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明朝有海外領土嗎,聽說馬六甲曾經是明朝領土,是真的嗎?

趣方言


明朝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由漢族建立的大一統王朝,共傳十六帝,享國二百七十六年。其國土面積達到了997萬平方公里,可謂是地大物國。



那麼明朝在海外有領土嗎,為什麼現在沒有了呢?

1664年,鄭和下西洋,其途中途經了當時的舊港,而當時的舊港的酋長乃是南海商人梁道明,而當時明成祖朱棣派鄭和前去招撫梁道明,並許以豐厚的獎賞,因此梁道明當即就同意了招撫,與鄭和一起回了明朝,並將自己的軍隊給了自己的副手施進卿,讓他代自己管理,明朝同時在舊港設立了宣慰司機構,封施進卿為第一任舊港宣慰使,也就是自那以後舊港與明朝建立了聯繫,成為了明朝了一片封土。




舊港宣慰司為明朝設立的行政機構,每年要向朝廷繳納賦稅,並且戰時要聽候調遣。而現在的政府駐地位於今印度尼西亞蘇門答臘巨港,而舊港是當時駐南洋最高行政機構,也是當時明朝領土最南端。因此擁有著一定的戰略意義。

施進卿死後,由他的女兒施二姐繼承其職位,被封為第二代舊港宣慰使,正統年間,爪哇島上的“滿者伯夷國”又發兵攻打舊港,而當時明朝朱棣死後,因為經濟原因,朝中的大臣便極力反對"下西洋"的活動,下西洋活動被迫停止,因此明朝軍隊也就沒有能力去管舊港之事,於是,在同年,施二姐孤立無援,無力抵禦,於是,舊港就成了滿者伯夷國的屬地。


明朝時蘇門答剌、滿剌加是與舊港宣慰司相同的行政機構。明朝海軍在馬六甲海峽的滿刺加建立城柵、倉庫,從而作為鄭和下西洋的中轉站,是鄭和下西洋取得的又一重要的成就。


舊港歸屬明朝的時間不長,但是他確確實實曾是明朝的土地,只是後來因為各種原因被他人佔領了,但是這不能否認它曾是明朝土地的事實。

七下遠洋佳話多,外交史上起長河。

萬千裡破重重浪,六百年掀道道破。

四海文明開眼界,一腔友愛化干戈。

東西更著風雲景,喜啟新航慰鄭和。


一縷風塵854


明朝時期除了拿下了越南,確實還拿下了馬六甲海峽,並且設立了“舊港宣慰司”進行此地的管理。

這是一幅哈佛大學的明朝地圖:

除了中國歷史書上標註的明朝本土之外,在南部馬六甲海峽區域,也有一片領土,這就是舊港宣慰司。

宣慰司是什麼

明朝時期很多地方的統治還不如清朝時期穩固。明代統治者設置宣慰使司、宣撫司等土司制度,以土司治土軍民,是藉助傳統統治權力來達到控制邊遠少數民族地區的目的。

這樣,就可以實現“不戰而屈人之兵”的目的。也為後來的“改土歸流”奠定了基礎。

舊港宣慰司的概況

舊港宣慰司駐地位於今印度尼西亞蘇門答臘巨港,是當時駐南洋最高行政機構,也是當時明朝領土最南端,首任舊港宣慰使為施進卿。如下圖來看,舊港實際並不是如今的馬六甲地區。

東南亞地區一直都是華人南下的落腳點之一,明朝時期,舊港地區已經有大量華人存在。當地的華人酋長是梁道明。其作為酋長期間,廣東人大量遷居舊港地區。明朝永樂三年,明成祖派使節前往舊港招撫梁道明,梁道明接受招安回到老家,其副手施進卿接替梁道明,成為當地華人首領。

真正的歷史事件來了:

永樂五年(1407年),三保太監鄭和從非洲好望角回航,經舊港,遭遇海盜陳祖義襲擊,施進卿請鄭和協助,鄭和陳兵大破陳祖義,押回明朝京師南京受戮。同年施進卿派女婿往京朝貢,明成祖昭命施進卿為舊港宣慰使。

這就是舊港宣慰司的來歷。

舊港宣慰司的命運

施進卿死後,舊港宣慰使的繼承權發生了爭執。施二姐依據施進卿“本人死,位不傳子” 的遺囑,控制著舊港宣慰使的行政權限。明朝宣慰使施二姐在舊港的統治一直到1440年,之後其轄制地區被滿者伯夷接管。由於這一地區各個土邦都承認隸屬於明朝,明朝政府並沒必要對其進行討伐。舊港宣慰司存在期間,為鄭和下西洋船隊多次提供給養,是船隊一大據點。

關於舊港宣慰司的爭論

中國史書中關於明朝領土的部分從來未出現此地,說明中國方面並沒有將此地考慮進明朝疆域中。並且,此地主體居民並不是華人,不屬於中國政府直接統治,所以很多人據此認為此地不能算是中國領土。另外一部分認為,中國對西南地區以及東北地區都是鬆散的土司制度,一直到中後期才開始改土歸流,而西南地區確鑿無疑是中國領土即使到了近代,中國被土司統治的地區仍然大部分都在中國領土內。所以,舊港宣慰司毫無疑問也是中國領土,只不過半路丟了而已。

不管如何,舊港宣慰司也曾經存在。明朝在東南亞以及印度洋沿岸的存在感曾經震撼世界,一如現在的中國,也正走向世界的中心。


趣方言


明朝在永樂年間確實在海外建立了一塊飛地——舊港宣慰司。

1407年,為便於鄭和艦隊的補給和休整,朱棣決定在舊港設立大明舊港宣慰司,其政府駐地位於今天印尼的蘇門答臘巨港,為大明在南洋的最高行政機構,首任舊港宣慰使為施進卿。


明朝的這一宣慰司轄區,包括今馬來西亞和新加坡全部、印尼大部、泰國和菲律賓一部分。

舊港宣慰司作為明朝的行政建置,理論上可以說是明朝領土的一部分。因為,按照明朝建制,宣慰司和宣撫司都屬於明朝政治機構,按年交納定額賦稅,稱為差發。戰時聽供朝廷徵調。理論上,這些地區是直接聽從朝廷調度。


但小編認為,舊港宣慰司其實只是一個名義領土而已,明朝設此機構並非統治該地區,不過是作為一處海外駐派機構,增強自身在南洋地區的政治影響力而已。


而且舊港宣慰司存在的時間也不長,所以嚴格來說算不上是明朝領土。


這些歷史要讀


你好,我是寸心,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 首先,很多人的印象當中,明朝實際控制區域約350萬平方公里,這其實是明末的數據。一個王朝難免會有興衰史,要看自然是看其極盛期的數據。


史載,明朝的領土最廣時囊括今萬里長城以南,東北抵日本海、疆域最遠到達庫頁島以及外興安領更北的地區。 西北至嘉峪關,且明朝在今中國東北、新疆東部及西藏等地都設有羈縻機構。 明成祖時期曾短暫征服及統治安南(今越南北部),永樂二十二年(1424年),明朝國土面積達到極盛,領土面積約為1100萬平方公里。這已經不算少了,比今天的中國領土還要大。

而除了中國本土,明朝實際有另外一塊海外領土,這便是朱棣在舊港(今馬六甲海峽以南蘇門答臘島的巨港,)設立的“舊港宣慰司”,屬於明朝領土的一部分。


為什麼明朝在千里迢迢的東南亞也有領地?這事還要追溯到鄭和下西洋之前,那時,爪哇國滅掉了三佛齊國,將其改名為“舊港”。由於局勢混亂,而舊港土地肥沃,不少華人趁機在舊港安家。而其中,屬於南海商人梁道明勢力最大,被推舉為當地“酋長”。明朝永樂三年,明成祖朱棣派使節前往舊港,招撫梁道明,梁道明當即同意歸順明朝,回到了祖國,但又擔心數千手下群龍無首,於是,便讓自己的副手施進卿繼續管理舊港。而施進卿自然成為了首任"舊港宣慰使",自此,舊港與明朝建立了聯繫。

為什麼明朝不對外擴張?明成祖至明宣宗時期,明朝國曆達到了極盛,無論文化、科技、軍事、人口,明王朝都是當時當之無愧的"超級大國",朱棣北抵北元,南御安南,其實一直都有在對外擴張,只是當時科學手段落後,偏遠地區難以持續管控,管控成本太高,列如安南,多次征討最後還是獨立出去,只要不侵犯到明王朝在本土的利益,明朝對周邊勢力基本都是睜隻眼閉隻眼。


寸心文創


可算也可不算吧!在中國歷史上疆域的最南點,15世紀初大明帝國(今印尼蘇門答臘島)設立了行政機構,當然這與鄭和下西洋以及國人南移經商有著莫大關係,舊港宣慰司駐地舊港是蘇門答臘島南部的最大港口和貿易中心,北邊正是馬六甲海峽,後來經施進卿擒獲陳祖義並派其婿進京朝貢,朱棣就以舊港設立宣慰司,以施進卿為宣慰使進行管理。

明朝頗為著名的宣慰司當屬西南六慰——在雲南邊境地帶設置的六個宣慰司的合稱,即車裡(治雲南景洪)、孟養(治緬甸莫寧)、木邦(治緬甸新維)、緬甸(治緬甸阿瓦)、八百大甸(治泰國清邁)和老撾(治老撾琅勃拉邦)。宣慰司是明廷在沿邊部族聚居區和海外等地設置的行政機構,長官稱宣慰使,世襲制,對當地的軍事民政擁有絕對的話語權。但經濟上需承擔朝廷的“徵役差發”和貢賦,軍事上則要接受朝廷的調遣。


另一方面來說,這只是一箇舊港,不是明朝的領土。因為《明史》中曾記載,施進卿在被明朝封為宣慰使後,“猶服屬爪哇”,也就是說他既嚮明朝稱臣,又向爪哇國俯首,一臣乃事二主,這的確不像話,這樣的舊港怎麼能稱得上我大明的領土?處夾縫中生存,本就是小國常態,於是,舊港就這樣維持著這尷尬的地位,直到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中。
準確來說,所謂的‘領地’其實是大明的藩屬國。在滿剌加(馬六甲)扶植過一個代理人專權,其目的給鄭和下西洋作為中繼站。但滿剌加仍然在國內完全擁有自主權,除了朝貢不需盡任何義務,明朝也並未向滿剌加派遣官吏以及制定制度,這顯然仍是中國傳統的“以藩屬待四夷”的做法,且還屬於最疏遠那種,無需像朝鮮、哈密那種近屬一樣,還需奉正朔,甚至還盡一些特殊義務(朝鮮保持一個郡王體制,長期嚮明貢女),這種藩屬體制清代也有沿襲,如把藩屬國理解成領地也實為不妥。


風起雲落666


早在15世紀的時候,大明王朝和馬六甲就已經形成戰略關係。馬六甲在明朝的支持下成為區域強國。大明王朝則通過在馬六甲建立航海中轉站。建立了以馬六甲為核心的朝貢圈,進控制太平洋到印度洋的航線,成為那個時代亞洲海洋的帝國。

明朝對馬六甲海峽的控制是通過建立密切的宗番關係以及海洋航運中轉站來達到的。馬六甲海峽中轉站的建立。,表明中國建立了以東南亞為基地的戰略緩衝區。馬六甲對明朝有著重要的戰略意義是不言而喻的。在後面的一個世紀中馬六甲和明王朝維持著親密的密切關係。鄭和七次下西洋的過程中有六次經訪馬六甲。從政治角度看,通過馬六甲,明朝的影響範圍可以達到整個東南亞。

16世紀的時候,盛極一時的馬六甲海峽,引起了西方新興海權國家的窺視。1509年的時候,葡萄牙人到達馬六甲,受到當地人的猛烈襲擊。後來他們撤退了。但這場戰爭葡萄牙人那是馬六甲的重要性。控制控制馬六甲海峽在入海口,必須佔領馬六甲城這個咽喉之地。

1511年的時候,葡萄牙印度總督率領一支18艘軍艦,前200名葡萄牙士兵組成的艦隊來到馬六甲。第一次進攻失敗了。第二次進攻在8月10日的時候,葡萄牙人佔領大橋兩側的制高點。最終佔領了馬六甲。

失去的馬六甲的中國,使得明王朝最南端的海上大門大開。馬六甲的失去是中國數千年來沒有的變局。從此無法阻撓西方殖民者。


文軒春秋


是真的。馬六甲曾經是明朝的海外領土,但是時間不長只有短短几十年。

當時明朝控制的是馬六甲海峽南面的一片地區,當時叫做舊港,明朝在此設立了名叫“舊港宣慰司”的地方管理機構。明朝任命過兩任舊港宣慰使,分別是施進卿和他的女兒。

舊港孤懸海外,與大陸遠隔重洋,一旦周邊敵國侵犯,難於抵禦。自從宣德年間明朝停止下西洋後,就管不到舊港了。後來爪哇島上的“滿者伯夷國”又發兵攻打舊港,舊港宣慰司勢單力孤,無力抵禦,於是,舊港就成了滿者伯夷國的屬地。


視與影之歌


有的,明朝在今天的印尼北部、靠近馬六甲海峽的地方設立了舊港宣慰司,作為明朝的一個外派機構負責處理南海周邊國家的朝貢事務,把印度洋周邊的一些小國也納入朝貢國的範圍。

按西方插旗就算的德性,這一塊當然是明朝的領土,而且名正言順,是實實在在的自古以來。

至於這片土地的最終歸屬,是看後來人的。強大了,哪裡都可以是自古以來,但實力不濟,再怎麼喊口號也沒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