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4 谭延闿日记中的陈寅恪

谭延闿日记中的陈寅恪

《谭延闿日记》,中华书局,2019。该书共20册,图为其中一页。 (资料图/图)

(本文首发于2019年10月17日《南方周末》)

陈寅恪与谭延闿的关系,过去鲜有人专门论及,但两人都出生在湖南,陈宝箴谭锺麟素有来往,是不争的事实。近读《俞大维年谱长编》,其中有云:“陈寅恪曾在谭延闿府中任外交科长。随后谭又送他去哈佛读书。”这基本上把谭延闿和陈寅恪之间的关系点明了。但谭延闿和陈寅恪何时来往,起迄何时,不甚明了。2019年2月份中华书局影印出版了稿本《谭延闿日记》,其中陈寅恪行迹,一目了然,试举数例。

1916年10月23日谭延闿日记记载:“晚饭,张润农来,(胡兆鹏来),程颂云来,左霖苍来,张继良来,陈寅恪(来),伯严子也。”从这段记录来看可以知道,陈寅恪大概是因陈三立的介绍去拜访谭延闿的,但这一年陈寅恪并未再次在日记中出现。

1917年3月6日记:“至省长办公厅办公毕,同秉均谈近事,乃往会食。归,见李纯生、张韵农及俄领事,陈寅恪来,为译人。”这段记载,则坐实了陈寅恪为谭延闿担任外交科科长的记录。

1917年3月30日记:“八时起。临《麻姑》五纸,足似少愈。曹子谷来谈金融事,饭后矣。至政厅办公,得陈寅恪书,言预算极有理。今日但愁无办法,不俟铺张也。”谭氏素喜临颜真卿《麻姑山仙坛记》,终身不辍。这条记录,与上一条只隔了三周,说明陈寅恪当时不仅负责外交,同时对预算问题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陈氏1940年代曾言自己读过德文《资本论》,看来并非虚言。

1928年8月28日记:“登楼,见张韶海,外交部参事,陈寅恪所极口称之者,亦称中美、中德约不尽妥,中英约英汉文不符,正告之以当向部长陈之乃为合理。”张韶海素来与陈寅恪交好,后来担任中国驻外大使多年,可见陈寅恪刚回国时,曾经与谭延闿有所接触,所以谭延闿才会记住他对张韶海的评论。

1929年10月30日记:“受信:百十六、淑、山父、陈寅恪。”当时谭延闿已经成为国府主席,地位尊崇,是否给陈寅恪回信,不得而知。同年蔡元培曾有信致陈寅恪,谈史语所事。陈氏此时刚回国两三年,政治上已无所求,写信给谭延闿,除了叙旧,或许是事务上有所请托,需要更多的资料佐证。

这篇小文的最后,引用王世杰日记1971年10月11日的记载作为结束,两年前陈寅恪在大陆去世,王世杰在日记中写道:“阅‘中研院’史语所所刊陈寅恪先生论文专集。此君博学而兼习英、德等文字,并习梵文、蒙古文、满文,于唐代政治史尤有深刻之见解。近闻已在大陆死去,实为中国史学界之一大损失。”

周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