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31 數字也瘋狂|被高度低估的一條地產新聞

數字也瘋狂|被高度低估的一條地產新聞

昨晚,萬科總裁換帥,新聞刷屏,結果,融信很受傷。

因為昨天晚上,融信公佈了一個十分宏偉的2018年度目標:

数字也疯狂|被高度低估的一条地产新闻

在一勺言印象裡,幾乎沒有見過上市房企專門公告下一年度銷售目標的案例發生,這種目標數字通常都是公司內部年會里的動員時刻才會出現,然後被第三方媒體以爆料洩露形式被公開。

但是,融信主動公佈年度目標的急切心理特別值得理解,誰不願意做優秀學生呢。它放的這個大衛星是:2018年衝刺1200億元(含合營與聯營公司)。

這個數字意味著什麼呢?2017年融信中國銷售了502億元(不含合營與聯營公司),而按照克而瑞的統計,融信中國去年全口徑賣了700億元,在它的基礎上,2018年,融信的銷售漲幅將高達71%。

如果順利完成,融信中國銷售規模年度漲幅70%,這個數字將把融信中國送進本年度增速最快的中資地產商頭排行列。

資本市場是相信神話的,今天上午一開盤,融信中國(3301.HK)最高上漲17.5%。

但是你可能會說,資本市場只是一時情緒氾濫。那麼,我們來在老數據裡找找這個新數字實現的高度可能性。

答案主要藏在兩個地方:

第一個答案,就在2017年的核心數據裡。

房地產的銷售額增長,主流路徑是貨值驅動,通過增加土地儲備量,快速週轉,從而實現規模增長。

融信的2017年報尚未披露,所以我們只能參照它的中報數據。截止2017年6月底,融信的土地儲備高達1300萬平米,高於此前上市的正榮地產,其總貨值為3000億元。

這些都是粗糙的大數,但我們看一個企業的增長有無持續性,還要觀察它的貨值結構。

這1300萬土地儲備中,高達72%在核心一二線城市。在地產界,由於「一二線城市」是一個約定俗稱的並不十分嚴謹的詞彙,很多地產公司為了美化報表,都會對所謂的「一二線城市」有一個自我版本的定義,中間夾帶私貨,你即使看出來也沒啥辦法。

可是,融信中國的「一二線城市」清單卻顯得相當貨真價實:

福州,廈門,漳州,上海,杭州,南京,蘇州,天津,成都,莆田,廣州,重慶,金華,鄭州,衢州,寧波。

這16個城市中,漳州與莆田,雖然城市地位中等,但卻是高購買力城市。去除金華與衢州外,剩餘的城市大多是省會及副省會城市,正處於「一二線城市」的經典範疇。

根據中報,2017年上半年,融信中國的銷售單價高達25855元/平米,這個數字非常準確地印證了融信可以用來打仗作戰的「彈藥結構」相當具有競爭力:它不僅供應充足,而且恰好被投放在最佳作戰區域。

一勺言透過各種渠道打聽到,在3000億元的總貨值中,預計2018年將有1800億元的可售貨值推向市場。

如果我們按照行業平均的65%的年去化率來計算,2018年,融信中國也將毫無懸念地大踏步進入地產千億俱樂部。

第二個答案藏在哪裡呢?相對較低的負債率與不錯的負債結構。

地產公司的高速規模擴張,經常會帶來負債率的提升。在之前多篇文章裡,一勺言把高負債率視為一種突進年代不得不接受的現實,以及,中國有追求的地產商不得不擁抱的命運。

融信中國過去三年,銷售額年度增速平均100%,從2015年的119億元衝刺至2017年的502億元。

在這樣的速度下,融信的資產負債率為79%,而有息負債率更低至49%。

也就是說,如果融信中國願意,它仍然具備較大的加槓桿的財務空間。

當然,比數字更重要的是結構。負債結構中,融信中國的長中短債的比重為2:1:1,只有25%比重的一年內到期債務。

十天之前,融信再一次在海外資本市場展現信用,發行了一筆3年期、3.25億美金的優先票據。通常而言,這類財務操作,只有一個最直接的目的:進一步改善債務結構,用便宜的錢替換掉貴的錢,用長期的債務替換掉即將到期的債務。

糧草與錢都到位完畢,如此一來,一個地產公司衝刺千億起飛前的準備工作便基本就緒,剩下的事情就交給了各地的營銷總監們。

唯一的懸念就是,哪一個樓盤會在這場為期12個月的高速運轉中,再一次站出來成為年度明星了。

不,還有一個最最重要的問題:當融信的產能機器在穩健運轉的同時,你在愣著幹什麼?你究竟上車了沒有?

放眼地產界,2016年的市值明星屬於萬科,2017年的股價之王屬於恆大碧桂園與融創。

2018年,股價上漲明日之星會出自何方?

不管A股還是H股,我的觀點是,閩籍軍團具備強有力的參選資格,它們在過去幾個月展現出來的競選實力,會讓2018年的市值漲幅之爭全程無尿點。

理由仍然有三:

1,碧桂園與融創的市值覆盤結論是,絕大部分人們仍然是喜歡聽高增長故事的,更重要的是,投資人願意為高增長的故事買票進場。

這個昂貴的故事中有一句名言:做到比說的好更重要。

2,泰禾黃老闆喊出2000億元的「2018年心願數字」後,不足一月,市值增加了200億元有餘。

這說明了什麼?碧恆融故事後,人們在踮起腳尖等待下一個白銀年代的「冒險家」出現在地平線上。

3,融信的長篇劇情中,不乏戲劇性。2016年,融信的「地王殺手」印象滲透在全國地產界,如今它已經淡去,人們對它財務安全度的質疑紛紛剝落。

預期翻轉,當年飽受攻擊的「軟肋」變成了戰略「優勢」,如果你曾經被小看、被低估,現在就是證明他們錯的時刻了。

也許到了一年之後的今天,我們會發現,昨天晚上,我們錯過了一條被高度低估的地產新聞。

前文閱讀提示:

一勺言 | 獨家:內部人談萬科新任總裁祝九勝

一勺言 | 獨家:龍湖CEO邵明曉內部年會開場白「董小姐不在這裡吧?」

董小姐 | 專訪王石:你不放權,權力就是炸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