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6 長安“北斗天樞”戰略啟動 網友:向智能出行科技公司轉身的模板

曾經的汽車只是單純的交通工具,車企也只生產汽車。當科技足夠進步的時候,汽車不再只是“汽車”的觀念便開始深入人心,智能化正在對汽車進行徹底改造,幾乎所有品牌都在向智能化靠近,確切的講,是從傳統車企向科技企業轉變。在8月24日的首屆中國國際智能產業博覽會上,通過“北斗天樞”智能化戰略發佈會,長安汽車向智能出行科技公司轉變落到實處。

長安“北斗天樞”戰略啟動 網友:向智能出行科技公司轉身的模板

北斗天樞”智能化戰略是個啥?

“北斗天樞”是長安汽車的智能化戰略,它將整合全球可利用的科技資源,構建起智能駕駛、智能網聯、立體交通三大產業聯盟,與以汽車為中心的整個生態圈內的合作伙伴實現共贏。正是在“北斗天樞”智能化戰略的指引下,長安汽車將完成由傳統車企到智能出行科技公司的轉型。

長安“北斗天樞”戰略啟動 網友:向智能出行科技公司轉身的模板

在此戰略之下,長安汽車將打造車內智能出行伴侶——“小安”,為客戶提供安心、開心、知心、省心的“四心”出行體驗,換句話說,未來乘坐汽車出行將不再是一件枯燥的事情,更多的是有溫度、有情感的智能移動體驗,從生活到工作,長安汽車打造的是“汽車平臺”服務,如開篇所講,未來汽車不再只是“汽車”。

長安“北斗天樞”戰略啟動 網友:向智能出行科技公司轉身的模板

當然,為了實現這一理想,長安汽車所做的努力有目共睹。聚焦到未來產品層面,到2020年將不再生產非聯網新車,就是屆時生產的新車將100%聯網,同時也將100%搭載智能駕駛輔助系統,長安汽車將實現全車功能的OTA,屆時4S店將和我們漸行漸遠,用戶對長安汽車的用車體驗將產生根本性的轉變。

同樣是汽車智能化,為啥長安智能化戰略不一樣?

目前諸多品牌在向智能化靠近,幾乎和新能源汽車一樣,傳統車企在發展智能化的同時,造車新勢力也在發展自家的智能化,然而在這個大潮中,有多少品牌是在“裸泳”,只有時間可以驗證。並且智能化這條路沒有任何經驗可以借鑑,說這是智能化百家爭鳴的時代,恰如其分。

長安“北斗天樞”戰略啟動 網友:向智能出行科技公司轉身的模板

相比較而言,長安汽車智能化戰略有些不同。從時間上看,長安汽車是最早啟動智能化轉型的中國品牌之一,包括從理論研究到線下測試,早在2014年就與華為、百度等智能領域大咖建立了智能化聯盟;2016年就開啟了從重慶到北京超過2000公里無人駕駛的驗證測試,成為汽車領域智能化的一次創舉;2017年12月底,獲得美國加州無人駕駛測試牌照,後續又獲得了重慶自動駕駛道路測試牌照;並且在今年3月20日的時候,長安汽車成為中國首家量產自動駕駛二級核心技術的車企。

長安“北斗天樞”戰略啟動 網友:向智能出行科技公司轉身的模板

從智能化配置實際應用程度上來看,長安車型均達到L2級自動駕駛水平。長安汽車搭載智能配置的量產車型數量最多,今年4月份,搭載APA4.0代客泊車系統的新CS75已經上市,用戶反饋良好;另外一款搭載了IACC集成式全速自適應巡航系統的CS55也將於9月上市。

長安“北斗天樞”戰略啟動 網友:向智能出行科技公司轉身的模板

從發展模式上看,長安汽車在智能化方面的發展“先穩後快”,先有足夠的技術驗證和線下測試,積累100餘項相關技術,這是穩健的表現;一旦應用到量產車型上,長安汽車明顯又快人一步,一下推出兩款車型。雖然也有一些品牌搭載了相關智能化技術,但成熟度還有明顯差距。

為了發展智能化,長安汽車在資源投入上做了充分準備,每年都會拿出銷售收入的5%用於技術研發,並且一整套智能技術規劃包含了產品規劃、體系規劃、基礎設施規劃、組織規劃等,僅僅今年長安汽車在智能化領域的投入就將達到16億元。

智能車型同堂競技 長安汽車“我們不一樣”

基於在智能化領域的深厚積累,長安汽車對車輛的智能性、安全性、適應性和可靠性等方面的思考更為透徹,在技術上領先其他品牌也就易如反掌。

長安“北斗天樞”戰略啟動 網友:向智能出行科技公司轉身的模板

在首屆i-VISTA自動駕駛汽車挑戰賽上的AEB自動緊急制動系統項目和APS自動泊車系統項目中,在所有參賽隊伍中,特別是在包括吉利、豐田、福田、江淮等品牌在內的車企隊伍中,長安汽車的智能化技術遙遙領先,尤其是APS自動泊車系統挑戰賽以150分滿分拔得頭籌,相對其他車企的平平表現,長安汽車展示了“我們不一樣”。

長安“北斗天樞”戰略啟動 網友:向智能出行科技公司轉身的模板

不難看出,“商場賽場”的表現如一得益於長安汽車智能化路線的不一樣,著眼於未來發展,在“北斗天樞”智能化戰略的指引下,長安智能化還能繼續保持行業領先嗎?答案是顯然的,並且還會加速這種進程。

長安“北斗天樞”戰略啟動 網友:向智能出行科技公司轉身的模板

線下,在長安打造的首個“智慧小鎮”可以體驗到L4級自動駕駛技術的場景化應用,這在目前國內所有汽車品牌的第一次嘗試,即使放眼全球也是領先的,這對於重塑汽車智能化的商業生態是至關重要的一步。

在線上,“北斗天樞”智能化戰略將聯合博世、德爾福、英特爾、華為、高德、騰訊、IBM、聯通、科大訊飛等科技企業,並聯合政府、通信服務商、房地產公司、出行服務平臺,再加上聯通高鐵、飛機、地鐵、公交形成立體交通生態系統,合縱連橫提升“小安”的EQ和IQ。作為汽車智能化領導者,也將開放技術創新平臺,致力於提升汽車行業的智能化水平。

長安“北斗天樞”戰略啟動 網友:向智能出行科技公司轉身的模板

對於人才的重視也可以預見長安汽車在智能化方面能夠繼續領先,到2020年打造1000人規模的開發團隊,到2025年,將增加到5000人規模,重點佈局智慧出行、人工智能、芯片、全息技術等領域。預計在2020年前,建成L3級自動駕駛智能開放平臺,2025年建成L4級自動駕駛的智能開放平臺。

這些對於很多車企來說,不管是合作伙伴選擇還是技術要求都是極大的挑戰,即使時間上也是一大屏障。可見長安汽車在智能化路上繼續一騎絕塵,幾乎板上釘釘。

長安“北斗天樞”戰略啟動 網友:向智能出行科技公司轉身的模板

寫在最後

隨著長安汽車“北斗天樞”智能化戰略發佈,對於汽車行業的影響是巨大的,在國內品牌中,長安汽車是第一家向智能化邁進的企業;從另外一個角度看,這也是國產汽車從中國製造到中國“智”造的轉變,如果說在傳統汽車領域中國品牌不佔優勢,那麼智能化為中國品牌的彎道超車帶來了可能性。當然,作為文末彩蛋,長安汽車已經量產了在特定環境下不用手腳駕駛的汽車,並將於近期上市。如此看來,長安依然是中國智能汽車的代言人,也為其他車企向智能出行科技公司轉型做出了示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