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2 美军到处伸手,嫌悍马不扛打,装备的新车却毛病不断


2019年,美国陆军正式装备联合轻型战术车(JLTV)。这款军用车辆又被称为“新悍马”、“悍马二代”或“悍马终结者”,三种称号均指向它可能取代美军已使用多年的“悍马”军用车。

然而近来美国国防部的一份作战报告则称,该车在各方面存在许多问题,“不适合作战”。莫非“新悍马”刚出即将遭遇夭折?就让巴山夜雨涮锅来为您解读一二。

美军到处伸手,嫌悍马不扛打,装备的新车却毛病不断

前代风流:军用悍马的短板

我们熟知的悍马,是美军之前使用最普遍的一款军用越野车。美军从二战以来,广泛使用吉普为代表的军用越野车运载,而悍马的尺度和功能,基本上就是依照中型吉普车规格发展而来的。

1980年美国陆军决定研制一种通用型4×4的轻型卡车,提出高机动力、多用途轮式车的设计技术要求。这款越野车英文缩写为HMMWV。1981年2月,美国通用汽车公司按此要求研发的悍马车正式立项。1983年开始,悍马车陆续装备美军各部队。至今,悍马军用车生产超过14万辆,其中10万辆正被美军装备,还出口到世界上30多个国家和地区。

具有带表性的悍马M998,车身全长4.84米,宽2.18米,高1.83米,地盘410毫米。其自重2416公斤,载重是1077公斤,最高时速113公里。悍马车车身坚固、机动力强,可以搭载各种武器设备,改装成多种用途的战车,执行各种不同的任务。

美军到处伸手,嫌悍马不扛打,装备的新车却毛病不断

悍马问世之初并未得到重视,但1991年的海湾战争却令其大展雄风。在“沙漠盾牌”军事行动,美军第82空降师动用了大批悍马。这些轻型作战车辆,既方便通过其他平台运载, 如C130H大力神战术运输机的货舱一次性可以运载三辆全副武装的悍马。同时,在到达目的地之后,悍马车的卸载、部队展开和机动速度,也都远远超过重装甲部队的坦克和其他战斗车辆。在中东一望无际的沙漠中,悍马车载着大批美军,高速驰骋,几乎是飓风一般抢占要点。至于悍马薄弱的防御力,在海湾战场上并未成为致命缺陷。因为美军在此战具备完全碾压的军事技术优势。伊拉克方面拥有数千辆坦克、装甲车,这些坦克装甲车的火力远胜悍马,可以说一炮就能将美军悍马炸翻。但是他们根本没有机会朝悍马开火。美军的精确制导炸弹、空对地导弹和巡航导弹,早就将伊拉克的装甲集群炸得七零八散。少量漏网之鱼也会被伴随的武装直升飞机扫荡。悍马车队要做的,仅仅是快速把美军运送到指定的作战位置,然后用车上配属的陶式反坦克导弹和机关枪等,将已经被炸得七荤八素的伊拉克军队残部清缴就可以。最后,悍马运载的美军率先进入科威特城。此战令悍马一举成名,民用版悍马也随之问世。

美军到处伸手,嫌悍马不扛打,装备的新车却毛病不断

随后悍马就遭遇了“滑铁卢”。在1993年的摩加迪沙战斗(即著名的黑鹰坠落),乘坐悍马的美军在城市里面,遭遇中执行任务的时候,遭到索马里武装分子从大街小巷每个角落射出的火力覆盖,而美军不可能用巡航导弹和空中轰炸把他们全部清除。这下,悍马薄弱的防护力就暴露无遗。武装分子人手一支的AK47突击步枪,就能轻易击穿悍马的车体,打坏轮胎和发动机,火箭弹则可以击毁整个悍马。悍马配属的机枪,士兵必须站起来才能操纵进行扫射,这样更会完全暴露在近距离敌人的火力下。整个战斗中有数辆悍马被击毁,死亡的19名美军中有8人是在地面车队行动时阵亡或伤重不治的。

美军到处伸手,嫌悍马不扛打,装备的新车却毛病不断

此后,悍马的麻烦接踵而来。尤其在2001年和2003年,美军分别大举入侵阿富汗和伊拉克之后,面对塔利班和伊拉克反美武装的游击战,悍马的高机动能力得到很大发挥,但薄弱防护则一再造成伤害。武装分子的火箭筒、重机枪、突击步枪和路边炸弹,屡屡让悍马中的美军受伤或送命。美军在伊拉克10年,单是正规军战死和其他死亡人数已经近万,其中五分之一死在悍马车中。为了解决防护力差的问题,美军给悍马增强了防护,加装了关键部位的装甲。这样虽然部分提高了防护能力,却又大大增加了车身重量,在原本2吨多的基础上增加半吨多,使得悍马的速度大幅度下降,耗油量大幅度上升,原本“机动力高”的优势荡然无存。

美军到处伸手,嫌悍马不扛打,装备的新车却毛病不断

鸟枪换炮:联合轻型战术车的期待

由于悍马存在的上述问题,因此早在1994年,也就是摩加迪沙之战后的一年,美军就开始琢磨新的步兵战车,其核心是要比悍马具备更好的防护,同时机动性不因此受太大影响。“联合轻型战术车”(JLTV)正式提上日程。

根据美军的要求,JLTV重量约为6吨多,比悍马增加了一倍以上。尽管如此,依然可以让CH-47奇努克直升机和CH-53超级种马直升机空运,使得其机动性远胜过装甲防雷车。由于悍马的防护性能实在太差,因此JLTV非常看重这一点。除了加装厚钢板,倾斜的车体如同一艘船只,甚至乘客座的底部都是倾斜的,这样如果遭到地面炸弹的袭击,爆炸方向是向外而不是向上的,有助于减少爆炸冲击力。再加上减震座椅,为乘员提供进一步的保护。

美军到处伸手,嫌悍马不扛打,装备的新车却毛病不断

JLTV属于模块化的机动平台,其能够根据危险级别,搭配不同的装甲设置,分为普通的A级和强化的B级。其中A级装甲能够抵御30米内7.62毫米弹药的全向射击,100米处155毫米高爆榴弹爆炸后的冲击波和破片,对地雷和路边炸弹防护要到6-8千克级爆炸物。B级装甲能够抵御7.62~14.5毫米穿甲弹的射击,60米处155毫米高爆榴弹爆炸后的冲击波和破片,对地雷和路边炸弹防护要抵御10千克级爆炸物在附近爆炸。

如同悍马一样,JLTV具备四轮驱动。轮胎设计非常特殊,不但胎面和侧壁都很结实,而且每只轮胎都能在驾驶室里按下按钮就能充气和充气。这样,相对于普通的悍马,JLTV对乘员的防护能力有了质的提高;而相对于重型防雷装甲车MRAP,JLTV的机动能力优势明显。它既能更快地通过各种复杂地形,又更便于被直升机运输,同时消耗燃油方面的经济性也更为出色。

美军到处伸手,嫌悍马不扛打,装备的新车却毛病不断

如同悍马一样,JLTV项目分为多种不同的实用类型。在一种分类中,包含信息感知型(BA),综合作战型(FA)和后勤运输型(FL)。其中信息感知型块头较小,载重量为1.6吨,可搭载4名乘员,配备各种侦察和信息设备。近距离作战型载重量1.8-2.0吨,包括可搭载6名士兵的装甲输送车,6座的侦察火力车,4座的指挥控制车,以及重型火力车(4座外加1个火力手位置)、2座的救护车等。后勤运输型的载重则可达载重量达2.3吨,如可以加载加强的医疗模块,或拖曳不同的后勤模块拖舱。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JLTV相对于悍马,在本车重量增加的同时,其载重量也有所增加,能更好适应现代战场的需求。

美军到处伸手,嫌悍马不扛打,装备的新车却毛病不断

同时,JLTV还配备制动防抱死、电子稳定控制、碰撞预警等智能系统,使得车辆的操作更便捷。美军近年来一直宣传这是一款“坚固耐用、防护良好的高机动车辆”。在较早的计划中,美军准备生产10万辆JLTV,基本完全取代悍马。但近期计划则准备生产5.8万辆,其中4.9万辆列装美陆军,9000辆列装海军陆战队。首批JLTV于2019年1月配属于第3步兵师第1装甲旅战斗队,而3月开始,海军陆战队也开始接收新的JLTV。

美军到处伸手,嫌悍马不扛打,装备的新车却毛病不断

月有圆缺:联合轻型战术车的差评

然而,如同大部分新东西一样,JLTV并没有获得满堂彩生。

就在2019年初,这款新装备开始交付之际,美国国防部却发布了新的作战测试和评估报告,指出这款新型战车的诸多问题,包括士兵态势感知、作战可靠性和维护保养方面等。

第一个问题是车辆结构影响作战效果。美国国防部认为,JLTV的近距作战支援型号,其设计不合理,车内部的储物空间过于狭窄。这导致了士兵在战斗中,从里面拿取弹药很麻烦。这意味着发射 “陶”式反坦克导弹时,原本就缓慢的装填将被进一步迟滞,从而影响反坦克战斗的效果。同时,JLTV还存在大量盲区。这使得车上的乘员视野有限,难以在行进和战斗中进行较好地搜索与观察,为敌人有机可趁。

美军到处伸手,嫌悍马不扛打,装备的新车却毛病不断

另一个问题是维修保养问题。JLTV的功能较悍马更多,也就使得其结构更复杂,其维修保养将是一个很麻烦问题。美军的装备原本就不如苏俄制的皮实,后勤保障是一个重头戏。而在换装初期,美军部队如果得不到军火承包商的技术支持,甚至根本无法对该车进行维修保养。这显然增大了未来美军在海外各种特殊环境下作战的风险,使得部队的持续战斗能力削弱。

此外JLTV还存在其他问题。诸如车门打开不顺畅,轮胎漏气易磨损,制动系统故障频繁等问题。国防部的报告最后得出结论,这款被寄予厚望的新式轻型战术车,暂时不适合作战的结论。国防部还指出,目前该车的可靠性、可维护性、训练状态都差得远,美军还要对其进行更多测试改装,包括实弹射击、路边炸弹袭击、直升机吊装以及两栖登陆等,才能为下一步改进找准方向。

美军到处伸手,嫌悍马不扛打,装备的新车却毛病不断

正本清源:全面霸权下的高要求

虽然被称为“悍马2代”的联合轻型战术车遭到了来自美国国防部的差评,但实际上,这差评并非是对整个项目的否定,而更类似于对初代版本的测试意见反馈。而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则是美国追求和维持全球霸权这一大背景下,对特种作战兵器的运用。

实际上,JLTV也好,悍马也好,或者更早在二战和冷战中用的军用吉普也好,这类轻型车辆最基本的用途首先在于机动运输。指望美军的吉普或者悍马,去和苏联的钢铁洪流碰撞是毫无意义的,因此它们的防护力和作战力仅需要应对最低限度的武装威胁(比如渗透的敌军小股部队或弹片迸射)就可以了。

美军到处伸手,嫌悍马不扛打,装备的新车却毛病不断

随着冷战结束,美国成为一家独大的霸权国家,开始利用领先的军事科技,打完全不对称的战争,这才使得悍马等轻型车辆有了“赤膊上阵”的机会。而在索马里、阿富汗和伊拉克等地,美军进行的并非正规战,而是持续的治安战。这种战争的特点,战场并非是一线,而是一面;战斗并非是一时,而是持续不断,没有前方和后方之分。面对神出鬼没的游击队武装,耗油又耗钱的重型装甲部队如坦克很难面面俱到,于是美军的轻型机动车辆反而成为了诸多战斗的主力。它们往往在第一线展开战斗,既可能是最早遭到反美武装袭击的一批,也可能是第一批能赶到支援的友军。只有当轻型车辆已经持续一段战斗后,重型装甲部队才可能到达。于是,机动车辆的作战化就非常重要了。

美军到处伸手,嫌悍马不扛打,装备的新车却毛病不断

但是,将机动车辆改造为作战车辆,必然会增加防护和火力。而这种防护和火力的增加,虽然足以强化其面对敌人的压力和生存能力,反过来又必然影响机动力,增加系统复杂程度和制造、维护成本。而伴随着反美武装本身在装备和技战术上的提高,美军也必须增强自身装备的性能。最初的手段当然是不断给悍马打补丁,但当补丁本身厚度超过平台承载能力时,新的平台研发也就不可避免。

一方面是旧有的平台逐渐不能适应要求,另一方面是新的平台初步问世尚不成熟,青黄不接下发生这种差错在所难免。但是,美军毕竟还是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在可以预期的时间里,联合轻型战术车将逐渐改进现存问题,并可能与悍马并驾齐驱,为美军打造更为全面互补的低烈度战争输送体系。

美军到处伸手,嫌悍马不扛打,装备的新车却毛病不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