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3 疫情来袭,为何还有人逆向而行?

疫情来袭,为何还有人逆向而行?

疫情来袭,为何还有人逆向而行?

文 | 葫芦爸

ID:Hulupapalove

疫情来袭,为何还有人逆向而行?

作为03年非典的一线亲历者,我觉得这次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是可以控制住的。


疫情来袭,为何还有人逆向而行?

回想03年那会儿,刚上班没两年,就从区委办被派往区疾控中心一线。帮助弄清全区的感染病例数量,及时把每天汇总情况向乡镇和街道进行通报,开展隔离等防控布置。


那时不到25岁,初生牛犊不怕虎,甚至不太清楚疾控中心具体做什么,背着包戴上口罩就去了。


去了才知道,疾控中心最重要的是“流调”,全名是流行病学调查。也就是说,当一个病人为确诊病例或疑似时,需要对Ta的感染史和接触人群进行详细调查,从而进行专业防控。


疫情来袭,为何还有人逆向而行?

可以想像一下这样的场景,他们穿着厚厚的白色防护服,与确诊或疑似病例进行对谈,既要安抚好情绪,还要真实准确地了解到接触可能,再去进行隔离、布控。


但凡只是想像,都能感受到不易。


更何况,我后来才知道,这只是他们工作的一部分,更多的还有消毒、灭菌,甚至出现交通事故有人身亡,都请他们先去鉴定是不是非典。


疫情来袭,为何还有人逆向而行?


疫情来袭,为何还有人逆向而行?


我刚去的时候,他们曾产生过很强的敌意,区委派这个毛头小伙子来这干什么,是觉得我们工作干得不够好,嫌我们不够累,所以过来当“监军”么?


可是很快的,不到一周时间,他们就意识到我是来帮他们的。


因为他们流调后需要向各乡镇和街道进行布控,但从隶属关系上说,乡镇和街道并不听区疾控中心的,却必须听区委办的。


慢慢的,我也从啥也不知道,开始和这些身着白衣、戴口罩的疾控英雄们成了同进不退的“战友”。


疫情来袭,为何还有人逆向而行?


我也完全刷新了一个“医护局外人”的认识。


他们当中,有的白发苍苍,已经过了退休年龄被返聘回来。有的和我一样,刚从学校毕业不久。有的甚至还没有毕业,处于见习阶段。


但是,他们所付出的努力,远胜于我,点点皆是心血,用生命在拼。他们展现出来的精神,是那样的无私无畏。牺牲了又怎样,舍我其谁。


自从出现疫情以后,他们就再也没有回过家,防护服穿了脱、脱了穿,24小时连轴转,实在困得不行了,就在办公室地板上打地铺,连衣服都没力气脱,裹上被子眯一会儿,一有任务就立刻睁眼,站起来冲出去。


这是怎样的精神与状态?又怎么可能不击败非典?


疫情来袭,为何还有人逆向而行?


其间有一件事情,令我至今难忘。


这天,我正在临时办公室里忙乎,两个流调队员突然冲进来,手上还带着没撕干净的防护腕带:“不好了!有一个确诊的密切接触人,本来在家里留观的,竟然私自跑了,而且是坐的火车!”


我暗自心惊,转身将后面的窗户推开,问清详细情况后,让他们别紧张,当着他们的面打电话报告,而且草拟好了给去向地政府的函。


疫情来袭,为何还有人逆向而行?


末了,我指了指他们手上的腕带,“下次,还是先打电话!你们跑得再快,也没有手机信号跑得快!再说了,……是吧?”


至于“再说了”后面那半句话,我当时没说,相信他们也明白。


倒是在后来战胜非典后每次聚会痛饮时不断被提起,“你那句‘再说了’后面那句,肯定是,腕带都不摘就跑进来,万一带着病毒怎么办。回头被隔离,最后再挂了,还没结婚呢!”


然后,就是一通放肆的大笑。后来的事实,这个人并没有坐火车逃跑,只是躲了起来,也被找到了,算是虚惊一场。


而提及痛饮,在战胜非典后的每一年,我们都会找时间聚在一起,举碗而饮。


疫情来袭,为何还有人逆向而行?


之所以举碗而不是举杯,是因为这种凝聚于经历生死的感情太深厚了。


这和总听他们提起的外科大丈夫是一样的,每天做了好几台甚至十台手术后,最喜欢干的事不是别的,就是痛饮,因为见多了生死,一醉后就都忘了。


再醒来,就是新的人生。


当然,让我们每次痛饮还有一个真实原因,那就是在整个非典应对过程中,所有区疾控中心的一线人员,算上我这个番外,没有一个阵亡的。


都抱了赴死的心,却未死。


所以,一直到现在,他们还经常开玩笑,以后再有疫情也不怕,天天病毒里来回折腾都没事,肯定有天然抗体了!


这种“人何怕死”的无畏和慨然,能不胜,能不醉么?


疫情来袭,为何还有人逆向而行?

疫情来袭,为何还有人逆向而行?

还有一件事,是我很久之后有了娃才深深体会的。


当时,因为缺乏防护意识,区第一医院不少医护人员被感染,成了重灾区。所以,区里作出了“封院”的决定。


区疾控流调科的副科长“大刘”的爱人,就是第一医院的大夫。


封院那天,院外的“大刘”带着孩子,与院内的夫人隔“带”而望。


一个紧紧抓着医院大门的栏杆,不停招手。


一个抬起孩子的手,安抚式地挤出笑容。


未等转过脸去,二人已是涕流满面、声泪俱下。


疫情来袭,为何还有人逆向而行?

如今,我家葫芦已经快七岁了。我时常在想,如果当时把我换成“大刘”,会怎么做?心里又会有怎样的感伤?


还好,后来疫情解除, “大刘”的夫人没事。


事实也证明当时“封院”的决定是非常正确的。


时间到了,“封院”令解除那天,他也带着孩子接夫人去了。


我没见到那一幕,但每次喝酒只要一提起这个,他总是很幸福地笑,高举一碗,一饮而尽。


疫情来袭,为何还有人逆向而行?

疫情来袭,为何还有人逆向而行?

现在看03年平定肆虐的非典,有三个值得肯定的进步,也是值得借鉴的经验。


  • 一是信息公开透明,第一时间发布疫情,让大家了解实情,并不会引发恐慌,反而让大家更加警醒,有效面对。
  • 二是设立发热门诊,避免去医院就诊的造成交叉感染,使医院成为次级传播的源头。
  • 三是各自为战。镇自为战,村自为战,形成相对闭环,有效阻断传播途径。


这几天,看到84岁的钟南山院士,义无反顾地赶往武汉防疫最前线,不断往返于北京、武汉、广州之间,每天只能睡不到四个小时。


疫情来袭,为何还有人逆向而行?

疫情来袭,为何还有人逆向而行?

还有很多医护人员没有逃离,反而自愿向武汉“逆行”,同济医院第二批志愿者报名已经满员,申请书中写道:


如有需要,我自愿报名申请加入医院的各项治疗病毒性肺炎的治疗活动。不计报酬,无论生死!


疫情来袭,为何还有人逆向而行?

别忘了,他们也是儿子、女儿,为人妻母,为人夫父,他们也有温馨小家,也是亲密爱人。


可他们却淡淡说出了这句:“不计报酬,无论生死!”


有国人如此、志愿者如此,何愁病魔不退?


疫情来袭,为何还有人逆向而行?


疫情来袭,为何还有人逆向而行?

时至今日,当时天天在一起的流调科长,后来当了区疾控主任,如今已是市疾控副主任,这些天肯定各种忙碌,睡不好觉。


我给他发了短信,务必挺住,期待这次战胜疫情的那一天到来。


疫情来袭,为何还有人逆向而行?


还有消毒科的科长,如今已经不在疾控,但正考虑是不是申请去往一线,那年汶川地震医护组队他也去了。


我和他说,不管是不是申请去一线,我都全力支持他的决定。


疫情来袭,为何还有人逆向而行?


还有流调科的小科员,如今已是市疾控信息组的骨干,发短信时,还和我开玩笑说我当年非典就埋汰其数数不行,如今成立应急信息组,要求可高了。


疫情来袭,为何还有人逆向而行?


在嘱咐他们注意防护和休息之后,我的眼睛湿润了。


我仿佛又想起了他们当时开的玩笑:“我们这些人肯定都有天然抗体了,再有疫情也不怕!”


如今疫情真的又来了,虽然换了不同的病毒种类,也不可能存在什么天然抗体,但当年的斗士们还在,精神还在,又有更多有精神的斗士们加入进来,只要有这个,就没有什么疫情是不能战胜的。


疫情来袭,为何还有人逆向而行?

疫情来袭,为何还有人逆向而行?

不计报酬,无论生死。


正是有了你们,最后一定能取得胜利。


我们也能够告诉我们的孩子,我们不怕任何困难,因为我们有精神。


当然,我们除了精神,还要进行科学防控。


每个人从现在开始,就应该做好最基本的个人防护:


(1)保持手卫生。咳嗽、饭前便后、接触或处理动物排泄物后,要用流水洗手,或者使用含酒精成分的免洗洗手液。


(2)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到封闭、空气不流通的公众场所和人多集中地方,出门请佩戴口罩。咳嗽和打喷嚏时使用纸巾或屈肘遮掩口鼻,防止飞沫传播。


(3)医院就诊或陪护就医时,一定要佩戴正确的N95或医用无纺布口罩。


(4)保持良好安全饮食习惯,处理生食和熟食的切菜板及刀具要分开,做饭时彻底煮熟肉类和蛋类。


(5)避免在未加防护的情况下接触野生或养殖动物。


(6)如果出现发热、乏力、干咳表现,并不意味着已经被感染了。但如果出现发热(腋下体温≥37.3℃)、咳嗽、气促等急性呼吸道感染症状,且有武汉旅行或居住史,或发病前14天内曾接触过来自武汉的发热伴呼吸道症状的患者,或出现小范围聚集性发病,应到当地指定医疗机构进行排查、诊治。


(7)去医院就医需要注意:应如实详细讲述患病情况和就医过程,尤其是应告知医生近期的武汉旅行和居住史、肺炎患者或疑似患者的接触史、动物接触史等。特别应注意的是,诊疗过程中应全程佩戴外科口罩,以保护自己和他人。


(8)密切接触者要医学观察14天。


这既是对我们自己负责,也是对冲在最前方的医护英雄们负责!


这是一场保卫战,不是某个某些人的,而是我们全体国人要面对的。


正是有了斗士们的无畏,有了每个人的积极和科学防护,我们一定能取得这场保卫战的最终胜利!


愿家国平安,给斗士们点赞,也为我们自己加油!


疫情来袭,为何还有人逆向而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