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4 山西长治桑梓村明清时期很富裕,真是因为供奉了祖师爷太上老君吗

胡哥专注发现古村落之美。敬请关注、转发支持。

在前面的一篇文章中,胡哥带领大家领略了山西长治市上党区桑梓二村的一通特殊石碑,石碑记载了潞商曾经的富裕程度“钱货流通遍天下”

明清时期的全国富裕户潞商起家靠的是什么呢?发端于明代的开中法,也就是商人给政府输送军粮、马匹等物资,以换取盐、茶的专卖权。

这只是起家的开端,实际暴富则靠的是铁器制造销售的商贸往来。因为晋东南地区拥有丰富的煤铁资源,尤其是以原长治县荫城镇为中心,四周各县区都参与的铁货为主的商贸往来。

据资料记载,最早在春秋时期,荫城镇就因为煤的开采,进而成为铁器生产的集散地。东西汉时,这里驻有铁官。到了明代,全国建立了十三个铁业所,荫城就是其一。

作为明清之际冶铁和铁货交易的中心,荫城村以及周边村庄几乎家家有铁炉,户户会打铁。鼎盛时期,各类铁炉达到1879多座(包括壶关、长治),制铁工匠13000余人。

距离荫城镇最近的桑梓镇(村)仅仅只有2公里,同样包括在内,也是以铁业生产、铁货贸易集镇的面貌出现在世人眼中。它从唐代到明清,一直为集镇,繁华兴旺程度不输荫城镇。当地人甚至说,先有桑梓镇后有荫城镇。

此说不论真假,但都揭示了一个事实,那就是桑梓村在历史上,的确是很繁华的,也是因为煤铁贸易而兴旺发达的。

桑梓村位于上党区东南山区,背山面水,风景秀美。虽然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一分为二,村东片区为桑梓一村,村西片区为桑梓二村,但双方共有的这段辉煌历史却无法分割。

桑梓村辉煌的历史在前一篇文章中,关于洞云庵的明代石碑中有明确记载,距今有将近500年了。另外还有一个旁证,也能作为研究桑梓村铁业生产的资料。那就是铁业制造的信仰崇拜祖师庙。只不过,祖师庙比起村北的洞云庵来说,看起来更加破败,更加落寞。

山西长治桑梓村明清时期很富裕,真是因为供奉了祖师爷太上老君吗

桑梓二村祖师庙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各行各业都有祖师,每逢年节或者开业歇业等关键节点都会祭拜祖师,小规模的是祭拜画像、塑像,行业集中地则会建有祖师庙供岁时祀奉。

比如说,木匠供奉的祖师爷是鲁班,酿酒业供奉的祖师爷是杜康,戏曲行业供奉的祖师爷是唐玄宗李隆基。山西长子县最出名的是理发业,供奉的祖师爷是关羽。

就连小偷这个为人不齿的行业都有祖师爷,有的供奉汉代东方朔,因为他偷过王母娘娘的仙桃,有的供奉水浒传里的鼓上蚤时迁。

那桑梓二村祖师庙里供奉的神仙是谁呢?是道教鼻祖太上老君。他的化身就是老子,春秋时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留下一部五千言的《道德经》,西出函谷关归隐而去。

山西长治桑梓村明清时期很富裕,真是因为供奉了祖师爷太上老君吗

祖师庙远观

祖师庙在桑梓二村西边,远远望去,在一片齐腰高的荒草丛中显得沧桑气派又带着几分无奈,四周还有废弃的砖瓦堆积。

祖师庙是清代遗构,一进三合院,包括正殿、耳殿、东西配殿,全部硬山顶建筑,最醒目的就是带檐柱的屋宇式大门,下有台阶,檐柱下的柱础石半米多高,六棱束腰式,两根砂石柱撑起了横梁,上面是三朵雕花斗拱,再上面是破损的椽子、残缺的屋瓦,一幅破败的模样。

大门紧锁,也锁住了昔日的繁华。杂树、荒草衬托下,祖师庙原本庄严的房屋殿堂,被忽视、被遗忘,如同曾经辉煌的铁货制造与商贸历史一样,少有人问津。我们的走访,打破了祖师庙沉寂已久的宁静,唤醒了一丝历史篇章的记忆。

山西长治桑梓村明清时期很富裕,真是因为供奉了祖师爷太上老君吗

祖师庙大门

为什么桑梓村的祖师庙要供奉太上老君呢?很简单,因为太上老君就是铁匠行业的祖师爷。桑梓村历史上煤铁经济发达,开炉炼铁、打造铁器是大多数家户赖以为生的主要经济来源,当然要供奉太上老君了。

那神通广大的太上老君为什么又是铁匠的祖师爷呢?大家还记得《西游记》吗?太上老君把孙悟空关在炼丹炉里炼成了钢筋铁骨、火眼金睛。炼丹、炼铁本源一致,这是其一。

另外,在民间传说中,老君还有一手打铁的好手艺,他锻打的兵器锋利无比、农具经久耐用。奥妙在什么地方呢?原来,他打铁不用铁砧,而是将烧红的铁胚放在自己膝盖上锻打。一边打还一边说:你烫我一层皮,我打你千层皮。等铁器打成,膝盖完好无损。

这个故事流传开来后,这老君会炼铁又会打铁,后世的铁匠们就把太上老君供奉为祖师爷,逢年过节或者开炉炼铁都要恭恭敬敬地祭拜。

桑梓村(镇)历史上作为和荫城镇几乎齐名的铁业生产、铁货贸易集散地,开炉炼铁、锻打铁器是日常生活场景。

村中的祖师庙从一个侧面证实了桑梓村铁业兴盛的场景,它和洞云庵的《庙塔碑记》一样,具有十分重要的研究价值,是研究桑梓村铁业生产、铁货贸易难得的实物资料。

关注胡哥,带给你更多好看的文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