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兒童最需要的永遠是陪伴

最近回老家,發現鄰居家的孩子在嚎啕大哭,問他為什麼哭,孩子只說了一句爸爸媽媽都走了,現在許多父母為生計憂愁,但孩子既然生下來了,也要承擔起陪伴的責任。

兒童最需要的永遠是陪伴


留守兒童是極其受傷的一群人,內在小孩的情感,永遠留在被"拋棄"的那一刻。我說的拋棄不是真的"被媽媽拋棄",事實未必如此,但確實是"孩子眼中的事實",——他的生活中,突然找不到媽媽了,他一定是被遺棄了。

兒童最需要的永遠是陪伴


前幾日,同事把女兒帶到公司。同事埋頭工作,小朋友全場坐在一旁畫畫,兩人全程沒什麼交流。乖巧懂事的模樣讓人忍不住想去逗她,當我問起"你怎麼這麼乖呀?"得到的回答讓一旁沉迷工作的同事停下了手中的活。小朋友說:媽媽平時工作忙沒時間陪我,今天能待在媽媽身邊我當然要乖乖的。

兒童最需要的永遠是陪伴


少年期是個性發展和形成的關鍵時期,父母的關愛、良好的家庭環境和教育對青少年個性的健康發展起著無法替代的作用。但是,農村留守兒童們由於其父母長時間不在身邊,家庭的"缺陷"使留守子女無法享受到正常的親情關愛,久而久之,無助感,失落感和被遺棄感逐漸形成,嚴重影響著留守子女心理的健康成長。

兒童最需要的永遠是陪伴

陪伴是給孩子最好的禮物,給孩子多一點陪伴,便能幫孩子建立起更多的自信和自我價值感,讓孩子在成長過程中能形成健康的人格,表現出更高的情商。


一位名校校長語重心長地說,現在學校裡各方面優秀的孩子,大部分是家長陪出來的,一個出類拔萃的孩子其實與學校教育沒啥大的關係,多半是這個孩子的家庭教育做的好;而一個所謂"差生"也多半是家庭教育出了問題

兒童最需要的永遠是陪伴

陪伴,是一種互動的關係,你坐在孩子身邊,和孩子一起看電視,我認為這算不上陪伴,因為你們之間沒有互動和交流,真正有效的陪伴是和孩子共同去完成一件事,比如,一起搭積木、一起畫畫、一起做手工,遇到困難的時候,一起想辦法解決。陪伴孩子就要一心一意,不可心猿意馬。有些父母在陪伴孩子的同時,總是做著或想著自己的事情,看電視、聊微信,或者和別人聊天,這都算不上有效的陪伴,也無法讓孩子感受到父母在身邊的快樂與幸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