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3 什么样的挫折让孩子更有动力?教孩子面对困难,而不是主观改变

什么样的挫折让孩子更有动力?教孩子面对困难,而不是主观改变

现如今看到更多孩子的现状是“温室里的花朵”“掌上明珠”“家里的小王子”,可以说现在的孩子无比幸福,不论吃,穿,住,用,行都是最好的,家长不忍心让孩子受一点苦,更不希望孩子受一点点伤害。父母更是用全部的爱投入在孩子身上。难道这就是对孩子最好的成长方式吗?并非如此。

什么样的挫折让孩子更有动力?教孩子面对困难,而不是主观改变

生活中有一个有趣的事情,对于小孩子磕磕碰碰是很正常的事情,但父母的做法是不同的。一个小男孩走路的时候不小心摔倒了,膝盖磕在了地上。这时会哇哇大哭,但是两位家长的做法却截然不同。第一个家长赶紧把孩子抱起来,然后不停的说:“宝宝不哭,说都是地的错。就怪地把我们宝宝摔疼了。还不停地踩地说踩死他,踩死他”。之后孩子就被妈妈逗笑了,也就忘记了膝盖的疼痛。第二个妈妈的做法,鼓励孩子自己站起来。整个过程中妈妈虽然做出了手扶孩子的状态,但是都是孩子自己慢慢的爬起来。孩子哭的时候妈妈竖起了大拇指说“宝宝真棒,居然自己站起来了“,孩子感觉很骄傲,慢慢的也就不哭了,之后妈妈把孩子带到了旁边,给孩子处理了伤口。对于小孩子摔跤这件事情,两个父母的做法就会不同。相信很多人都知道怎么做是对的,只是当时的情况下,很多人可能会选择错误的做法。面对孩子这样的小挫折,也是成长中必然的经历过程,父母的做法尤为重要。

什么样的挫折让孩子更有动力?教孩子面对困难,而不是主观改变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要让孩子知道人生不仅有快活,而且还要悲伤痛苦和死亡,要是孩子从幼小年龄起,就通过亲身体验体会在生活里有一个叫困难的概念。

可见现在大多数的孩子都没有体验过困难,更不知道挫折是什么,在孩子长大的过程中,不断地由家长去庇护,爱护,给了过多的保护层,孩子的抗挫能力几乎为零,这在孩子未来怎么会有能力面对失败。又怎么能摆脱这种溺爱的模式呢?

家长自然希望孩子在面对未来的时候有勇气,能够有高强度的面对挫折的能力。可往往家长找不到正确的方法去锻炼孩子。非常容易走进误区。

什么样的挫折让孩子更有动力?教孩子面对困难,而不是主观改变

父母容易走进什么样的抗挫折误区?

第一,人为的主观打压不是面对挫折。

父母认为给予孩子吃,穿,住,用,行都是最好的,便是对孩子最好的爱,孩子面对挫折的能力差,家长也想锻炼一下,所以,用不断打压的方式,比如和比孩子更优秀的人对比,让孩子感觉到受挫的行为,其实,这不仅会让孩子的内心受挫,同时,也会让孩子的自尊心受到打击。

什么样的挫折让孩子更有动力?教孩子面对困难,而不是主观改变

第二,严厉就是挫折。

很多父母认为对孩子严厉一些,甚至棍棒底下出孝子,能够让孩子学会谦卑,谨慎。其实这种做法到把孩子培养成了一个“蔫茄子”,面对未来的时候没有勇气,总是害怕畏首畏尾。对父母的教育问题,给孩子带来的并不是挫折教育,而是内心的伤害。

什么样的挫折让孩子更有动力?教孩子面对困难,而不是主观改变

第三,给孩子定高目标。

父母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愿都是一样的。所以,希望孩子能够面对未来的时候有所发展,就想要把孩子的目标目标定的高一些,这样孩子也有了挫折意识,但实际上目标定的过高,会让孩子丧失信心,自然认为自己没有能力去面对。这也是家长最常走进的挫折误区。

什么样的挫折让孩子更有动力?教孩子面对困难,而不是主观改变

第四,少夸孩子。

很多父母就怕孩子不禁夸,夸着夸着孩子没有进步,反而尾巴翘上天了,认为孩子会变得骄傲。所以,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减少对孩子的夸奖。而过多的是找到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不足的地方,这其实不是真正的让孩子面对困难。家长的主观意识只能让孩子认为父母忽略了他的成绩。

什么样的挫折让孩子更有动力?教孩子面对困难,而不是主观改变

家庭中哪些因素会影响孩子的抗挫能力?

第一,包办事家庭。

很多父母认为孩子小不应该让孩子独自去面对生活,所以,一家人都围着孩子转,只要孩子有需求尽量去满足,导致孩子自理能力很差,得不到锻炼,心智不成熟,往往长大以后非常容易成为“巨婴”。这样的孩子不能够经受一点点挫折,当面对挫折的时候总是会显得慌乱紧张。

什么样的挫折让孩子更有动力?教孩子面对困难,而不是主观改变

第二,高要求的父母。

父母对孩子的高要求,对孩子来说并不是最好的鞭策。要恰到好处的给孩子制定合理的目标,才能够帮助孩子有序的成长。目标过高会导致孩子丧失信心,同时也会对自我的评价不中肯。

什么样的挫折让孩子更有动力?教孩子面对困难,而不是主观改变

第三,打击式教育。

孩子内心最怕的是“别人家孩子”这个词,所以,父母的这种打击式教育往往会和别人攀比。在比较当中对孩子的自我形成更是重重的一击。对孩子的打击,会让孩子认为自己永远不如人,怎么做也得不到父母的认可。

什么样的挫折让孩子更有动力?教孩子面对困难,而不是主观改变

第四,缺少爱的家庭。

很多父母工作很忙,忽略了孩子的成长,也有很多孩子变成了周末孩子,平时都是在寄宿学校或者在老人身边,只有在周末才能看到父母。往往这种孩子独立面对社会的时间过早或者独立面对的时候缺少保护伞,内心便会显的慌张。孩子的内心发展也总是得不到舒缓。缺乏安全感,自然抗挫能力也会相差很多。

什么样的挫折让孩子更有动力?教孩子面对困难,而不是主观改变

父母应该如何做才能提高孩子的挫折教育?

林文采博士曾写下,我们不是要感谢那些苦难和伤害。而是要感激在困难和挫折中不放弃勇敢走过来的自己。

第一,学会放手,让孩子感受挫折教育。

讲100个道理,不如让孩子感受一次,父母学会适当的放手,让孩子独立面对生活中的小挫折,从小事开始感触慢慢的会让孩子磨炼心智,同时有解决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什么样的挫折让孩子更有动力?教孩子面对困难,而不是主观改变

第二,学会让孩子直面面对。

父母不要以孩子还小为借口,给孩子层层保护,让孩子走出保护圈。尝试着去挑战挫折。家长也要适当的给孩子鼓励。在孩子处理问题的时候多给孩子建议,而不是帮孩子去处理,这才能让孩子切实地感受到挫折中体验的快乐。

什么样的挫折让孩子更有动力?教孩子面对困难,而不是主观改变

第三,合理的对比,合理的期望。

孩子成长中的对比应该是和自己的昨天对比,并不是和别人对比,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独特性,也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比来比去,要知道孩子是朝着自己的既定目标发展的,所以,家长要给孩子一个合理的期望。让孩子在努力过程中有希望有信心,这才能够增加他挑战未来的勇气。

什么样的挫折让孩子更有动力?教孩子面对困难,而不是主观改变

第四,榜样的力量。

孩子是父母的复印件,父母如何去做,孩子自然也会如何去做,面对事情的时候,父母如果垂头丧气,选择放弃孩子,自然也会选择这样的方式,永远选择避重就轻,所以,在遇到事情的时候,家长也要有勇气,这才能够让孩子容易接受到这份信息。榜样的力量是巨大的,这能够给孩子的内心增强必要的抗挫能力感。

什么样的挫折让孩子更有动力?教孩子面对困难,而不是主观改变

培养孩子的抗挫能力,一定要让孩子意识到,人在成长过程中失败不可怕,遇到挫折更不可怕。只要有勇气,所有的事情都能够迎刃而解。在孩子遇到困难的时候,父母要给予认同和疏导,在情感上,认知上,思维上给孩子全方位的支持,让孩子不打无准备之仗,这才能够让孩子在抗挫过程中不断地强大自我,培养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积极的想办法而不是逃避,这才能让孩子在未来变得越来越优秀。


我是优优妈妈,分享生活中育儿经验或有任何困惑都可在下方跟我们一起讨论交流。
欢迎分享给需要的人!!↓↓↓收藏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