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8 古玉(生坑、熟坑)斷代的基本規律

古玉(生坑、熟坑)斷代的基本規律

中國玉稱為軟玉,屬角閃石石類,但閃石石類大家族中還有透閃石、直閃石、藍閃石、陽起石等,它們本身也有軟硬之別,而這些角閃石石類大家族中的玉器,又不同地,入土於中國較潮溼而地勢又較低的南方和出土於地勢高而又幹燥的北方。它們又入土於不同質量的墓穴,有的墓穴幾百年上千年不倒塌,有的墓穴幾年或幾十年已墓毀牆倒,所以玉器在土中受侵蝕的程度不同,有的出土之玉看上去很生、年紀很老而實際上年紀不算太老。據以上所述我在此只能談論看出土古玉生坑、熟坑斷代的一般規律。

古玉(生坑、熟坑)斷代的基本規律

古玉分為生坑和熟坑

生坑,是說古玉出土以後,沒有經過清洗處理,器物殘留著土,銹以及粘結著各種地下物質。熟坑,是說古玉出土後進行過較長期的盤戴把玩,使玉器十分透潤,手感也很油滑舒服。

古玉(生坑、熟坑)斷代的基本規律

生坑、熟坑斷代的規律

紅山文化時期-公元前4000年左右,距今已6000多年左右。1971年出土的紅山文化時期的玉龍,入土5000多年,全身黑漆古成塊如黑石,全身受石灰沁已變相,全身糟朽土吃不定,局部帶褐色土斑,不見質地,透過強光也不可能見質地。

良渚文化時期——為公元前3300—公元前2250年左右,距今已400多年。從良渚文化時期的玉琮,由於在土中受的色沁不同,所以良渚玉琮有不同的生坑情況。早期玉琮受土沁質如黃色玉石、略帶紅土斑;中期玉琮受石灰沁全身變相,糟朽較少,不見質地。

三代古玉——公元前200年—公元前221年,距今已二三千年。三代古玉粗看如石頭,細審如玉石,全身土吃土斑比例大,有的渾身石灰沁、渾身黑灤古。

古玉(生坑、熟坑)斷代的基本規律

秦漢古玉——公元前221年——200年,至今二千年左右。秦漢古玉遠看如玉石,近看有玉性,玉身有土吃比例小,全身有土斑比例大,有的是滿斑。全身或局部黑漆古。

兩晉六朝古玉>——距今1800年左右
出土古玉已有玉相,有土吃土斑,也有少量玉皮出土,大部分有玉皮之古玉,在玉皮處有開裂,全身或局部有較薄黑漆古。

隋唐古玉——距今1000多年。
出土古玉一看便知是玉,無滿斑,局部有土鏽土魔,局部有較薄黑漆古。

宋代古玉——距今只有1000,玉體上只有少量土斑和黑漆古。

明代古玉——距今五百多年,玉就是入土後出土已無多大變化

以上是看生坑、熟坑斷代的基本規律。然而,有些玉器還要看是出土於地勢低而潮的南方,還是出土於地勢高而燥的北方,同一塊生熟的玉器,如玉器表面是黃土就有可能是漢代的,如是紅土那就可能是隋唐了。

古玉(生坑、熟坑)斷代的基本規律

出土後的古玉把玩注意事項

一、怕油:出土古玉有異味之油如機油、柴油,生坑之玉不怕臉上汗油,因為生坑之玉表面還有熟。較熟之玉最好不要用玉擦臉上汗油,因為汗油會堵塞玉肌,不利於出土古玉吐灰恢復。

二、怕腥:出土古玉靠人汗精氣、盤燙髮熱使出土古玉新陳代謝,如出土古玉碰到

有腥味之物玉會吸收,這樣會影響玉的氣味。

三、怕汙:出土古玉的本身玉的肌理有土中侵入的"汙泥濁水",靠人盤玩使玉吐灰,如再遇汙泥濁水會延長盤玉,使玉恢復脫胎的時間。(出土古玉中的汙泥濁水已演變為微量元素,不但不會給人帶來不利反而會使人吸入本身缺少的某元素)。

四、怕冷水:出土古玉靠人氣汗水、靠盤玩摩擦發燙生熱吐灰(如遇冷水玉肌會緊閉),會影響土灰,會影響出土古玉恢復變熟復原脫胎。

五、怕冰:出土古玉怕冷水更怕冰,冷水使出土古玉受傷,冰會使出土古玉受傷,使古玉玉質開裂,影響出土古玉的質量。

古玉(生坑、熟坑)斷代的基本規律

六、怕火:出土古玉受土中自然地火蒸燒玉會變白,這是長期土中地火慢慢蒸燒而成的。如出土古玉遇明火玉會變白帶黑,這會使古玉受傷,又給一塊真正的出土古玉帶來偽造地火的假成份。

七、怕墜地:玉墜地要裂要碎,出土古玉生坑時玉質松,墜地更易碎,出土古玉難得,難得的出土古玉也最怕墜地。

八、怕化學物:化學元素多種多樣,地下土中的自然的固有的物質和化學元素可使出土古玉產生色沁,而市場上的化學品會使玉腐爛、變色、變形和發生異味。

以上是看出土古玉生坑、熟坑斷代的一般規律,從總體上看還有看出土古玉刀工雕法紋飾器型斷代的一般規律,看出土古玉色沁斷代的一股規律,看出土古玉玉皮與土鏽、土斑斷代的一般規律,看"玉文化"斷代的一般規律。

古玉(生坑、熟坑)斷代的基本規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