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2 关于慢阻肺,您知道的有多少?

近日,苏州高新区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门诊来了这样一位病人:65岁的王先生,有着40年的烟龄,前阵子也不知道是受凉还是怎么了,总是咳嗽、咳痰,稍微活动一下就喘不过气。总觉得胸口闷。住院检查肺功能、胸部CT后,医生诊断“慢阻肺”。经过抗感染、吸入药物治疗后,好转出院。那么,慢阻肺是什么病?为此,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关键教授予以了解释。

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简称慢阻肺,也就是老百姓所说的老慢支、肺气肿,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好发于冬春季节,老年人多见。是一种常见的、可以预防和治疗的疾病,以持续呼吸症状和气流受限为特征,通常是由于明显暴露于有毒颗粒或气体引起的气道和(或)肺泡异常所导致。炎症仍是慢阻肺进展的核心机制,会导致肺结构性变化、小气道狭窄及肺实质破坏,最终破坏肺泡与小气道的附着,降低肺弹性回缩力。

由于近年大气污染导致的环境急剧恶化、吸烟人群的增加,慢阻肺成了呼吸系统最为常见的疾病,具有进行性、不可逆特征。据最新的全国慢阻肺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成人患病率为10%,即全国约有1亿名慢阻肺患者。高新区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关键教授、主任医师强调,由于这一概念普及不够,很多老百姓听到“肺气肿”就紧张,但对慢阻肺却不在乎。慢阻肺就像寄生在身体里的“慢性毒药”,对人的身体和精神造成双重折磨。疾病的表现是不断递进的,从咳嗽、咳痰到气短或呼吸困难,再到憋气和胸闷,最后引起全身性疾病,包括心血管疾病、肺癌、骨骼肌功能障碍、骨质疏松症、代谢综合征等。晚期慢阻肺患者最典型的症状就是喘不上气,即使是休息状态下,呼吸困难也很明显。

那么,在面对这个疾病的时候,应该怎么做?

首先,及时诊断非常重要。关键教授强调,吸烟的人、40岁以上人群、有慢阻肺家族史、小时候经常咳嗽,反复出现呼吸道感染等问题以及长期暴露在粉尘环境中工作的人需警惕慢阻肺。如果在爬楼梯、做家务时比同龄人更容易出现呼吸困难、胸闷、活动能力下降的情况,要及时去医院进行肺功能检查,像测量血压一样,每年定期进行肺功能检测帮助患者早发现、早治疗。目前苏州市开展的531倍增计划,拟在部分社区卫生服务站开展慢阻肺筛查管理工作,高新区人民医院作为区域性指导中心,将参与这项惠民工程。

其次,戒烟,戒烟是预防慢阻肺的重要措施。吸烟量越大、吸烟时间越长、开始吸烟年龄越早,患慢阻肺的危险性就越大。在疾病的任何阶段开始戒烟,都有利于防止病情发展。

再者就是遵从医师的规范治疗。由于慢阻肺是气道局部的病变,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会使用吸入药物治疗的方法,在这个过程中,坚持药物治疗是关键,能有效改善症状和预防复发,减少急性加重发作的频率和严重程度,并起到改善健康状况和提高活动耐受能力等。需要患者与医生长期的沟通与合作。

最后,就是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适量运动,提高生活质量。进行一些力所能及的运动,比如步行、太极拳等。秋冬预防感冒、流感。注意保暖,必要时可注射流感、肺炎疫苗。

关键主任建议,可以自我测一测以下几个问题,了解自己的肺是否健康:1.您经常咳嗽吗?2.您经常咳出粘痰吗?3.您在进行爬楼梯、遛狗、逛街购物等日常活动时,是否比同龄人更容易出现呼吸困难?4.您超过40岁吗?5.您现在吸烟或曾经吸烟吗?如果有3个或3个以上回答是“是”,那就应该到医院进行一次较全面的肺功能检查。(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王一然)

关于慢阻肺,您知道的有多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