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7 白酒知識——中國白酒

  醬香型白酒的標準評語是:無色(或微黃)透明,無懸浮物,無沉澱,醬香突出、幽雅細膩,空杯留香幽雅持久,入口柔綿醇厚,回味悠長的風格(突出、明顯、尚可)

白酒知識——中國白酒

中國白酒

  茅臺酒:

  茅臺酒,被尊為“國酒”。它具有色清透明、醇香馥郁、入口柔綿、清冽甘爽、回香持久的特點,人們把茅臺酒獨有的香味稱為“茅香”,是我國醬香型風格最完美的典型。1915年那一年茅臺酒榮獲了巴拿馬萬國博覽會金獎,享譽全球;先後十四次榮獲國際金獎,蟬聯歷屆國家名酒評比金獎,暢銷世界各地。此後貴州茅臺酒聞名中外,譽滿全球海外了。在中國第一、二、三、四全國評酒會上被評為家名酒,並榮獲金盾獎章。1949年的開國大典,周恩來確定茅臺酒為開國大典國宴用酒,此後每年的國慶招待會,均指定用茅臺酒。在日內瓦和談、中美建交、中日建交等歷史性事件中,茅臺酒都成為融化歷史堅冰的特殊媒介。黨和國家領導人無數次將茅臺酒當作國禮,贈送給外國領導人。2003年茅臺酒產量突破一萬噸,實現了毛澤東主席、周恩來總理年產萬噸的心願。茅臺公司已開發了80年、50年、30年和15年茅臺,以及53度、43度、38度、33度系列茅臺等,推出了茅臺王子酒、茅臺迎賓酒等中高價位的醬香型酒。最新推出了神舟酒、及為中國軍隊特製的名將酒,形成了多品種、全方位的發展格局。

  而濃香型白酒,又稱瀘香型,以瀘州老窖特曲為代表。濃香型的酒具有芳香濃郁、綿柔甘洌、香味協調、入口甜、落口綿、尾淨餘長等特點,這也是判斷濃香型白酒酒質優劣的主要依據。構成濃香型酒典型風格的主體是乙酸乙酯,這種成分含香量較高且香氣突出。

白酒知識——中國白酒

雙溝大麴

  雙溝大麴(中國地理標誌保護產品)

  雙溝被譽為中國酒源頭,1977年在雙溝附近的下草灣出土的古猿人化石,經中國科學院古生物研究所的專家考證後,被命名為醉猿化石。科學家們推斷,1000多萬年前在雙溝地區的亞熱帶原始森林中生活的古猿人,因為吞食了經自然發酵的野果液麵醉倒不醒,成了千萬年後的化石。此一論斷,已被收入中國現代大百科全書,2001年的時候中科院的考古專家們第二次對雙溝地區進行了更為詳細的科考,結果發現早在1000多萬年前,雙溝地區就有古生物群繁衍生息。據此,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3位著名學者聯手撰寫了《雙溝醉猿》,並在海內外發行。

  《泗縣誌略》記載:“雙溝大麴,據善飲者言,應推為全國之冠。”1910年的南洋勸業會上獲金質獎章,被評為國際名酒第一,國父孫中山先生為雙溝酒題字“雙溝醴泉”一時名聲大噪。

  江蘇雙溝酒業股份有限公司是生產濃香型大麴酒的國家名酒企業,坐落在江蘇省泗洪縣洪澤湖與淮河環抱處的千年古鎮———雙溝鎮,它的風光秀麗和物產的豐富,為釀酒之天然寶地。獨特的地理環境,鑄就了悠久的雙溝釀酒歷史,據《泗虹合志》記載,雙溝酒業的始創於1732年(清雍正十年)據今已有近300年的歷史。久遠的歷史長河中,雙溝酒業積澱著深厚的文化底蘊。首先是在民間流傳著許多關於雙溝美酒的美麗傳說,最廣為流傳的有《曲哥酒妹》、《神曲酒母傳奇》等。古今文人和墨客以及將軍和學者等也都為雙溝酒留下動人的詩篇,如宋代的蘇東坡、王安石、賀鑄、陳師道、林逋、梅聖俞等,明代的黃周星、戚玾、何景明、胡儼、張珩,當代的陳毅父子,葉聖陶、陸文夫、陳登科、茹志娟、綠原、鄒荻帆等,在許多美好詩篇裡,雙溝美酒香透千百年的每一個日子。

  兼香型白酒又稱復香型、混合型,是指具有兩種以上主體香的白酒,具有一酒多香的風格,一般均有自己獨特的生產工藝。

白酒知識——中國白酒

新郎酒

  新郎酒:新郎酒是郎酒集團公司旗下在2010年薪開拓的一個事業部。與老郎酒、紅花郎事業部、特曲事業部、流通品牌事業部並舉成為郎酒的五大事業部之一。主要經營的是郎酒的兼香型系列白酒。

  以蒙牧牌白酒為代表作,飲用清爽淡雅,具有純正、舒適、協調的香氣。具有醇甜、柔和,爽淨的口味不上頭,適合中男女青年人飲用的好酒。

  馬奶酒:蒙古族人民世居草原,以畜牧為生計。馬奶酒、手扒肉、烤羊肉是他們日常生活最喜歡的飲料食品和待客佳餚。每年七八月份牛肥馬壯,是釀製馬奶酒的季節。勤勞的蒙古族婦女將馬奶收貯於皮囊中,加以攪拌,數日後便乳脂分離,發酵成酒。隨著科學的發達,生活的繁榮,蒙古人釀製馬奶酒的工藝日益精湛完善,不僅有簡單的發酵法,還出現了釀製烈性奶酒的蒸餾法。六蒸六釀後的奶酒方為上品。

  清香型白酒:亦稱汾香型,以山西汾酒、河南寶豐酒、河南龍興酒、廈門高粱酒、天長帝酒、遼寧山雁王等為代表,屬大麴酒類。它入口綿,落口甜,香氣清正。

白酒知識——中國白酒

中國白酒

  汾酒:汾酒,清香型白酒的典型代表,工藝精湛卻又源遠流長,素以入口綿、落口甜、飲後餘香、回味悠長特色而著稱,在國內外消費者中享有較高的知名度、美譽度和忠誠度。歷史上,汾酒曾經過了三次輝煌:汾酒有著4000年左右的悠久歷史,1500年前的南北朝時期,汾酒作為宮廷御酒受到北齊武成帝的極力推崇,被載入二十四史,使汾酒一舉成名。

  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而酒文化是百花園中的一朵奇葩,芳香獨特,葡萄美酒夜光杯的色,斗酒詩百篇的激情,借酒消愁愁更愁的比喻,“對酒當歌,人生幾何有的灑脫,莫使金樽空對月的氣概,酒逢知己千杯少的喜悅,綠酒一杯歌一遍的心情,酒不醉人人自醉的意境,醉翁之意不在酒的妙喻,今朝有酒今朝醉的無奈,牧童遙指杏花村的悲哀,紅酥手以及黃藤酒的苦痛,一醉方休的痛快。酒成就了文人和墨客們的無數佳作,給了英雄豪傑不凡的壯舉,賜予文化濃厚的生活氣息,歷史與文化給了酒全新的註釋,酒文化源遠流長以及根深葉茂。

  我國酒的歷史,可以上溯到上古時期。其中《史記?殷本紀》關於紂王“以酒為池,懸肉為林”,“為長夜之飲”的記載,以及《詩經》中“十月獲稻、為此春酒”和“為此春酒,以介眉壽”的詩句等,都表明我國酒之興起,已有五千年的歷史了。

1.上天造酒說

  素有"詩仙"之稱的李白,在《月下獨酌?其二》一詩中有"天若不愛酒,酒星不在天"的詩句;東漢末年以"座上客常滿,樽中酒不空"自詡的孔融,在《與曹操論酒禁書》中有"天垂酒星之耀,地列酒泉之郡"之說;竇蘋所撰《酒譜》中,也有酒"酒星之作也"的話,意思是自古以來,我國祖先就有酒是天上"酒星"所造的說法。然而酒自"上天造"之說,既無立論之理,又無科學論據,此乃附會之說,文學渲染誇張而已。

2.猿猴造酒說

  猿猴不僅嗜酒,而且還會"造酒",這在我國的許多典籍中都有記載。清代文人李調元在他的著作中記敘道:"瓊州(今海南島)多猿……。嘗於石巖深處得猿酒,蓋猿以稻米雜百花所造,一石六輒有五六升許,味最辣,然極難得。明代文人李日華在他的著述中,也有過類似的記載:"黃山多猿猱,春夏採雜花果於石窪中,醞釀成酒,香氣溢發,聞婁百步。野樵深入者或得偷飲之,不可多,多即減酒痕,覺之,眾猱伺得人,必嬲死之。"可見,這種猿酒是偷飲不得的。這些不同時代、不同人的記載,起碼可以證明這樣的事實,即在猿猴的聚居處,多有類似"酒"的東西發現。

3.儀狄,杜康造酒說

  相傳夏禹時期的儀狄發明了釀酒。公元前二世紀史書<>雲:"儀狄作酒"。漢代劉向編輯的<>則進一步說明:"昔者,帝女令儀狄作酒而美,進之禹,禹飲而甘之,日:`後世必有飲酒而之國者。'遂疏儀狄而絕旨酒"(禹乃夏朝帝王)"。史籍中有多處提到儀狄"作酒而美"、"始作酒醪"的記載,似乎儀狄乃制酒之始祖。一種說法叫"儀狄作酒醪,杜康作秫酒"。這裡並無時代先後之分,似乎是講他們作的是不同的酒。杜康作秫酒,指的是杜康造酒所使用的原料是高梁。可以說儀狄是黃酒的創始人,而杜康則是高梁酒創始人。

  在幾千年漫長的歷史過程中,中國傳統酒呈段落性發展。公元前4000-2000年,即由新石器時代的仰韶文化早期到夏朝初年,為頭一個段落。這個段落,經歷了漫長的2000年,是我國傳統酒的啟蒙期。用發酵的穀物來泡製水酒是當時釀酒的主要形式。這個時期是原始社會的晚期,先民們無不把酒看作是一種含有極大魔力的飲料。

  從公元前2000年的夏王朝到公元前200年的秦王朝,歷時1800年,這一段落為我國傳統酒的成長期。在這個時期,由於有了火,出現了五穀六畜,加之酒麴的發明,使我國成為世界上最早用曲釀酒的國家。醴、酒等品種的產出,儀狄、杜康等釀酒大師的湧現,為中國傳統酒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就在這個時期,釀酒業得到很大發展,並且受到重視,官府設置了專門釀酒的機構,酒由官府控制。酒成為帝王及諸候的享樂品,“肉林酒池”成為奴隸主生活的寫照。

  第三段落由公元前200年的秦王朝到公元1000年的北宋,歷時1200年,是我國傳統酒的成熟期。在這一段落中,《齊民要術》、《酒法》等科技著作問世;新豐酒、蘭陵美酒等名優酒開始湧現;黃酒、果酒、藥酒及葡萄酒等酒品也有了發展;李白、杜甫、白居易、杜牧、蘇東坡等酒文化名人輩出。各方面的因素促使中國傳統酒的發展進入了燦爛的黃金時代。酒之大興,是始自東漢末年至魏晉南北朝時期。這主要是由於當時長達兩個多世紀的戰亂紛爭,統治階級內部產生了不少失意者,文人和墨客,崇尚空談,不問政事,借酒消愁和狂飲無度,使酒業大興。到了魏晉,酒業更大興起來了,飲酒不但盛行於上層,而且普及到民間的普通人家。這一段落的漢唐盛世及歐、亞、非陸上貿易的興起,使中西酒文化得以互相滲透,為中國白酒的發明及發展進一步奠定了基礎。

  第四段落是由公元1000年的北宋到公元1840年的晚清時期,歷時840年,是我國傳統酒的提高期。其間由於西域的蒸餾器傳入我國,從而導致了舉世聞名的中國白酒的發明。明代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說:“燒酒非古法也,自元時起始創其法。”又有資料提出“燒酒始於金世宗大定年間(1161年)”。時已迅速普及了酒度較高的蒸餾白酒。此後的這800多年來,白、黃、果、葡、藥五類酒競相發展,它絢麗多彩,而中國白酒則欣欣深入生活,成為人們普遍接受的飲料佳品。

  隨著白酒行業競爭的不斷加劇,大型白酒企業併購整合與資本運作日趨頻繁,國內優秀的白酒企業愈來愈重視對行業市場的研究,特別是對企業發展環境和客戶需求趨勢變化的深入研究。正因為如此,一大批國內優秀的白酒企業迅速崛起,逐漸成為白酒行業中的翹楚!

  據《2015-2020年中國白酒行業市場需求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前瞻》統計,2012年1-8月白酒的產量、收入,白酒行業增速分別為20.1%、28.9%,相比其他行業以及相比白酒終端消費的表現,仍是一個讓人驚喜的增速。但縱向比較看,這一增速回落到了相當於2009年或2006年的水平。不過在目前的白酒行業的利潤增速表現要好一些,仍維持在50%左右的高位,預計未來6個月會回落到30%附近。

  經濟調整加速了白酒產業鏈利潤向上遊的轉移,渠道利潤空間被大幅壓縮。預計三季報白酒行業將保持與中報相當的增速。預計貴州茅臺的利潤增速為55%-60%,五糧液的利潤增速為40%-45%,洋河股份的利潤增速為60%-70%,瀘州老窖的利潤增速為45%-50%,山西汾酒的利潤增速為50%-60%,古井貢酒的利潤增速為40%-50%,沱牌捨得的利潤增速為190%-200%。

  預計2013年白酒行業的收入增速在15%-20%,利潤增速在20%-30%。白酒行業相對市場整體的PE估值(TTM)倍數為1.21倍,低於去年同期的1.56倍,同時低於3年曆史均值10%,處於非常低的位置。預計行業將繼續深化兼併整合,出現比較大的調整。

  白酒的主要成分是乙醇和水(佔總量的98%-99%),而溶於其中的酸、酯、醇、醛等種類眾多的微量有機化合物(佔總量的1%-2%)作為白酒的呈香呈味物質,卻決定著白酒的風格(又稱典型性,指酒的香氣與口味協調平衡,具有獨特的香味)和質量。乙醇化學能的70%可被人體利用,1克乙醇供熱能5千卡。酸、酯、醇、醛等這些並沒有多少有營養的,只是香味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