白来讲,我在美团做的最多的,关注最多的也是这两件事情。去年我们培训部统计过,我是整个公司内部讲师里面最勤奋的讲师。去年三个季度,我讲了99堂课,很多都是类似这样的,每一堂课最少两个小时,大家算一算在这上面就花了两百多个小时。

另外,我们讲制度设计和维护,公平公正,怎么样设计我们的KPI、设计我们的激励制度。在管理上我比较喜欢讲的一句话,就是要让那些干的好的人,得到他想要的一切,甚至比他想要的还要多一点,这个就是客户满意度。满意是什么,满意是超出期望值。符合期望值的都不叫满意,满意是超出期望值,比他想的多一点。

当然对不好的人,就是所谓的换人如换刀。我跟管理人员也讲的很清楚,因为我们这个工作是一个集体的工作,是一个团体的工作,是相互协同才能达到目标的工作。所以在我的眼睛里,只有集体利益,没有个人利益。只要是影响集体利益的,一定是不能忍受的。所以一个不合适的,觉得态度和能力达不到要求的管理人员,我知道很多人都会给他机会。但是我认为最终你要衡量的是,你给这个管理人员机会,你有没有给他的团队机会。所谓的将熊熊一窝,他团队里面的人,他的下属是很无辜的。所以在所谓的管理上,重要的还是人的培养,制度的设计和捍卫。

关于借假修真:KPI、目标、PK都是假的

干嘉伟:

其实借假修真,是佛家的话,大概的话就是修行都是假的,因为讲的是悟道,他讲的是你对佛学理论的理解。我让你吃素,我让你每天做各种修行的目的,不是为了让你去吃素,而是为了让你通过这些去悟到我们佛家的真谛,是这样一个意思。

我讲过管理的四个层次,我认为最高的层次就是借假修真,这套理论跟我刚才讲直销的特点是完全一致的。因为直销有这些特点,所以说你想想看,现在美团点评合并之后两边线下的团队加起来超过1.5万人,分布在全国接近1200多个城市。

所以大家可以想象一下,你用传统的管理手段,你得多麻烦,你得派多少监工,多少管理人员,才能管好这一千多个城市的1.5万名员工。但是我换一个角度来讲,这个又是变得很容易。因为对我而言,我要想这1.5万人的团队有最大的产出,我只要做一件事就OK了。就是假如说这1.5万人,每个人都像我一样的突出,一样能谈客户,那生活就很美好。

所以我就讲,一个是培训,一个是制度设计。回到一线管理人员所谓的借假修真,你的KPI、目标、PK。

因为原来在阿里的时候,PK,包括直销团队都是搞这个的。其实我认为这些都是手段,不是目的,这些都是假的。什么是目的?什么是真的?就是把员工,把你的下属,通过这些手段激发培养成像你这样的人,这个就是我们所谓的借假修真。

因为说白了,如果是一个生产企业或者是传统企业,我根本不用关心这一点,我管你是真的假的不重要。我只要流水线在动,东西到了你面前,有一个人在做规定的动作就OK了,我不用关心你高兴不高兴。你的思想境界,你看问题的方式方法跟我有多大的差异,这个我不用关心。但是因为直销的业务特点,我们对人的培养激发、管理就显得尤其重要。所以才会是我们讲的借假修真。

因为只要团队有很多管理动作,其实一不小心就会形成反弹,你强压下去,下面就是反弹。一般的管理团队里面,管理人员几大法宝,其中一个法宝就是罚款,一个月签几单,少一个罚多少,很多都是这样的。所以你可以想象,员工在这样的管理下,很多是在恐惧中,是带着怨恨在工作的。你是很难指望他有一个非常高的产出。

所以像所谓借假修真,我用美团的一个大区经理说过一句话,我觉得很经典。我们在月度述职的时候,他跟员工讲,我们不是在布置任务,我们是在培养人。这个听上去是挺忽悠的一句话,员工觉得弄了半天,你不是在压迫我,你是在培养我。所以听上去是挺忽悠的,但事实上如果你真的是这样理解你的工作,然后在方方面面去体现这种哲学,我相信可能第一天你这样讲,一百个人里面有95个人认为你是忽悠的,但是你坚持不懈的去做,我相信到了后面大家都会认识到,我跟很多管理人员也是这样讲的。

因为坦白来说,对我个人包括我想对在座绝大部分的人,在我们的成长过程里面,骂我们骂的最多的,修理我们最多的是什么,是老师吗?是父母!反正我是这样。我相信很多人都是这样的,但是很少有孩子会因为父母对自己的唠叨、管教、下KPI、罚款、体罚,不给吃饭,你说跟父母彻底闹掰、断绝关系的很少。但是在工作关系里面这个很多,里面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因为所有的孩子再玩劣不堪的也知道父母为他好。但是很多时候管理人员的动作,你觉得我是为你好,我本将心向明月,最后不领情。我觉得你的出发点有问题。

你是不是把员工作为最宝贵的资源培养他们和要求他们,还是说只是把员工作为你升官发财的手段和资源。你们给我好好干,干好了老子往上升,其实人都不傻,尤其是一段时间相处之后。但是这里面的差异员工可以感受到。所以对同一种管理手段,甚至是同一种表述方式,会产生非常大的差异。一种是说你在磨砺我,你在培养我。另外一种是这家伙以罚带管,法西斯分子,这是一个差异。

所以我们讲借假修真的意思就是说任务是假的,指标是假的,甚至罚款都是假的,但是我要培养你,我要让你成长都是真的。

管过业务的都会有这样一个感觉:这个月干的很好,下个月的时候可能会有一些担心。因为要重新开始,很多管业务的都有这种感受。其实我这种担心也是很多年的,直到有一天突然想明白了,我关心业绩是没用的,我就关心团队,盯着团队的成长,我关注他们在想什么,他们缺什么,他们要什么。只要团队是OK的,团队在成长,我压根儿就不用担心我的业绩。所以这就是我们讲的所谓借假修真,你要的结果、数字都是假的,核心还是要团队的成长。

我认为这是在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点。

人的可塑性还是很大的,好的制度、好的文化可以让大家越来越好、越来越靠谱。但是如果土壤没有营造好,制度没有设计好,再靠谱的人进去也会变坏的,我相信中国人都深有体会。

【运营篇】:原阿里美团COO干嘉伟谈地推

关于高管的职责

干嘉伟:

我跟管理人员也经常讲,尤其做到总监以上,我认为最重要的、附加值最高的就是两件事,一个是断事,一个是用人。你做到总监以上,做到DP,如果你每天忙的满头大汗,在做很多事情,你的管理就出问题了。说明你下面没有招到或者没有培养出很靠谱的人。用人,按照非常通俗的说法,就是我们讲的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就有政治。什么是政治,说白了,用人是最大的政治。你用什么样的人,他就会给你带什么样的团队。

比如说我们官员经常会说“来说是非者必是非人”,这就是一种组织文化。就是说我不好这一口,所以在我身边是那些说别人是非的人,他是很难得到他想要的。但是如果你是好这口,那大家知道,我们这个领导喜欢这一口,你身边就是这些人,东家长,西家短,他有小三了,他有小四了,怎么了,这些都会告诉你。

我喜欢的是团队自己交流,别整天来找我。如果什么事都跟我说,我不累死。我希望我们不是太阳系,你们别围着我一人。你跟我说,我再跟他说,我不累死了。如果是我下面的两个部门负责人,你完全可以直接跟他说,你不说,你直接来找我,第一个我脸就拉的很长,你有没有跟他聊?没有聊过,那你第二次不要再这样。我这样要求他,他就会这样要求他的下属。喜欢搬弄是非的人在我这里得不到重用,他们也不会是那种人。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你不喜欢搬弄是非的人,他也不喜欢搬弄是非的下属,这就是我讲的,整个体系是自我循环的。从上到下,你是什么样的人,你要什么样的人,他就会给你建什么样的团队。

然后在这个游戏规则里面,这就是所谓的潜规则或者我们叫文化。如果文化不一样,其他的人在里面生存的就不舒服,也不见得其他一定错的,但是他是不适合的。慢慢这个团队有自己的明规则、潜规则、有自己的文化,这里面升上来的人也是因为这些做的非常好,才升上来的。我们都是耍大刀的,你升上来的牛的主管肯定也是用刀的,肯定不会举个榔头出来,这个是一样的。


关于“二审终审制”

干嘉伟:

二审终审制,就是说我们讨论一个事做一个决定,做完决定以后,你可以跟我有不同意见,你可以跟我拍桌子,但是最终肯定是我来做这个决定

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总要有人做最后的决定,我负最后的决定,哪怕你有不同意见。但是并不是说这个结果就不可改变了,你做的过程中,你发现你的想法是对的,我是错的,你还有一次机会跟我来拍桌子。当然我可能听,可能不听。如果我还是不听,还是按原来那个,那么不要有第三次。你把你的脑袋格式化,你就去做!你不要过两天又来,阿干,我想了还是不对,没有第三次,二审终审制。

我并不是很自信说我二审一定是对的,肯定有很多不靠谱的,有错的。但是那个又怎么样?这跟医生一样,所谓的名医都是因为看死了很多人,他才成名医的,我一点都不夸张。包括中国的很多大夫比国外同龄、同资力的大夫水平高,那是因为什么?中国病人多。在国外很多病,一年不一定碰到一次,在中国一个礼拜碰到一次,搞死几个,搞活几个,他就知道了。

所以我觉得就像误诊是医生这个工作必然的产物,所以决策判断错误也是做管理必然的伴生物,我觉得这不重要。因为不存在不犯错误的管理人员,反正我是犯过很多错误。但是我觉得这个对企业来讲并不重要。我认为对企业而言,最可怕的是什么?最可怕的是到最后,我不知道是我决策错了,还是我执行有问题。大家理解吧?

决策错了没有关系,我们是一个团队,我们一起做决策,我们按照一个民主集中制的原则,我们得出我们的决策。我们一起做决定,一起承担后果,错了换个方向再来,没有企业是不犯错误的,不可能的。到最后最怕的是:我说的是往那里跑,然后小明同学说好,他就往那里跑,但我不知道。到最后不知道到底是我们这个方向错了,还是执行错了。很多时候企业出问题,可能是方向没错,是执行有问题。但是也有可能是方向错了,但是歪打正着做对了,不管哪一种结果如果连原因都不知道,都是很可怕的。

【运营篇】:原阿里美团COO干嘉伟谈地推

【运营篇】:原阿里美团COO干嘉伟谈地推


【运营篇】:原阿里美团COO干嘉伟谈地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