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每次健身時練幾個部位比較合適?

馬博士健康團


科學合理的安排訓練計劃是取得良好效果的關鍵,制定健身計劃不僅要考慮個人身體素質,還要考慮各個肌群的訓練特點。從健身時間上看,如果一週只能進行一次訓練,只練一個部位顯然不太實際,而且也很難兼顧到其它部位。

所以在訓練時間有限的情況下,進行全身性訓練比較合適。但如果你有更多的健身時間,將各個部位分開訓練效果更好。關於訓練中各個部位的安排,詳細介紹如下:

肌肉的生長恢復特點

我們知道,肌糖原是肌肉運動的主要供能物質,當它大量消耗後,身體需要一定的時間進行補充,為下一次運動做儲備。除肌糖原外,不同器官和不同能源的消耗也都需要通過休息恢復。

研究發現,臀腿等大肌群在充分鍛鍊後,所需的恢復時間約在72小時,而調用(統籌)這些大肌群所消耗的神經及中樞的恢復,要更久一些,可能高達80小時左右。所以兩次大肌肉群鍛鍊的間隔時間應在72小時,小肌肉群則在24~48小時。

因此,讓肌肉有充足的恢復時間是保證肌肉快速生長,避免運動過量或受傷的關鍵。需要指出的是,肌糖原及各項生理機能的恢復速度,會隨著訓練效果的增加而變快。

訓練部位的劃分

根據訓練部位不同,健身訓練可分為全身性訓練和局部訓練兩種,而局部訓練根據所分部位的數量不同,又有四種訓練方法。

全身訓練

全身性訓練具有高效燃脂的特點,但塑形效果有限,比較適合沒有多少時間健身(一週一練)或僅需要減肥的人。當然,全身性訓練一週多練也沒問題,兩次訓練的間隔時間應至少為2天,以讓身體得到充分休息。

雖然全身性訓練能將各個部位都刺激到,但由於訓練時間有限,不能很好地精細雕琢,塑形效果自然較差。全身性訓練應採用小重量、短間歇、高密度的訓練方法,從而有效提高心肺功能、促進生長激素分泌,燃脂效果也更好。

當單獨鍛鍊某一部位時,乳酸會在該部位迅速堆積,很容易達到乳酸閥值。而如果進行全身性訓練,使各個部位循環交替進行,乳酸就不會堆積在某一部位。因此,全身性訓練能有效提高機體乳酸耐受度,增強肌耐力的效果也更好。

二分法,上下身分開訓練

二分法就是將上半身和下半身的肌肉分開訓練,適合一週兩練,當然也可一週多練,兩次訓練的間隔時間為1~2天。為提高訓練效果,可將上半身的胸、背肌群和下半身大腿前後側的肌群組成超級組訓練。這不僅可以使用更大的訓練重量,而且還有利於提高肌肉的穩定性。

三分法,胸+背+臀腿

三分法以大肌群訓練為主,可分為胸、背、臀腿三部分,屬於最經典的部位劃分。對於中高階訓練者來說,還可將大肌肉群與小肌肉群搭配訓練,比如胸+肱三頭肌,背+肱二頭肌,臀腿和肩部一起訓練等。

四分法和五分法

四分發和五分法,就是在三分法的基礎上進行更精細的劃分。比如,胸+背+臀腿+肩臂(四分法),胸+背+臀腿+肩+臂(五分法)。在大肌群訓練的基礎上增加中小肌群訓練,有助於更好地塑造肩部及手臂肌肉線條。

腰腹部訓練

腰腹部力量是核心力量的重要組成部分,一般在臀、腿等其它部位的訓練中就可以得到強化,所以可不必專門訓練。當然,對於希望快速練出腰腹部肌肉線條的人來說,也可將腰腹部肌群單獨放在一天訓練。

最後需要說明的是,對初步健身的人而言,肌肉力量比較有限,肌肉功能也大多處於休眠狀態。開始訓練前,可先進行一個短期的全身性訓練(一週三練)恢復肌肉功能,當全身肌肉激活後,再分開進行單獨訓練。


jianxing2000


首先我們健身運動時,會有兩種主流選擇方式:有氧運動和無氧運動。

有氧運動,可以增加心肺功能,減去脂肪。

無氧運動,可以增強爆發力,增加肌肉量。

無論你選擇哪一項,都可以訓練到全身,相信你這裡問的應該是:器械訓練時練幾個部位。就這一點來詳細分析。

1.器械訓練針對部位

器械訓練,正常就是槓鈴、啞鈴、固定器械這些。

①從表面看可以分為:上半身和下半身

上半身:肩部、胸部、背部、手臂、腹部;
下半身:腿部、臀部。

②再次細分肌肉群

A.上半身

肩部→三角肌前束、中束和後束;

胸部→上胸、中胸、下胸、外側和中縫;

背部→斜方肌、大圓肌、小圓肌、岡下肌、菱形肌、背闊肌、豎脊肌等;

手臂分為上臂和前臂,上臂→肱二頭肌和肱三頭肌,前臂主要是屈肌和伸肌;

腹部→腹直肌、腹內外斜肌和腹橫肌。

B.下半身

腿部分為大腿和小腿。

大腿→股二頭肌、股四頭肌、內收肌等;

小腿→腓腸肌和比目魚肌;

臀部→臀大肌、臀中肌和臀小肌。

2.訓練部位選擇

正常我們的器械訓練,有兩種訓練方式。

一種是全身性訓練模式,主要是以槓鈴三大項為主,配合其它一些輔助動作。

一種是分部位訓練模式,主要是以大肌肉群和小肌肉群依次交替訓練為主。

①全身性訓練

主要增對增加全身力量為主,一次性做完槓鈴深蹲、臥推和硬拉。配合輔助動作有:槓鈴推舉、槓鈴划船、雙槓臂屈伸、引體向上、上斜槓鈴臥推等等。

②分部位訓練

一般順序是先練大肌肉群,後練小肌肉群。

常見訓練模式:胸、背、腿、肩、手臂。

也有在練腿日加入臀部訓練。

更進一步的訓練計劃:胸部、背部、大腿+小腿、肩部、上臂肱二頭肌、肱三頭肌+小臂。

3.關於部位配合選擇

嚴格來說,沒有一個肌肉是可以獨立訓練的,你總會在訓練這塊肌肉時,附帶練到另一塊肌肉,只不過更多的受力會在目標肌肉上。

而正常配合是先練大肌肉群,再練小肌肉群,也就是說這兩者可以各選擇一個,在一次訓練中練兩個部位,這樣互不干涉,可以更快恢復,不影響下一次的訓練狀態。

一般我們會把胸肌和肱三頭肌搭配,背部和肱二頭肌搭配,而腹部可以和胸部、背部、腿部任何一個大肌肉群之後訓練,手臂可以單獨訓練,二頭、三頭和前臂三個可以一起練。

另外可以分為上、下半身單獨訓練,就是將胸背放一起,然後練肩部、手臂和腹部,之後再練腿部和臀部,這樣就是1周3練。

這樣來看,你一次訓練可以選擇2-3個部位訓練,但是要考慮到訓練時長、動作個數和訓練重量。訓練容量過大,會影響你下一次的訓練。

個人建議是選擇2個部位訓練,總時長控制在1個半小時左右,訓練動作需要精簡。你單個部位的動作可以挑5-8個,但是2個部位結合,最好是各挑3-4個動作,不要太多。

總結:

器械訓練,可以分為全身訓練和分部位訓練兩種形式。

全身訓練,主要是槓鈴三大項和其它輔助動作。分部位訓練,主要分為上半身和下半身。上半身分為胸部、背部、手臂和腹部;下半身分為大腿、小腿和臀部。

可以將大肌肉群和小肌肉群結合,一次搭配2-3個部位,可以將胸部和肱三頭肌搭配,也可以將背部和肱二頭肌搭配,也可以將上臂和前臂單獨訓練,腹部可以和任何一個大肌肉群搭配。也可以將上半身和下半身分開訓練,這樣一週3練也是不錯的。

總之,器械訓練需要找到適合自己的模式,不要太過就可以。

想要了解更多健身內容,請關注“悠米愛健身”


悠米愛健身


此問題也正是新人比較困惑的。

畢竟初入健身房,都希望可以在最短的時間內,得到最大的效果。

所以我太多次看到一些訓練者在一個訓練日練遍全身。

但很多人忽略了一個常識性問題:肌肉的恢復是需要時間的

越是龐大的肌群,需要恢復的時間越久。

所以每次的訓練,必須把部位進行嚴格的區分。

我簡單說說總則:

大肌群,每次只訓練一個

這裡指的是胸,背,臀腿等等部位

這幾個位置肌群的佔比,在全身可以佔到70%

尤其是臀腿部位,幾乎在腰以下全是它

這些位置的肌群,體積大,肌纖維豐富,涉及到的運動動作,以及運動關節非常多

所以,真正有經驗的人會告訴你:哪怕每次只訓練一個位置,有時都感覺練不透。

假如在摻雜其它的肌群訓練,身體是吃不消的。

另外不要提類似於施瓦辛格的胸背拮抗肌同時訓練的方法,世界上只有一個施瓦辛格,你的基礎素質不一定有他那麼強。

小肌群,每次可以訓練兩個

類似於二頭,三頭肩膀等等部位屬於小肌群

這些部位嚴格意義上說,每次可以搭配著訓練

不過我還是建議,假如時間充裕的話,把肩膀單獨拿出來一個訓練日會比較穩

肩部肌群結構複雜,而且很小,又容易受傷

和其它肌群一起訓練,尤其是和上肢肌肉一起訓練,有時會有負面體驗。

耐力肌群,可以搭配任何肌群訓練

耐力肌群指的是小臂,小腿,腹部核心肌群等等

這部分肌群的肌纖維構造以耐力為主

而且在日常生活中,這部分肌肉常常在做輕度的運動,所以耐性很高

可以把這些部位的訓練,搭配著其他的部位一起

但是要先做其它部位,再做這些部位的訓練,是比較合理的。

希望有幫到你。


虎山行不行


“運動有益健康”的理念已經日漸深入人心,健身房的揮汗如雨的身影已經隨處可見。但辦好健身卡,走進訓練場時,許多人頓生疑問:今天練哪些部位合適呢?

對於大眾健身而言,大的原則是:每次練習1~2個部位,而且優先訓練薄弱部位。

對於健身大眾而言,身體的部位不必劃分過於精細,大致分為:上肢、下肢、背、腹、胸幾個大塊即可。而專業健身運動員訓練時,往往會精確到某塊兒肌肉的某一束,比如,三角肌中束。

訓練頻率:如果一週可以鍛鍊5天,那每次一個部位即可;如果可以鍛鍊3天,那每次2個部位也行;但如果只能練1天,那就訓練自己最薄弱的1~2個部位。通常來說,上肢細、肚子肥、背無力的情況都較為常見。具體練哪,還是要結合自身狀況。

建議:每週的訓練次數不應少於3次,各部位循環訓練。有條件請個教練就再好不過了。

不建議:一次健身時訓練過多部位。正所謂“傷十指不如斷一隻”,哪哪都練最後的結果就是哪哪都沒練到。


馬博士健康團盧士軍 國家高級健身教練


馬博士健康團


針對這個問題我來回答一下。

首首先這個根據你的健身目的不同來選擇,有些人健身它是根據部位來劃分的,有些人是針對他的肌肉群來劃分的,比如說背部肌群,胸部肌群。根據肌肉部位來練的方法叫做孤立性訓練,而針對一個大的機群來進行綜合訓練,那麼就叫做複合訓練。

因此在健身前先要分清楚這個點

如如果進行孤立性訓練,那麼你可以進行多個部位三個以內都可以的,比如說你胸部可以單獨作為一個部位來練,你的小腿的肌肉可以單獨作為一個肌肉來練,你的二頭肌是可以單獨作為一個肌肉來練,但是如果你做的是複合訓練,那麼就是一個整體的肌肉群在做訓練,那這種情況的話就是一次只做一個肌肉群的訓練,比如說最明顯的區分就是背部肌肉,群腿部肌肉群,胸部肌肉群,核心肌肉群。

因此具體到你怎麼選擇,首先就要判斷你的訓練目的是什麼,其次要判斷你是以孤立訓練還是複合訓練為主。

最後不管哪種方式,建議是做複合訓練為主,因為收益性比較高。

更多的健身問題可以關注我,留言給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