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天津出现了很多“居家养老”的新模式,你怎么看?

Lime2018


居家养老的新模式可以提倡,因为有些老年人,子女常年不在身边,老人又不愿意跟着子女一起去外地生活。老人在家里无人陪伴,子女在外边也不安心。如果说老人们能够自发的结伴住在同一个地方,一起做饭,一起聊天,一起干家务,一起玩玩牌,不花钱锻炼锻炼脑力,真的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去年在网上曾经看到过一个视屏,某地十三家人,聚集在一对老夫妻家里,居家养老,其中一家只是一个老头,走路不灵变,还要拄拐杖,其他十二家都是夫妻俩,每人每月所交钱数具体是多少,记不清了。只是了解到,他们几家的女人们负责做饭,打扫卫生。男人们做一些他们能做的家务,然后他们还会在一起玩牌,下棋。有时一起出去玩。

二十几口人,来自不同的家庭,在那个屋檐下生活,就像一家人一样,关系相处得很和睦。因为年龄相仿,也有共同的语言,在一起聊天,也不会感觉到寂寞。

有个朋友,他们家算是大家族了。闲聊的时候,在一起也说道了以后养老的问题。因为兄妹几个都是独生子女,他们说,以后老了,就大家一起住在一个家里,或者轮流在几家集体生活,不要麻烦孩子们。

其实,居家养老,关系好的朋友们,或者关系好的兄弟姐妹们,几个老人住在一起生活,大家相互扶持,安度晚年也是不错的一种养老方式,空巢老人不一定就非得去养老院。

你说是不是?


牵住夕阳的手


中国人出于某种心理上的压力,老年人不愿意住养老院,只要家有儿女,老人进养老院就是丢面子掉链子,老人脸上无光,儿女背后被人戳脊梁骨的,这些是舆论压力,我们应该理解,其实这背后也折射出很多养老院的问题,如果养老院真的好,那么谁会没面子?谁都会觉得光荣吧。

我们的养老院实际是面临很多问题的,其实主要还是穷的问题,凡是进养老院的老人,通常条件都是不怎么样的,而且有些养老院还经常爆出负面新闻,让人闻风丧胆,所以,在中国老人心里,养老院并不是好的选择。

我最推崇的是养老公寓,我觉得这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养老公寓是指买专门推出的养老产权房,一般二三十平,两个屋,价格不贵,再加上这样的房屋通常在山清水秀的地方,所以是比较吸引人的。这样的养老公寓,有几个好处。

第一,房子是自己的,没有寄人篱下,尤其没有在养老院的心理压力。

第二,缴纳一定的服务费,就有专门的人照顾生活起居,比如食堂吃饭,打扫卫生,公寓式管理。

第三,每个老人之间都是平等的邻居,而不是养老院里的病友,心态不一样,再加上都是房主也有心理优势。

我估计,我在老的时候就这样选择。


韩东言


所谓的日间养老,真实的含义因是养老驿站和日间照料中心,一般提供日托、老年餐桌、送餐服务、助洁、助浴和一定的护理服务,其最大的特征就是驿站和中心都是建立在小区周围附近,社区居民可以非常方便的就近获取养老服务,这种养老驿站和日间照料中心一般是半公益性质的,其营业的场地一般是由街道免费提供的,其提供的各种服务,老年人可以用养老服务津贴和助残券去消费这些项目或者折抵一定的费用,但是驿站和中心的运营商一般是私营企业性质的,当然也有国营资本进入养老行业,有些驿站和中心是由国营企业运行的,一般做到大型的,好多连锁的驿站和机构的一般是国营投资运营或者由大型、资本雄厚的企业投资运营。也有好多资金比较薄弱的NGO——社工服务社在承办驿站和中心,这些小型机构的有些运营状况不太好,有些闲置和空置的比较多,利用效率不太高。

而结伴养老,是一种居民自发的互助行为,既不是政府行为也不是商业行为,一些关系比较好的老年人自发组织一起购买一栋房子,然后一起生活,结伴养老,居住在一起,轮流做饭,聚会 游戏打麻将等等,或者有共同兴趣爱好的老人自发组织起来找个固定的地点一起生活,过渡到老年的行为,现在这样自发性互助养老的组织很多,一般都是居民自发行为,经费也是居民自己筹集,老年人之间分摊,这种结伴养老的地点和形式都很灵活,没有固定的要求,也没有政府的资金扶持和资助,近些年由于老年人越来越多,这种养老方式非常流行,非常时髦,经常会看到有地方招结伴养老的老人。但是这种养老方式也至少有个发起人和组织者。


云说养老


这种山青水秀的养老地方的确不错,什么问题都自行处理,有人收拾房间有食堂吃饭,这地方真是方便了老年人,但老年人如果能自行吃饭料理自己而且能用钱买房,那还用进养老院干嘛,自己有家,还能自理,那还没到养老的时候,关健是不能自理时,身体有病没有了个人意识,即使去山青水秀的地方,还有欣赏能力吧!他们吃饭己不能去食堂了,靠喂食生活,那个儿女会花30多万给这些老人去买这个地方养老,除6.70岁尚能自理,愿去这美好的地方养老的老人,但后续不能自理了什么办?希望国家还是多为这些老人们着想,一但不能自理了本人是很痛苦的,多健全一些实际的养老院,多找一些有善心而且乐于服务这个行业的优秀服务员,明码标价,使老年人住的起又能得到最好的养老,那时老人不在惧怕养老院了,也乐意在自己不能自理时减轻儿女负担积极去养老院养老,我64岁目前身体还好,长期付药,但精神还可以,有独子一家人,但我老了不想给忙绿的儿了添麻烦,决定去养老院养老,把自己退休金交给国家,让国家为我养老送终。这是我个人心愿,到时看国家发展吧!🙏



菁菁35053843


我认为,这些养老方式,也就是居家养老必是主流。随着中国老龄化.,老人多了,子女少了。老年人的生活也就是养老成了家庭的大亊,也是社会的大亊,一定是人们热议关心的话题。

全国各地都出现了很多新模式,养老驿站,日间养老服务中心等居家养老。我看主要还是在小区内解决吃饭问题。

只要吃饭作为一种社会福利非营利,我看养老的一半问题就解决了。过去单位的食堂多数办的不好,现在大家重视了,只要想办法,.食堂能办好。最近社区在统计空巢老人,前几天北京电视台也说有的社区在研究老人在社区吃饭的房子问题。我前两年也去过一些养老院,总感觉不好。还是在家里好。


一个吃饭,一个治病,我看就是老人的需求。

生活在这个时代的人有些老人真幸福,有三五个儿女,有退休金,有住房,天伦之乐呀。我只住过一次院,对面床上的老人,每天都有儿子女儿来看,给送饭。真让我看着羡慕嫉妒恨。

希望我所在社区早日有老人食堂。我一定能实现我的理想,健康活到88岁,然后有尊严地死去。


管长岭


天津最近确实流行起很多智能的养老新模式,像题目提到的“日间养老”主要针对一些生活可以自理,但缺少陪伴的老人,白天在日间照料中心与同龄老人一起聊聊天,晚上回自己家中休息,可以有效的帮助老人排解寂寞。而“结伴养老”更是最近几年天津频繁被报道的热门养老模式,亲戚朋友集中到一起生活、做伴,方便子女们就近照顾还能彼此关照,受到很多天津市民的喜爱。

对于上面这些新型的居家养老模式,我个人是非常喜欢的,随着社会老龄化速度的加快,养老方式的话题一直备受天津市民的关注,很多老年人晚年虽有养老需求,但又不想住进养老院,这时候如何居家养老就成为他们和子女最为关心的问题,现在的生活越来越智能,我觉得在生活中为老人添加一些智能设备会非常实用,比如:智能腕表、智能手机等等,将一键求救、定位、配送餐、家政护理、代买代卖、医疗咨询、医疗保健等功能全部整合在一起,非常方便快捷。

我觉得,任何新鲜的生活方式我们都应该去了解、接触,多方比较,根据自身情况选择最适合的“居家养老”的模式,也可以根据自身需求,结合几种流行的模式打造属于自己的个性化养老模式,总之,不论选择哪种方式养老,子女还需多用心,随时关注老人状态,经常回家陪伴老人,才能让老人居家养老更安心。您觉得呢?


今晚报文旅


各种养老形式,什么居家养老,托付养老,什么智能养老等等,都是在能自理的前提下,要是能自理,老两口什么养老形式都不用,在家过正常生活就可以了,现在有关管理部门应该考虑的,重中之重是,1.当老人不能自理或半自理的情况下咋办?孩子不在身边或两个孩子带一个婴儿,四个老人,也就是说,这种情况下需要人护理了怎么办?2.老两口有突发疾病了咋办?不是光送医院就完事了,住院户理咋办,靠老伴陪护是不行的,因为心有余力不足。这两个问题是关键问题,养老问题,希望想的和设计的细致一点,深入一点,长远一点,全面一点,贴切一点,实际一点。再说说养老院问题,现状是,好的贵,一般人没钱进;差的无人问津,床位率很低;又好又住的起的,大都是公办养老院,人满为患,听说排队要等上几十年,笑话,几十年你还在不?面对现实,咋办?重点工作要把那些条件差的养老院,赢软件提升,这工作需要政府部门像支持中小企业发展一样支持民办养老院,扶上马走一程,比如,各行各业固定房产资源很不平均,教育界,前些年孩子们多,解决上学问题,建了许多学校,现在孩子高峰过去了,有许多学校空了下来,有的办这个中心那个中心,都是三产创收性质,应该把这些多余资源,改成养老院,解决两亿老人养老问题,以减轻办养老院的财政负担。其实,从长远看,养老业不是什么纯亏业,是一个能给国家盈利的行业,这已被发达国家的实践证明,关键是整体设计,精打细算,不仅能盈利,而且还能解决你想不到的那么多的就业问题,养老也是一个社会的先进和文明程度的标志,不得不能高度重视。


静观与呐喊


其实不仅仅是天津,现在我国很多城市都有居家养老的服务。


我国老龄化的趋势越来越引起社会的关注,的 五分之一了60岁以上的老年人已经占我国人口总数。然而截止到2018年年底,我国养老服务机构近3万个,床位700多万张,其中社区和居家养老的床位占一半,远远满足不了老年人的需要。

我国的养老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机构养老:

主要是养老院、护理院、敬老院等。现在很多养老院都是医养结合的,满足了老年人求医问药的需求。子女把老人送到那里,不用担心夜间突发事件,不用操心一日三餐和洗澡等生活问题。但是很多老年人不习惯。

2.居家养老:

这是现阶段我们大力倡导尝试的养老模式。既有社区和医疗机构相结合的模式,也有养老公司推出的居家养老。例如:日本的日医,在中国有多家事业公司,引进日本先进的介护理念和介护技术,重视介护预防,延缓老年人衰老和引导老年人“自立支援”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


日间照料中心一般也是日式或者中西合璧的比较多,例如:远洋椿萱茂,在北京、上海、成都、武汉等有多家养老院和日间照料中心。日间照料也叫“喘息服务”,解决了困扰家属的大难题。

青岛的长期护理保险对采用不同的照护方式的老人,给与了不同的补贴,减轻了老人和家属的负担。

居家养老最大的特点是:老人在自己熟悉的环境里生活,服务人员按时上门助浴、清洁、康复训练等,老人喜欢,特别是对失智老人,家人也可以参与进来,对老人有很大帮助。


3. 旅居养老、抱团养老等等:

这几种适合能够自理的老人,在自己能够自由行走的时候出去游山玩水,或者抱团养老、同居养老。无锡、南京等城市走在前列。美国、德国和瑞典等国家的“养老小镇”非常受老年人的喜欢,我国目前还没有。


总之,我国政府越来越关注养老问题,同时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重视,我们国家的老年人会越老越幸福、长寿的!


本问答图片源自:视觉中国



居家养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模式。自古到今,还是在家养老的多,为什么这么说?中国以近老龄化的高峰,现在需要养老的,大都有七八个子女的,四五个子女的。将来轮到这子女们成了老人,需要养老时。最多有三个子女,一般都是独生子女多。一对夫妻需要同时为四个老人养老,这样将由居家养老模式渐近社会养老模式。


能自理活动的老人,就是个吃饭问题,这个可以在社区食堂解决。关键是不自理,半自理的老人,必须就拴住一个人,照顾饮食起居。就是在养老院,也是人生走到最后的两年难持候。这人生旅途的最后期的老人,多数是夜间睡觉少,白天需补觉。

又愿意儿女在身边陪着,说话唠嗑,陪着玩。就是在孝顺的子女,长期陪着老妈,老爸,晚上要四五次的给老人盖被子,这身心也是真的疲劳疺力。这是子女多,持候老人能轮流的,如果是独生子女,死活的栓在父母亲身边的,真得很累很难。


老人都有自尊,大都很任性,就是错误的做事,也一定坚持自己的主见,让儿女哭笑不得。能耐着性子,一直孝顺老人的人,我说您真得了不起,其忍耐顺从父母的这颗人心,真是在接受人生的磨练和魔难,真是人生的一场大修行。

能走过父母亲的最后晚年的旅途,圆满的为老人养老送终,把这个善待和孝顺应用到社会所遇见的人人。你发现,人间的善爱容忍和包容好像简单了许多。不是社会的人人都发生了变化,而是你在孝顺父母亲的整个人生旅途中,理解了人性,使您的人生达到了佛祖要的佛界标准。



这种不修道以是道中人的人很多,当您进入墓年,这一段段,一件件为亲人,为社会人人的付出,原本就是你人生修炼的道具,也是你该经历的里程。您会笑离人间,而不是哭离人世。

家居养老模式,将渐近社区养老模式,不是儿女不孝顺,而是将来很多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很难同时应对四位老人的养老负担,不能先把这直接的养老义务人儿子或着女儿先累死累坏了,那还怎么为父母亲养老送终?所以选择家居养老和社区养老,应根据个家的不同情况,应实事求是的办好中国的养老事益。



文章原创现实艺术领域作品,欢迎朋友们审核,评论转发,收藏赞美关注。图片来自网络。


关爱文化历史艺术源泉


摸着石头过河。现在,人养成个毛病,凡事好乱说。往往把个人嗜好当成群体意识去传播,误人不浅。比如养老,上个世纪四十年代末期到五十年代末期出生的人,现在已经是需要养老的主体人群。都是经过计划生育经历阶段的。由于一个孩,现在面对的是‘’二小四老‘’的养老局面。家庭养老已经成为天方夜谭故事,小的要吃饭育孩,出工赚钱。老的日逐衰弱,要用人照顾。养老已经趋势面向社会。老人养老进养老院,老年院,已是所趋之势。关键是养老院咋样办好,人道养老,不是去遭罪。凡是总纠缠传统的面子养老的,实际是一种脱离现实的回避意识。办好管好老年院,才是未来养老的大势所趋。老年院也会成为老年人众望所归之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