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5 一段广佛龙舟情延续400年

<table> 一段广佛龙舟情延续400年

盐步老龙与泮塘小龙之间的端午之约已延续400多年。大沥宣传办供图

/<table><table> 一段广佛龙舟情延续400年

广东省博物馆里,两对龙舟标旗向人们展示了一段广佛逾400年的龙舟友谊。

何帆燕 摄

/<table>

在广东省博物馆(以下简称“省博”)超过16万件的藏品里,两对黑绸所制的龙舟标旗并不起眼,却被两个广佛村落的人们视若珍宝。

它们是大沥盐步和西关泮塘间一段至今已延续400多年友谊的见证。端午将至,随着藏在水下的百年老龙起龙出水,黑绸标旗上的广佛故事再度引起人们关注。

●何帆燕 龚晶

竞赛结亲

隐藏在28个烫金字中的前世今生

两队标旗藏身于“广东历史文化陈列”展厅里。更准确地说,是挂在省博的“最长馆藏”前。

广府地区端午赛龙舟历史悠久,南宋时期已有大型龙舟竞渡,“赛龙夺锦”在明清时期尤为盛行。展厅内,题有“压尽群龙”的石匾,以及《晚清城乡龙船图》《清朝龙舟赛》等旧照片、旧画稿,集中展示“洋船泊靠,商贾云集,殷实富庶”的背景中龙舟竞渡于珠水之上的场景。

沿袭至今,南海盐步依然保有锦龙盛会,而荔湾泮塘则传承有龙船招景的传统。

2008年1月,屡立战功的广州猎德村“花龙”龙舟“安家”省博新馆,因长达40.43米、重量4吨,成为省博新馆目前进驻的最长一件馆藏。而作为广府龙舟文化的重要见证物,复制自盐步与泮塘的两对龙舟标旗也陈列于馆内。

两对标旗共四面,上书烫金字体:“永结交情知此日,幸同夺锦忆当年”;“昔日夺标同鼎甲,当年沧海占群龙”。寥寥28个字,清楚地说明了两地的结缘始末。

相传,在明朝万历二十五年(1597)的端午节,珠江河上举办了一场龙舟赛。盐步老龙和荔湾泮塘的龙舟是最快的两艘龙舟。快到终点时,稍稍落后的泮塘龙舟上跃起一人探身夺下标旗,夺得了冠军。

当泮塘龙船回到村里时,村中老人认为获胜的该是盐步老龙,并派人把奖品送到盐步。然而盐步龙舟队认为要尊重赛果,隔天又把奖品送回了泮塘。

双方你来我往的谦让,让两地龙舟从此结亲。盐步老龙年长,是“契爷”,而泮塘龙舟年幼,成了“契仔”,此后,每年探访时互赠标旗,相沿至今。

“在竞赛中结下友谊的故事在珠三角甚至全国都是很少见的,我们将世世代代地把这种礼让和友爱的精神传承下去。”盐步老龙礼俗传承人邵钜熙说。

文化相近

四个世纪友谊传承

梳理资料可见,盐步与泮塘两地有此渊源与地缘文化上的相近有很大关系。

据广州市荔湾区委宣传部的官方微信公众号“荔湾发布”,西关泮塘位于广州市西郊,原为一片汪洋,到唐朝时由于珠江泥沙冲积而形成陆地,由于地势低平,多为池塘、洼地,后人便在塘边筑基,基上栽种荔枝、龙眼,塘内种植莲藕、菱角等。在十世纪初,泮塘是南汉王刘鋹御花园“刘王花坞”旧址的一部分。在清代,泮塘属南海县思洲堡辖下十八乡之一,也是十八乡中最富庶的乡,龙舟文化盛行。

盐步则位于佛山市南海区大沥镇东部,它东连广州市芳村区,西距佛山5公里,南依广花水道,北靠黄岐区及珠江。盐步河自北向南流过城区后,分别汇入花地水道及佛山水道,再流入珠江。

史料记载,汉高祖十一年(公元前196)赵佗受封南越王时,此地已成村落。宋代时,因地如蟾蜍,称为蟾浦或蟾溪。清代同治期间,人们易浦为步,名蟾步。清光绪年间,其所在地曾设过盐务局,专司盐管事。在当地,明崇祯年开始修建的盐步直街一度是佛山通往广州的唯一之路。有记载称,它原来是一条石板路,东起广州秀水墟,是“省佛通衢”的其中一段。

“盐步老龙”是全国现存最老龙舟,相传于明朝宣德七年(1432)由村民合资所造,是珠三角众多龙舟中少见的白须龙。其与泮溏凸眼龙、白沙红龙、广州石井古料(古鑑)大头龙、雅瑶东涌龙并称为“五京奎”。

正如上述提到的,广府地区端午赛龙舟历史悠久,而盐步与泮塘地缘文化上的相近,则为后续那逾400年的结缘提供了基础。

往日,泮塘盛产莲藕、荸荠(马蹄)、菱角(红菱)、茨菇(慈姑)和茭白(茭白笋、茭笋),它们是有名的“泮塘五秀”。而盐步的秋茄也是一绝。在结缘后的每年互访中,两地都给对方带去当地当季的特产果蔬,“我们送秋茄,泮塘则回赠我们马蹄和菱角。”

世代延续

近50年仅停办两次

然而,要坚持这样的传统并非易事。其困难之一在于传统水乡面貌的改变。

以泮塘为例。泮塘原名半塘,因旧时遍布池塘,占地一半有多而得名。与盐步老龙结缘的泮塘小龙隶属泮塘五约。据称,时至今日,在位于泮塘五约的水闸门上,还保存刻有“半塘”二字的石牌坊。

然而,城市的发展正加速改变着传统水乡的原有肌理。由于靠近城区,如今的泮塘村已成为了“散居”于广州闹市的城中村。

“大约5年前,在荔枝湾涌连接珠江大坦沙水道的出水口,也就是如意坊码头对开的水闸改造,因为改用了液压启闭机,我们的龙舟要进入荔湾涌的难度大了起来。” 邵钜熙说,相比传统水闸,利用液压启闭机打开的闸门只有三四米高,一旦遇上连日暴雨,水位上涨,龙舟上的人们即使是全都俯身扒于龙舟之上,也有无法令龙舟顺利通过之虞。

困难之二在于河道桥梁的改造。为方便车行通过,不少沿途的拱桥都改造成了平板桥。

但办法总比问题多。邵钜熙说,两地村民已经有共识,“除了少数时期曾短暂中断过,我们和泮塘的弟兄们都坚持了下来,在我接手负责的这近50年里,也就只有非典爆发的那一年以及荔湾涌沿岸砌石坝的那一年停过两次。”翻开珍藏的互访记录本,邵钜熙这样说道。

最近几天,邵钜熙已开始着手准备新一年互访中的礼物。“例如,盐步秋茄,6月18日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那天是‘泮塘招景’日,盐步老龙那天要去探望‘契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