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來沒有想到,自己會患上一種在中國即將被消滅的疾病;更沒有想到,我會跨越三個大洲,把這個疾病帶到寶島臺灣;萬萬沒想到,甚至險些因此影響了兩岸關係……
不是埃博拉,是瘧疾
故事要從2015年說起。2月下旬,我因為工作原因去喀麥隆東部出差。當地嚮導把我帶到一家每天70元人民幣的“高檔酒店”時,我有點不敢相信——且不說房間的昏暗和簡陋,床上連個蚊帳都沒有。非洲的蚊蟲傳播疾病是很厲害的,所以我果斷要求嚮導帶我去鎮上“最好的酒店”。
他興沖沖地把我帶到另一家酒店,每天80元。雖然環境並沒有顯著改善,但至少床上有蚊帳,雖然是一個有好幾個破洞的蚊帳。我摸了摸書包裡的風油精,算了算要待的天數,頓時捶胸頓足。
儘管每天省抹儉用,風油精還是提前用光了,我不可避免地被餵了些許非洲蚊子。
圖 | 大琳砸
結束出差回到北京沒幾天,就趕上公司組織到臺灣集體旅行。從抵達臺北的第一天起,我就開始發燒,不過到了晚上燒就退下去了。我也沒當回事,覺得就是感冒了。第二天又開始燒,吃了退燒藥倒是降下來了,可是晚上又燒起來。到第三天的時候,燒到39度,領導坐不住了,知道我剛從非洲回來,生怕我是感染了埃博拉病毒,讓臺灣導遊叫了救護車。
雖然我當時並不知道自己得了什麼病,但是能確定肯定不是埃博拉,因為我去之前就查過喀麥隆不是疫區。但不管我怎麼說,別人都不信。直到臺灣導遊跟專業人士打電話確認後,才反過來安慰我:“兄弟,我確認過了,喀麥隆沒有埃博拉,你放心吼。”
我當時真想跟他說:兄弟,這個我不是早就跟你說過了嗎。
儘管如此,急救人員到了之後,還是如臨大敵,命令我穿上笨重的防護服,戴上厚實的口罩,一溜煙似的把我就近送到六七十公里外的南投醫院接受治療。我已經不記得是當晚還是第二天一早,總之很快,就
通過血液檢測確診我得的是瘧疾,而且是惡性瘧。治瘧疾的經驗越來越“不豐富”,但這是個好事
瘧疾是一種由瘧原蟲引起的蟲媒傳染病,根據瘧原蟲的不同類型,可以分為間日瘧、三日瘧、惡性瘧及卵圓瘧四種。你並不需要掌握這四種類型的差別,只需要知道瘧疾的主要表現是發冷、發熱,並帶有周期性即可。
我當時的第一反應是:不是說瘧疾應該感覺忽冷忽熱嗎,為什麼我沒感覺到冷,只感覺到熱?後來才知道,惡性瘧的週期不明顯,有時不發冷只發熱。
醫生說我體內的瘧原蟲含量已經非常高了,好在送來得還算比較及時,沒有生命危險。我自己一直沒覺得會有生命危險,只是反覆高燒,總是擔心自己本來就不靈光的腦子變得更加愚鈍,因為我第一次覺得發燒可以燒到腦子空蕩蕩的。還有就是,一想到自己體內有這麼多寄生蟲,還是覺得挺噁心的。
瘧原蟲經由按蚊感染人類的簡化經過 | Mayo Clinic
雖然我當時的行李箱就有去非洲之前備好的青蒿琥酯片,但醫生顯然不會同意讓我回酒店拿藥,於是給我用了奎寧加另外一種藥物治療。
第二天,相關部門的工作人員就找我來做流行病學調查,主要了解我的行蹤、接觸過哪些人,最後用濃重的臺普對我說:“我們臺灣呢,自(治)療瘧疾的經驗不四(是)很豐富,每年子(只)有十幾例蘇(輸)入性病例,就四(是)像你這種,但四(是)你放心,你的自(治)療方案四(是)我們和‘衛生福利部’討論過的哦。”
其實,中國大陸治療瘧疾的經驗也正在變得“越來越不豐富”,但是這絕對是一件好事。2015年當年,大陸只有40例本地感染病例。到2017年,大陸首次實現了全年無本地瘧疾感染病例報告。如果能夠保持到2020年,中國就可以申請世界衛生組織的“無瘧疾”認證。要知道,在20世紀50年代,中國每年還有3000萬瘧疾病例。消除瘧疾對於一個發展中國家而言,是一個巨大的成績。
“驚!遊客發燒,初步排除埃博拉”
我放心了,但前兩天和我睡一個房間的同事還沒放心。後來我聽說,我被救護車弄走以後,一直到第二天上午,他都特別孤獨,所有人都把他當成一個潛在的埃博拉病毒感染者,避之不及。直到我確診為瘧疾,並且明確知道瘧疾不會通過空氣或接觸傳播,他才能重新融入集體,氣氛頓時一片祥和,其樂融融。
同事放心了,當地媒體還沒放心。我上新聞了!當地報紙以《驚!遊客發燒,初步排除埃博拉》為題報道了“一名30多歲任職鳳凰衛視的李姓男子”從非洲回來又來臺灣旅遊,期間因高燒而被送往醫院救治,最後被排除感染埃博拉的經歷。電視臺也播出這位男子大搖大擺走進醫院的畫面,幸虧當時還戴著口罩。
圖 | 大琳砸
得虧不是埃博拉,要不然如果因此影響兩岸關係,罪過就大了。
不過回想一下,從喀麥隆回國時,我還在伊斯坦布爾轉機停留了兩天,然後回到北京,又來到臺灣,經過十來天的潛伏,小小的瘧原蟲隨我穿越了非洲、亞洲和歐洲——如果伊斯坦布爾算是半個歐洲城市的話——瘧疾才開始發作。我算是切實體會到了為什麼說“傳染病無國界”。如果我得的是一個空氣傳播或接觸傳播的傳染病,可能已經不知道傳染了多少人。
我也成了消除疾病隊伍中的一員
除了開頭說到三個“沒想到”,還有一個“沒想到”,就是沒想到後來自己會成為消除瘧疾隊伍中的一員。我現在在蓋茨基金會中國辦公室工作,基金會的重點工作之一,就是利用中國消除瘧疾的經驗幫助非洲國家抗擊瘧疾。
是的,瘧疾已經快要在中國被消滅了,但根據世衛組織統計,全球半數人口仍面臨瘧疾感染風險,每年有超過2億人患病,約50萬人因此死亡 ,其中90%集中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國家,而且大部分是5歲以下的孩子。因為得不到救治,有的人會反覆感染瘧疾,備受折磨。
中國控制瘧疾的經驗可以幫助那些亟需幫助的人們。我們的項目官正在和中國、坦桑尼亞疾控系統的工作人員一道,降低坦桑尼亞當地的瘧疾病例。項目初步結果顯示,經過本土化改進的中國瘧疾防控經驗,可以將當地瘧疾流行率降低高達80%。
2018年,坦桑尼亞一個小鎮衛生研究所內,科學家向記者展示中英坦瘧疾防控試點項目中瘧疾快速檢測工具的使用 | 蓋茨基金會
對於一個村子而言,這也就意味著,可能會有十幾個孩子因此活下來,也就有十幾個母親不必承受喪子之痛。
但這還遠遠不夠。世界衛生組織制定了“到2030年將全球瘧疾病例發病率至少降低90%”的目標,希望可以在2040年徹底消滅這一疾病。
一個即將被消滅的疾病,差點消滅了我;現在,我要和我的同事們一起,努力把它消滅。
蓋茨基金會的韋曉宇高級項目官與坦桑尼亞合作伙伴Prosper Chaki高級研究員討論項目進展,他們才是消除瘧疾事業中真正的英雄 | 蓋茨基金會(攝影:張璟)
友情提示,如果要去惡性瘧流行區,特別是到非洲、東南亞等高流行區,需要注意:
(1)採取防蚊措施,如使用蚊帳、蚊香、驅蚊液等;
(2)可服用哌喹預防,每月服用1次,每次0.6g;
(3)在非洲、東南亞等惡性瘧高流行區,如出現發冷、發熱等類似感冒症狀,應考慮惡性瘧感染的可能,及時到醫療機構就診治療。回國後,應及時到當地疾控中心檢查血液中是否仍有惡性瘧原蟲,防止再燃。
這是『果殼病人』專欄的第23篇文章。曾與果殼er分享經歷的作者有喝酒喝到做胃鏡的,有因為打鼾被父母擔心要猝死的,有多年糾結後終於做了痔瘡手術的,還有因為痛經打120的。
如果你也有得病、看病的經歷願意寫出來分享,歡迎投稿至sns@guokr.com。
如有需要請聯繫sns@guokr.com
(歡迎轉發到朋友圈~)
果殼
ID:Guokr42
靠譜科普
就看果殼
大家得過什麼奇怪/特殊的病嗎?一起來聊聊吧。
AI和同事們等你來玩哦~
閱讀更多 果殼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