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4 老鷹基金創始人劉小鷹:區塊鏈投資有1234法則

2018年9月14日,第二屆閩籍互聯網領袖峰會暨首屆閩籍在京創投博餅節在北京四季酒店如期召開。本次會議主辦方是犀牛會、懂幣帝,獵雲網、起風了參與協辦。

會議上,老鷹基金創始人劉小鷹發表了題為“刷新科技認知,堅持價值投資”的主題演講。他表示:在天使投資中,早期投資相比後期投資來說,風險低,收益率更高。在區塊鏈投資領域,遵循1234投資法則,即1個信仰,數據等於資產等於價值互聯網;2個核心,分佈式記賬和加密經濟學;3個生態,礦圈、鏈圈、幣圈;4個重點,共識、通證、交易、自治。


老鷹基金創始人劉小鷹:區塊鏈投資有1234法則

(老鷹基金創始人劉小鷹)

以下為嘉賓演講實錄,由起風財經(ID:QFCJ2018)精編整理,有刪減。

講到創投,我見證了IT行業、互聯網行業從1988年到現在的發展。1988年到1998年之間的第一個十年,這是移動通訊時代,從模擬到數字。1998年到2008的第二個十年裡,是PC互聯網和移動通信從2G到3G的年代,也出現了不同的巨頭。而2008年到2018的第三個十年裡,移動互聯網和互聯網2.0時代到來,更多的巨頭應運而生,除了BAT還有TMD。那麼,2018年到2028年的第四個十年裡,究竟是區塊鏈主導,還是人工智能主導,還是物聯網主導,還是基因工程主導?大家心裡應該都有答案。

早期投資相比後期投資,收益率更高

投資的話,不管是從種子開始還是到二級市場,都是股權投資。股權投資最重要就是價值投資,怎麼樣能夠找到一個項目的內在價值,同時投資方能夠以比較低的價格投進去是比較關關鍵的。好的價格投資,可以持續並且能有更高的回報。我們喜歡做早期投資,因為早期投資的收益率高。

後期投資是用大錢賺大錢,比如兩三億投一個項目,賺個一兩倍,但這也有風險,比如IPO上不去或者項目出現逆轉,本來好好的盈利項目結果突然之間不行的,或者大股東出現問題,這都是很致命的。而且一個項目的虧損,對於一個基金的影響非常大。做後期投資,可能一個基金只能投兩三個項目,而做早期投資,一個2億天使基金可以投五六十個項目。當然投大量的項目,工作量也很大,所以這很考驗一個投資人在各方面的知識能力、認知能力以及是否有快速的學習能力。

總的來講,做早期投資的第一點是一定要對未來的賽道以及科技發展不斷刷新自己的認知,先投資自己,才能投資別人。另外一點是要用產業思維做天使投資,有產業在背後作支撐,創業項目才能真的成長起來,比如這種創業項目能簽到大單,跟一些大公司合作,這是創業者做不到的。

對於區塊鏈來說還是要有信仰。不管政策怎麼樣,也不管是熊市還是牛市,應該用一種長期眼光去看待。

只要認準區塊鏈這個事情是未來十年的長期風口的話,中間的過程就會是很正常的了。和股票每年都會有牛市、熊市一樣,區塊鏈上熊市、牛市一年可能兩三次,從比特幣、以太坊近些年的發展就可以看出來。

區塊鏈投資有1234法則

對於區塊鏈投資,我們整理了1234法則,即1個信仰、2個核心、3個生態、4個重點。1個信仰,數據等於資產等於價值互聯網;2個核心,分佈式記賬和加密經濟學。3個生態,礦圈、鏈圈、幣圈;4個重點,共識、通證、交易、自治。

共識非常重要,沒有通證的區塊鏈很難火起來。為什麼過去區塊鏈這麼火,因為通證火了,交易讓市場產生了波動,大家都能賺到錢。但是因為這件事情沒有監管,所以會造成很多問題,有泡沫就會產生很多浮躁現象,所以適當的監管和自律,是很重要的。

一個區塊鏈項目,我認為也是一個新一代的互聯網項目。如果一個創業項目按照天使估值是2000到5000萬,給它一個二級市場的殼,因為它可以發幣,你給它3倍的溢價是合理的,比如3000萬的項目你給它1億,它就可以去發幣。但是過去是10倍,很多人還可以投,他不管這個項目怎麼樣,反正未來上市可以退出。

這種心態之下盲目接盤的投資人,他們不是做早期投資的投資人,接盤的原因只是因為這個幣可以賺錢。

從古典投資人的角度來看,應該是從項目的根本進行評估的。所以我們孵化項目、幫助項目,從頭到尾看它的商業模式能不能跑通。我認為創業項目加二級市場的殼,這肯定是能跑通的,關鍵是怎麼去管理這個事,我覺得最理想的模式就是把幣全部鎖上兩年,兩年後再賣,賣一點收回一點成本。這樣既產生了流通性,也能夠幫助創業公司把項目做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