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曹植才華橫溢,天資聰穎,為何曹操不讓曹植接班?

黃康銳


曹植,字子建,其文采過人、天資聰穎,受到曹操的喜愛。在文學方面,曹植和曹操、曹丕合稱為“三曹”。其中曹植的文學成就很高,他是建安文學的代表人物之一,後世對他的評價也很高,曾有“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獨佔八斗”的評價。



然而曹植在和其兄曹丕爭奪世子之位時,卻敗於曹丕,最後曹操還是立了曹丕為世子。

那曹植才華橫溢、天資聰穎,為什麼曹操不立曹植為世子麼?

首先,曹植雖然才華橫溢,深受曹操的喜愛,然而也是因為這個原因,曹植文人才子氣過重,行事往往任性而為,並且文人有時也會變成狂士,狂士亦愛飲酒。曹植就有些這樣。

曹植每當喝起酒來,就毫無節制了,曾經曹植喝了酒後,就乘著王室的馬車,私開王宮大門,並且他還在只有君王舉行典禮時才能走的道路上奔馳,這樣曹操非常生氣。認為他過於狂士,不能節制自己。


因此曹操對曹植就開始不像以前那樣喜愛,並且後來曹操準備讓曹植接受任命,然而曹植卻喝的大醉而不能接受,於是曹操更加對他不太喜歡了。

其次,曹植雖然才華橫溢,在文學方面上稍勝於曹丕,但是曹植的綜合能力卻沒有曹丕高。曹丕身邊的人是偏於謀士,而曹植身邊則偏於文人。

最後,曹植和曹丕在年齡上,是曹丕為兄、曹植為弟。在立子立長的情況,曹植也就輸於了曹丕。


因為曹操經過多年的努力,才奠定了曹魏政權,他一路走來,經歷了不少,其中就有因為選子不當而導致失敗的例子。

比如袁紹、劉表,他們兩人的事情是曹操知道的,曹操是還記得的,曹操不願袁紹和劉表的事情又發生在他的身上。

所以,曹植雖然才華橫溢、天資聰穎,但曹操最後還是沒有立曹植為世子,而是立了曹丕。

後來曹操去世,曹丕繼魏王位,沒多久曹丕就以魏代漢、登基為帝。身為皇帝的曹丕對曹植還是頗為猜忌,但是因為其母卞氏的原因,曹植得以倖存,不過卻也受到了打壓和排擠。


曹丕去世後,曹叡繼位,曹植就多次上書曹叡,希望得到重用,但是曹叡對曹植這個做法,只是口上嘉獎,卻沒有真正的任用,同時對曹植還是排擠和猜忌。後來曹植就專注文學著作,其去世後,諡號為思。


中孚鑑


最根本的原因是,治國需要的是政治才能,而不是琴棋書畫。具體來看,曹植有以下幾個劣勢:

第一,文人習性太重。曹操雖然非常賞識曹植的才華,但曹植作為一個文人,也免不了文人縱酒歡愉的一些毛病,常常因為醉酒而闖下大禍。醉酒駕車夜闖宮殿,酗酒大醉而無法領兵作戰等等,都讓曹植逐步失去了曹操的歡心。

第二,沒有獲得朝中元老重臣和世族的支持。當時的朝堂,多數大臣都支持曹丕繼位。雖然曹操通過讓曹植與河北世族領袖崔琰的女兒聯姻來鞏固曹植的地位,但最後崔琰也站到了曹丕一邊。為了穩固朝政,曹操也不可能傳位給曹植。

第三,缺乏軍功。與曹植相比,曹丕年少便從軍作戰,在軍隊體系中也有自己的一方勢力。大爭之世,槍桿子才是硬道理,缺少軍功和軍方支持的曹植便落了下風。

第四,前車之鑑。在此之前,已發生過袁紹、劉表傳位次子導致兄弟相互攻殺,內部分崩離析的情況。曹操的目的是統一天下,絕不可能為一己之喜好而埋下亂國的種子。





大師兄翡翠原石


很高興回答您的問題。

對於接班人的問題,在曹操一直猶豫不決,為什麼呢?因為曹丕和曹植都很優秀。那麼最後為什麼還是選擇了曹丕呢?

建安十九年,曹植被封為臨淄侯,可謂意氣風發,此後曹操幾次想立他為太子。但曹植卻任性而為,不注意自己的形象,經常喝醉酒,一醉就是一兩天。有一次,曹植,曹植曾在天子行走的道路上乘車行走,並打開司馬門馳出,違反了禁令。又有一次,關羽圍攻曹仁,曹操派曹植任徵虜將軍,打算排他去救援曹仁,叫他來接受詔令,但曹植卻因醉酒不能前去,曹操也就罷免了他,這哪像是當老大的做派。

而曹丕就不同了,他善於運作,常常矯情自飾,以掩蓋其真實面目,和大臣及曹操身邊的人關係都很好,這些人常常誇獎他,在曹操的眼中,比曹植成熟多了。此外,賈詡曾提醒曹操,叫他不要學袁紹,把位置傳給小兒子,以致禍起蕭牆,最終被滅掉。

所以經過綜合考量,就立曹丕為太子了。


孤舟釣江雪


首先,從魏國角度看,曹植不是長子,古代一般都是立嫡長子的。曹操的嫡長子是曹丕。

第二,曹植自己是個文人,而非政客。沒有曹丕行事果斷。曹操再喜歡曹植,他再欣賞曹植的文學才華,但歸根結底,曹操是一位政治家,雄心勃勃,曹植擅長撰寫文章,但他只能寫文章,他在政治鬥爭方面的經驗遠遠不夠。而曹丕則更有政治頭腦。

第三,曹植的門客水平不高。起碼沒有曹丕的門客水平高。鬥智鬥勇方面,軍師起的作用是不可小覷的。一個好的軍師勝過十萬雄兵。

第四,曹植本人的性格原因。曹植看起來很聰明,但當遇到重大事件時,他無法從容應對,在關鍵時刻總是做出錯誤的選擇。比如司馬門事件。他自己恃才放曠,而且酗酒成性,這都是曹操看在眼裡的,在選擇接班人時不能不考慮。



文化千年


關於繼承者的人選,曹操在曹丕和曹植之間猶豫了很久,他從各個方面對兩個兒子進行了比較。

1、從身份上來看

曹丕和曹植都是正室(繼妻)卞夫人之子,曹丕居嫡長,得一分;

從才情上來看,曹植才華橫溢,曹丕雖然也善詩文,卻寫不出他那麼華美的詞賦。曹操不但是雄才大略的梟雄,內心深處還是個文藝中老年,在文學上很有造詣。自然而然的,他很看重兒子們的文學天賦,所以在這一點上曹植很佔優勢,可以得三分;

(影視劇中的曹植)

2、從軍事能力上來看

曹丕六歲會射箭,十歲隨父征戰,軍旅生涯鍛鍊了他的軍事指揮能力,至於曹植,雖也隨父西征,但更多是以此做為寫詩作賦的題材。曹丕得一分;

3、從政治能力上來看

曹丕素有心計,善於籠絡部下,曹植似乎沒有什麼政治能力……曹丕得一分;

4、從性格上來看

曹丕沉穩有度堅毅果敢,曹植就是個純粹的文人,書生意氣,任性妄為,性之所至不管不顧,不拘世俗禮法,雖然文采風流,卻無法託付大事。曹丕得一分;

(影視劇中的曹丕)

5、再看看他們身邊圍繞的人

曹丕身邊是賈詡、崔琰、司馬懿、陳群、桓階、邢頤、吳質這些政治老手,曹植身邊是丁儀、丁廙、楊修、孔桂、楊俊、賈逵、邯鄲淳這些文學青年,若是朋友相交,自然是曹植這一黨更有趣,但要是玩政治,曹丕這一黨才靠得住。

這麼一比較,曹操怎麼敢把基業交給曹植?誰知道會被他帶到什麼路上?

而讓他下定決心的是這麼一件事:建安二十二年(217年),曹操外出,曹植喝多了,藉著酒興私自坐著王室的車馬,擅開王宮大門,在只有帝王舉行典禮才能行走的禁道上縱情馳騁。

這種行為是被嚴令禁止的。曹操得知後大怒,處死了掌管王室車馬的公車令,對曹植非常失望。同年十月,曹丕被立為世子。

但別看曹丕、曹植爭得歡,曹操最滿意的繼承人根本不是他們,而是幼子曹衝,他天生聰慧,小小年紀就能像大人那樣思考問題,課本上的“曹衝稱象”講的就是他的事蹟。

遺憾的是天妒英才,曹衝十三歲時夭折了,曹操極為悲痛,為他合冥婚,聘了甄宓家族中的亡女與他合葬。後來還對曹丕說:“曹衝之死是我的不幸,但卻是你的大幸”。

只要曹衝活著,曹丕、曹植都得靠邊站。

(影視劇中的曹操和曹衝)

總之,曹植雖然極有才華,但他卻不是合格的政治人物,而是風流才子那一款的,真的沒法想像他當帝王是什麼樣子。

從文學方面來說,幸得他沒當帝王,才有空寫下這麼多優美的詩篇,否則多可惜呀。

【我是一粒沙,喜歡就關注我吧!】


縹緲峰下一粒沙


曹操關於接班人的選擇,不是曹操所能左右的,而是正統的選擇,只能選曹丕。

中國三國時期比較遵從的法制叫宗法制,它是通過血親系統來控制族人的一種方法,其核心是嫡長子繼承製。

嫡長子繼承製 是宗法制度最基本的一項原則,即王位和財產必須由嫡長子繼承,嫡長子是嫡妻(正妻)所生的長子,西周天子的王位由其嫡長子繼承,而其他的庶子為別子,他們被分封到全國各重要的戰略要地。由嫡長子繼承的王位可以確保周王朝世世代代大宗的地位,庶子對嫡子的大宗來說,是小宗,而在自己的封地內又為大宗,其繼承者也必須是嫡長子。西周的嫡長子繼承製目的在於解決權位和財產的繼承與分配,穩定社會的統治秩序。《大明令·戶令》規定:“凡嫡庶子男,除有官廕襲,先盡嫡長子孫,其分析家財田產,不問妻、妾、婢生,止依子數均分;奸生之子,依子數量半分;如無別子,立應繼之人為嗣,與奸生子均分;無應繼之人,方許承紹全分。”

且看曹植出身,初平三年,曹植出生於東武陽,曹植是曹操與卞夫人所生第三子,卞夫人為曹操生了四個兒子:丕、彰、植、熊。他們四人均為正妻所生,按照宗法制,繼承順序,是曹丕。

還有一個因素,是曹操不能左右的,宗法制的規定。

縱觀整個中國歷史,嫡長子繼承製是中國古代一夫一妻多妾制下實行的一種繼承原則(制度),是維繫宗法制的核心制度之一。嫡即正妻、原配,正妻所生之長子為嫡長子。法律規定嫡長子享有繼承優先權。該制度起於商末,定於周初。具體規定為“立嫡以長不以賢,立子以貴不以長”。

立嫡以長不以賢,立子以貴不以長,這句話說的就是,同是皇后生的,就立最大的那個,不是皇后生的,年紀再大也沒用。我們看看曹家這攤子事,還是人家曹丕的。

後世有眾多的傳言,都說是曹丕戰敗了曹植,才被立為太子,繼承大位,都是後世人被立賢不立長,這一傳統的修正觀念所影響的,就是用後世人的思想來思考前人的事情,一個錯誤的出發點。

綜上所述,曹操取得天下後想讓自己成為真正的正統,他就得一步一步按照宗製法,逐步讓自己變成正統,這最基本的傳承機制是不能被打破的,因此曹操在選繼承人上是沒有選擇的。本身曹操取得天下就是非正統的,來一個非正統的繼承者,老百姓如何認可你呢?司馬懿同時面臨這樣的問題,他也不是正統,所以西晉很快就滅亡了。



房眼世界


曹植文學氣質非凡,可惜政治方面差了許多。

曹植具有詩人性格,任性而為、嗜酒如命。處理各種複雜的人事很是一般。有兩件事最為致命,而且純粹是本人做死。


建安二十四年,曹仁為關羽所圍困,曹操讓曹植擔任南中郎將,行徵虜將軍,帶兵解救曹仁。命令發佈後,曹植卻喝得酩酊大醉不能受命,根本無法出征。這種事情太令人無語了。

建安二十二年,曹操外出期間,曹植私自坐著王室的車馬,擅開王宮大門司馬門,一般只有天子或諸侯王本人才能通過,就算是太子也沒有資格。而植哥還在只有帝王舉行典禮才能行走的禁道上縱情馳騁,一直遊樂到金門,完全無視曹操的法令。那曹植為什麼開司馬門呢?因為喝斷片了,植哥這事做的,哎!



所以曹操果斷地選擇了曹丕。


Lucky



路遙lgy


曹植聰明,但缺乏的是政治智慧,他文學素養很高,狂妄不羈,如果收斂一點兒,低調一點兒。可我行我素的性格使然,好了傷疤哪管疼啊,愛咋地咋地。有人該說了,也許曹植根本就不想當那個接班人。錯了。他對前途也有過美好的憧憬,一心想建功立業的遠大抱負。但他政治意識差,簡言之,他不適合做一個管理者,因為他連自己和自己的家屬都管不好,哪裡還談得上管理一個國家了。古代人“立子以長”的傳統觀念,又使曹植減分不少。因此,通過綜合評估,曹操還是沒有選擇曹植做自己的接班人,這或許也是他的英明所在,是曹植的政治悲哀吧。


朱曰成良


首先,有文采不等於有執政能力。

那南唐李煜、宋徽宗趙佶豈不都能當明君了,結果呢?不都是國破家亡,身辱族滅。

其次,曹植在政治一直是在搞笑

曹操命曹植帥軍救援被關羽圍困的曹仁,結果這麼緊要關頭居然還因喝酒不能出征。曹丕生前那麼提防他,結果曹丕一死就急不可耐的以叔父的身份上書新皇帝,要求委以重任和指點江山。可笑嗎,結果又是不斷的跟換封地被提防,連一個做臣子的機會都被作沒有了。

另外,曹丕不論從禮法上還是能力上都更勝一籌,況且論文才也不輸給曹植。

  1. 曹丕是理論上曹操生前的嫡長子,按照禮法上曹丕是第一繼承人。

  2. 再說當時天下未定,強敵在臥。能保住曹家江山的才是第一繼承人,曹操這樣的梟雄怎麼不知道。且曹丕繼位後迅速穩定政局,幹了曹操一輩子都想幹而沒幹的篡漢自立。曹丕的能力有目共睹。

  3. 論文才,他也是建安三曹之一,著有《典論》《臨渦賦》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